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十二章 流民

书名: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6

“寿阳去年遭遇了蝗灾,现在还没缓过来,你且去那里任知县。大户官吏皆可杀,我为你撑腰。只需让百姓把这口气给我吊住了,拖到秋收。我没多少银子,先支你两万两,从附近州县买些粮食吧,虽然杯水车薪,但亦是我能做之事。”

赵宣郑重行礼,直到此时他才确认这位董大人并不像传闻那样飞扬跋扈,那样蛮横无理,乃是真正有颗怜悯仁善之心。

想到这里赵宣拿起了纸笔,一挥而就,董亮凑近一看,俨然是苏克萨哈写给吴三桂密谋的信。

“国蕃为何改变主意了”

国蕃乃是赵宣的字,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意思是以藩国为屏障,做天下的墙垣。

赵宣答道:“大人拳拳爱民之心,卑职认为大人此番自有思量,故而从之。”

董亮哈哈一下,拿着这封书信,却是当面将它撕掉。

赵宣不解:“大人为何这样做”

“此一时彼一时,既然准备以国士用你,自然不会让你行险”

赵宣一片感动:“小人才德浅薄,大人何至于抬爱至此。”文網

董亮罢手:“你既知我心,有一二精通临摹之人,可告诉我。”

赵宣沉声道:“通州有一人,精通此道,不过其人是前朝遗民。”

“遗民正好,他不知我跟脚,必然以为此信能祸乱我大清,他何苦不从”

赵宣一想便明白董亮说的对,于是顺势就写了一封介绍信,交代具体地址和长相后便告辞了。

通州属于顺天府,离这里并不远,此去只有二十多公里,京畿地区,道路方便,骑马急奔,半个时辰便可到。

苏克萨哈一案到现在仍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董亮也想出去透透气,会一会此人,看能不能在途中得到灵感,彻底解决此事。

百骑之队,浩浩汤汤从东便门出去,却在京师与通州的州界停了下来。

董亮站在州界,看着眼前的景象。

明明是中午,他却感受到了这辈子最寒冷的气候。

州界上,一处临时营帐中,不断有清兵骑马冲出,十人组成了一小队。纵马张弓,捕杀逃亡的人。

董亮远远望着,看到这些人杀完即走,然后下一支人马见到还有活动的人便上前补刀。

董亮眯着眼,将一旁的呈祥吓了一跳。经过这两天的观察,他已经知道董亮眯着眼睛意味着什么。

“进营”

前锋罗克铎一马当先,拿出了粘杆处的腰牌后,守卫不敢阻拦,董亮径直去了主帅营帐。

此处的主帅乃是顺天府的守备,王匡义。见董亮神色有些不善,又从前锋罗克铎哪里知道此人就是粘杆处的管事大臣董亮。

面对这位传闻之中喜怒无常的主,王匡义小心应承道:“大人莅临此处,不知有何指教”

董亮黑着脸,指了指外面奔腾的兵丁,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王匡义听到董亮问这事,神色顿时就放松下来了:“禀大人,卑职正例行组织扑杀流民。”

董亮听到“例行”二字,知道这是正常公事,心中虽然有些猜想,但心中的怒火却并没有减轻多少。

“这些人为何不给口饭,让他们去做苦役浪费箭矢做什么”

王匡义无奈道:“大人,没有这么多粮食啊”

董亮的怒火终于忍不住了:“我之前在远处看了一下,不过几十人。连这点口粮都没有你在诓我”

面对凶名赫赫的董亮的质问,王匡义腿吓得一软,半跪在地解释道:“大人,若不是顺天府例行扑杀流民,何至于这有这么点人来这扑杀流民非是卑职擅作主张。而是历朝历代的成列这些流民也多是心术不正之辈听口音多是从山西逃灾过来的,不去河南,不去陕西,非要跑到京师做什么”

听到“历朝历代”董亮的怒火消散大半,继而是一股彻底的无力感。

王匡义见董亮神色松下来了,知道这位大人不是故意找茬,只是不清楚其中原委,只是出于一片善心因而责备于他,想到这里王匡义耐心的解释道:“大人您想想,京师首善之地,要是允许流民入京,怕不过月余,就有流民数十万流民闻风而来,一遇天灾人祸,只怕天下受灾之人都会往京师跑,漕运本就吃力,如此下来,不仅流民得不到救助,连京师也怕有危险啊陕西、河南、山东之地大城虽然也会定期扑杀流民,但乡野之间并无阻拦。就像水一样,你往一处挤便是水灾,你要是从周四漫开,那便没有多大危害。”

听到这些,董亮心里异常难受,无力的说道:“你起来吧”

王匡义起身见礼,继续说道:“幸好还是初春,去年的流民大半都熬不过冬天死了,尸体处理起来也不麻烦,要是夏秋之际,会麻烦的多,水、旱、蝗基本都发生在那时,稍有不注意便是大祸,尸体也不像现在可以等个几日再处理。”

“不要说了”董亮制止了王匡义说话。

“我家里缺奴婢,你这两天就不要杀了,留在此地,我会定期来领人。”虽然杯水车薪,但董亮也不可能装作没看见,从怀里掏出一万两递给了罗克铎。

短短不过半日,三万两银子就没了,并且这些银子从程序上说是内务府拨给粘杆处办公的,董亮并不能随意处理。

董亮吩咐罗克铎道:“你找两名兄弟留在这里,协助这位将军,这钱你用来买些粮食。”他的吩咐虽然逾矩,不合制度,但王匡义也不敢多嘴。

接着董亮又掏出了一千两递给了王匡义:“你知道我是谁吗”

王匡义单膝跪地:“卑职知道,卑职只管把人带到这里,大人不必赏赐。”

“拿着吧,我给你好处,你不能拒绝。”董亮坚持道,这世上没有光做事,不给好处的道理。

王匡义看着银票,犹豫再三说道:“大人一片仁心,小人佩服。只是卑职害怕这流民之中有逃人或者奸细。”

“这天下没有谁有胆子朝我要逃人,至于奸细,我粘杆处只会鉴别。”董亮这话说的虽然大气。

但在清国真正的权势排名中,敢找他要逃人的还是有的,而起还不少,比如岳乐,比如那些。

这种场合没人敢戳破这个牛皮,非但没人戳破,反而隐隐有些敬佩。

王匡义叹道,吩咐左右:“去把那些妇孺带进来吧。”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