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堂归燕

作者:风光霁月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一章 希望

书名:锦堂归燕 作者:风光霁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45

众人闻言便各自放下了茶碗,目光皆投向了秦槐远,足可见秦家人对他的尊重。

秦槐远微笑道:“这些日,我不在家中,偏劳二弟、三弟了。”

“大哥说的哪里话,这些日子家里倒是没什么大事,也不需我们做些什么。何况内宅中还有老太君、大嫂和宜姐儿。我们这些天门户紧闭,闭门谢客,谨慎再谨慎,只期望大哥能够安然无恙的回来。如今大哥没事,咱们一家子也就都有了主心骨了。”

二老爷说的极为认真诚恳,众人也纷纷点头。

秦槐远摇头苦笑,摆了摆手道:“二弟这么说,当真叫愚兄无地自容。若无我的牵累,二弟也不会丢了官职,落到礼部去了。”

二老爷闻言心里一热,连连摇头:“若无大哥提拔,若朝中同僚不是看在大哥的面上,以我的资质,想做到户部三品大员至少还要再熬油似的熬上不知几个十年,大哥当初的帮衬兄弟不会忘,如今又不是大哥的错,大哥也是无辜被牵累的,哪里能怪你呢再说咱们是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

“正是如此。”三老爷也点头。

三老爷心里对秦槐远是很敬重的。

秦槐远为人通透正直,就算三老爷是庶出的,自小到大秦槐远也从未以嫡长子的身份欺压过他。在他确信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决定接手家里生意时,还是秦槐远替他里外安排,暗中不知疏通打点了多少才让他站稳了脚跟。是以三老爷对秦槐远一直心存感恩,如今听闻二老爷的话,也连连点头。

老太君见三个儿子这般和睦,笑了起来,与身旁的秦嬷嬷和二夫人压低声音道:“瞧瞧他们兄弟。”

二夫人抿着嘴笑。

秦嬷嬷低声在老太君耳边道:“京中再难找这么和睦的兄弟了,都是老太君教养的好。”

老太君闻言,心里更加熨帖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她现在已是满面红光。

秦槐远这厢叹息了一声,道:“二弟和三弟不介意,那是你们品性高洁。可说到底,我明白此事到底是因我做了出头鸟的缘故。”

转向全家人,秦槐远道:“你们也都知道,如今大周兵临城下,奚华城朝不保夕,若奚华城失守,虎贲军再无后顾之忧,下一个目标便是京都了。皇上如今无计可施,是以启用曹国丈联络鞑靼,我与曹国丈的证见素来不和,皇上重用曹家,自然要压着咱们家。现在我虽然出狱回了家,可未来的日子,恐怕会危险重重。”

众人闻言,方才的轻松之色尽收。

话题沉重,二夫人和三太太就想先打年纪小一些的孩子退下,毕竟秦宜宁的十一堂弟才刚七岁,就怕孩子在外头乱说。

可秦槐远却摆摆手,道:“二弟妹,三弟妹,世道变了,有些事也该让孩子都知道。外头我已命人把守,话不会传出去的。”

十一爷秦宗也连连点头,对二夫人道:“母亲别担心,儿子已不小了,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二夫人和三太太这才点头,安坐下来。

秦槐远又道:“咱们秦家行事,素来行的正坐得端,可现在这个世道,人不单单只是做了好人就能长命的。为了以防万一,我少不得要提前安排,若我一旦有个不测,这个家就托付到二弟的手上,二弟朝中为官,见识不少,关键时刻也能够把握方向,秦氏一族族长之位,二弟担负得起,你们到时都要听他的安排。”

“侯爷,您”孙氏闻言,眼泪已涌上眼眶。

老太君也皱起了眉,脸色煞白的道:“蒙哥儿,可不要胡说,你不会有事的,你会长命百岁的。”

安抚的对老母和妻子笑了笑,秦槐远道:“如今安排,不过是图个万无一失,世道就是如此,我身为族长,该做的安排也要做,母亲不要拦我。”

老太君嗫嚅片刻,到底没再阻拦,只是面上血色尽退,拿了帕子默默拭泪。

秦槐远也不顾他们的眼泪,认真嘱咐二老爷,“一旦我被人暗中刺杀,二弟你就带着全家人立即离开京都,回咱们老家去,祖坟附近的祭田是我早些年就置办下的,虽不能够让一家子继续大富大贵,可养活咱们全族的人却是不难。就算皇上要问罪抄家,也不会夺咱们的祭田。如此一来,全家性命可保,秦家祭祀也可传承下去。”

“大哥”二老爷心里颤动,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原来早在从前秦槐远还是锦上添花、烈火烹油之时,他就已想好了一家人的退路。

“这只是一种可能。”秦槐远叹了口气,看着全家老小,又道,“若是没人暗中刺杀我,一旦我的政敌动什么手脚,在朝堂上趁机踩我几脚,那恐怕事情就会更严重了。到时候牵累的,怕会是咱们全家,定国公的例子,或许会是咱们一家的先例。”

此话一出,厅内一片死寂,许多人面露惊惧,年纪小一些的孩子还有吓得哭出来的。就是老太君、孙氏、二夫人、三太太也都吓得脸色苍白。

如果真生那样的事,秦家恐怕就彻底完了,那就连回去种地的资格都没了。

秦槐远将目光投向了秦宜宁,“宜姐儿,你有天机子的批算,是极贵之命,皇上就算为了一个好彩头也不会将你如何,到时你要想尽办法护全家女眷周全。”至于男丁,是跑不掉的。

秦宜宁起身,认真的行礼道:“父亲放心,如果真有哪一天,我一定会担起我的责任,我知道父亲担心什么,您担心的,我都会办到。”

秦槐远看着爱女,笑的眉眼弯弯,点头道:“很好,宜姐儿这般懂事,为父很放心。”

听秦槐远这种心灰意冷、交代后事的口吻,秦宜宁当真是唬的浑身冷汗,面上却很认真的道:“父亲的想法也不要太悲观。现在的局面尚且没到那种程度,咱们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事在人为,父亲就算对一些人寒了心,可也不能对生活都失去希望。只要人还有口气儿,就不该放弃希望”

秦宜宁的一句话,一下子戳在了秦槐远心上,让他一直平和的微笑出现了裂痕。

所有人都没有现,也只有他的女儿现了,他的确是心寒了,对皇上心寒,对朝廷心寒,对燕朝黑暗的未来心寒。他努力了这么多年,就算皇上昏庸无能,也并未起过去意,只想做好本分之事,能辅佐皇上将燕朝管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安稳日子,那便是他毕生所愿了。

可现在呢

皇上依旧昏庸,大周的铁蹄依旧要踏平大燕,他致力于保护的百姓被皇上当做畜生一般对待,流民进城,上无片瓦遮阳,下无寸席铺地,每天竟只给一顿稀粥汤,病死的孩童老人倒闭在街上,成车成车的往乱葬岗拉去火化。

皇上的做法,都不如他的女儿

他女儿没银子,都知道将值钱物件都卖了来养活流民,皇上那么大的人居然不知道,有银子不救百姓,却给妖后置办衣裳饰。

他从刑部大牢出来,就有他安排的人将这些日皇上的动作都告诉了他,那一刻,秦槐远真感觉自己滚烫的心被挖出来扔进了冰窟窿。从前也是他愚昧,竟然还对这样的皇帝抱着希望。

然而,自古“烈女不嫁二夫,一仆不侍二主”,他秦蒙生不逢时,没赶上个明君,却也不想自己做个奸佞。

他心寒了,不想再动作了,也不想为了这样的皇帝做事了,虽不会背叛,却也不想尽力了。

他自以为,这些心思无人理解,也没人看得出来,可秦宜宁却看出来了。

场面再度陷入死寂,众人都默默地看着秦宜宁和秦槐远,似乎也明白秦槐远此刻一片荒凉的心情了。

二老爷、三老爷都簇拥紧眉头。

老太君、孙氏等人心疼秦槐远,都伤心的哭了起来。

秦宜宁站起身,缓步走到秦槐远跟前,慢慢跪下,双手搭在了秦槐远的膝盖上,仰望着秦槐远。

“父亲,您对那些人失望,对这个世道失望,您一生的抱负都被那个人毁了,我知道您心里的苦,若是那个人是个英明之主,若是那个人能实现你的抱负,就算他将你利用殆尽将你做成踏板,你心里虽苦却也不会遗憾怨恨。可那个人,却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连那种心思都不会有,却是藐视你的付出迫害你。”

秦宜宁的眼睛明亮清澈,她虽未说出“昏君”二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她在说什么。

秦槐远垂眸望着秦宜宁,置于膝上的手渐渐握成了拳。

“父亲,我自小长在市井,从前梁城战乱连年,那些黑暗的东西我真是见的太多了。人命最贱,一家子里养七个孩子,四个姑娘三个小子,为了养活全家,当妈的迫不得已从大女儿开始卖起。

“起初行市好,还将大姐儿卖一两银子,后头不好了,十斤荞麦面就换走了最小的姑娘,换来的粮食接着养活家里的三个男娃,当妈的心酸,做兄弟的愧疚,因为他们的命是卖了亲人换来的。可是这些人,就算这么艰难,依旧会全力以赴的生活下去,努力到没了那口气为止。

“就算父亲现在不是丞相,也不是太师了。就算将来咱们家不再大富大贵,要去种地了,可是一家子人都还有命在呢,有命在就是最大的本钱,父亲为何要如此悲观为何要失去希望”

秦槐远忽然哽咽的问了一句:“你呢”

秦宜宁一愣。

秦槐远又问:“你呢你怎么活下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