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汉封神榜

作者:文学幽灵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二章 天绝峰上,青梅竹马

书名:大汉封神榜 作者:文学幽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3:48

东海有城,名为下邳。相传夏朝时,薛国国君仲奚造车有功,被拜为车服大夫,封于下邳。仲奚便从薛地搬迁于此。

古时以北为上,南为下,薛城在北,故称上邳,邳城在南,故称下邳。

商时曾为都邑,春秋时宋襄公在此修造城邑,下邳城因此崛起。

战国时为齐国辖地,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大秦一统六国之后,行郡县制,下邳城更名下邳县。

此地东临大海,当时出海寻仙求药之人皆要路过此地,传闻在东海之外有三座仙山,名为“蓬莱、方丈、瀛洲”。

不仅如此,此地还隐居着一位神人,此人上通天人之意,下感万民之心,乃是真正的世外高人。

在东海之滨,有几处毫不起眼的茅屋,屋内一贫如洗,极尽寒酸。除了床榻,便剩下一些老旧的桌椅。

茅屋中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盘膝而坐,正在闭幕养神,虽然年纪老迈,却是精神矍铄,一身浩然正气,说不尽的仙风道骨。

这样的气质,比之当日的白发仙人,也丝毫不落下风。

在老者的身边,坐着一名身穿黑衣黑衣的少女,正在轻摇蒲扇,为老者纳凉。

这少女长相绝美,宛若天上仙子,她的眉心之上,有一颗红痣。

微微一笑,宛若春风和畅,妙不可言。平静之下,又如千山飞雪,美不胜收。

见老者睡熟,少女蹑手蹑脚的走出房间,边走边观察着老者的一举一动。

“站住。”

少女刚走到门口,身后便传来说话声。少女转过身,见老者依旧闭目养神,纹丝不动。

但她知道,自己的这些伎俩早已被老者识破,便笑嘻嘻的说道:“师兄上山多时,徒儿........”

老者并未说话,只是冲着少女摆了摆手。少女心灵神会,冲着老者做个鬼脸之后,发疯似的朝着山上跑去。

此山方圆百里,高万仞,又因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山路陡峭非凡。数百年间,无人可以登顶

周围的百姓认为山顶之上是神仙的宫殿,之所以无法攀登,是天上的神仙有意为之,故而为此山取名为天绝山。

或许是天地之间的鬼斧神工,或是天上神仙的法力使然。

这天绝峰的中间隐隐有一道很宽的缝隙,正好在山路的正中间,像是一道天门。

传闻当年庄子就是从此处登临天界,成仙了道。因泰山之上为南天门,故而此处被称为东天门。

天绝山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山峰,只因为有哪些传说,再加上他人之杜撰,才变得神之又神。

至于是否真的有天上的仙人,谁也不曾见过。

在天绝山的顶端,是天下剑宗,但凡一品高手,都需要在天绝山问剑,方能扬名江湖。

天绝峰独立于江湖之外,是天下最神秘的存在,实力也是比玄门四宗更加的强横。

天绝峰有万仞之高,且无路可攀。若不是臻与化境的高手,难以登顶。

在天绝山的主峰下,有一处平台,时人称之为思凡台,传闻得道成仙,死后成神之人,都会在此处俯瞰人间,与这尘世做最后的诀别。

只因此处视野最佳,也经常有天上的神仙,因爱慕凡尘,动心起念,但又畏惧天规之森严,便只能在此眺望,了却遗憾。

在思凡台上,一个少年正入神的看着远方。只见他面容清秀,如用心雕琢一般精致;双眼有神,似闪电乍现一样犀利。

他身穿一袭白衣,腰间悬着长笛,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洁白的衣带随着风任意摆动着,两鬓的发丝轻轻的拂过脸颊。

就连黄石公初见此人,也是惊叹不已。直夸他有仙人风骨,书生意气。文武全才,天下罕见。

“子房哥哥..子房哥哥。”

少年转过头去,只见一个少女气喘吁吁来到他的身后。

张良看见来人,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刚才脸上的阴霾也一扫而空。

少年正是韩国贵族之后张良,而少女正是那个手拿卦玉出生,受到始皇帝封赏的许莫负。

“你又趁师父不注意,偷偷溜出来。”张良说道。说完他便又转过身去,远望西方。

许莫负嘟着嘴,小声的说道:“才不是呢。”说完便趴在张良的背上,双手紧紧的搂着他的脖子。

张良未及站稳,稍一不慎便跌倒在地。就在千钧一发之时,他还不忘翻身护住许莫负,随着“扑通”一声,张良重重的摔在地上。

还在这思凡台相对平坦,否则二人便要掉下这万丈深渊。张良虽有心有余悸,但对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师妹,实在不忍责罚。

二人刚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躺在地上不停的喘着粗气。

许莫负看着湛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轻声问道:“子房哥哥,这天上,真的有仙人存在?”

张子房稍加思索,说道:“自武王伐纣之后,天人归天,地面之上再无神仙。即便是天下征伐不休,天上的仙人也并未过多干预,只是任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传闻世间得道之人,可证长生,飞身仙界,不知是真是假。”许莫负接着问道。

“只是民间流言,做不得数。据说最后一位仙人,乃是秦国丞相李斯之师荀卿,但从未有人亲眼所见。”

说到此处,张良的脑海之中再次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那个与自己亦师亦友,如兄如长的少年。

“若是你得证长生,你会抛下我....和师父,独自飞身仙界吗?”许莫负继续问道。

“师父是世外高人,通晓天下之事,若是真想飞升,也并非难事。至于师妹你........”张良故作深沉道。

“如何?”许莫负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若也想成仙,我便在这人间等着你,不管是十年、百年、千年,等你得道之日,你我携手飞升天界。”张良说道。

“若是我不想成仙,又当如何?”许莫负接着问道。

“天界未必逍遥,凡间也能快活。若真是如此,你我便留在人间,安享太平,也是一件乐事。”张良说道。

“我许家身受始皇帝大恩,而你却立志灭秦,若是终有一日,你我成为敌人,又当如何?”许莫负说道。

“世间之事不管多难,终有解决之法。若是真到那时,也一定会有两全其美之策。”张良说道。

许莫负见他说的斩钉截铁,也不再发问。

因为他知道,此时想这些事还为时过早。

如今的大秦帝国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师兄若想摧毁这庞然大物,简直是难上加难。

张良虽然嘴上说的坚定,但心中也不免犯难。秦帝国与他有灭国之仇,毁家之恨。此仇此恨,今生必报。

但看着天下安定,民生富足,他也一度怀疑,是不是该放下心中的恨意,重新审视现在的秦国。

他出生时,已是战国末期,虽然当时年纪尚幼,但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战乱不休,名不聊生。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君王励精图治,民众一心护法,气象比之山东六国,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若时没有国仇家恨,他到时愿意生活在现在的秦国。他承认秦国的强大,也渴望现在的盛世。

只是有一个心结,一直无法解开。可他不知道的是,若时没有现在的执念,哪有之后的功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