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四章 兵权

书名: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56

陪着皇上用完午膳,第三个时辰,董亮开始给福临讲起了童话故事。

董亮嘴上说着,心中却沿着东厂路子,开始发散思维,粘杆处以后建立了,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自己凭啥说杀就杀,他们不会反抗吗他们的法制精神这么强吗

董亮粗略一想便知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之所以不敢反抗,是因为粘杆处代表朝廷,代表皇帝,他们背后是皇帝的意志,是拥有最多资源,最多兵员的皇帝,所以他们不敢反抗。

低层逻辑还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但要是他们知道皇帝是傻子后,这种威慑还有多少呢

所以得手握兵权

都统作为一旗的军事民政长官,是眼下清国的核心战力,必须握紧。个坑,好在苏克萨哈被自己搞下去了,镶白旗的都统空了出来,不占是王八蛋,所以第三道旨意发出了,将原正红旗的都统转任镶白旗都统,位置空出来留给达尔岱。

旨意刚发出,太后就遣人送来了一张虎皮与人参,虎皮乃是皇太极亲手所猎,人参到没有什么稀奇的,乃是长白山普通人参,太后说皇上政令频出,怕皇上太过操劳,所以送了两样物件让皇上郑重身体。

董亮读出了潜台词,虎皮意为江山,人参意为人民,意思是清国打江山不易,统治基础还不是很牢靠,皇上所作所为要对得起清国列祖列宗,不要肆意妄为,之重,要慎之又慎。

太后此番倒不是说警告,而是一番劝诫,顺治御极十五年,清国从入关到吞并大半个中国,虽然前面多是多尔衮的功劳,但威望还是有的,用人、罢人太后一般不会提什么意见。

太后这一番操作,没有给福临提醒,倒是给董亮提醒了,前面自己如何幸进都无所谓,一旦面对兵权,则要慎之又慎,因为这触及到了清朝的根基。

在顺治大肆任用汉人制衡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后,那些心怀不满的满洲大臣自然只能将目光投向太后,清国两大政治口号,满汉一体之外还有一个便是首崇满洲,顺治占了一个满汉一体,那诸位议政王大臣自然要把太后推向首崇满洲。这不是什么阴谋的政治团体,而是自然而然的政治倾向,而为了大清的稳定,太后也必须扛起这大旗,如果太后不扛,那么这些议政王大臣便会自发寻找另外一个可以扛起大旗的人,这是客观的政治需求。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为了爱新觉罗,太后不想扛,她也必须扛。

而事关八旗的根基,八旗都统,太后于情于理便要表达关注。

这关注就是一种政治表态。

说到底还是因为达尔岱威望不够,军功也没多少,从甲喇额真,跳过副都统梅勒章京直接做了一旗之主的固山额真,多少让人不服气。

董亮心想自家底子过于薄弱,就算坐火箭也需要加注燃料点火才能起飞,就算能起飞,以老觉尔察家那帮人的素质,吃喝瞟赌还行,搞政斗那是门外汉的门外汉。所以除此之外还需要盟友,盟友如何选择也是个难题,太强大了怕吞了自己,太弱小了没什么鸟用。

而盟友的形成需要政治互信,董亮现在一步也不敢离开福临,需要连通里外,故而第四道圣旨,就是为了拉拢盟友做铺垫。想到这里,董亮叹了一声可惜,明明有天然的盟友,可惜现在不禁老死不相往来好互相敌对。

安费扬古成活的有三子,硕尔辉、阿尔岱、达尔岱。

安费扬古事后却是小儿子达尔岱袭爵。其余各支皆不满,相继交恶,不同于达尔岱的沉寂。阿尔岱的儿子都尔德在随后伐明的、战争中大放异彩,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南明第二个皇帝隆武帝就是被都尔德斩杀的,于顺治八年位列议政大臣。

硕尔辉一脉也有牛笔的人,他的孙子逊塔现在工部尚书,镶蓝旗副都统,同样位立议政大臣。

可以说老觉尔察家就属袭爵的达尔岱混的最差,偏偏也就他能代表觉尔察家,怎么不令人恼火

对于这两家用不了,董亮很惋惜,有机会,他是愿意和这两家和解的,开玩笑,加上现在达尔岱的正红旗。

都尔德的正黄旗护军统领,专管一旗军事与副都统同级。上三旗不设都统,由皇帝亲领,所以正黄旗护军统领其实与其他旗都统差不多。

逊塔为镶蓝旗副都统,在的三旗有很大的影响力。要是这三家和解,那真是除了爱新觉罗家外第一家族。这也正是太后劝诫的缘由。虽然现在三家不合,但毕竟是一家的,都是安费扬古传下的血脉,和解并非不可能。

董亮盘算着自己眼下立足未稳,这种敏感的事情还是不能做的。

所以觉尔察家这个联盟是暂时被放弃了,那么除此之外的,满清其他勋贵呢议政王大臣里,拉拢那些,打压那些

细细盘算下来,好像即不需要拉拢,也很难打压,议政王大臣里全都是自己潜在的政敌,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想要收下当狗,那是没有可能的。而拉拢是需要付出筹码的,以现在觉尔察薄弱的根基,再付出筹码给议政王大臣级别的盟友直接会导致力量失衡,谁主谁从还不一定。

满人不行,董亮的目光自然转向了汉人,那些明明位高却不权重的汉臣。虽然顺治朝也有内阁这玩意,但相比于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是完全不够看的。原则上议政王大臣只能由满人担任,范文成作为第一个汉人议政大臣是屈指可数的存在。

这些人基本都是前明大臣投降满清的,虽然骨头软,可搞党争是一把好手,明末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甚至蔓延到了顺治朝,成为南北党。

在顺治朝,北党党魁冯铨被御史弹劾的罪状之一便有依附魏忠贤,给魏忠贤修生祠。

真是天大的笑话,个个搞党争都搞魔怔了,改朝换代了还拿前朝的烂事来说。作为智商正常顺治与满清文武,自然对这种事情嗤之以鼻,不闻不问。

马德,你依附明朝的魏忠贤,关我清朝什么事。

而两党的人生目的就在于干掉对方,等于是管你天荒地老,洪水滔天,换了马甲继续干就完事了。

阉党摇身一变,变为了北党,东林党则成为南党了,可惜顺治十年随着南党党魁陈名夏被杀后,南党全面溃败,掀不起半点风浪。

作为接受正规网文教育的董亮自然恨东林党恨的深入骨髓,认为这是灭亡大明的罪魁祸首之一,但作为清朝的秦侩,董亮表示需要的就是这种人,多多益善。

一旦斗起来,就如同疯狗,不咬死不松口。

将南党作为自己潜在的政治盟友后,董亮现在继续与外面取得联系,。这盟友不是单方面宣布就行的,不说别的,你得给南党信号,对方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投奔你。

所以第四道圣旨除了是大肆封赏达尔岱一家外,为的找到一个能连通里外的人。

侍卫便是最好的人选,入选侍卫需要十三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好在达尔岱能生,他大哥明岱能生,二哥博尔津也能生,四哥也不错。

够资格的竟然有七八人之多,这些人个顶个的蛀虫,优秀的好吃懒做,优良的杀人放火。

一比较,硕古莽简直是活菩萨、大圣人,难怪达尔岱与戴佳氏之前千辛万苦给他弄了个笔贴试来做,倒也不完全是宠爱幺儿的缘故,而是在觉尔察家鸭立鸡群的过硬素质。

董亮连这些人名字都记不全,甚至年纪都有可能记错一两岁,眼下这个节骨眼只要能够听懂人话就行了,所以不论嫡庶将自己一个侄儿、一个弟弟都拔擢为三等侍卫,传递消息。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