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8章,以工代赈

书名: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天津港的码头上,三艘拖网捕鱼船停泊在小小的港口码头这里,每一艘船旁边的码头这里都堆满了一筐筐的鱼,超过十万斤的鱼堆积在一起的时候,场面极其的壮观。

金黄色的大黄鱼、小黄鱼,银闪闪的带鱼,各种各样的虾蟹、大鱼等等,让所有人第一次见识到了海洋的富饶。

“十万斤一艘,三艘船就是三十万斤的鱼”

“天啊,这仅仅只是一晚上的捕捞而已。”

杨廷和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始终无法相信这一切。

一直以来在他的世界和观念之中,只有土地的产出才是最稳定而可靠的,至于海洋,那是波涛汹涌、充满了危险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和价值。

当然不仅仅是他这样想,整个大明社会上下几乎也都和他差不多,都是这样所想的,对于海洋的认识还非常的肤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此时此刻,三艘渔船一晚上就带回来超过三十万斤海鱼,一下子就向所有人证明了朱厚照的那句话。

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粮仓。

“没想到啊,没想到啊”

“这海里面的鱼竟然多到了这种程度,只是一晚上而已,一艘捕鱼船就带回来了十万斤鱼,足够几万人吃上一天了。”

沈整、石七、杨逢秋等人也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肉食是很奢侈的事情,一年到尾都未必能够见到几次荤腥。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这鱼肉也是肉啊。

而且这海洋里面的鱼,肉质富含更多的蛋白质,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放在后世,海鲜的价格可是非常昂贵的,比起牛羊猪、鸡鸭鹅这些来更加的受欢迎。

这多吃海鱼对身体可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人还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是知道这鱼肉也是肉,一样可以吃,一样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这就足够了。

“石七、沈整”

朱厚照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海鱼,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想了想也是说道。

“公子”

两人一听,也是连忙恭敬的听候指示,此时此刻对于朱厚照那是充满了敬重。

朱厚照仿佛能够未卜先知一般,竟然知道拖网捕鱼这种神奇的捕鱼方法,这海洋以后就可以成为大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啊,不知道可以造福多少人,让天下人可以吃的更多、更饱。

“造船厂这边要多生产拖网捕鱼船,有人买就卖船,没人买的话,我们就自己出海捕鱼。”

“嗯,石七,你这边负责天津港的事情,以后捕鱼这块的事情就移交到天津港口这边负责,招募、训练人手、出海捕鱼,等京津两地的水泥公路修通之后,到时候就可以将这些鱼运到京城去售卖。”

“沈整你这边负责造船厂的事情,多建造一些捕鱼船出来,现在是饥荒之年,北直隶和山西有大量的饥民,我们多造一艘船就可以多捕捞更多的鱼用来救更多的饥民。”

朱厚照想了想决定将造船厂和港口、捕鱼给拆开开来,不能一锅饭的乱来,造船就专业的去造船。

捕鱼就专业的去捕鱼,港口这边的经营就专门经营港口,这样才可以账务分明,清清楚楚。

所以也是将石七给调拨过来管理天津港口和捕鱼队,沈整负责造船厂,造船厂是专业性的技术,还是交给沈整这个专业的人才来负责比较合适。

“是,公子”

两人齐声的回道。

“杨逢秋”

“公子”

杨逢秋也是连忙恭敬的听候指示。

“从现在开始,大规模的招募流民、饥民,扩大水泥厂的产量和规模,同时以工代赈,招募这些流民和饥民修建道路、房屋。”

“先把天津港口附近这里的道路交通给修建起来,等经验成熟了,水泥产量也跟上来了,我们就正式开始修建天津到京城的水泥公路。”

“我们鱼很多,所以让大家顿顿吃鱼肉吧。”

“给他们发鱼当粮食,干一天活,包吃三顿,再给五斤鱼肉给他们,养活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鱼,现在是大夏天的,这鱼肯定是要及时的处理了,否则放着也是会臭掉、烂掉的。

刚好现在流民、饥民四起,北直隶和山西发生了灾荒,大量的饥民朝着京城、天津等地方过来,可以获得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是,公子”

杨逢秋一听,顿时就来了精神。

饥荒之年给人饭吃,这绝对活菩萨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可比干其它的事情有意义多了。

“当鱼当饭吃,顿顿吃鱼”

杨廷和听完也是发愣了,然后再看看这堆积如山的鱼,貌似也是很合理的,现在粮食价格都已经到了几十文一斤了,那些奸商们又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即便是有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到足够的粮食,这鱼就不一样了。

今天不吃掉就会臭掉,这吃鱼肉也是可以填饱肚子的,总比吃树皮要强得多吧。

“太子殿下还是爱民如子的,知道现在是饥荒之年,竟然能想到办法搞出这个拖网捕鱼船来,对规模的从海里面捕鱼拯救饥民,功德无量啊”

杨廷和心里面感叹起来,对于自己的这个学生也算是刮目相看。

如果仅仅只是待在皇宫里面的话,他能够看到百姓的疾苦吗

肯定是看不到的,就如同在皇宫里面的弘治皇帝一般,以为自己下了圣旨赈灾,这北直隶和山西的灾民就真的可以得到救济,不用挨饿了。

事实上,天下的事哪有那么简单。

天津县城这里,县城的大门已经紧紧的关闭,因为县城外面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流民饥民,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瘦骨嶙峋,亮眼发光,似乎野外的野兽一般,连人都可以吃得下那种。

县老爷根本就不敢放这些人进县城,一旦将这些人给放进来,恐怕整个县城都要变成流民窝,被这成千上万的流民给淹掉。

不能进城,这些流民、饥民就直接在城外各处扎营,树皮、草都被吃光了,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着,期望朝廷这边能够开仓赈灾或者是有好心的大户人家会出来搭粥棚施粥。

流民和饥民们也是很清楚,出现这样的饥荒,朝廷是不会不管的,只要一直等下去,到时候还是有希望能够等到几碗粥水的,靠着施粥也还是有希望能够活下去的。

“铛铛”

“招工了招工了”

“天津水泥厂招工了,包一日三餐,每天给五斤鱼当工资,要求身体强壮,有力气”

“后期如果表现出众,还可以转为水泥厂正式员工,待遇从优。”

这时,有几十个壮汉敲锣打鼓的来到流民、饥民聚集的地方,顿时就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注意力。

仿佛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无数的人一窝蜂的冲过来,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着。

“排好队,排好队”

“我们只要身强体壮的”

“干的都是体力活,没点力气可是不行的。”

水泥厂的人一看顿时就赶紧吼了起来,让这些人排好队。

“招工了招工了”

“天津港招工了”

“包一日三餐,每天给五斤鱼肉当工资,来的过来报名了”

这时,又有一队人走了过来,不断的敲锣打鼓,顿时就让这些灾民们微微傻眼了。

“包一日三餐,还给五斤鱼肉当工资”

“哪里来的那么多鱼肉”

灾民们一个个都一头的雾水,实在是想不通,到底哪里来的那么多鱼,竟然可以一个人给五斤鱼肉当工资,这要多少鱼啊

怕是将东海龙王的老窝都给抄了也未必能够有那么多的鱼吧。

不过大家也只是略微的疑惑而已,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过去报名,现在是什么时代,只要一日三餐能够吃饱,如果还有五斤鱼肉的话,还可以将的妻儿给养活。

这鱼肉也是肉啊,也是可以充饥的,总比吃树皮、吃草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铛铛”

“招工了,招工了”

“天津城建招工了,天津城建招工了”

“包一日三餐,每天给五斤鱼肉当工钱,后期表现优异者可以留在商行成为正式员工”

这时,又有一队人敲锣打鼓的走了过来,这天津城建很显然也是朱厚照让杨逢秋给成立的。

嗯,还是老规矩,将诸多的产业给分离,各做各的,不能一锅饭,修桥铺路、建房子什么的就干脆成立一个天津城建算了,以后也是可以搞搞城建、道路施工、桥梁建设等等。

如果可以发展的不错的话,以后朱厚照还可以让他们去修长城、边镇什么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慢慢的培养和发展,以后就是专门搞城建的,还可以成立相关的土木工程学员来专门培养相关的人才。

“这是怎么了”

“这一个个都来招工了”

流民们看着这招工的队伍,一时间竟然有种自己很吃香的错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