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作者:加兰2020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60章 沈乐来我们这里!带你抱大熊猫幼崽!(赤色彗星玛斯万赏加更3)

书名: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作者:加兰2020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3:43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两家人祭拜过阿新的坟墓,再千里迢迢南下,祭拜过阿新生母,林教授养母,那位佩兰女士的坟墓,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

而沈乐,也做好了准备,开始面对他的狂风暴雨:

“专家们要过来了,你准备好挨批了吗?”

“……那个,能不往脸上打吗?”

林教授大笑。

沈乐做好了面对狂风暴雨的准备。然而,真到了鉴赏会那天,还是被打击得头都抬不起来:

“这铜镜粘合的手艺太粗糙了。正面,背面,都能摸出凹凸不平来,这也能过关?”

这……老师,有没有可能,是您的手指太敏锐了……

至少我连续摸了三遍,我都没有摸出到底哪里凹凸不平……我甚至用尺子推过了,我都没看出缝隙来……

但是沈乐一个字也不敢反驳。批评他的这位老爷子,是秦川博物馆里,资格最老的铜镜修复专家,和林教授同辈。

这位大佬,修复过战国镶料珠六山纹铜镜,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南海Ⅰ号”出水铜镜等许多文物;

沈乐上课用的教科书,人家只挂了个主编的名头,出手撰写的人,都是他的学生辈了……

“你不服气?”

沈乐努力摇头。老爷子笑了一笑,扭头望向林教授:

“老林,你这里有没有平整度测定仪,能够调用一下?”

“呃,老师,我真没有不服气。”沈乐赶紧投降:

“我只是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保证平整度……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

他非常委屈:

“我都专门定制了绝对水平的操作平台,把它一块块放上去,打磨的时候也用手工打磨了,就怕机器打磨太不精细,反而磨不平……”

“哦,那你肯定磨不平的。”老爷子笑了:

“人的手指是半圆形的,按着砂纸打磨,反而磨不平。你应该用一个平整的小方木块,长2.5厘米,宽1厘米的就行,包裹砂纸反复打磨——

我记得09年的文物修复研讨会,有篇会议论文就讲到这个,你查资料没查到?”

沈乐:汗流浃背……

铜镜过去了,另一位瓷都博物馆的大佬,又开始挑剔他修复瓷器的手艺。

什么补全胎体的时候手艺太糙,打磨得不够光滑,有点凹凸不平啊……

什么补色的时候调色不对,补上去的颜色在稍微暗一些的光线下面,侧视就有色差;

什么喷上去的釉质厚度凹凸不平,瓷器只要轻轻一个转侧,透过去的光,居然就会拉出小小的虹彩……

“我没什么可教你的。”最后,大佬下了结论:

“练,拼命练,往死里练。每次都一边练一边想,练得多了,想得多了,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漂亮了——无他,但手熟尔。”

沈乐唯唯受教。提心吊胆,迎接了几个轮次的暴风骤雨,终于,轮到了宫博漆艺组的老师上场:

“这螺钿、百宝也就算了,但凡舍得堆料,总不会太差劲。”老先生举着放大镜,上上下下,仔仔细细观察一遍,口气很勉强地评价:

“描金的手艺不行啊!空有图案,没有意境,就是大师的画作,和绣娘刺绣的区别了!”

沈乐无言以对。这位大佬,故宫里的黑漆描金大宝座、填漆戗金夔龙纹长桌,还有很多重磅文物,都是他带头修复的;

现在博物馆的漆器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他带出来的徒子徒孙。

沈乐在学校里,有幸听过他弟子的讲座——对,只是弟子的讲座,已经需要大家打破头去抢讲座名额了。

这样一位老爷子,他说你行,也许只是给你导师面子,随口夸两句,说你不行,那肯定是真的不行。

问题是,老师,您说点硬指标我还能理解,比如刚才评价铜镜的那位老爷子,平不平,上测量仪;

意境这个东西要怎么评价?

我但凡懂意境,我也是大师了啊!

他求助地望向林教授。林教授一直笑眯眯地听着,对诸位老朋友或激烈、或苛刻、或刁钻的评价,丝毫不以为忤。

见沈乐求援看过来,她才笑了一笑,拍拍沙发扶手:

“好了,你们别吓小孩子了。——怎么样,这个手艺,总体还行么?”

她一个一个笑望过去。迎着她的目光,那些老先生、老太太们一个接一个,有点不太情愿地发言:

“勉勉强强。”

“马马虎虎吧。”

“凑合着打个下手还成。”

“至少不是外行吧,不至于自作主张,把东西搞坏了……”

沈乐听得汗流浃背。林教授却像是很满意的样子,挨个儿问了一圈,终于亮出了她这次邀请的目的:

“那你们觉得,小家伙评编外专家,能评得上么?那种~~~编外专家?”

客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老专家们相互交换着眼色,静静沉吟。良久,修青铜器的那位老爷子,第一个发言:

“那种——编外专家?阿林,你怎么让小家伙走这条路?手艺还不够好可以慢慢磨炼,走这条路,危险很大的!”

“不是我让他走的。”林教授苦笑摇头。

除了特事局方向的编外专家,还有纯粹以专业技能立身的编外专家,外聘专家,也能进博物馆,接触文物——

只不过,这种正常的专家,对技能和专业水准要求极高,至少至少,也要达到当打之年的修复大师水准。

沈乐现在的水平,远远不够,至少还要再磨炼十年的样子。但是,那也不能为了个专家头衔,冒险去接触脏东西啊!

“是他自己的本事。事实上,是他先在特事局挂了号,那边确认了他在那方面的水准,才想给他编外专家头衔——

怎样,你们觉得可以吗?”

老教授们的担忧渐渐抚平了。说实在的,他们这一行,也确实需要编外专家:

他们是直接和老物件打交道的那批人,做考古、做文物修复做多了,谁都会遇到不怎么对劲的东西。

时不时地,自己,或者同事,或者学生,最次也是业内听过的同行,就有人沾染了脏东西,倒霉,受伤,或者大病一场……

有个编外专家,帮他们抵御这些风险,那是好事啊!

有个靠谱的编外专家,那是大好事啊!

要知道,特事局派来帮忙的人,绝大多数毫无考古知识,半点也没有文物知识。

他们能够学会“不让碰的东西不要乱碰”、“不让走的地方不要走”,已经是上上大吉了!

问题是,很多考古现场,很多文物,是要他们先看过、鉴定过,才能让专家上手的,简直血泪……

“编外专家的话,倒还可以。”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之前批评沈乐修复铜镜手艺很糙的老教授,笑着向沈乐伸手:

“小沈,有空来我们秦川玩玩嘛?我们这里,开发不完的工地,修不完的文物。

你只要来,保你想修多少修多少,我亲自教你!——不,我让我的关门弟子教你,他现在正好是年富力强,出成果的时候!”

啊……八百里秦川,号称随便一铲子挖下去就有古墓,随便造条地铁,就有七八十个古墓,随便一个大学里都能挖出几个名人墓葬。

房产商日常在文保局排队,求专家们先来看自己的工地,先来给自己工地上挖出来的古墓定个性。

如果运气好,古墓价值不高,就能赶快回填,赶快继续开工了;

运气实在不好,也可以求专家赶紧抢救性发掘,把东西挪走,好让他们继续开工……什么?隐瞒挖出古墓的消息?

别开玩笑了,上一定规模的工程,没挖出古墓,怎么可能呢!

沈乐一时心动。还没认真考虑到底去不去,蜀都博物馆的一位教授,像赶苍蝇一样挥了挥手:

“去去去!你们那边能出多少成果啊,你们省就这点拨款,均摊到出土古迹,僧多粥少的!”

这一段语速又急又快,如同狂风暴雨。喷完了,她又转向沈乐,声音极其温柔,眼神极其热切:

“小沈,还是来我们这里吧!我们这里容易出成果!我们这里,文物坑一个又一个,就是缺人手!

——而且距离锦城又近,双休日随时可以去锦城玩,你来的话,我可以带你去看大熊猫,还能抱大熊猫幼崽!”

大,大熊猫幼崽?

沈乐狠狠地被震撼了。

什么青铜大面具,什么青铜大立人,什么青铜神树,都从他的大脑里飞了出去,满脑子都是两个词回荡:

熊猫……幼崽……熊猫……幼崽……幼崽幼崽幼崽……

活的!

可以抱!

可以摸!

“说得好像谁不能带他看大熊猫似的。”林老师身边,指点他漆艺、描金的那位老教授哼笑一声:

“你们那里到锦城市中心,公交车一小时,再火车一小时,再公交车半小时。一个双休日,一半时间耗在路上。

小沈啊,要我说,你还是来我们这里——咱们京城,做什么都容易出成绩!”

沈乐:“……”

不是,刚才你们还把我批的一无是处,怎么一下子就成香饽饽啦?

距离两千票已经不远了!

这个月如果有两千张月票,下个月就有两章加更!

求月票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