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作者:御寇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8章 大局初定!

书名: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作者:御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这样双管齐下,从锦衣卫到张居正工作组再到王阳明工作组。

三层工作组布置下去,整个江南渐渐焕然一新。

首先所有地主阶级富商阶级全部被清除掉了,小商小贩仍然存在,但必须到官府备案,执行严格的通商计划。

周王这边也开始发力,胡雪岩在朱标授意之下火速将钱庄开遍了整个江南。

他的钱庄可不仅仅有兑换钱币的作用,日后还有发行新币的银行价值,以及开设店铺提供供销社的作用。

四重政策四重人,连老朱都未曾想到,朱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拥有了如此强悍的文官班底。

一场仗打下来清理掉了所有富人的江南竟然半点都没乱起来,更别说带来的威慑效果直接让勋贵集团的老实的要命。

就连蓝玉大将军此时也再也不敢飞扬跋扈了,甚至将手下的义子们都遣散了不少回到各自庄中。

福建的北部山区还没打完,戚继光就接到了三大工作组的严厉斥责。

首先是张居正的信函。

“戚将军攻法过快,吾等实在难以完成编户任务,各地恐怕还要再起动乱,请您慢一些。”

王阳明。

“你戚家军管杀不管埋,残留这么多细作,让我们如何开展工作?”

胡雪岩,信和钱庄。

“将军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第三次钱庄遭遇劫掠了,钱庄急需前方派回兵丁来守护啊,否则贼人过多,我这工作实在难以开展呀。”

收到这些信函,戚继光不由面露苦笑。

妈耶,打的太快也是我的错了。

我们戚家军本来就是一把尖刀,只管割开皮肉。

剩下的就该交给你们了,这些事情我能怎么办?

无奈之下,戚继光也确实觉得眼下的福建广东不需要这么多兵马。

便大手一挥派遣了三千个戚家军,前往后方协助各方整理后勤工作。

这么一来,乾清宫老朱那边也恢复了外界的通讯。

眼下彻底老朱已经明白朱标究竟要做什么了。

他拿着一封封战报,带着朱标特意为他打造的老花镜细细观瞧起来。

一边看一边暗自点头,标儿这番设置实在严谨了。

这胡雪岩有周王管的,王阳明有楚王管的,张居正由他亲自管着,戚继光麾下还有个燕王朱棣在管。

一重重下来,这每一重势力都有绝对忠心的自家人。

“如此推行下去,标儿的势力恐怕很快就要超过我了。”

起码现在老朱可以确定,江南之地自己说话已经不算数了,太子朱标的话绝对比自己靠谱。

若是论起军吏,虽然太子新军的戚家军只有一万多人,真打起来老朱还真没信心能跟自家儿子掰手腕。

“也罢,那就只有安心养老了。”

老朱苦笑一声,放下这些战报继续快乐的跟三位国公打麻将起来。

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打了一辈子仗,总算能休息片刻。

这儿子自己实在不能再满意了!

实际上,早在洪武十年老朱就打算对太子委以重任,自己躲起来当太上皇。

只是没想到胡惟庸直接把朱标当成小孩子,老朱才不得不重新站出来。主持大局

说到底还是当时的朱标能力不够。

眼下朱标竟然做出如此大的功业,一举清剿了江南世家。

这可是元朝乃至南宋都未能完成的事!

老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此时东宫之中。

【你扮演了XXX获得寿命XXX】

【你扮演了XXX获得寿命XXX】

....

朱标耳边也不断传来系统提示音.

这大半年来对江南世家叛军的清缴,几乎每个都有暴行刷出来,只是每个扮演度都不高罢了。

毕竟不是亲自执行的暴君行为,转了两三到手,每个都只有一两天的寿命奖励罢了。

但架不住量大,算下来朱标此时也刷到了两三千天的寿命,换句话说十年寿命了!

朱标一边批阅奏章,一边长长吐出一口气。

十多年寿命,说明自己起码能活到洪武二十年以后。

这下才勉强死在老朱后面,不至于让老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要真想做到万世帝王的程度还早着呢。

“不容易啊。”

朱标一声轻叹,拿起桌上的茶,轻轻饮了口,继续开始攻读手中这份奏报。

奏报的内容乃是针对苏州纺织业的改革。

如今那些富商全部逃走以后纺织业谁来支撑,苏州这个纺织业可是全大明的支柱产业,往后若想开启海运,这也是收割其他文明的第一利器。

这种商品如果能扩大生产,卖到全国难以想象会对经济带来多大的帮助,自然要大力扶持起来。

朱标当即就大手一挥,批准建设了三四个织造局,规划出了一片产业园。

在苏州尽全力扩展织造行业,还有上下游的生丝产业,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烧瓷产业。

从此以后景德镇就没什么皇家御贡了,各地的贡品制度全部取消。

这些地方的生产统一由朝廷设立衙门,组建生产局,以大工场的模式不断扩大生产,革新技术。

将工部一些用得到的技术也派过去,生产出新的商品。

至于这些商品,朱标则想到了云家和萧家那些海商家族。

这些天以来,云家萧家之后陆陆续续两广省份又有不少海商前来投诚。

都知道朱标早就发话了要远征海外,逃到其他地方去也是不行的。

以如今戚家军的军力,有了番薯之后,大明的后勤能力也早就有能力打到海外。

最好的办法就是跟朱标合作。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朱标看着眼下统计起来的,两广福建浙江等省份的海商,他们竟然打造出了三百多艘商船!

朱标惊呆了,而且每一艘商船都具有远洋的能力。

这些狗日的商人最远竟然抵达过黑非洲,说明在郑和之前早就有华夏商人去过非洲了。

只是这些狗日的绝对不会将消息禀告给朝廷罢了,只想要捂着,自己家世世代代赚这份钱。

中原朝廷的皇帝又都对海洋不了解,所以才导致闭关锁国了几百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