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四章夫子

书名: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8

于是周迅一手持着灯笼,一手抓着软梯,双脚踩着绳结编织的梯子,慢慢下去。

这灯笼是黄色的,不过时间放久了,颜色已经褪去,现在有点发白,淡黄色的光照着井壁上。

井壁没有苔藓和水草,显然以前也是口枯井,一点水也没有,干燥的井壁摸上去很粗糙。

“奇怪,这井里头,就算是枯井,也不该这么干燥?太干净了,一点水汽都没有!按理来说,这样比较阴暗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些湿润,汇聚一点水汽的,怎么这么干燥?”

周迅有点心里打鼓了,各种不可描述的故事在他的脑海里回想着。

然而已经下到一半了,他踌躇着,看了眼下面,还是继续往下爬。

井底到了,不算太深,就像方才他推测的那样。

这个时候,灯笼的光也照在井底。

脚下踩着的,这种质感,是沙子?

低头一看,都是黄沙。

再看看周围,什么也没有,除了一条所在井壁上的铁索。

周迅走上前去一看。

一条银白色的小鱼,奄奄一息地趴在沙土上,细而长的铁索,刺透它的鱼鳃,将它穿着,锁死在井底。

将灯笼贴近了这条银白色的鱼,周迅仔细地瞧着。

这条鱼通体银白色,有很短的胡须,不过巴掌大,比了比,恰好比周迅的右手掌长一点。

这可能是条特殊的泥鳅也说不定。

奇怪的是,这里一点水也没有,这条鱼就是微微起伏着,也没有渴死的样子。

“这不会是老爹从龙宫带回来的吧?一条小鱼?”

周迅在心里暗暗想着。

他不打算把手伸过去,谁知道这条鱼是不是已经成了僵尸鱼?

看了一会儿,这鱼也没什么变化,依然是张开嘴唇微微开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这鱼很古怪,我还是回去问问我老爹怎么说。这可就在宗祠边上,这次他再不能推脱说不知道了。”

灯笼里的蜡烛本身也只是一小节,现在已经融化了一半。

看着时间不短了,周迅赶紧抓着软梯,顺着爬上去。

再过一会儿,就会有人发现他不在的事情,到时候就不太好解释了。

他提着灯笼慢慢爬上去,一不小心掉落了火折子,落在井底,发出一点响声。

背后,那条蔫吧的银色小鱼,悄悄睁开了眼睛······

上来后,灯笼里的蜡烛正好融尽,原本就是用过丢掉的一小节蜡烛,终于寿终正寝了。

周迅翻出井眼,落在地上,拍了拍身上,转头拍拍背后。

“可不能弄脏这件衣服,哎,我的火折子呢?”

他的火折子里面有绒毛、沾着特制的油脂,轻轻一擦就会点燃,完了还能放回去,设计得很巧妙,本身是不容易毁坏的。

周迅挺喜欢这个小玩意儿的,平时,几个小子在外面自己堆着火,烧烤番薯、土豆,用弹弓打下鸟雀烤着吃,别提多好吃了。

“糟了,这是落下了,肯定在井里面,回头还要下去一趟。”

这时,周迅也来不及再下去一趟,他隐约听见有人在唤他。

赶紧跑进库房,把灯笼还放回原处,又跑到宗祠里面,乖乖地拿出一支香,就着这宗祠正屋里面的烛火,点燃。

随后,为了逼真,周迅又凑过去,鼓起腮帮子,狠狠地吹,吹得香烟袅袅,弥漫在宗祠附近。

“咳咳,这样就差不多了!”

冷不防给这烟气呛了两下,周迅满意地看到香头燃烧了一截,看起来已经烧了好一阵子的样子。

然后,在大香炉上,插上去,做成一副参拜先人的模样。

不久,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

一个小厮跑过来了,见着周迅,就是大喜。

“少爷,快快,夫子来了,在等你呢?”

周迅见到来人,松了一口气。

这人是他平时使唤的下人,跟在身边的小厮,叫做刘三,家里三代人都在周家,是典型的家生子,祖父开始就是签下卖身契的奴仆。

“哪个夫子?”

那刘三回答着。

“是教经义的荀或荀夫子啊!”

周家文风很盛,祖上也有人科举,考过功名,到周桂就更是文名不浅,早已被视为当地的书香之家,加上周桂历来交游广阔,给自己家儿子找了好些个夫子。

有教授诗词的,有教授琴棋书画的,有传授四书五经的······

反正文人的东西,只要沾点边的,基本上都让周迅学了。

按照周桂的话说,就是“不求你样样精通,至少别人在谈论这个,你不能一无所知,丢了我周家的脸面!”。

不过那些夫子教授的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毕竟九岁的孩子还在培养兴趣,不能当真的玩这个,科举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练武······这个是周迅自己缠着周桂要去入山修道,苦求不果之下,周桂不得已请的教师。

原本是军中的老兵,当过伍长,练武也有成就,能双手举起千斤重的石磨,当成是武器挥舞半柱香时间。

当然他教授周迅练武,不过是个副职,主职还是训练家丁、护院。

这年头可还不安稳,家里没有三五十个能打的家丁根本不能睡觉。

教授经义的荀或荀夫子是不同的,他对经义研究很深,本人也是举人,要不是因为周桂的交情,根本不可能劳动他屈尊给一个半大小子讲课。

荀夫子年纪大了,也有五十了,平生最擅长的就是钻研经义,算是老学究吧,平时就喜欢板着脸,周迅最怕他动怒。

当下听着荀夫子来了,周迅赶紧一溜小跑,过去正厅那边。

“少爷你当心啊,夫子要提问了!”

当周迅赶到会客的正厅时,周桂已经和荀或在喝茶了,两人谈天说地,不时还会吟咏两句歪诗······

周迅气喘吁吁地来到门外,先整理整理仪容,免得对师长不敬,这可是了不得的罪名。

随后,昂首挺胸,大踏步迈入厅堂。

“弟子周迅拜见夫子!”

当头就是深深作揖行礼,这经义老师不同其他,不属于杂学,是正经的科举科目,自然这位荀夫子的地位在其余夫子之上,仅次于启蒙恩师,当得这个大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