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技艺天王

作者:第三颗雪梨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八节 神玉、王玉、贵玉

书名:技艺天王 作者:第三颗雪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4:05

说罢,秦淮的目光从陆家小姑娘脸颊,转移到林栎脸庞,再落于须寅清身上。

他们的五官上弥漫着疑惑与不解。

也对。

突然说起作品灵魂,其实有点上升到哲学高度了,若没有亲身体验的话,不懂也是正常的。

但秦淮并未细细讲述这句玄之又玄的话。

全凭徒弟们意会。

他不会什么都嚼碎了喂给两位徒弟,仅仅指明一个方向而已,最终何去何从,要他们跌跌撞撞的走一走。

如果采用填鸭式灌输,那么……他们充其量就是低配版秦淮而已,不会走出自己的风格。

而如今的时代,玉雕师最怕的无疑是没有自己的风格。

——哪怕你哗众取宠,也需要哗出自己的风格。

齐白石曾说:仿我者死!学我者生。

秦淮不抗拒徒弟仿他,不过他一直都在引导学生了解本质,学习精髓,走出属于他们的路。

既然这是一条路,就注定必须有披荆斩棘的过程,除非是绝顶天才,否则……这个过程需要摸索数年,十年、二十年。

故而秦淮鼓励道:

“暂时听不懂没关系,一定要把这句话死死记住,印在脑海里。

然后多学多练,有一天创作时,你会突然顿悟这句话,那种感觉,美好到让你怦然心动。”

“我知道这种感觉,就像我刚才那样,时隔十几天,突然领悟了上次讲课的内容!

就像我小时候在屋檐下不小心洒了几粒种子,偶然一次经过,突然发现那里已经长出了一簇娇艳的鲜花。”

陆家小姑娘颇为雀跃,没有事情是比被师父和家人同时夸奖更普天同庆了。

她开心得不行,都笑成花了。

“我也知道这种感觉,我以前看过一篇鲁迅的文章,就是说胡适、李大钊、鲁迅幼年读书,不管懂不懂,都是先囫囵背下。

等到多年后,在某一段人生经历时,就会突然想起以前背过的文章,猛得顿悟了!

师父的做法,和鲁迅等大师一样啊!

我……”

林栎很乐衷于拍马屁,变着法子发言。

秦淮连忙朝林栎压了压手。

你知道个屁哦,鲁迅可没写过这样的文章。

商雅本来一直望着秦淮的侧脸在认真听课,见秦淮被林栎拍马屁拍到烦,乐不可支的笑开了。

笑了一阵,她将两手交叠在秦淮肩头,枕着小脑袋,半倚在秦淮身上,神态娴静。

而她丝毫没有发现,那无意间的眼神、表情、动作筑成了一行粉红的小字:我喜欢秦淮。

须寅清瞥了一眼师父和师父构成的画面,蓦然低头,悄声说道:

“……你不是愿为师父门下走狗?那您可就有福了,师父家的狗粮,一碗更比六碗强。”

林栎:“……”

来自师母的狗粮+999

……

“今天倒是没什么讲了,回家多创作多练习多思考多观察罢。

过些时日,笔记本出版了,你们可以买一本在家研究,最好多结合博物馆的实物。主要是学习研究分析的方法。”

三位小徒弟点头,默默记住。这些天他们也看过那本笔记。

师父几乎是把每一件玉器,都入石三分的研究通透了。

一件玉器,用多种分析视角研究其技法,艺术价值……

好像学神解数学、物理题一般。

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切入点研究玉器,对于这种骚操作,凡人只能面面相觑,抓耳挠腮。

尤其是师父的想法十分特别,提出的观点往往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在笔记本的最末尾,师父提出了一种别树一帜的玉器分类方法。

‘从古至今,玉器可分三类,那就是:神玉、王玉、贵玉。

夏商周时期玉器,称神玉。

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称王玉。

强汉盛唐至清朝,称贵玉。’

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父在下面有一段详细注解:

‘古玉的风格与古玉在每个时代的用途有直接关系。

上古时期。

诸如著名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该时间段的玉器,乃是用于祭祀天地、图腾、神鬼的神器。

极少数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和部落祭司的饰品,以之体现神权的至高无上。

从七千年前到夏朝时间段内的玉器,都沾染着对神灵对天地的无上敬畏,拙朴线条中,颤栗着一种仰慕天地,叩首宇宙的灵魂,故而称神玉。

而随着商代社会形态进入奴役社会,玉器渐渐沦为王族装饰。

西周是玉器的进一步发展。

西周的玉器与商朝相比,形制要规范的多,此时的玉器就好像现在官员的工资级别和车辆配备,有着最为森严的等级制度。

其大小、用途、图案纹饰以及材料质地都有着不可轻改的铁律。

这种等级是不允许被僭越的!

这便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玉器。

有王权之威严,天子之尊贵。

到了东周。

西周礼制崩坏,文化走向爆发绽放、众多的分封诸侯都开始制作并使用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玉器。

为了争相显示权力和富贵,玉器纹饰有了复杂的变化和创新,工艺水平也随之提升。

不过,玉的等级制度依然没有变,这样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汉代结束……

故而称这一时间段的玉器为王玉!

而汉朝之后,玉器因其装饰和财富体现被逐渐开始进入民间,成为了富裕人家的饰品。

当然很多题材图案和形制一直都是民间禁止使用的。如狰狞的凶兽和龙凤,只有皇室独享。

到了唐代,因为中华空前的强盛和对外贸易的积极开展,大批玉料被送进长安。

这时的玉器匠人也因地制宜区分玉料的属性和特点,开始利用俏色等工艺来设计加工玉器。

玉器的纹饰和题材也空前丰富起来,有了很多与生活和自然相关的艺术性设计,使玉器的属性多了一份高雅富贵和精致亲和。

从唐代往后千年的玉器,便是贵玉。’

当初三个小徒弟看这段观点的时候,简直心潮澎湃,心绪久久难以平息。

这个分类方法,直接站在七千年发展的高度,以一种俯瞰的视角,在玉器发展史上,精准的划下三刀。

寥寥一段话,将一部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史微言大义的铺开在读者面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