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2章,实业家张氏兄弟

书名: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59

京城南城的几处宅院这里,张鹤龄和张延龄正在视察自家的纺织坊。

他们兄弟两个是吝啬鬼,并没有单独的去建厂房,而是将几处家里面闲置的房子临时拿来当厂房使用。

此时,这几处宅院这里,到处都是纺织机转动时发出的牙酸一般的声响,一个个妇人正在认真的纺织布匹。

伴随着飞梭的转动,一匹匹布不断地纺织成型,速度非常快。

“哥,别说这个新式纺织机的速度就快,就是好用,一个妇人一天就可以纺织出十几匹棉布出来。”

“这一匹布我们的成本算下来还不到100文,市场价在300文左右,一般我们卖给布匹商人卖250文左右,一匹布就可以赚150文。”

“这算下来,这一台纺织机一天至少就可以给我们赚1两银子,这110台纺织机,一天就可以给我们赚100多两银子,一个月差不多可以赚3000两银子。”

“仅仅只是十几天的时间,我们买纺织机的银子就已经回来的差不多了。”

张延龄满脸笑容的和张鹤龄算了一笔经济账。

“嗯,确实是不错。”

“就是我们这个场地太小了,已经摆不下新的纺织机了。”

“看来还是要跟太子学,去城外这边建厂房才可以,这样才可以用更多的纺织机,赚更多的银子。”

张鹤龄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自己兄弟两个没看走眼,这纺织厂是真的赚钱。

新式纺织机的纺织速度太快了,一天纺织十几匹布,以现在的市场行情来说,这绝对是黄金期,超级的赚钱。

“哥,我已经命人去城外这边建厂房了,到了下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机器给搬过去,还可以购买更多的纺织机。”

张延龄也是连忙说道。

“为什么要买纺织机”

“一台纺织机卖我们三十两银子,太子比我们还黑”

“三十两银子够我们喝多少粥”

“这辈子都喝不完三十两银子的粥。”

张鹤龄一听还要去买纺织机,顿时就跟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差点就要跳起来了。

太子实在是太黑心了。

自己好歹还是他的亲娘舅呢,竟然一台纺织机卖自己三十两银子,实在是太黑心了,简直黑心到舅舅家了。

“我们自己造纺织机”

“这纺织机又不复杂,也不会太难,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造嘛,不就是雇一些工匠嘛,很简单的事情。”

“到时候我们和太子一样,搞一些机械厂,专门造纺织机,我们花出去的银子肯定是要连本带利赚回来的。”

“大哥,我们还建机械厂”

张延龄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自己的眼睛。

“为什么不建”

“这纺织机也就是一些木头加一些铁而已,太子就卖我们三十两银子,这钱他可以赚,为什么我们兄弟就不能赚”

张鹤龄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我就说你不要吃那么多,吃多了,人会变傻,你就是不听。”

“是,是,哥,你说的对。”

张延龄连连点头,想了想说道。

“哥,我就是想着,这个新式纺织机既然如此赚钱,我们为什么不快点多买一些机器,虽然说贵是贵了点,但很快能够赚回来的话,倒也是不亏的。”

“我们自己造纺织机的话,到时候别一天都造不出几台来。”

“更何况我也是担心我们自己造的纺织机会出问题,不好使什么的。”

张延龄越说声音就越小了。

他知道自己的哥哥比自己还吝啬、还小气。

“这纺织机是不是人造出来的”

“鲁班机械厂能造我们为什么不能造”

“还不好使能够省银子才是真的,三十两银子一台的纺织机,真心黑”

“真不愧是我们的外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连我们这个亲舅舅都下这样的黑手。”

想到自己花三千两银子购买的纺织机,张鹤龄都忍不住一阵心痛,这银子总是觉得花的太冤枉了。

不过好在是这机器真的好用,速度也够快,这银子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

不然的话,张鹤龄觉得自己以后喝粥都只能够喝半碗了,绝对不敢多喝,要省吃俭用的省回来才行。

“是,是”

“大哥说得对,我这就去多招工匠、去城外建厂房,争取下个月我们有一千台纺织机,这样的话我们一个月就可以赚几万两银子。”

“如果我们有几千台纺织机的话,到时候我们一个月就赚十万两银子,这一年赚百万两银子都是有可能的。”

张延龄连连点头,接着也是算了算这个经济账。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有几千台纺织机就可以月赚十万两银子,年赚百万两银子”

两兄弟顿时就互相瞪大了眼睛,张延龄刚刚仅仅只是这随便的乱算一下而已。

但当算到可以年赚百万两银子的时候,两兄弟一下子就触电了一样。

紧接着两兄弟开始扳手指头仔细的算了起来。

“这有一台纺织机一天差不多可以赚1银子,一个月就可以赚30两银子。”

“100台纺织机一个月就可以赚3000两银子。”

“如果有1000台纺织机的话,这一月就可以赚三万两银子。”

“如果有三千台纺织机的话,这一月就差不多可以赚九万两银子了,这一年就可以赚百万两银子”

算到这里,两兄弟也是再次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这这是不是真的”

张鹤龄看看自己的弟弟。

一直以来两兄弟都非常的贪财,仗着张皇后的宠溺,那是横行乡里、抢占民田、强买强卖、鱼肉乡里。

但怎么多年下来,其实攒下的银子和财富并不是很多,两兄弟是没脑子的人,只知道一味的靠着张皇后的势来抢一些田产、商铺、宅子之类的。

这些虽然也是值钱,但两兄弟并不会经营,也不懂管理,更不会经商,这赚钱的速度自然是有限。

故而也是时常厚着脸皮的去找弘治皇帝讨要盐引,这要到了盐引,兄弟两个也只是简单的转手卖给商人,赚的有限。

总的来说就是别看这两兄弟无法无天、嚣张跋扈的,但其实张家并没有太多的财产,尤其是相比起这个时期大明真正的有钱人、权贵来说,他们兄弟两个差远了。

这也是他们兄弟两个吝啬的原因,吃饭都不舍得,喝粥都不敢喝两碗。

现在算到如果有足够的的纺织机,一年就可以赚上百万两银子,兄弟两个都傻眼了,接着眼睛翻红、呼吸都开始变的急促起来。

“只要有三千台这样的纺织机,我们一年就可以赚百万两银子”

“哥,我们没算错吧”

张延龄狠狠的给了自己一巴掌,以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

“再算一遍。”

张鹤龄想了想决定再算一遍。

兄弟两个再次算了一遍又一遍,确信自己没有算错之后。

“没算错,真的是这样。”

“只要我们手中有三千台这样的新式纺织机,我们就可以一年赚百万两银子”

张鹤龄想到百万两银子的数字,整个人都无法淡定了。

这可不是去抢、也不是强买强卖,更不是靠着天子的赏赐,而是只要有足够的新式纺织机,他们兄弟两个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赚到百万两银子。

“老子终于找到一条发财的路子了。”

“难怪太子一直在不断的扩大天工纺织厂的规模,一直在再招工呢。”

“原来这里面竟然如此的赚钱,只要有足够的纺织机,到时候这银子就跟流水一样的流进来,这那里是纺织机啊,这简直就是金山银山啊”

张鹤龄兴奋若狂,急着毫不犹豫的说道:“把我们家的老底都拿出来,去城外建一个大大的厂房,越大越好。”

“另外再去招工,招的越多越好。”

“再去找鲁班机械厂这边买纺织机,不就是三十两银子一台嘛,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买,一次性先买个1000台回来,不是说买的越多优惠就越大嘛,多买点,还可以省银子。”

“是,大哥”

张延龄一听,也是连忙点头。

这回兄弟两个是要好好的大干一场,整个人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哼哼”

“一直以来那些勋贵们都看不起我们兄弟两地,看我们就像看瘟神一样,这次我就让你们看看,我们兄弟两个也能够靠自己的本事赚钱。”

张鹤龄想到这个新式纺织机能够赚钱百万两银子,再想到朝中那些勋贵、大臣们,他就忍不住要让他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作者题外话:求收藏、求票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