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7章:天大的捷报!凯旋大典!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京城。

三个人正在密会,李鸿章,彭玉麟,曾纪泽。

“你们觉得,苏曳王爷和多尔衮区别在哪里?”李鸿章道:“或者说,苏曳王爷登上大位最大的阻碍在哪里?”

他的这个问题,另外两个人觉得问到根子上了。

曾纪泽道:“我们抛开时间和历史,就单纯论功劳的话,多尔衮只怕更大一些。”

“太宗驾崩了之后,大清其实还是偏安于关外,当时天下有南明,有李自成,有张献忠,关外的大多数旗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能够争夺天下的。”

“击败李自成,夺取京城,进而消灭南明,夺取天下,皆是多尔衮之功。”

“这样的功劳,其实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要论功劳的话,苏曳王爷其实是比不过多尔衮的。”

“如此看来,多尔衮当时没能登上大位,苏曳王爷也仿佛没有这个大义。”

李鸿章道:“我不认为是这样。”

“我觉得未来王爷登上大位,反而没有太大的障碍,原因有三。”

“首先,多尔衮功劳是大,但是当他平定了天下,夺取了江山之后,他的用处就不大了。天下的文武大臣,并没有多大的迫切性让他登上大位,甚至他失去了权力也无所谓。说得更加露骨一些,夺取了天下之后,他多尔衮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当时那种情形之下,治理天下谁不会啊?”

“大清虽然是异族,但秉承的还是老一套,只不过吸取了前朝很多教训,所以把老一套治理天下的方式变得更加完善了而已。所以多尔衮死了之后,文武大臣反而松了一口气。”

这话一出,另外两人点头。

李鸿章继续道:“当时的天下,唯有中国。而现在之天下,是整个世界。用老一套治理天下的法子已经不管用了,需要用全新的方式。而这一套东西,天下除了苏曳王爷之外,无人能懂。能够带领前路的,也唯有苏曳王爷。能够带着这个国家在世界博弈的,也唯有苏曳王爷。”

听到这话,彭玉麟和曾纪泽心中觉得怪异。

在场就我们三个人,你李鸿章也不用这么拍王爷马屁了。

你这么推崇王爷,当时为何不投降,为何要跟着反?

李鸿章脸色不变道:“所以,多尔衮夺了天下之后,他这个人并非不可取代。而未来我国进入全面洋务运动,全面改革之后,王爷是不可取代的。”

“接下来是第二个原因。”

“多尔衮继承的完全是皇太极的势力,诚然有很多汉人归降于他,但归根结底他的整个体系,依旧是皇太极的。”

“但是苏曳王爷不一样,他的整个体系是全新自己打造出来的,并不继承于先帝。”

彭玉麟听到这个话,也不得不承认李鸿章此人是有才华的,看问题非常之精准。

李鸿章道:“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天下人的思想准备。”

“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多尔衮可敢违逆皇太极吗?完全不敢。”

“但是先帝咸丰爷在位的时候,苏曳王爷可违逆了先帝吗?”

“何止是违逆?完全是对着干,他完全违背先帝的意志,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先帝是错的。”

“所以,苏曳王爷的大业是从对抗先帝开始的。”

“如此一来,无人能从忠孝之类道德大义压迫他。归根结底,他是和先帝的斗争中杀出来的,而且是胜利者。”

“这一点至关重要,他不亏欠先帝。”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重心,不应该放在京城,也不应该放在旗人上。”

“他们支不支持,反不反对,无足轻重了。”

“而且,王爷接下来会对旗人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

“最终,旗人的顽固势力被打压,清理到极致的时候,他们为了求活,为了有一席之地,反而会做出很激进的政治选择。”

“王爷登上大位最大的障碍,反而是汉人官僚,汉人士大夫阶层。”

“因为从头到尾,他们都是很超然的状态。之前打压旗人的时候,他们也都是作壁上观。”

李鸿章寒声道:“甚至,他们太超然了,一副王爷完全有求于他们的架势。”

“而且这群人,最喜欢拿着忠孝大义来压人,喜欢拿着道德旗帜标榜自己,最是虚伪。”

彭玉麟在边上忍不住道:“但……但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啊。”

李鸿章道:“没错,我们就是汉人官僚,汉人士大夫的代表,这群人会成为王爷登上大位的最大阻碍。”

“两位,伱们想想,我们就是这群人,为何现在却拼命要为王爷服务,甚至竭尽全力,也要为王爷登上大位扫除障碍?”

曾纪泽道:“因为我们犯了大错,这个天下没有了我们的位置,为了谋求权势,我们只能去需找另外的位置,而从龙之功,是我们看到的最佳路径。”

李鸿章道:“对,因为我们被打压,我们没有了位置,我们不超然了。”

“所以,现在这些汉人官僚太矜持了,太超然了,这可不行。”

“王爷肯定给不了这群人更多的东西,也不能给他们更多的东西。”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他们手中的东西夺走,制造他们的恐慌。”

“接下来的改革,不但要打压旗人的利益,更要打压汉人官僚,汉人士大夫的利益和权势。”

“只有打压他们,夺走他们的东西,他们才会跪着来求王爷。”

“二桃杀三士,甚至一桃杀三士。要想办法让这群汉人官僚,汉人士大夫自相残杀,为了争取利益和权势,也拼命地巴结王爷,拼命来争夺这个从龙之功。”

“如此一来,王爷未来登上大位最大的障碍,就被扫除了。”

彭玉麟和曾纪泽,顿时叹为观止。

尽管人品难说,这李鸿章之权术,确实是惊人。

“两位,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开始谋划了。”

“希望王爷在北边能够打赢,一旦打赢了,接下来改革旗务,洋务运动,就会全面开展。”

“而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谋划,打压汉人官僚,甚至消灭部分汉人官僚的政策了。”

曾纪泽道:“禁绝鸦片,是一个好政策。”

李鸿章道:“对,但这远远不够。禁绝鸦片,也只是在云南和贵州,能够打压部分汉人官僚。但是那两个地方,也都是我们湘军的人,上一波早就被王爷打服了。需要一个更大,更广泛的政策。”

曾纪泽道:“那就改革土地政策?”

李鸿章道:“太激进了,而且雍正爷已经改过一次了。”

“目前最适合的,就是全面改革税务政策,彻底断绝所有地方官僚的财源。”

“裁撤地方绿营。”

“改革地方政务,裁撤总督一职,将巡抚分权等等。”

“另外放出风声,未来可能改革科举。”

顿时间,彭玉麟和曾纪泽毛骨悚然。

这些政策一下来,简直不敢想象,会引起多大动荡。

李鸿章道:“利用洋务运动,把汉人精英的精力和利益引到工厂和商业之上,制造全新的利益阶层,完全拥护王爷的利益阶层。”

“投资新式教育,打破科举对仕途的垄断。”

“这几个大招下去,保证让旧汉人官僚,汉人精英,人人自危,拼命想要跳船,拼命来主动拥护王爷,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王爷把新式教育交给了骆秉章大人,并且划拨了一百万两银子,这一开始肯定是够的,但是后面一定会不够,我们这个集团,要努力往这件事情上输送银子,王爷很看重这件事情,那我们就竭尽全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另外全面的洋务运动,我兄长李瀚章会带头,带着我们所有的金钱和积蓄,投入其中。哪怕短时间不赚钱,也无所谓。重要的是在王爷的阵营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努力推动对汉人精英的打压政策,改革政策,就需要赵烈文、田雨公、等大人的支持了。”

“我们现在的地位都太低了,接触不到中枢。但也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这些政策。”

“障碍不去移动,它自己是不会走的,而且等到它们成为障碍之后,再去推动它们,就太晚了,要提前去挖他们的根基。”

彭玉麟忽然叹息道:“少荃兄,真是大才。”

李鸿章忽然变得落寞,道:“我别的本事没有,也……也就知道这些蝇营狗苟的权术了。我真是羡慕你,王爷心中一早就有你的位置。”

“但不管如何,我终究是要让王爷看到我的价值的。”

“两位,你们赞同我的话吗?”

彭玉麟道:“赞同。”

李鸿章道:“如果赞同的话,我们就要开始行动了。曾纪泽,麻烦你把我的意见透露给强国会的首领林厉大人,我只要要让他知道这件事情,知道我们的想法。”

“彭玉麟兄,如果可以的话,请你把赵烈文拉过来,把徐有壬,田雨公、袁甲三、马新贻等拉过来,我们也需要成立一个组织,不定时召开秘密会议。”

“这个组织人数要少,但要影响中枢核心,目标就是扫除王爷未来的障碍,打压汉人旧有精英集团。”

“甚至,我觉得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发出这样的信号。”

“要挑选一两个汉人大臣,想办法定罪,然后杀之!”

“要制造汉人大臣的心理危机,你们别太舒适了。”

“可惜翁心存已经死了,不然他是最合适的。”

曾纪泽道:“恭亲王奕这边呢?最近有些跳啊。”

李鸿章道:“这群人,不成气候。”

……………………

恭亲王奕奏请两宫太后,为了以防最坏局面发生,需要提前筹建班子,预备和俄国人进行谈判停战之事。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他的名声果然逆转了。

“六爷果然好样的啊。”

“还得是六爷啊,别人怕苏剃头,唯独六爷不怕,真不愧道光爷册封的和硕亲王,真不愧是我大清江山的擎天玉柱。”

之前,别人骂他绿帽子王,现在旗人们夸奖他是铁骨头王。

结果,直接把奕吓得够呛。

你们,你们别害我啊。

本王只是说有必要准备和俄国人谈判,完全没有说要和苏曳作对啊。

于是乎,这位恭亲王又闭门不出了。

但这没有用,外面旗人们的舆论,还是轰轰烈烈。

北边战场的流言,一个接着一个传来。

最关键的是,俄国公使,美国公使也在奕这边看到了清廷妥协派的旗帜,于是主动前来拜访。

奕拒绝了,称自己身体不舒服,不方便见客。

而后,旗人大臣纷纷来劝,纷纷来激。

“王爷,您是宗室首领啊,就算要服从苏曳的政策,那未来旗人的利益还要不要?如果一点点头都不敢露,那未来朝堂之上,还有我们的位置吗?”

“我们又没有反对苏曳,我们也是为国分忧啊。”

“而且苏曳此人,也不会搞不教而诛啊。”

“如果您就这么退缩了,那您的政治生命也就结束了。”

奕还是觉得不保险,没有直接见俄国公使,而是上奏书,想要和罗曼诺夫男爵会面。

他觉得这样做,应该是保险的。

两宫太后也直接照准。

然后,在恭亲王府,奕和罗曼诺夫男爵会面。

“男爵先生,上一次懿郡王率领四万大军,包围你们七千军队,双方的伤亡如何?”

罗曼诺夫道:“我们伤亡五千人,但贵国军队的伤亡,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奕道:“依旧是说,你们军队的战斗力,是要超过我国军队的?”

罗曼诺夫道:“那是当然的,这才正常,你们军队太新了,而我们不久之前和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战争,而且不胜不败,训练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奕道:“根据您的判断,我们两国在北方的战事会如何?你觉得我国是输是赢?”

罗曼诺夫道:“苏曳殿下是一个天才的指挥官,你们有双倍的军力,而且有更大的后勤优势,所以这一战大概会不分胜负,谁也奈何不了对方。进入严冬之后,双方会停战。而我国会源源不断地增兵远东,所以这一战可能会打个两三年,而等我国增兵到十五万以上,甚至更多的时候,贵国应该就要输掉这场战争。”

奕道:“男爵先生,您觉得谈判,能够解决我们两国的分歧吗?”

罗曼诺夫道:“当然可以,我们的核心区域距离远东实在是太远了,军事成本太高了。所以我们当然希望用政治谈判来解决纷争。”

奕道:“那贵国会狮子大开口吗?”

罗曼诺夫道:“换成之前,肯定是会的。但是现在贵国军队已经表现出了战斗力,所以我们的要求不会非常苛刻。”

奕点了点头,然后结束了会面。

………………

接下来,奕进行了无比艰难的思想挣扎。

目前留给他的政治空间真的很少了,完全龟缩在家里的话,就彻底失去了政治地位。

不公开反对苏曳,但是和俄国人接洽,应该是合理的吧。

万一北边打输了,还有备用路线是吗。

就算没有打输,那么不胜不负,演变成为长期战争,可能性是最大的。

而一旦演变成为长期战争,那国库是很难支撑的。

到那个时候,用谈判来解决问题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所以必须现在就开始谋划这条路了。

我这也是为国为民。

于是,奕就给自己制定了清晰的方略。

不反对苏曳,更不会公开否定苏曳,就是默默去走谈判路线。

于是乎,奕终于和俄国公使进行了会晤。

双方进行了浅尝辄止的会谈。

果然,俄国公使提出的条件也远没有之前苛刻了。

只要承认《瑷珲条约》、《清俄北京条约》、并且租借旅顺口九十九年,便可以停战。

奕这边当然没有答应。

他这样做,只是在寻找自己的政治路线。

但是他想要低调,旗人们可不愿意低调。

他们开始拼命造势,说北边根本打不赢了,等到未来俄国人增兵到十五万,二十万,那大清就有灭国之危了。

况且,这每年两千万的军费,国库如何承受的住。

所以用政治谈判,才是唯一的选择。

接下来,许多旗人大臣纷纷上奏两宫太后,奏请成立新班子和俄国人谈判停战事宜,以恭亲王奕为首。

而后,太后就问总理衙门大臣的田雨公和文祥,是否有必要准备和俄国人的停战谈判。

田雨公和文祥皆表示反对,说这样只会让俄国人低估我们的意志。

顿时,有旗人大臣质问道:“几年之前,英法联军打进京城那一幕,忘记了?真到了那一天,你们二人承受得起这个责任吗?”

“和俄国人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了,国库已经难以为继了,如果再打个两三年,越打越大的话,国力是否能够承受?”

因为经过了几波的杀戮,现在已经没有人敢公开反对苏曳了。

所以,只能用另外的政治名义。

而一旦开启谈判路线,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否定苏曳的战争路线。

如果未来这一战真的输了,又或者演变成为延绵几年的大战,那他们的立场就能获得主动权了。

随着冬天的日益临近,他们的主张也仿佛越来越正确。

胜利的希望,也仿佛越来越大。

……………………

慈安太后又去当时和苏曳的拜堂的私宅了。

此时,正在和真真一起用餐。

“真是愁人,这群人一点都不消停。”慈安道:“最近老六和老七的福晋,还来拜访你吗?”

真真道:“好久没来了,外面旗人骂得难听,听说恭王对六福晋发火了。”

慈安道:“哼,他们这对兄弟,都没什么出息。”

她口中的这对兄弟,就是指奕和咸丰皇帝了。

真真道:“现在他们闹得还不凶,还不敢公开闹,但如果寒冬到来,两军停战,把战事拖到明年的话,那他们就会公开站出来闹了,甚至又会再一次站出来反对我们家王爷了。”

“真到那个时候,就希望西太后不要有其他的念头。”

慈安道:“她大概还不会如此不智吧。”

真真道:“谁知道呢?她心中可是藏着恨的,而且京城中,荣禄和景寿加起来的军队超过了六成,这可是她能指挥得动的。我们王爷的军队要么在西北,要么在黑龙江。”

慈安道:“如果打不赢的话,战事拖到明年的话,我们的那位爷还会回来吗?”

真真一愕。

太后娘娘,您也这样称呼吗?

真真道:“如果真拖到明年,那王爷大概率不会回京,会一直呆在北边。”

太后娘娘道:“那真是太烦人了,好久都没见他了。”

真真道:“局面如果再差的话,那王爷可能会南下去天津,再一次招募新军,继续支援北边战场。”

“真到了那一步,真就变成倾国之战了。届时那些旗人真的会出来闹事,甚至会怂恿荣禄和景寿闹出兵变了。”

“真到了那一步,还希望姐姐能够帮助咱们爷啊。”

听到姐姐二字,慈安脸蛋一红道:“那,那还用得着说。真到那个地步,说不定就要让西征军一两万人回京,再一次大开杀戒了。”

“嗯,就是要做好相关准备,确保京城我们的军队占据优势。”

………………

接下来,慈安又和慈禧商议通气。

西北战事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很多将士也疲弊了,可能有必要召一个师回京。

听到慈安的这个话,慈禧脸色是微微一变的。

这……这是防着我吗?

现在京城荣禄和景寿的军队占优,而北边战事不顺利,这是要让苏曳嫡系军队回京,镇住局面吗?

而后,原本消失蛮久的慈安太后,再一次出现在朝堂上。

对群臣放风,是否要召西征军的一个师回京休养。

接着,又放风,目前帝国新式陆军仿佛仍旧不大够,是否要在一次扩编,再招募三五个师。

慈安太后的这个表态,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这是什么意思?

北边苏曳战事不利,担心京城有人闹事,又要用武力镇压吗?

田雨公和赵烈文、佟介武等人密会。

佟介武忍不住说了一句,太后娘娘对我们王爷,真是情根深种啊。

而恭亲王府内。

惇亲王勃然大怒:“她这是什么意思?威胁我们吗?”

“真是一点脸面都不要了吗?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和苏曳的奸情吗?这让先帝颜面何存?”

奕也气得发抖,道:“按说,我和先帝之前关系不和睦。但……那也是我的兄长,她这般形态,让我们兄弟情何以堪?”

宝鋆冷道:“都说苏曳可能成为多尔衮,现在看来他哪止多尔衮啊?当年孝庄太后也没有对多尔衮这般死心塌地吧。”

惇亲王道:“先帝的头顶绿油油的,他这个正宫太后很有颜面吗?就不怕天下耻笑吗?”

“现在看来,西太后要脸得多了,我们可能要指望西太后了,她心中大概也是对苏曳心气不顺的。”

……………………

旗人对慈安太后的反应非常激烈。

朝堂上不敢反对,但是在民间,那就什么丑话说的出来了。

什么奸夫淫妇。

什么应该沉塘。

什么不要脸的女人,不配母仪天下。

怎么难听怎么骂。

如此一来,倒是把慈禧太后衬托得高洁了。

而她也一直保持沉默不言。

之前,旗人们对苏曳和慈安之间的事情,还有所保留。

而现在,把相关细节,完全公开,哪怕这些细节是杜撰的。

慈安和苏曳的私情,彻底传遍京城,传遍天下。

如果这一战没有打赢,那就是丑闻,甚至未来慈安太后失去正统地位作为铺垫。

慈安彻彻底底,站在所有人旗人的对立面。

但是……

局面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发酵,慈安小太后还没有面临更大压力的时候。

北边的信使就狂奔入京了。

一个接着一个捷报进京,一个接着一个捷报,飞入皇宫。

“北伐军大获全胜,俄国军队,全军覆灭。”

“俄国远征军主帅,东西伯利亚总督,等几十名高官将领,全部被俘。”

接着,没过多久。

又有捷报传来。

“我军正式收复海兰泡。”

“我军正式收复海参崴。”

没过多久,又有捷报传来。

“我军彻底收复《北京条约》所割所有失地。”

“我军彻底收复《瑷珲条约》所有失地。”

“我军彻底收复《尼布楚条约》后的所有失地,此战大获全胜,收复领土超过六十万平方公里。”

然后,又传来消息。

北伐军主力,南下回京。

懿郡王苏曳,班师回朝。

整个京城,彻底沸腾。苏曳一系,陷入了狂喜。京城所有旗人,完全死一般的寂静,还有绝望。

尽管苏曳距离京城还很远,但恐惧的气息,已经笼罩在整个京城上空。

恭亲王奕,仿佛再一次病倒了。

他脸色苍白再一次来到福晋面前,颤抖道:“要,要不然,你,你和老七媳妇,再一次去拜会真真?”

瓜尔佳氏冷道:“王爷,我没这个脸。而且我说过了,我和真真这几个月的姐妹之情是真的,不至于如此势利。”

奕道:“你们,你们姐妹情深,那本王呢?本王呢?”

瓜尔佳氏道:“王爷需要怎么做,还需要我教吗?”

……………………………………

次日!

恭亲王奕穿着亲王朝服,第一个出列道。

“恭喜太后,贺喜太后。”

“懿郡王获此大胜,乃是本朝开国以来第一大功劳。”

“必须筹办一个前所未有的凯旋大典,奴才奏请太后,主持这个差事。”

“非如此,不足与表示对懿郡王之心。”

这话一出,很多人呲之以鼻,恭亲王你还真是不要脸啊。

历史上恭亲王跪得毫无障碍,而在这个世界,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比起叶赫那拉氏,苏曳可是要强大得多。

慈安太后心中高兴,带着鄙夷,带着得意道:“如此,照准吧。”

接下来的时间,恭亲王奕开始进入忙碌,筹办一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凯旋大典,迎接苏曳回京。

“除了皇上之外,所有人都要跪接懿郡王。”

“本王也不例外。”

“要出迎三十里,要步行,任何人不得例外。”

“非如此,不足与表达对懿郡王的感激之情。”

………………………………

注:拜求兄弟们的月票,谢谢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