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作者:御寇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1章 繁华的大明

书名: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作者:御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阿拉伯世界的战乱,一切如旧,不过战局的一切虽然复杂,但都朝着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前进。

只是此时,在大明手中的应天城之内,此时的应天城跟之前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肉眼就能看见一座座新起的高楼。

自从有了水泥和大量出产的钢铁,修建起钢筋混凝土后,钢筋混凝土这种结构就成了城市建筑的主流。

尤其是应天城,应天城属于各地商业行为最繁盛的阶段。

朝廷所下发的政策为了不使这座城市变成北宋汴梁一样的吸血城市,将周边吸干,于是主要以南京城为核心,向周边辐射。

南京城如今还承担着一个大工业区的任务,既然工业化开始的最早,那这里的人自然也工资上涨的最快。

几乎南京城原籍的市民们人人都有工作,不是在什么食品厂就是在药品厂,要么是在钢铁等重工业厂。

当然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划分相当明晰,东北边上班的基本都是重工业,西北方向上班的基本都是轻工业。

至于其他零零散散的小厂都在长江南岸那一边,上班距离可就远了。

哪怕如今已经可以乘坐火车去上班,但每天的上下班路程也不会少于三个小时,再加上其他准备的时间,四个小时起步。

在那边上班的人,每天头都大了。

清晨的雾气夹杂着一个个身着长袍的大明人,衣服上绣着各种厂房标志图案,打着哈欠,手中拿着不是包子就是南京城的经典小吃,汤粉什么的。

工业化生产的纸盒子,没有塑料袋,用油纸包裹着这类食物。

火车上四处都是早餐味儿。

这些一个个竖着长发,留着发髻,却跟几百年后的上班族一模一样的精神状态。

其中有书院毕业的学生,也有什么文化都没有的普通人。

应天城分配工作是按照户籍来分配的,新生毕业工资也赶不上一个八级钳工。

在工厂里,文化不是最重要的,一切都靠技术说话。

再加上现阶段也谈不上什么太大贫富差距,之前那一波打地主,基本上将有钱人全给消灭了。

现在新兴的有钱人大多都是官商,这些官商们的资产每年都要定期核查,并且对遗产规定的相当严格。

至于官员们则直接是物资供应,所以贫富差距并不明显,大家的生活水准都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些进工厂的人,拿到的工资也足够他们过一个相当舒服的生活。

可上班时间还是没什么缺点的,毕竟要加快工业化就必须要卷工厂,工厂里每天是3班倒,二十四小时开工。

尤其是重工业工厂,生产钢材的任务一刻也不能落下,全世界四处都需要钢材。

其他跟重工业有关的厂子也是如此。

全世界也只有大明的子民在应天城中有这种待遇,毕竟在工厂中每月按时拿工资可比种地要舒服多了。

更比其他地方连地都没得种,只能放牧的人要好多了。

应天城中也兴起了一大片的娱乐区,之前的什么唱戏的班子,已经成了一种职业,有专门的戏剧学院培养。

每个月都要诞生不计其数的新戏,物质一丰足,精神生活就必定丰富。

现在朱标已经建国三年多了,这三年多里大明的钢产量几乎每年都要翻几十倍。

这种增速跟后世那些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不能比,因为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建设的,而且还开了很多挂,所以简直是神速。

这三年多下来,各种娱乐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是戏剧,因为摄影照相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幻灯片技术,可以拍摄简陋的默片电影。

这些默片电影大多都是由各地的大文学家大戏剧家编写出的剧本,然后由演员演出来。

电影业这个东西也开始在大明萌芽,尤其是在应天城中,几十个戏班子一齐开始投资电影业,选取了好几个当红的角色演了电影,修建了大戏院。

所以此时在火车站台上,不少人都在讨论着,“昨天那部讲岳飞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来着?”

“赤胆忠心,对,就是这个名字。”

“那里面演岳飞的演员可真帅呀,精神十足。”

“谁能想到这就是区区两百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唉,当时的南宋实在太落后了,哪有我大明如今发展的如此之快。”

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有些割裂的。

毕竟放在区区几十年前,他们还是被元朝人统治的四等民。

放在一百年前,整个华夏民族都在南宋的统治下变成了一滩死水。

然而现在朱标执政五年,而建国仅仅三年。

三年后,人们的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简直是从旧世界一步跨入了新世界。

而这一切都是朱标打的根基,首先把所有地主给消灭了,他们不在就不存在什么改革的阻力。

无论什么时代人是一样的,人只是技术发展不同罢了,把技术发展提上来,再给人进行新的教育,人这种动物适应能力非常之快,一两个月时间就能从古代人变成现代人。

现在只听到呜的一声,早班车到站了。

这列火车充满了工业国家刚起步时的笨重厚实风格,钢铁反射着古铜色光芒,虽然早就被蒸汽的黑烟给熏得黑黢黢的。

再加上乘客们在上面不检点的早餐饮食活动,朝廷又不可能有那么多钱雇佣一批工作人员来专门为这些火车打扫,所以久而久之这些民用上班的快速火车就变成了十分乌糟的环境。

走进去,一个个座位上充满了破布,棉花散落出来,又被人的汗汁打湿之后粘在座椅上。

座椅和座椅之间充满了垃圾,整个车厢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酸臭味。

随着新一批的乘客涌入之后,各种早餐的味道混杂着,每个人身上牙膏的味道,还有车厢里本来浓厚的气味,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可比后世挤地铁上班的上班族,要辛苦多了。

而为了赶去上班,这样的火车他们要一连坐三个小时,下班还得再坐三个小时。

车厢里没有电灯,全凭自然光,进隧道之后就是漆黑一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