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堂归燕

作者:风光霁月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野心

书名:锦堂归燕 作者:风光霁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45

青年吃的狼吞虎咽,连吃了三张夹肉的饼,因为秦宜宁先前发给他的肉太多,导致后头只剩下饼了,青年还吃了两张没有夹肉的。

秦宜宁吃了一张饼就饱了,喝过水,看青年吃的狼吞虎咽,想想这些年他过的是什么日子,不免叹了一口气。

“没事,等这件事解决了,我就安排你在我身边做事吧。你这样好的身手,去乡下种地倒是有些埋没你了。”秦宜宁一边说着一边比划,也不知青年能听懂多少。

她没说的是,青年跛足,手臂又是断的,也不知能恢复成什么样,他能够应付打斗,却未必能种的了地,加上他又是聋哑人,去乡下难保不被人欺负。

在她身边安排个护卫的职位给他,也算是她对他维护之情的报答。

青年抹了一把嘴角的饼屑,抿着唇,右脸颊上依旧有个酒窝。

秦宜宁就只当他是答应了。

有孟琴带路,他们傍晚时分便回到了县城郊外。

孟琴指着不远处的村庄,道:“那里头最大的田庄就是陶先生带着人安顿的地方。”

秦宜宁想了想便道:“孟琴,我想留着你在附近观察,随时接应,不知你意下如何。”

孟琴正色行礼道:“一切都听盟主吩咐”

秦宜宁便拍拍他的肩,带上青年悄悄的进了村子,小心翼翼的避开零星的行人,一直来到村子另一头背靠大山的一座庄园门前。

庄园中盖了数间泥瓦房,草房更是一列列排开,田地从木栅栏外一路沿着山下向着日落的方向延伸,几乎一望无际,足以见这户人家的富庶。

几乎是秦宜宁刚来到大门前,门后便有穿着土黄褂子的高壮中年农人看到了她。

秦宜宁与青年都敏锐的停下脚步,青年更是一把攥紧了手中的竹棍,利刃随时准备出鞘。

谁知门内忽然传来压低声音的惊呼,“是您”

木栅门被推开,那农人激动的上前来,拱手行礼,低声道:“王妃”

秦宜宁这才骤然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道:“陶先生可在”

“在,在陶先生带着我们一行护卫悄然来到此处,这庄子是王爷早吩咐了精虎卫来置办下的产业,我们一进城,立即到了这里。陶先生原本还担忧王妃的安全,不知您被歹徒给劫去了哪里,在想法子救您呢”说着防备的看着跟在秦宜宁身后的青年。

秦宜宁笑了笑,一边往里走一边道:“他不是歹人,是自己人。陶先生何在”

“正在堂屋呢。”

侍卫引着秦宜宁与青年往里走,一路上遇见不少的庄稼人,一个个都长得很是精壮,虽不是精虎卫那样各个身高腿长,却也都是壮汉。这些人看到秦宜宁都极为恭敬,显然是认得秦宜宁的。

秦宜宁虽不认识他们,但也觉得大松了一口气,有一种终于脱离危险劫后余生的轻松。

很快就有人进去回禀。

不多时,一青袍文士带着几人快步迎了出来,为首之人正是陶汉山。

逄枭身边的谋士秦宜宁最常见的自然是谢岳与徐渭之,但逄枭要运作起自己要做的事,手下之人自然不少,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见到王妃。

陶汉山在谋士之中地位不及徐渭之与谢岳,是以见到秦宜宁的机会不多。但从逄枭的部署与安排便可知,陶汉山同样是逄枭信任之人,在他身边众人之中有很高的地位。

“属下见过王妃”陶汉山到了近前,带着人恭敬的行礼,陶汉山身后的文士与侍卫都齐齐行礼。

秦宜宁连忙笑着道:“陶先生免礼,诸位免礼。”

见秦宜宁还记得自己,陶汉山心中很是愉快,见她与身旁之人都是一身狼狈,忙道:“王妃,属下这便命人预备热汤沐浴”

“还是将事商议妥吧。”秦宜宁笑了笑,“趁着这时间也叫人给我和这位兄弟预备衣裳。”秦宜宁指的是身后一直跟在左右的青年。

陶汉山打量的看了看青年,随即领命笑道:“王妃一心为了王爷的事,是属下想岔了,那就请王妃移步至正厅说话”

秦宜宁颔首走在前头,陶汉山几人随后。

青年赶忙亦步亦趋的跟上,可在正厅门前却被陶汉山手下的侍卫拦住了。

青年皱着眉要硬闯,侍卫沉声道:“这里不是你能来的地方,还请这位兄弟去歇息吧。”

青年听不见一般,硬要往里闯。

侍卫见这人竟如此不肯配合,不免拔高声音:“说你呢这不是你能”

“让他进来吧。”秦宜宁发现了门前的动静。

陶汉山疑惑的道:“王妃”

秦宜宁道:“不打紧,这一路多亏他保护,否则我恐怕早已死于暴民之手。况且他听不见,也说不出,跟在我身边不打紧的。”

陶汉山闻言狐疑的打量青年。

门前的侍卫依旧伸手阻拦着青年,并未因秦宜宁的一句话就遵从命令。

陶汉山似乎是分析了一番,才缓缓点头:“既然是王妃的吩咐,那就让他进来吧。”

一摆手,门前侍卫立即往两旁撤开。

青年这才拿着竹棍,跛脚快步走到秦宜宁身后站定。

秦宜宁不由得眯起了眼。

她跟在逄枭的身边,在谢岳、徐渭之、虎子、汤秀等人跟前都有绝对的权威。这些人是逄枭最为信任的亲信,也自然知道逄枭心目之中王妃的地位,是以常跟着秦宜宁的人,对与秦宜宁的命令都是言听计从,对秦宜宁的指挥也都从不存疑心。

可是现在在她面前的这些人,却与常与她接触的人不一样。

这感觉让秦宜宁陌生,不过她倒是感觉有些欣慰,陶先生与手下之人如此,足以证明逄枭的人纪律严明,有一个固定的体系,才能够办成大事。

秦宜宁在首位落座,伸手示意陶汉山也坐。

陶汉山回头吩咐其余人都退下,又让侍卫远一些将前厅把守起来,这才给秦宜宁行了一礼,在下首位入座。

“如今城中情况如何”秦宜宁问出最担心的。

她被人劫走了,逄枭不知她的情况如何,还不疯了她最担心的就是逄枭控制不住情绪大开杀戒,那他们可就前功尽弃了。

陶汉山看出秦宜宁的担忧,笑着道:“王妃放心,王爷如今无恙,人还被暴民困在府衙,因府衙前有不少百姓丧命,本县大多数百姓又来自于三个大宗族,他们彼此相熟,极为团结,是以情绪都比先前还要激动,一直逼迫王爷写下保证书,王爷一直不予回应。”

陶汉山说话时,眼神不经意扫过秦宜宁身后的青年,很不赞同秦宜宁身边还留着这个人。

秦宜宁闻言倒是松了口气。

只要逄枭没有冲动行事,一切就有解决的余地,而且如何解决百姓围困县衙的事,她趁着这一路逃亡的时间早已经想到了办法。

陶汉山此时,也在不着痕迹的打量秦宜宁,见秦宜宁面露沉思,他不由得想起当初在王府时,秦宜宁尚未进门,逄枭就曾带着秦宜宁参与到正事的讨论之中。

不说别的,王爷对王妃的爱重那是不容置疑的。而王妃在王爷跟前说话的分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自古都有什么妖妃乱国,足可见枕头风的厉害。

他在外面表现的再好,王爷不知细节,又怎么会知道他的好处

陶汉山思及此处,笑容有多了几分真诚,慢条斯理的道:“王妃,属下自知道了城中出了事,立即便采取了行动,带着人来至于此处,等待与王爷汇合,王爷安排在四处做事的人,属下也已一一通知过,命他们立即赶回。幸而京畿大营与五军营距离此处都不远,属下已命人快马加鞭送信往五军营,以王爷的名义调集三千人马速速赶来,平息民变。”

陶汉山面带微笑,语气不无邀功之意。

在突发暴民围攻府衙之事后,陶汉山做出如此迅速又周全的反应已是相当有能力。

只是陶汉山的话,却让秦宜宁皱起了眉头。

“陶先生的安排都很妥当。”秦宜宁缓缓开口,引得陶汉山得意一笑。

“可先生这般做法,恐怕丹福县百姓都会被扣上谋逆的罪名,谋逆之事,株连太广,如此贸然调动五军营的兵马来平乱着实不妥。”

陶汉山笑容一敛,沉声道:“王妃此言差矣。王爷所办的大事,如今要紧之处都在修建皇陵皇陵修建不成,王爷会被问罪是其一,要紧的是如今石料厂中的东西。”

陶汉山又压低了声音,还防备的看了一眼秦宜宁身后的青年,想起秦宜宁说他是个聋哑之人,这才续道:“王爷若想成大事,那些东西是必须要得到的。若是将丹福县百姓围攻衙门的缘由道出,势必会引出民夫不至辉川县的事,这样一来修皇陵的事就会面临上头的彻查,工期延缓是小事,石料厂中的东西又该怎么办”

几句话之间,她就明白了陶汉山的野心。

看来,陶汉山期待着从龙之功。

有这样的抱负不能算坏事,但是为了从龙之功不择手段,这便有些让秦宜宁不能接受。

“陶先生所言固然有理。可是王爷素来爱民如子,况且此时也不是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以谋逆之罪,让丹福县的百姓丧命,这着实有些过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