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94章,天子是要造反吗?

书名: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翌日早朝。

“开海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海盗、倭寇一日不除,开海只会徒增伤亡,让倭寇、海盗更加猖獗”

昨天本来已经定下来的事情,今日早朝又有人站出来表示强烈的反对。

尽管只是先开天津这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但依然遭到了很多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大臣们,他们极其反对开海。

一旦开海,将来他们就无法垄断海贸的巨大利润,而且还要开征关税,这更是不能接受的。

现在他们独享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而且完全不用交税,海商们比起盐商来都是丝毫不差,一个个都富可敌国。

“是啊,陛下”

“倭寇、海盗肆虐,开海只会让他们更加的猖獗,滋生事端,还请陛下收回开海旨意。”

“陛下,自古以来都是重农抑商,历朝历代都以农为本,朝廷岂可舍本逐末,贪图海贸那点利益而开海,更是要征收关税,苛捐杂税之下必然会民不聊生。”

“陛下,禁海之策乃是祖制,祖制乃是国本,国本一动,这大明必将风雨飘摇、社稷动荡”

一个接一个的大臣站出来不断的提出反对的意见。

“陛下,海洋乃是巨大的粮仓,昨天臣等都是亲眼所见,一船一次就可以捕捞十万斤海鱼回来,我大明开海,则每年可以从海洋之中捕捞数亿海鱼,足以养活上千万之人,让我大明再无饥荒。”

“开海乃是利国利民之举”

马文升站了出来,他一向刚正不阿,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他基本上都是会支持,现在饥荒肆虐,饿殍满地、流民四起,正是需要粮食的时候。

大家昨天也亲眼看到了大量的海鱼,见识到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可是这些人呢,这些人竟然还在这里提什么祖制、提什么海盗、倭寇,还说什么重农抑商、以农为本。

如果真的是以农为本的话,那就更应该开海,因为海洋之中的鱼可以极大的丰富大明人的餐桌,让大明人有更多的粮食可以吃,有更多的肉可以吃。

“是啊,陛下”

“开海乃是利国利民之举,尤其是现在饥荒肆虐,流民四起,粮价飞涨之时,更是需要开海,多去海洋之中捕捞,以充饥民。”

“陛下,倭寇、海盗者不足为患,朝廷当重整水师,清剿倭寇、海盗,我堂堂大明岂能因为小小的倭寇、海盗而因噎废食”

支持开海的大臣也是纷纷站出来。

虽然说弘治皇帝重新文臣,让文官集团坐大,但也不得不说这些文官里面倒也确实是出了不少的正直、为国为民之臣。

像李东阳、马文升、侣钟、戴珊等等,这些都是正直的大臣。

“陛下,开海之事万万不可啊”

“陛下,臣死谏,万万不可开海”

“陛下,万万不可能开海,更不可能开征关税,必然会导致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啊”

“一派胡言,海贸之利非常巨大,岂能不收关税。”

“海洋是巨大的粮仓,为国为民都应当开海。”

“海盗、倭寇,朝廷剿之即可。”

弘治皇帝看着朝廷上这些大臣们争吵不休,整个人也算皱起了眉头。

看来昨天是饿的不够啊,只是饿了半天的时间而已,回头这些一吃饱立即就又嚷嚷反对开海禁了,看来还是要饿一饿他们。

“谁反对开海这两天就不要吃饭了,反正现在也是饥荒之年,外面数万流民都在饿肚子,大家也都跟着饿一饿,体会下饥饿的感觉。”

弘治皇帝目光一扫,缓缓的开口说道。

“陛下,臣等忠君爱国,一心为国为民,岂能如此待臣等”

“是啊,陛下,臣等忧国忧民,建言献策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岂能如此对待臣等,让臣等寒心。”

“陛下,纵然是让臣饿上十天半个月,臣等也反对开海禁。”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一个个大臣又纷纷站出来,一个个都正义凛然、都是为国为民的好臣子一样。

“为国为民”

弘治都笑了起来。

随即也是拿出了一份奏疏说道:“这是戴珊在山西这边调查此时灾情的奏疏。”

“官商勾结倒卖朝廷的赈灾粮食,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还走私通敌,将赈灾粮贩卖给草原鞑靼人。”

“还有这份名单,是锦衣卫和东厂这边调查的结果。”

“朝中有不少大臣可是没少收礼啊。”

随着弘治皇帝将两份奏疏拿了出来,朝廷顿时就鸦雀无声。

一直以来弘治皇帝都将厂卫给马放南山,故而他们这些文官们才肆无忌惮,不断的蹬鼻子上脸,看着弘治皇帝这个傻子,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主见和脾气,大家都变成了敢于直谏大臣了,弘治皇帝什么事情都要拿出来说一番。

谁知道现在弘治皇帝不仅仅派戴珊去调查山西的事情,而且暗中还让厂卫去调查这些事情,这下子,很多的大臣一个个都人人自危起来。

因为这一次,朝中这些大臣们没少收山西、北直隶各级官员们的银子和萧敬。

饥荒之年,山西、北直隶各级官员萧敬的银子却是异常丰厚,尤其是戴珊、李东阳去山西、北直隶各地彻查赈灾之事后,这些官员们也是急了,送的礼就更厚了。

这事情一旦抖出来了,到时候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不说下狱什么的,至少来说这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

十年寒窗苦读才考上了功名,这熬了多少年好不容易熬到了现在的位置,这要是一下子丢了乌纱帽,那就真的是划不来了。

“哼”

“一个个都是正直之臣,都是为国为民、忧国忧民”

“如果朕不是让厂卫的人去好好调查一番的话,还真信了你们这些人的鬼话。”

弘治皇帝拿这次赈灾的事情来做文章,不仅仅是要打击山西、北直隶的这些贪官污吏,同时也是要震慑朝中的这些越来越肆无忌惮大臣。

“杨守随、沈禄、周璇、宋隆、王磐”

弘治皇帝接连念出几个名字,杨守随是大理寺卿、沈禄是通政司使,周璇、宋隆则是户部给事中、王磐是御史言官。

“臣,臣在”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几人双腿打颤,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

“你们这次收了多少银子啊”

弘治皇帝看着几人,目光冰冷的问道。

“臣,城等冤枉啊”

“陛下,臣冤枉啊”

几人一听,顿时一个个直喊冤枉起来。

“冤枉”

“来人,摘了他们的官帽、脱了他们的官服,移交北镇抚司好好的审一审。”

随着弘治皇帝的一声令下,立即有大汉将军进来,迅速的将几人的官帽给摘了、官服给扒了。

原本还衣冠楚楚的大臣,转眼间就变成了落汤鸡一样,极其的难看、极其的狼狈,同时也是一边大喊冤枉,一边看向自己的故交好友什么的,希望对方能够站出来替自己说法。

然而此时此刻,朝中的大臣一个个都不怕出声,因为谁也不知道厂卫的名单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大家的屁股上都不干净,纵然是内阁首辅刘健此时此刻也是提心吊胆的。

因为他的老乡刘宇现在就在总制宣府、大同、山西,平时就没少给自己送银子,这些银子怎么来到,他也是偶有所闻,听说刘宇在大同、宣府这边私开马市,从中获利颇丰。

这次山西的事情说不定就查到了刘宇的头上,到时候就会牵扯出自己来。

尽管自己是内阁首辅、是弘治皇帝的老师,但这事情一旦牵扯过来的话,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还有谢迁,谢迁心里面也是怕的很。

谢迁是浙江人,是典型的江南士绅集团的代表,和江南地区的粮商、盐商、海商什么的都有着密切的往来。

这一次北直隶、山西大饥荒,那是粮商们是弹冠相庆,都在谋划着大发一笔横财呢,给谢迁那送的礼物是相当的丰厚的。

这些事情要是查出来的话,那就真的是头大了。

这朝堂之上的大臣,没几个屁股是干净。

这次弘治皇帝突然重用厂卫的力量调查这些事情,也是让他们措手不及,一个个心里面都害怕的很,现在根本就不敢出声。

弘治皇帝讲群臣的样子都看在眼中,心里面顿时就后悔了,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用起厂卫的力量来,以至于让这些人蹬鼻子上脸,以至于自己被这些人给骗的好惨。

“张懋、朱辅”

“臣在”

随着弘治皇帝的话落下,张懋和朱辅站了出来。

“朕现在任命你两人为水师都督,总督我大明沿海地区所有水师卫所、造船厂,前往江南整顿水师、督造战船,清剿倭寇、海盗,如有不听调令者,可先斩后奏”

弘治皇帝的话一落下,文官们顿时就惊呆了,这天子要造反吗

又是动用厂卫的力量,又是要重用武将勋贵的力量,这难道不是要造反吗

“是,陛下”

张懋和朱辅一听,顿时就连忙齐声的回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