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作者:入潼关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章 应似飞鸿踏雪泥

书名: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作者:入潼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42

隐蔽无人的林荫小道上,有一辆马车正在山间碌碌跋涉,朝着荫翳更深处走去。

只见两旁的野树新花繁茂,一片鸟雀枝头嬉闹,树丛间不时还有野兽闻声逃窜,搅闹起了满山的喧闹。如此景象不断地从马车小窗前面晃过,随即便被远远抛诸于身后,傅凝蝶恋恋不舍地看着窗外,耳畔聆听江闻细细说起着两月间的见闻,整个人都蜷缩在柔软舒适的褥垫之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洪文定与小石头此时也在马车之中,一左一右地靠窗,只不过洪文定看似坐着,实则正稳扎马步,不论道路如何颠簸,屁股始终离坐位保持着一寸的距离;而小石头在吃过午膳之后,便将脑袋往后一靠,开始了呼呼大睡,估计此时被颠簸甩出车外,他都不会有所感觉。

看着眼前场景,傅凝蝶的心里暗暗祈祷着这不是一场好梦,更不会又在鸡鸣枕上的那一刻悄然破碎。

“凝蝶,一路上默不作声想什么呢?难道晕车了?”

江闻停下口头讲述的故事,拍了拍坐在大腿边的傅凝蝶,随手摸了摸她额头,探看有没有冒出冷汗,心里好奇这个小徒弟怎么突然如此安静——难不成就两月没见,师徒关系就这么生疏了?

傅凝蝶的走神儿被蓦然打断,没好气的转过头去哼了声“就不告诉你”。

然后思忖片刻,她就好像彻底忘记发脾气这件事,又将小脑袋凑近了江闻道,“师父师父,知道我之前梦见过什么吗?我梦见你说要自己走了,可能不回来接我们了!”

江闻伸手将她的鬓发抓乱,笑着说:“一天天的净胡思乱想,我们武夷派就这么三个徒弟,不接你们的话,我自己一个人回去喝西北风吗?”

话音刚落,江闻就猛然想到了这个惫懒徒弟的功课,随即说道:“为师不在这段时间,你是不是又偷懒了?待会儿我便考教考教,看你《玉蜂针》、《九阳神功》近来练的怎么样了。”

傅凝蝶小脸一红,眼珠子转了一圈,赶忙转移话题道:“对了师父,鸡足山上的几位老师傅,后面都怎么样了?”

江闻无可奈何地看了她一眼,继续说起了鸡足山诸多故事的结尾。

悉檀禅寺在弘辩方丈毅然捐躯之后,就举行了一场盛大隆重的法会,将遗体火化埋葬了后山九龙崖上,以便他能岁岁年年都俯瞰这座古寺,永远陪伴着寺中的一草一木。

江闻心里也明白,弘辩方丈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既佛法高深,也与世俗缠绕不清;他既浑然忘死,也执着于悉檀寺的存亡。他之所以与土司木家、南少林、平西王府恩怨纠葛,都是为了保存本无禅师创建下来的基业,因此这座寺庙的本身,早就已经凌驾于他的生命了。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和反贼来往过。

过往恩仇随着精舍大火而远逝,是非得失随着遗体火化而飘散,弘辩方丈将成为山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定格在他为悉檀寺敢撑衰体,不惮前驱的那一刻。

再后来,安仁上人自然顺理成章地继任了悉檀禅寺方丈。

他是一个不苟言笑、不够圆融的僧人,自从鸡足山阴回来之后,心中放下了对证阿罗汉果的执念,而诸多邪见也如冰雪消融,佛法修为与武功都日益精进,仿佛洪水开闸一日千里。

江闻也对他很有信心,或许等到下次见面的时候,安仁上人就真有端坐在华首重岩、守衣入定的资格了。

而其中最为平凡的,当属品照小和尚。

大理木家见如今的悉檀禅寺,因外敌与大火连番催袭,损失惨重,有意将品照推上监院的位置,却被品照小和尚严辞拒绝了。

他在下过一趟山之后,便对木家之人态度冰冷、不假辞色,执意要从洒扫、迎客的知客僧做起,而剩下的时间便随青竹长老进山修行,念诵着超度亡魂的经文、收拢鸡足山阴枉死僧人的遗骨。

“那些恶人们呢?会不会再回来打悉檀寺的主意?”

傅凝蝶义愤填膺地说着,早慧的她不会被王子公主永远幸福快乐的故事糊弄住,自然料到了风波之下,潜藏的暗流汹涌始终未曾消除。

江闻微微一笑,对小凝蝶说道:“放心吧,我走之前把三十六天罡僧的自我修养都教给老和尚们了。别看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装腔作势和禅定功夫倒是一绝,现在又有武功突飞猛进的安仁方丈掌舵,一般人绝不会打他们的注意。”

江闻话外没说的东西还很多,比如悉檀禅寺的灭顶危机,归根结底是平西王府与大理木家的政治冲突,如今大理木家搬出了潜藏多年的老妙宝法王这张手牌,也就在外势上又掌握了主动权——

当敌人指控你勾结外敌的时候,你最好是真的有。

而吴三桂为了防止被告发勾连外敌,只好率先退让一步,主动释放木家家主、撤去重兵把守,木家也顺坡下驴,表示平西王府功高位重,我们木家愿马首是瞻,绝不阻碍剿除前明伪帝的军务。

双方各退一步之后,示诸鸡足山上的具体表现,就是一心向佛的平西王妃,正式在山中结庵修行了。

但和其他人料想的所不同,平西王妃最终并未割占悉檀寺的土地,反而命人开辟了一条通往鸡足山阴的悬崖石阶,并且要走了前宋地窖中的白瓷水月观音像,择地于前宋寺庙废墟之上,搭建一座「水月庵」。

此举自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先不说鸡足山阴,本就是当地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鬼域魔国,就算江闻这个亲手化解了鸡足山阴流毒、确定两百年内不会再出现问题的功臣,也觉得这里遍地舍利塔、与干麂子为伴的环境太过晦气惊悚。

然而平西王妃的态度异常坚决,自然也没有人敢忤逆她的意思,江闻也只能将她的这番选择,当成是红阳教鬼鬼祟祟、装神弄鬼的日常习俗了。

说到红阳教,在听说是红阳教出手相救、偷换书信之后,江闻便一直想要和对方取得联系,然而平西王妃却深居简出从不漏面,仿佛这一切只是江闻的一厢情愿。

江闻察觉古怪,皱了皱眉后再次提笔,遣人送去了一封言辞简短的书信,上面只写着茨威格在《断头皇后》里的一句话:「当时她还很年轻,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明了价格。」

没有人知道这句话对于陈圆圆,有多么大的触动,只知道不久之后,江闻便顺利地单独见到了秦淮八艳中名满天下的陈圆圆,并且在竹林精舍中密谈了半日,才一脸怅然地走了出来——而循踪前来的骆霜儿早已面色铁青,直至现在都没跟江闻完整说过一句话。

陈圆圆告诉江闻,自己并非什么红莲圣母的人,身旁这个从辽东一路追随自己来到云贵的侍女才是,而她自己,只是来寻找「观音幻化」的踪迹罢了。

毁容侍女告诉江闻,红莲圣母菩萨在江闻广州失联之时,便已经猜到是密信渠道被动了手脚,于是加派人手潜入广州各处、发送诸多暗线,终于知晓了这是青阳教的手笔,还将江闻的几名徒弟也暗中保护了起来。

然而在搜寻江闻这件事上,红莲圣母菩萨就犯了难,毕竟江闻牵涉着化解「圣火功」炽阳为灾的重任,是绝不能无故失踪的。

她见广州城遍寻不获,便派人往两广之地搜找,随后甚至扩大到了长江以南,南方全部分舵尽数接到密信,要求密切留意江闻的线索。

最后多亏了吴之茂的画蛇添足,他命人往靖南王府送信的举动,在进入福建境内瞬间就被红阳教获悉,随之红阳教终于掌握了江闻匿藏在鸡足山的消息,为之极度振奋,甚至不惜启用了平西王府的这条暗线……

江闻听完之后,心中也是极其感叹红阳教的手笔。

不愧是历朝历代都在造反的密教,对信息网建设的执念几乎深入骨髓,在千丝万缕不断穿连之后,甚至都把情报站建在了吴三桂的床上,试问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做到?!

最后也是在红阳教的帮助下,江闻只花了很短的时间,便成功从云贵流窜进了两广,不但将陈圆圆代誊密信顺利送到了几个人的手中,还获悉了平南王尚可喜的确切所在,顺手斩下了这个老贼的项上人头。

之所以出现在广州,江闻就是要在这些人面前,告诉他们真正的反是怎么造的!

尚可喜此人杀心太重,眼下公仇私怨又兼而有之,他为了稳定局势,必定会在广州大开杀戒,而他如今孤军在外无法兴风作浪,这便是比当初的城中刺杀,好上一万倍的时机!

随着屠夫殒命,大权自然落到了两位大内侍卫的手中。

对于京城派来的两位大内侍卫,乃至于助纣为虐的鹰爪门白振、五虎门凤天南,江闻原本也是可以一并铲除的。然而杀了这些人,便会导致清廷对于广州的掌控虚弱到极点,一旦清廷察觉局势失控,说不准就会放弃围剿厦门郑成功,全军开拔进入广州,到时候更恐怖的腥风血雨只会扑面而来。

此外江闻还有一个考虑,这是这帮造反之人持之以恒的秉性。

一旦没有了外敌压力,他们就会以最快速度腐化分裂,随后自相攻讦,导致队伍不攻自破——

这种事情自甲申之变后,已经上演了无数次,眼下除了矢志抗清的李定国,江闻对另外几人可没有一丁点的信心。

毕竟以这些人的行事风格,突出一个各怀鬼胎、心事重重,大事临头必定会拖李定国的后腿,到时候广州之乱还未浩荡而起,就要先在内乱之中土崩瓦解了。

不谋则已,一鸣惊人,此番江闻的手笔,可不止尚可喜的人头这么简单。

如今的平西王吴三桂,之所以被默许逡巡于云南境内兴风作浪,是因为他上书清廷率兵休整,待到兵强马壮之时再深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

但事实上,吴三桂是通晓亢龙有悔的道理的,如果他真的提兵杀入缅甸,用弓弦勒死永历帝,那么他功高盖主和木秀于林,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他吴三桂将自此成为无数人的眼中钉,承受一波又一波的江湖刺杀、朝堂弹劾,直至狡兔死良狗烹。

于是他选择身居云南待价而沽,一边威逼南明永历,一边勾结噶举僧派,对内则弹压诸多本土势力,势要趁此机会将云南的吏、兵、财、刑诸多大权收入囊中,逼得顺治给他开出更高、更优渥的条件。

而随着尚可喜身死的消息传入云贵,吴三桂的野心必然会再度膨胀——毕竟和穷苦边陲的云南相比,谁不想要坐镇富甲天下的两广?

然而只要吴三桂趁机上书弹压叛乱,并且开始向广东地区发兵,他就会猛然发现一股恶毒的流言蜚语,正在两京一十三省迅速传播,人人在说“吴三桂将奉崇祯太子朱慈烺返京登基”的消息!

真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廷会猛然发现相互制衡的三藩,此时只剩下了吴三桂一个实力派,在他厉兵秣马之下,甚至能撼动江南半壁!

随后等待着他的,将是疑心深重的清廷一道勒令返回云南、不得骚扰地方的圣旨,和为了保持制衡均势,命耿精忠即刻嗣爵就藩的消息!

到时候三藩变两藩,战线被锁定在东南沿海的闽粤之地,借此减轻对南明永历、夔东十三家的压力,江闻也就有更多的办法来搅浑这片水了……

“师父,你为什么笑得这么狡猾?”

傅凝蝶见江闻阴恻恻地坏笑着,下意识地离他远了一点,因为他知道每次师父这么笑,就意味着有人要倒大霉了。

江闻勉强克制住了笑容,装傻充愣道:“有吗?我笑的很狡猾吗?”

沉默半晌的洪文定在一旁点了点头:“嗯,相当狡猾。”

江闻立刻板起脸来,装出一副宗师风范,对这两个徒弟说道:“为师一心为国,耍点阴谋诡计算什么?你们两个还是多跟小石头学学,你们看他吃饱了就睡,这一觉睡的多有气势!凝蝶,快给你大师兄擦擦口水。”

傅凝蝶斜觑着江闻,小声说道:“师父回来之后怪怪的,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难不成在云南魇着了?”

江闻微笑着看着小凝蝶:“怎么连师父都不认得?还是想要逐师出门、自立门户了?”

傅凝蝶也像想起什么似的,转过身去故意不搭理江闻,冷声说道:“我看是师傅你外面又有徒弟了才对!哼!”

让凝蝶打翻醋坛子的起因,是后面那辆马车之中载着的三个人。

其中与江闻闹别扭的骆霜儿自然少不了,但另外除了一名怀抱长刀,满脸木然、眼神冰冷的少年,更有一名粉雕玉琢、娇憨可爱,身量虽比凝蝶小上些许,姿容却更盛三分的小女娃。

“凝蝶休得胡闹,那是友人寄养的孩子,哪里是什么新收的徒弟——她比你小一岁,你叫她阿珂妹妹便是了。”

江闻把闹脾气的凝蝶揽入怀中,笑嘻嘻地对她说道,“我可是放下了成佛作祖的大机缘,不远千里要将你们接回武夷山去,焉能如此编排为师?”

傅凝蝶听到这话,小脸果然露出了喜色,笑嘻嘻地将小脑袋往江闻胳肢窝里钻了钻。

“嘿嘿师父最好了……眼下天快黑了,前面山头有座野庙,咱们要不要过去烧柱香,顺便再借宿一晚?”

最怕风餐露宿、幕天席地的傅凝蝶,赶紧趁机提出自己的要求,然而江闻却将脸色一转,忿然作色道。

“无妨,以后看见寺庙不用客气,直接进去住就是了——他们欠我一个人情。”

曾经的江闻面对着寒山拾得两位大士,本以为自己已然僧伽梨袈裟加身,即将成为未来佛、继承佛门大统、走上人生巅峰,却被告知自己并无资格绍承佛位,必须脱下袈裟交还释尊。

对于两位大士堪称耍无赖的行径,江闻也只能表示鄙夷,并且表示宝贝袈裟如今归我,想拿走就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幸好寒山拾得两位大士还是有分寸的,表示可以满足江闻三个愿望。

江闻许下的第一个愿望,便是解救鸡足山上因故丧生的几人,于是两位大士施展神通,当即将枉死的安仁、品照、黄粱、简福等人一一复活。

见两位大士如此神通广大,江闻立刻想让他们将自己带回原本的世界,然而两位大士却笑着摇头,表示自己无法帮江闻挪移大千世界,只能以「神境通」让他回去看上一眼。

遗憾之下的江闻,只能许愿恢复全部内力,然而两位大士依旧笑而不语,随后伸出手指,表示最多恢复两成,并且将瘫痪昏迷三天三夜……

《心经》里有句话叫“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在十法界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这些梦想都是颠倒的,如同认黑为白,根本无法看清本貌。

在三个愿望全都实现之后,寒山拾得两位大士表示自此不会再回来了,并于临别之际留下了一首诗。

那时江闻虽然听闻且记住,却还只是沉浸于自己的良多感触之中,猜想不出对方到底是何用意,更想不到一年半载之后,他会听闻青海河湟之地,出现了一个手持如蛇缅刀的悍匪恶盗。

此人自称“血刀僧”,从不持戒律佛法,占住在荒原破庙,每日横行无忌,只顾打家劫舍,且酷爱将女子强掳入寺、关押一处供其淫乐。

然而当地也偶有传言,说这些被掳走的女子们,本都是经常被打骂欺辱的妾室、奴婢,那位“血刀僧”也并非传说中的青面獠牙,相反长得面如冠玉,飒爽英姿,从不走进女子所在的房间,反而是这些女子留恋不去。

对于此事,许久后才听说的江闻也只能看着自己的手掌,随即双手合十、随喜赞叹了。

“为师如今的执念已经消减不少。今后与其念念不忘,不如活在当下,好好当一回你们的师父。”

江闻的一声叹息中既有留恋,也含释然。

他或许从未改变过,但在这番鸡足山颠倒迷惑、直指本心的历炼中,他已经生出了更多的明悟与哲思,下定决心正视这片动荡不安的江湖,做出一些扶危济难的侠义之事,让「武夷派」的名号响彻江湖——

至于「君子剑」的名号嘛,江闻看就不必宣扬了。

他可没有金刀骆元通那么老奸巨猾,能在偷鸡不成之后说出“女儿可以归你,孩子必须姓骆”的浑话,端的卑鄙无耻。

“师父,你怎么又笑着这么瘆人?”

傅凝蝶再次提醒江闻,并且默默地挪开了两人间的距离,生怕这种阴险气质传染到了自己身上。

“凝蝶,留存广州与失散云南的疍民们,已经被红阳教悉数找回了,稍晚于我们也将抵达崇安县。”

江闻紧紧箍住凝蝶,换成他转移起话题,在她耳边阐述起了自己的宏图伟业。

“为师打算拆除大王峰上的往来栈道,仅留下临河渡口一处。随后把疍民们安置在九曲溪上,专职以竹排承运访客。那里的两岸山清水秀,等咱们武夷派名声大噪之后,说不得就能成就「九曲竹排」这样的盛景。”

“等到门派弟子多起来了,我就把九曲溪两岸的地统统买下来,全部盖楼建成「武夷滨江」,再找人高价卖出去……有了扩招的资金,咱们武夷派必将声势煊赫、江湖闻名,到时候你就是名门大派的师姐,走到哪都不敢小觑于你了……”

嬉笑打闹的声音从马车中传出,沿着山道逐渐飘远,萦绕枝头,纵使这条路上曲曲折折、磕磕绊绊,但车上几人或阔论、或嬉闹、或安坐、或沉睡,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仿佛只要几人能够聚在一起,就算是天塌下来也不曾害怕。

傅凝蝶笑得累了,又将头探出窗外,听着耳畔清风与沙沙竹叶渐次作响,任由初春料峭的寒风吹拂红扑扑的脸蛋,脸上却洒满了明媚的春光。

她眯起眼睛向远处看去,恍然间似乎看见一座熟悉的荒山矗立在眼前,正横亘在九曲溪流之上,俯瞰群峰碧水、江山如画,俨若一处擎天巨柱、巍峨挺拔,而几个小黑点似的人,正你追我赶地往山上走去。

山回路转后,粼粼车马终于在了山间小道上,只剩泠然之声丝丝缕缕,还在山崖峭壁间回荡,撞破深山岑寂,似乎有人仰天怪笑,正高声念诵一首禅诗,化作久久不曾消散的空谷传声……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

蛇虫遍地,草木遮天的雨林中,有一座孤零零的草庐潜藏在水湾旁,这里道路不通、音讯断绝,宛如蛮荒未化的遗落世界,一位身穿破旧龙袍、披发跣足的中年男子,正从这座草庐之中缓缓走出。

他的脸色极为惨白、双手不见血色,深重的眼袋昭示着他已经许久不曾休眠,可即便屋外刺眼的阳光让他双眼刺痛,猛然流下眼泪来,他还是双目不瞬地盯着天空,仿佛感觉不到疼痛。

这座简陋的草庐已经被各色布匹牢牢缝住,其中有绣着飞虎的军纛、明黄色的清道旗,也有还是二十八星宿真形旗、五方神旗、八卦旗,更有各种粗劣不堪的杂色布匹,仿佛住在里面的人挖空心思,就是要让这座四面透风的草庐,就此变得水泄不通。

草庐中传来了隐约的诵唱声,音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童稚时而老迈,其中还能分辨出歇斯底里宛如钢丝刮动的哭腔,声音高处犹如魂飞天外,闻之头皮发麻!

仔细看去,草庐外纠缠缝合的碎布之中,似乎也有破旧团龙的痕迹,而这些声音不约而同地,都在吟唱着一首赞美某种事物的歌谣。

龙袍男子茫然看向天外,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神态谵妄地喃喃道。

“嘿嘿……李定国没有欺朕……卜弥格已在风帆上……”

“天主保祐我国中兴太平……嘿嘿……保佑……”

随后掀起厚厚的布帘,便再次一头扎进了漆黑一片、密不透风的草庐之中,只是凭着那一丝微弱光线的折射,勉强能看到男男女女跪作一地,而神龛之上供奉着并非人形塑像,而是彻彻底底的一片黑暗。

但在黑暗的最深处,在光线被彻底吞噬的角落里,终于缓缓浮现出幻影般的眼睛和雾气般的巨口,祂痛苦地被荆棘缠绕全身,以血舌发出震耳欲聋的哀嚎……

—————————

【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诸方大圣,神通已达。】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迦叶,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左右侍之、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佛在毕钵罗树下,收衣钵、洗手足,敷座而坐。】

“世尊,那穿坏色衣的鹿杖梵志,入寺依止比丘拾取残食,却打杀六十比丘,意在观其生处灭处。待僧众发现时,已经悄然入灭,逃遁轮回了。”

年岁最长的迦叶尊者上前禀报,满怀忧虑。

释迦摩尼颔首:“我已知晓。”

迦叶尊者疑惑道:“世尊既然知晓,为何不去制止?”

“那些惨死比丘将化为怖惕鬼,稍后我再传你们大神咒。”

释迦摩尼微笑,并对左右胁侍菩萨道:“文殊,普贤,你们看鹿头罗汉还在吗?”

两名菩萨便施展天眼神通力,遍查须弥、往来三界,眼中显现了恒河沙数面孔,却始终没找到鹿头罗汉的踪迹。

释迦摩尼继续说道:“你们再去看看世界海微尘数。”

文殊普贤依命行事,良久露出恍然之色,沉默退后。

释迦摩尼这才展颜微笑,直起上身说法道。

“禅修不脱离止观两种,究竟演变无穷,菩提心就像水,能化作各种形态,也能渗透一切,故此佛门不畏法难。”

释迦摩尼的双眼展现在华藏世界之中,一瞬间似乎有无穷宝珠、相互辉映,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混同因果,脑后佛光映照半空,将三圣一同摄入其中。

许久之后,释迦摩尼将手抚在迦叶尊者头顶,再次为其授记:“迦叶,你受苦了。”

其次将手抚在憍陈如尊者头顶,也再次为其授记,“憍陈如,你的修行还不够。”

两位尊者迷惑茫然,并不知世尊为何如此劝慰,唯有文殊普贤两位胁侍菩萨,破天荒地在世尊面前破颜大笑,空手中忽然变出了一件破烂不堪的袈裟,交奉在世尊足下。

随后释迦摩尼回到毕钵罗树下,作跏趺坐,将这件以牛嚼布、鼠噛布、火烧布、月水布、产妇布、神庙布、塚间布、求愿布、受王职布、往还布胡乱草率缝制而成的僧伽梨衣披在身上。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圣中之圣是大觉佛陀。】

【被无明污染的人是愚人,断除烦恼的人是智者。】

【有我、法二执的人沉溺在生死海。证缘起性空的人解脱在逍遥园。】

【修道断贪嗔痴才能离垢染,勤修戒定慧即能证涅槃。】

一行行漫灭文字出现在地面,释迦摩尼见到有人披着自己的法衣,望天噪骂,旋即蓦然微笑,对苍老的迦叶尊者说道。

“迦叶,鹿杖梵志的因果已经了结。然而有生必然有死,我也终将涅槃。入灭之后,这件佛衣就交由你来守护。”

“你要记住,只要正法不在世间出现,相似正法便不消失。”

“但当正法在世间出现,那时,相似正法就会全部消失……”

随后就像当初成道那样,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摒除一切干扰,入于甚深的慧观之中,在明星升起的时候,终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那一瞬的时间仿佛倒退了三点六亿年,又好像快进了数千年。

释迦摩尼再次前往时间与宇宙的尽头,发现天际明星是一颗闪烁不定的光球,披拂着淡灰色的微光剪影。

于是他站在混沌深渊的边缘,目睹了难以形容的大恐怖,并与一个不可名状的存在,展开了短暂而激烈的交锋。

“嗯,有人插手未必是坏事……”

“早在证悟的时候,我就听见群星之中有人在呼唤我……”

“还说终有一日,我也会站在「祂们」的那边……”

(迦叶传灯卷,终。)(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