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三十四章薛蟠

书名: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8

日影西斜,时至傍晚。

周迅在半个时辰之前,已经答完题目。

将一页页纸张翻开复查,有无错漏,是否卷面不洁,接着将几处不妥之处修改,誊抄。

字斟句酌,整整花了半个时辰。

“呼——”

周迅吐出一口浊气。

小心地整理好答题卷,标注好序号及题号,叠整齐,取来左手边压着的羊皮纸袋,放入,封好口子,又将废卷团成一团,丢到脚边的竹篓之中。

墙边有一小铃铛,他拉了拉铃铛。

清脆的铃声,在贡院里传得很远。

很快就有两个文吏过来收卷,当场糊名,贴上座位号,交还铭牌,就可以出去了。

提前交卷是允许的,只是最多提前一个时辰。

交完卷,少年郎舒展一下身体,不经意间瞄了一眼。

原先有个差役一直在这附近转悠,眼神老是往他瞧,他早就发现了。

“到下午时就不见了,想来是算计落空,或者还有其他打算。”

“考场是考神的领域,不论做什么风险太大了!”

“倒是考场之外,便于下手。”

“快点来吧,我也很好奇,是谁在算计我。”

其实周迅也知道,自己很安全。

府城之中,有府城隍,城隍神大致能监控城内外,只是这种神力领域范围出城十里之后渐渐消退。

在城内,想瞒过城隍,直接动用道术不被发觉……

“真有能瞒过城隍施法的,首先得算我一个!”

“相必是动用凡人手段,可这是府城啊!”

府城之中,不是没有阴暗角落,可明面上治安是有保障的,时时都有衙役巡视。

只要周迅不自己专挑小路走,一般不会遇上危险。

出了考场,眼见着太阳已经被贡院前面的雕塑遮挡住半个身子,周迅眯着眼睛,打哈欠。

“这考场伙食真是难以下咽,不若去听雨楼吃点好吃的。”

周迅自言自语,又磨蹭了一会儿,才踏着散碎的步子离去。

身后十几步外,一个鬼鬼祟祟的差役,捧着一杯茶水,小跑着离开。

听到那细微的脚步声,少年郎的嘴角,弯起了一丝弧度。

“不枉我苦心设计这场戏,今儿王六和小五都被我支走了,正好能舒展下筋骨。”

街边有人在叫卖糖葫芦,一串串糖衣包裹着的山楂,用竹条插在草扎的草人上。

卖糖葫芦的小贩在地上垫了草席,就那么坐着等客上门,连叫卖都懒得喊了。

见到一个穿着不凡的少年郎停驻,那买糖葫芦的小贩就起身。

“这位小少爷,可要来几串糖葫芦?只要三文钱一串,不甜不要钱!都是新鲜的山楂,家里熬的红糖,可好吃了!来两串吧?小少爷,小公子?”

周迅取下一串糖葫芦看了看,山楂个头大糖衣也厚,卖三文不算贵。

“来两串,给我包起来。”

又想到晓红和雪落,都还是孩子,他又改口:

“等等,两串不够,再来上……十串吧,一共十二串糖葫芦,三十六文。”

解下荷包,数出三十六个铜钱,放在草席上。

“好嘞,您拿好。”

小贩用纸张扎成的大带子,装好十串糖葫芦,瞄了一眼钱数目,对的上。

接过糖葫芦,当场拿在手里咬着。

酸酸甜甜的,味道很棒,山楂开胃生津,空腹吃着,会越来越饿。

周迅腹中空空,吃下两串糖葫芦后,已经开始鸣叫。

眉头微皱,他控制着腹部气血流动,阻止这声音发出。

随后快步走向听雨楼。

听雨楼是靠近贡院的一家小酒楼,距离很近,就隔着一条街,小有名气的百年老店。

这酒楼有五层,一面临河,食客可以从在楼上望见河水。

大门前的店小二见惯了赴考的学子,即使周迅年龄小了点,也不算少见。

于是周迅被小二殷勤地引到二楼一个小隔间。

这样的隔间互相之间,巧妙地用各种盆景、屏风、楼梯、柱子等相互间隔开来。而且大凡隔间,都能分到一个窗户,采光都还不错,空间上布局别出心裁。

周迅也是觉得不错,就问着。

“这层很是雅致,布置精巧,足见匠心,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小二微微弯腰,从肩膀上取下搭着的毛巾,在擦得发亮的桌子上又抹了抹。

一边顺口回答。

“您不是本地人吧?听您的口音,就是考化县那边的,一准是今儿过来参加府试的读书人。咱们这儿谁不知道,这听雨楼,都是我们少东家给布置的。”

“怎么?你家少东家在这儿很有名?”

周迅见了桌上一块竹牌子,拿起来一看,上边写着许多菜名。

小二见了他拿起那牌子,解释着。

“这叫菜单,也是我们少东家做的。把菜名写成单子,任由客官点菜,按桌号上菜会账。”

周迅随手点了几道小菜,一碗牛肉面。

“好,大碗牛肉面,招牌菜山药炖乌鸡,红烧鱼,四色素菜小炒。客官您请稍坐,小人去去就回。”

周迅好奇地打量了下这处雅间。

左右都是屏风,画着山鸟虫鱼,似乎都是玻璃制品。

前面就是窗户,透过去,可以隐约见到远处的行船,船上的人与物,都成了一景。

身后有一人高的盆景,里面是假山、文竹,郁郁葱葱的,看着也赏心悦目。

不多时,小二就回来了,带回一份牌子。

“这是您的点菜凭记,还请收好喽。”

入手冰凉的,是一块玻璃,做成枫叶状,上面雕刻着“十七”。

“小二,你们这够离谱的,舍得拿玻璃做牌子?”

小二自豪地说:

“这您就不知道了!咱这儿可不缺玻璃了!”

“少东家据说得过异人指点,传授了烧制玻璃之术,能烧出纯净的玻璃,比西域传来的玻璃还要透明。”

“少东家把这玻璃之术拿出,和贾家,甄家合股三家共享,每年坐享一成红利,那就是月入十几万钱啊!”

周迅听到“异人”若有所思。

“你家少东家可有功名在身?”

“那是当然,我家少东家去年刚中举人。”

“人称浪子回头薛蟠,说的就是我家少东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