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四十八章梳理

书名:地仙正道 作者:新叶道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8

“姨娘卯时就出门访友,说是有个赏花宴,教我们不必留饭。”

春桃瞧着自己少爷面色有些不愉,就小声地收拾了东西退下。

王守业微蹙着眉头,精致的眉毛弯弯的,或是不看喉结,不定会被误认为是哪家大家闺秀。

“薛姨娘······记得当初她进门时,自称是皇商薛家的远亲,可事实上后来证实根本没这回事,也不知当初怎的蒙骗了老爷子。可惜老爷子不在了,也问不了。老爷子在时,这薛姨娘······也不像是个姨娘,应该背后还有些牵扯,老爷子去的仓促,这些事也没交代清楚。”

“这次薛姨娘出门,说什么赴宴,三五天都不回,直到半月后,才在河边柳树上被发现尸体。当时王家接二连三出事,我自顾不暇,也没空理会得,现在瞧瞧,其实破绽很多。”

“还有很多事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倒真像是早有预谋,算准了时间一齐发难。”

“理清了这个脉络,就能一步步抽丝剥茧,见得真相。”

王守业走到僻静的书房里,打开向阳窗户,让这里透气。

随后,将砚台、墨条、清水准备好,缓缓磨墨。

这砚台有陶的、石的、木的,这里他用的是石砚。

砚台上雕刻的是云纹,周围还有题字,写着“宁静致远”。

墨条与砚台的磕碰声,沙沙声,缓缓而有节奏,远处微微轻风自窗台拂面而来,更让人精神清爽,思绪清晰。

借着这磨墨的时候,王守业屏气凝神,渐渐抛下一应杂念,进入了一种专注的状态,使得自己不安且焦躁的心绪平静下来。

自打确认自己重活到三年之前,他的心绪其实一直很焦躁、很不安,只是表面上故作平常,竟然真的瞒过了这家中上下一应人等。

这三年的经历,超过他以往十八年的总和,更是给了他同龄人所普遍不具备的素质,能在这种大事之前保持定气。

“首先,先捋一捋老爷子过世之后的事情。”

王守业取下笔架上一支毛笔,蘸着墨汁,在用镇纸压好的上等宣纸上,先写下一横。

“老爷子过世,我请来族里老人,请教规矩,按照成例,办了丧事,这应当是妥当的。”

毛笔在宣纸上晕开,写下“丧事”二字。

想了想,王守业又在后边画了个圈。

“接着,就是服丧,家中上下都避开大红大彩,穿着素净,也不接喜帖,不去生辰。我家只是商人之家,按照礼法上,这么做足了,不算不孝。”

“只是还是这个薛姨娘,颇有些古怪之处,偏偏也没什么痛脚可抓,挑不出什么错处。她又是长辈,平日里也挺和气的一人,以往我竟是给忽略了。先记下,薛姨娘古怪。”

接着一行写下“薛姨娘”,然后在后面备注“未明”。

“接着事情就多了,半年内,我执掌王家大小事务,接手一应商铺、航道、盐路,半年也不过是刚刚熟悉。”

“其他的也还罢了,大多是循着旧例,按照老爷子生前的规矩,不曾大改。”

“只有盐路,是我做错的事情。想着周家这几年陆续出让了好几条盐路,就想着吃进,被暴利冲昏了头脑,做下种种不智之事。”

“周家掌握的盐路,都是上等,这些年为何转让?若是周家当真落魄,又为何没被人一口吞下?这些别人都是看得清楚明白,偏偏只有我落坑,也难怪老爷子生前训我思虑不足,可惜我直到现在才明白。”

王守业想到过世的老爷子,又想起一事,就将笔搁在架上,转身走到书房一处。

面前摆着一副画,画的是书墨青山图,落款是王明志,正是老爷子的名讳。

沉默片刻,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王守业又微不可查地叹息一声。

重生回来这不到六个时辰,他越发喜欢叹息了。

画不是什么名画,也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只是他父亲生前留下的一副练笔画,其实不值钱。

正因为不值钱,这画被抄家的衙役撕成两半,兴许是以为画中藏着银票。

可惜,这就是一副普通的画而已。

这王家,或许真有什么秘密,但不包括这副画。

王守业后来又故地重游,乔装打扮,因是怕行迹暴露,急着要走,只来得及寻得祖宗牌位,还有就是这副画。

等后来,他向画匠学了糊画,自己一点点将这画给拼起来,之后日夜随身,困苦时就拿出来看看,想着老爷子创业的艰辛,就仿佛老爷子还在身边一样。

“老爷子,守业不成器,让你说中了。只是这也要怪你,你怎么就那么没了呢?”

“还有好多事情都没交代清楚啊!”

“留了这么一大摊子事交给我,你知道我最怕累的······”

王守业一时失态,不禁热泪盈眶。

旋而又醒悟过来,王守业用宽大的袖子拭去眼泪,喃喃自语道。

“对,现在这些还没发生,我还有机会!”

定定地又看了“王明志”三个字,王守业上前,取下这幅画,卷起来,用小匣子装好。

万一事有不谐,他是定要带上这幅画的。

回到桌案前,王守业提笔,写下“周家”。

“除了周家,应该还有典农校尉,在老爷子去世后就显得有些生疏,怕是此时已经生出了不测之心。”

“典农校尉,只是杂号的校尉,不过八品而已,负责的还是巡查,做的是剿匪备盗的活计。”

“以往老爷子在时,也给他处理了不少首尾,怕不是留着他的把柄?”

想到这里,心下微有所动,似乎抓住了紧要之处。

“难不成还真有?只是老爷子去的仓促,不曾留给我。”

又是仔细思索、回想着前身记忆,仍旧是一无所获,只是在宣纸上写下“校尉”。

又联想到前世,王家无故被贼人冲入家门,大砍大杀,抢走许多财务,杀伤不少人口,事后光是烧埋银王守业就赔出去五百两,对于当时的他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个典农校尉,有大问题。前世我还一直以为是周家出手,现在想想还是不确定。或许是这个校尉为了抹去把柄,故意串通大盗也未可知。周家志在韬光养晦,连盐业都不想再沾手,听闻周家小儿十二岁就过了乡试,成了解元,风头一时无量,正是爱惜羽毛之时,无需用这等手段,平白误了前程。”

梳理清楚之后,就是“薛姨娘”、“周家”、“典农校尉”三处。

“薛姨娘有所隐秘,似乎牵涉到古怪的事情,看起来不像是针对整个王家的,再说现在也找不到人影,先放着。”

“周家的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端看怎么解决。我料想周家志在仕途,扎根乡里,是不肯落下把柄,落人口实的。只要我备上大礼、登门谢罪,做足礼数,周家怎么也不可能再喊打喊杀。毕竟两家之前不过是生意上的冲突,又不是什么大仇,这其实不难解决。”

“唯有典农校尉,才是大患。可笑我还以为是靠山,却不想此一时彼一时,老爷子在时自然大家都好,可老爷子不在,王家就被人惦记上了。”

“王家也算一方大富之家,家财数百万,虽然这得把许多铺子、宅院都给算上。老爷子跟着贵人跑海运发家,靠着三条大船,跑了几年,就积攒了这家业。这家产,可不就是招祸来了?”

“我家一显颓势,就有那起子小人,落井下石,都想着在王家的生意上,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来!”

王守业想到这里,顿觉心累,又在纸上加了“家产百万”四字。

“而今之势,犹如小儿持金过闹市啊·······”

王守业摇头叹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