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作者:加兰2020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5章 这巴掌大的小家具,可让我怎么修?!(求订阅)

书名: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作者:加兰2020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43

没有扫描仪,沈乐只好手动。画两笔,拿起游标卡尺量一量;

再画两笔,再拿起游标卡尺量一量;

量了长、宽、高,还要量椅圈的内圈直径,外圈直径。由于手工制作难免误差,椅圈有细微的粗细变化:

中间部位最粗,到扶手两边越来越细,椅圈最粗的部分,比起扶手与鹅脖榫接的部分,直径大了五分之一……

这些都得一个个记录下来,以备修复。先做草图,然后在草图上做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再根据三视图,挨个儿画下细节图,特别是椅圈、靠背板、鹅脖、联帮棍这种形状特殊的曲线型构件;

每一个部件,都有很多很多尺寸要标……

沈乐又是量,又是画,忙了足足有一个上午,才做完这个CAD图——

天杀的圈椅,它的靠背板上截向后拱,下截向前拱,靠背板侧面曲线是由两圆弧相切形成,圆弧半径还并不一样;

联帮棍上细下粗,上端直径和下端直径差了快一倍,整体曲线平滑过渡;

还有扶手圈两边出头的那个部分,叫“鳝鱼头”的那玩意儿,它的弧圈直径,它的长度,它的落点……

画完所有细节图,让CAD软件自己去跑一张完整图纸,沈乐倒在椅子上,整一个大喘气。

不行了,像这样的微缩明清家具,托盘里还有好几十件,这一个一个手工制作,做到什么时候去!

【师兄师姐们求求了,推荐一个靠谱好用一点的3D扫描仪,不要太贵的……】

沈乐果断发微信求救。吃完饭回来,微信群里叮咚叮咚,已经跳出好几个购买链接。

有四五万的,有七八万的,最便宜的一个,2499元。

对了,还有几个手机上就能下载的,3D扫描软件的名字和链接。

注:精度可能不够高,适用范围不够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请自行探索。

……所以我之前辛辛苦苦,又是测量,又是绘图的,到底是在图什么啊?

沈乐斟酌着下单了一个两万五千块的3D扫描仪,又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了一个扫描软件,架起来让它干活。

然后,自己腾出手来,拿着那只微缩圈椅,上上下下,颠来倒去地看。

一边看,一边记,一边在图上标注:

“夹头榫……插肩榫……燕尾榫……楔钉榫……格角榫攒边……”

每一种榫卯结构都要弄清楚,才能知道怎么拆开,按照什么顺序拆开,才不会伤到里面的榫卯结构。

沈乐又是看,又是记,又是在网上找出圈椅图片、圈椅拆装视频,一样一样,对比。唉,靠人眼观察、记忆比对,实在是太累了!

如果有一台超声波扫描仪就好了,一轮扫过去,里面的榫卯结构是什么样子,尺寸多少,都能给你原原本本测量出来!

沈乐一边哀怨,一边努力记录,努力画图。全部记录、标注完毕,最后,才拿起圈椅,开始轻轻拆解:

拆下一块部件,贴上一张便签纸;

再拆下一块,再贴便签纸;

再拆……咦!

拆不动了!

拆不动不怕。拆不动,一般都是榫卯里面胶水粘住了。传统木工胶,就没有一壶开水搞不定的。浇!

开水滚滚浇淋下去。很快,榫孔里的木工胶软化,沈乐嚓嚓嚓嚓,快速开拆。

有些地方,比如椅面,比如椅子腿,顺着榫卯的连接处,直接拔出来就可以了。

有些地方,比如圈椅的椅圈,是由三段弧形零件拼成的,弧形材料两段做成合页形状,两端榫头分别插入对方卯孔,还要在当中打进千斤销。

这时候,就得先用小小的橡皮锤,把千斤销轻轻从销孔里敲出来……

巴掌大的小圈椅,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圈椅,仅仅是大小有差别,零件数量、榫卯结构那是一点儿都没区别。

沈乐活活折腾了一身汗,才将一把圈椅拆成三十几个零件。来不及喘气,赶紧擦干净、用大功率电吹风死命怼着吹。

吹掉水汽,吹干家具零件,防止那些开水,对木质零件造成更多的损伤!

这一番工作完全是在争分夺秒。沈乐一口气把所有的零件吹干净,这才摊手摊脚,仰靠在椅背上,长长吁一口气:

终于搞完了!

老天爷,这一个一个零件,大的七八厘米长,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拆下来的时候用力都不方便,甚至怕指甲在上面掐一个印子。

当初做它们的人,是怎么在丁点儿大的木工零件上,还要做出榫卯结构的……

对了,这些榫孔,还要修理,还要清理污迹……

沈乐长长长长地叹一口气。选题一时爽,完工火葬场,之前他修复墨斗、木偶、油灯,最多也没有超过一个月。现在,这个玩偶屋?

半年能搞定吗?

现在开始搞,或许能搞得定;现在不动手,永远搞不定。沈乐凝神静气,开始接下来的步骤:

第一遍,先用软布擦拭,尽量擦掉上面的灰尘和污垢;

第二遍,用毛刷清理榫孔,清掉榫孔当中的污垢和残胶;

第三遍,选用最小的针刀、挖耳勺,一点一点,彻底把榫孔清理干净……

这活儿不重,然而极为细致,繁琐到了极点。

沈乐哪怕是擦一把全尺寸的圈椅,十分钟也擦完了,擦微缩圈椅的零件,足足花了他半个小时。

一个个转折,一个个凹槽,每个细微的地方都要擦到。

一遍擦完,哪怕他把空调温度调到22度,哪怕他经历过鬼工球的考验,这时候,也燥出了一身的热汗。

嗯,主要是小伶出去上班了,没有在他旁边。要不然,就算小伶不能帮他深入清洁每个细部,至少可以递递工具,说说话不是?

沈乐叹了口气,再接再厉。接下来,清理榫孔去除残胶。

小小的针刀,小小的签子,在0.5厘米粗细的零件上,在一两毫米粗的榫孔里,翻来覆去,翻来覆去……

“当初做这些东西的大佬,您到底怎么想的啊……”

沈乐一边干活,一边在内心吐槽:

“明明有些东西,直接用胶水粘一下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做出榫卯结构来……这只是个玩偶屋,只是玩偶屋而已啊!”

擦拭干净花了沈乐半个小时,清理所有榫卯结构,却花了他足足一个小时。全部干完,沈乐已经心浮气躁,抓出一杯冰可乐,咕嘟咕嘟灌了下去:

“好烦啊!”

文物修复,要的就是平心静气,心如明镜,手如磐石。

在工作台上一坐一个上午,拿着镊子一点一点,拼合碎裂得不成样子的画卷,或者在茫茫多的瓷片里反复比对、寻找,找到属于同一件器皿的那一个。

择一事,终一生。一旦开始工作,心中就万籁俱寂,只见喜悦平静,不见半点焦虑或烦躁。

沈乐曾经以为他可以。但是现在看来,他还是做不到。至少,在这件微缩家具面前,他破功了……

扔下手里的空可乐罐,听着它在水泥地面上满地乱转,吱吱作响,沈乐心头油然升起一股烦躁,快走几步,一脚踩了上去:

“吱嘎——”

更吵了!

好烦!

沈乐从工作台前走到工作室门口,再从工作室门口走回工作台前,连续打了两个圈子。

这种榫卯结构的微缩家具,玩偶屋里还有好几十件,此外还有各种微缩电器、微缩锅碗瓢盆、微缩吊灯,还有玩偶娃娃身上的衣服。

这么多东西,他到底要用多久才能修完?

忍受这种一丁点儿、一丁点儿慢慢来,进度条慢到约等于没有的手工工作,他能忍受多久?

沈乐努力深呼吸几下,强迫自己安静下来。暴躁是没有用的,摔东西是更加没有用的,反悔了、不修这个玩偶屋?

绝不!

那就只好强制让自己平心静气了……来,隔壁单人床上,打坐一下!

沈乐慢慢定心、调息,进入运功状态。心神慢慢沉静下来,热流一点一点涌起,运转周天、达于四肢百骸……

他在黑暗的定境中漂浮,用心神感受着、捕捉着冥冥中的光点,按入自己身上,感觉热流一点一点壮大。

终于,再次睁开眼时,已经满心的平静安宁。刚才的烦躁,刚才的不耐,完全消失不见:

修心的境界还不够啊!

还要加把劲!

对了,能不能保持在类似运功的心境当中,强制平静下来干活?如果可以的话,以后干活,就不会为烦躁琐碎的心情所苦了……

沈乐暗自惭愧着,重返工作间,拿起清理好的零件。再咔嚓咔嚓安回去,嗯,有点松动,有点摇晃,不过不多——

看来,松动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木材历经长久年月,发生自然形变。

当然,榫孔里也确实有极少许的腐烂。但是,这么点儿腐烂,只要在榫孔里稍微垫上一丁点儿,就能完全解决,好修得很!

沈乐摩拳擦掌,把木工粉、木工胶、木工夹全部整理好,准备动手。拿起木工胶,刚要往榫孔里涂,手掌忽然一顿:

他不知为何有种感觉,用木工胶,不是最好的方法。会修得不太好,不够完美,会损伤一些……

很重要的东西……

是什么呢?沈乐不知道。他下意识地开了灵眼去看,就看见被他拆散的缩微圈椅零件上,都流淌着淡淡的一层气息;

哪怕被拆开了,被按顺序摆好,被上上下下清理过一遍,那层气息,还是贯穿每一个零件,形成一个自然流动的气场……

所以,用木工胶,会阻碍这种气场吗?

或者说,用现代化工的制成品,会阻碍这种气场流动,妨碍这个玩偶屋的意识进一步成长吗?

要怎么验证一下?

沈乐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做过无数修复工作,看过无数专著、论文,自然,也写过至少十来篇论文。

然而,这些专著、论文里,没有任何一篇,任何一句话告诉过他:

修复文物时,该怎么选择材料,才能更有利于它活过来,或者,已经活过来的老物件具有更强灵性。

“所以还是要我自己研究吗……嗯,设计实验,控制变量……”

幸好这并不算难。沈乐很快找出了一根木棍,再去箱子里翻一会儿,翻出一小片用剩下来的鱼鳔胶。

木棍一锯四,再分别锯下两片木片,两根加一片放成一堆。一堆边上放好一支化学木工胶,另一堆边上放好一片鱼鳔胶,吁一口气:

“所以传统胶水要被淘汰呀……”

哪怕是他们以前,做古建筑修复的时候,不是很重要的、不是非得做可逆性修复的物件,他们也会偷懒用现代木工胶,绝不用传统胶!

他拎起四根短棍,走到西路三进院,向上伸手。虚空抓了一把小楼上的气息,粘附到短棍上,抹,抹,抹——

直到四根短棍,侵染了一模一样的气息,用灵眼观察不出什么区别,才返回工作室。

行了,接下来就要看,现代木工胶和传统鱼鳔胶,在引导这些气息方面,谁更强!

求订阅,求月票,求评论咪咪咪咪……

求和猫咪说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