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技艺天王

作者:第三颗雪梨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八节 专家组顾问

书名:技艺天王 作者:第三颗雪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4:05

“反正也不是为了赚钱,能投的地方都投着罢。”

秦淮即不为了名气,也不为了赚钱,唯一的目的就是攒足两百万愉悦点。

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这就很好办了。

“那微博、B站都投好了。唐馆长那里肯定认识一些大V资源,让他随手推一推,酒香也怕巷子深,口碑自然发酵很慢的。”

商雅一边申请账号,一边让秦淮联系唐馆长,作为馆长,不可避免会掌握一些重要的媒体资源。

闻言,秦淮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干笑了一声。

唐馆长对他可以说是三顾茅庐了,三番两次邀请秦淮进专家组主持文物修复工作。

秦淮若打电话,少不得还得拒绝一次唐馆长……

这对唐馆长而言,是极其残忍的一件事情。

“额,打了这通电话,我身上又多了一件事。”

秦淮很伤脑筋,最近手上的事情越来越多。

什么博物院专家组,什么老先生的厚望,什么京城央美的教授……

悠闲惬意似乎是不可能了。

秦淮掏出手机,给唐馆长打电话。

不出意料。

唐馆长满口答应,随即话题一转

热情的邀请秦淮加入金陵省博物院专家组,组织帮忙修复玉器、文物。

唐馆长相信‘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只要锲而不舍的说上几十遍,秦淮也就不会拒绝了。

然而秦淮实在是不想每天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

因为修复文物对秦淮来说,异常枯燥!

它的枯燥在于,修复文物有修复文物规矩——工匠在修复过程中,必须尽可能还原原作,而且绝对不能夹带个人风格去修复,它是什么感觉,你就得修复出什么感觉。

并且,工匠还必须留下修复的痕迹,以此表明曾经这里因为某些原因损坏了。

这是一位修复工匠基本的道德——尊重原作,不能喧宾夺主。

(注:如果看多了纪录片就知道,文物的修复工作,都必须留下显著的修复痕迹。)

就好比仿造,仿得以假乱真没问题,但仿后请留下标识。

否则的话,等着被同行戳脊梁骨,被同行指责没道德罢!

而修复一件古董文物,若修得没半点差别,甚至进行创造性修复,也是大忌。

哪怕你再厉害,也没人会夸你,反到会觉得你脑子有病。

你让后人怎么辨别?怎么研究?

故而,创造意识很强的秦淮才会一再拒绝唐馆长。

不是他不愿意帮忙,而是……这份工作对他来说不适合。

沉默。

良久的沉默。

唐馆长心很累:

“秦先生,难道你忍心看着博物院几十万件文物明珠蒙尘?”

“唐馆长,文物是死的。我们要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

如果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它没有什么价值。

只要能传播文化,修不修复其实不重要了,断臂维纳斯不是挺好的吗?”

秦淮严肃的回应道,这番话很有心机。

鲁迅曾在《无声的中国》中写到: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秦淮就是如此,他主张不修复,相当于要把屋顶拆掉。

唐馆长肯定会选择‘开个窗好了’。

果不其然,唐馆长正如秦淮预料一般,语气有些急促:

“唉,秦先生……不如我们退而求其次?”

闻言,秦淮嘴角微微扬起,故作不知:“怎么个退而求其次法?”

“我让负责人挑几件有重要意义的玉器,让秦先生修复出图纸,再仿造,把仿造品用来展览,如何?

秦先生应该知道,最近送到米国展览的那几件兵马俑真品,被游客掰断了手指这件事罢?”

唐馆长面露痛惜之色,语气中夹杂着深深的扼腕。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向国外输出中华的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可惜……也许是国际地位不够,肌肉不大,故而文物受到的待遇相对来说,很差劲。

这次竟然出现了兵马俑文物被掰手指的事情!

简直是……咬牙切齿!

“我不知道唉……”

秦淮诧异的挑了挑眉,兵马俑送到国外展览被折断了手指?!

“你不知道?当时我听到消息心都要滴血了。”

唐馆长幽幽叹息,演技立刻上线,他要通过这件时事,给油盐不进的秦淮打一场感情牌,让秦淮稍稍松口:

“其实,秦先生也知道,向公众展出正品存在无数隐患。

游客的呼吸,喧闹声波的震动,空气的湿度,温度变化都会给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蚀损。

虽说可以展出仿品,然而我们没有仿造大师。哪怕还原七八成原作的大师都没有。

但这又是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所以不得不将正品送到国外展览……”

唐馆长叹了一口气。

“唉,如果我们有一位厉害的仿造大师就好了。仿造、还原、修复文物,这样不仅能传播中华文化,还能让真品从展览柜中撤下来,密封进暗室中,更好的保存。”

秦淮:“……”

唐馆长真人精,说了一圈,又把话题绕了回来,再次含蓄的邀请秦淮加入文物修复专家组。

“别……打住。若唐馆长挑几件有重要意义的玉器,我倒是可以仿造。实在不行,我可以当专家组的顾问,但修复工作,我真的不想做。哪怕不研究封存在地下室的玉器了。”

秦淮连忙挥手,修复文物对秦淮来说,真的不合适,若真要勉强,秦淮宁愿放弃研究那批玉器的机会。

尽管他对那些玉器有着强烈的研究欲望。

“专家组顾问?行啊!”

唐馆长很惊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若秦淮能带出一支专家队伍,其实比秦淮一个人孤军奋战更有利于文物的修复。

“对了,秦先生,您那本笔记,什么时候出版?”

“已经整理好了,随时可以出版。就等联系出版社了。”

“我可以帮秦先生联系。”

唐馆长自告奋勇。

“得,唐馆长先说你有什么要求?”

秦淮眼帘一抬,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估摸着唐馆长又打了什么小九九,他要防着点。

“嘿,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就是秦先生的笔记本能不能放在博物馆展览?”

“行。”

秦淮漫不经心的回答道,他现在回想起笔记本,脑子里便有一页页的纸张在翻,可以说六百件玉器已经了然于胸了。

这个笔记本,留不留其实无关紧要。

而且他又准备了一个新的笔记本,准备做更庞大的研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