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章 汤若望

书名: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6

天津短暂的失火,成功百官转移了注意力。

董亮也稍微消停了几天,将注意转到其他地方,接着着顺治下旨,抽调直隶的匠人齐聚天津,成立天工院。

研究新式农具,以及其他利国利民的器械。

这个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就是研究火枪火炮。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清国上下都知道火器的重要性,在京师也成立了神机营。

这种敏感的军事技术,董亮当然不好直接插手,反正就是以这个名义将匠人集中在一起,至于研究什么,就以天子机密为名,由不得议政王大臣插手了。

而作为穿越者没有人比他更重视火炮火枪技术,满清生产鸟枪已经形成了一定产业链了。

并且燧发枪这玩意,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发明,在明朝这东西就已经出现了,毕懋康发明的燧发枪的时间与欧洲差不多。

但燧发枪相对于火绳枪的进步仅仅在于点火装置发生了不同,一个由明火点火,一个由燧石点火。

其准度、威力都没有任何改变,再加上其成本还有故障率,让他在于火绳枪的竞争中并没有胜出。因而没有被大规模例装。

任何技术爆发都不是孤立的,技术跨越在绝大部分时候都需要相关的配套技术,才能在某一节点爆发。

很遗憾以清朝这个环境风气,还有人为压制,要想技术爆炸,那是天方夜谭。

火枪的技术并不复杂,难度在于如何将枪管的内壁做光滑。也就是是炼铁技术的进步与动力装置的进步。

以现在的技术,就是用熟练的师傅反复锤炼,炼钢技术达不到,锻造工具也落后,董亮并不准备着手改进,而是加大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投入。

错误的技术路线,会耗费一个国家相当大的国力。

所以清朝与明朝都不约而同的放弃燧发枪路线,不能说是一个错误,只能说没有预见性,以及大统一封闭国家必然带来的技术选择的单一性。

所以相比于燧发枪,他们宁愿将巨量的资源投入到火炮的研究。

天工院最理想的状态是耗费巨资打造出一批成本极高,可用性强的枪械,最好一支火枪能突破上千两银子,这样一来这种产量极少的枪械就只能够装备最精锐,最忠心的部队了。

至于什么是最精锐、最忠心的部队就看顺治的意思了。

汤若望也被顺治下旨抓了壮丁,到了天工院进行技术指导。

对于这位名震两朝的洋人,董亮很是好奇,但见到汤若望的第一眼还真没看出他是洋人。

他整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谈都与一个中国人没什么两样。

来中国几十年的饮食习惯,也让他脸部的整个轮廓更加柔和了,要不是他那那双蓝色的眼睛,董亮还真区别不了。

“道末先生可曾对家乡还有印象现在还有联系吗”

汤若望呵呵一笑:“一别数十年,早已记不起家乡风貌,此地既吾乡。与家乡也很久没有通音信了。”

董亮听到后也不觉得可惜,现在清国关于火炮铸造最权威的一书火攻挈要便是汤若望编写的,已经成书二十多年了,丝毫没有进行技术升级。

而关于开矿与冶金技术最权威的书坤舆格致也是汤若望翻译的,同样二十几年没有翻新。

汤若望来中国有几十年了,早年间那点技术底子早就被掏空了,现在沉迷于官场权斗,年纪又大了,哪还有时间与精力去专研技术,有这功夫,不如去琢磨拍拍马屁,研究点四书五经对他帮助更大。

“也是,现在海路被郑贼与荷兰人控制,你欧罗巴老家来趟人也不容易。”

汤若望对于董亮了解欧罗巴的事情非常惊讶:“没想到董大人博学广闻,竟然了解欧罗巴的事情。”

董亮不相信背靠耶稣会,汤若望没有连通欧洲的渠道,说到底是他对于董亮他是有一点戒心的。

董亮此时正是表现出他关注天主教,想让汤若望给些渠道让给他,现在荷兰人还盘踞台湾,虽然对于商船等会进行劫掠,但对于传教士肯定不会。

因为荷兰大部分也信天主教,脑袋犯抽了才会攻击传教士。

汤若望虽然在中国老爷当的舒坦,但到底精神的归宿是上帝,董亮就不信他对于传教都没什么兴趣。

“道末先生老家是科隆吧神圣罗马帝国的三十年战争打完了没”董亮玩过一些相关的游戏,所以对欧洲的历史有粗浅的了解。

就是这粗浅的了解,把汤若望给震住了,心中怀疑是不是顺治找人暗中调查过欧洲情况。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董大人当真出人意外。”

董亮罢手,叹气道:“你也看到了,中国被儒学绑架甚为重要,我有心引入其他学说对抗儒学,不然被这些士子天天扯着脖子乱骂,心里也不好受,咱们满洲应该建立自己的学说。”

汤若望听罢,没有回应董亮的话,却是劝董亮说道:“儒学一道博大精深,要想治理中华还真的让这些儒生来。”

董亮愣了愣,没想到汤若望是这个态度,咋就对儒学这么痴迷呢

假戏真做被洗脑成功

这个时候文艺复兴已经结束了,欧洲没道理现在还仰视中国,能平等对待就不错了。

于是董亮试探性说道:“儒学虽然博大,但禁锢人思想。”

汤若望奇怪看着董亮,意思是禁锢思想有什么不好你就那么希望苦哈哈与自己平起平坐

但这种话怎么能摆上桌面,于是给了一个比较官方的说法:“非是思想禁锢,而是人欲横流,才让时间乱象横生存天理,灭人欲。乃是正途。”

董亮看着被同化成功的汤若望,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吐槽。

不过想来也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三十年战争后,这人还信奉天主教,在欧洲也属于保守那挂的。

可不要以为现在欧洲来个人就奉献什么自由平等之类的,信仰这些的在欧洲也属于少数派,绝大部分人还是想当老爷的,否则也不会搞出什么黑奴三角贸易。

也不要以为欧洲来个人就能进行技术指导,现在欧洲那地文盲率估计和大清差不多,能有闲工夫研究技术的,大部分不是贵族就是传教士。

董亮见展开不对,急忙调转话题说道:“我读过部分圣经,感受到了主对于众人的恩典,所以想在国内多修建一些教会,让更多人感受主的怀抱。”

汤若望一听这个,顿时就来了精神,要是能将清国这些人都教化为基督徒,那么他死后肯定能被封圣,进入天堂。

“这是陛下意思”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