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三十二章琐事

书名: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8

“白县丞,见到本县令连声问候都不肯吗?”

丁镇元摆足了官腔,像模像样地拿捏着姿态。

他的脸上,带着不加掩饰的笑容。

白典握拳,松开,又握紧。

终于还是低下头,含糊不清地说着:

“……见过县尊!”

丁镇元点点头。

“县丞若是无事,明日请早!上任县令无故暴毙,此事疑点重重,本官不得不严查此事。”

“对了,县中还需交接下,请县丞明早整理好这段时日的政务,本官会好好查验的。”

“……是,大人!”

白县丞终究还是脑子清楚的,没有公然对抗上官。

不然,丁镇元少不了也要剥了他那身官皮,停职发落。

县令其实没有直接处死县丞的权力。

甚至别的属官,县令也不能直接处死。

官与吏,是不同的。

前者是朝廷命官,有正经的品级,而后者是不入流的,是两个阶级。

次日。

白典果然带着一应县官前来拜见新任县尊。

“我等拜见县尊!”

所谓礼节,也仅仅只是拱手弯腰罢了。

拜见一国之君,才需要下跪。

“县尊,这是县中的户籍并收支账目。”

“这是县中县兵的名录。”

“这是县里水利百工的具体工程……”

“这是积压的刑名案件,还有民间诉讼,已经有两个月了,犯人亟待提审……”

……

不待丁镇元发问,他们首先就把事情都一股脑儿地丢了过来。

“少年人哪里懂得理政,且看你怎么丢脸!”

“任你出身世家,见识再广,总不能初次上手,便能无师自通?这政务,哪一样不是要三五年熟悉才能得心应手?”

心下暗暗发笑,这些个属官各自等着看笑话。

他们不是第一回这么干了,每次新上任的县令,尤其是科举出身的进士县令,总是要蹉跎一年半载,才能慢慢掌握县中大局。

毕竟谁也不是天生就懂这些,之前没学过,总是要花时间弄懂的。

丁当一眼就瞧出了他们的心思。

“果然是因我年少,所以才容易被人轻视啊!”

这实属正常,丁当看起来确实年轻,毕竟才十五岁。

而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低于二十五的。

“然而,若是年岁长短论,掌权者个个都该是耄耋老人了!”

不过这时他只是把文书放下,熟悉政务要一步步来。

“本官赴任途中,遇到南阳县逃难的难民,听闻南阳水患,深为可怖!”

“今日本官正式上任,正巧诸位都在,不如随本官去安抚流民。”

几个属官还有些不情愿。

丁镇元拿出上官的威严,淡淡地扫了过去,却道:

“本官知道这本来不在权责之内,但本官早已应下,几位就权当为子孙积福了!”

好话说尽,若是连表面上都不服从,那这样的下属以后必然得穿小鞋,坐冷板凳。

这只是很简单的道理。

宋和已经领着人来到了北辰县。

只是他们还不得进城,只是在城外等候着。

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只是收拾些芦苇搭建简易的棚屋。

丁镇元一声令下,就征调衙役和民夫,维持秩序,不让他们乱跑。

又亲自带着属官,将县中大户人家一一踏遍,好说歹说,东家给一点,西家给一点,凑了些旧衣服,还有发霉的米。

当然,借此机会,丁镇元其实初步熟悉了城中大户,对下属们彼此的性情能力有所了解。

大致分为几类:一是混日子的,敷衍了事,也没什么本事,多是年级五十岁以上的老油条;二是有些本事,做事还算负责,多是三十来岁的青壮年;三是没什么本事,连表面文章都不做的,指派个任务半天都看不到具体动作的,纯属拖后腿的。

当然根据各自的性情又是另一套划分。

这一天,大致地搭建了简单的棚屋,给所有流民按照男女家庭分配了住处,暂且安置了下来。

用这一天的时间,丁镇元大致地区分出了能用的人手。

“尸餐位素,阳奉阴违,私下里其实是拖后腿的这种,必然是反对我这个县尊的,这种人,要想办法换上,提拔认真做事苦干的人。”

“提拔能用的人,踢掉不能用的人,暂时只需要这么简单就行了。”

“在朝廷没有倒台之前,基本上都能这么用。”

“但我还是需要私下里招募一批心腹能人,以防起事时无人可用的局面。”

“那个宋和可以先看看,除此之外,北辰县城中必然有不得志的文人,有些才学的都可以试试,关键还是要来历清白。”

“我也大小是个正七品的县令了,也算拿得出手,什么大才不敢想,一些文书之类的总是养得起的。”

这么想着,丁镇元回到县衙后,换上了便服,乔装打扮,带着两个武艺精湛的侍卫,在城中乘车游览。

北辰县不愧是万户大县,几乎可以比拟别处三个下县,因此城内很是繁荣。

沿街到处是叫卖声,卖各种草席草鞋的,卖竹篮的,卖小吃的,还有很多小玩具。

商人来来往往的,都在忙碌着。

来往的人,络绎不绝,车马不时经过,缓缓在石板路上行着。

城中道路旁,有水渠,排污水,是兴建城池时就预备的排水体系,据说还有下水道,可以沟通护城河,排出污水。

即使是连续下一周的暴雨,这城里的积水也会快速被排出,不会造成积水。

“今日我才知道县令权威之重,责任之大,说是百里侯并不为过。”

“城中大小诸事,都归县令管,实则根本就是土皇帝,难怪历史上县令就能起兵勤王。”

“说起这个,还没有去军营看过,也不知这县兵,到底是什么样子。”

大辽每府每郡,都有府兵,郡兵,由本地青壮年,服兵役而来。

只要年岁满十六,就必须服兵役,原则上即使是官宦人家甚至祖上有爵位或者是宗室子弟,也不能免除兵役。

如是不愿服兵役,就必须交一笔钱,雇佣他人代替自己服兵役。

兵役时间,为期两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服兵役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有这功夫做什么不好?

到了后来,县兵府兵之中,大都是收钱来当兵的。

即使是普通大户,也会每年交三四百钱,雇佣他人去服兵役。

很多家里缺钱的,就一直在当兵,除了自己的两年兵役外,还能从中介处,得到一百多钱的费用。

这代服兵役,俨然成了一项买卖。

家贫之人,为了解决家中口粮,就去当兵,雇佣费用经过多次克扣之后,还能补贴每一百钱给家里。

这就是时下的县兵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