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2章:山雨欲来!惊变!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足足好一会儿后,皇帝的脑子才渐渐恢复了清醒。

然后,用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他内心的震惊。

他首先的感觉是荒谬,是不是弄错了啊?

又或者,是不是遇到什么意外事故翻船啊。

但是托明阿的奏章说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一场袭击,而且是有预谋的袭击。

钦差卫队所有人都死得干干净净,而且被割去了脑袋。

而且尸体都被烧成了焦炭。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德兴阿和翁同书是不是死了,但基本上是如此。

就这一瞬间。

皇帝脑子里面,彻底被这件事情占据了。

甚至,连洋夷军队距离京城不足三百里这件事情,也抛之脑后了。

因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极度可怕的后果。

这很可能,意味着朝廷对南方诸省的失控。

如果这种袭击常态化的话。

那么以后运河谁还敢走?

以后的钦差大臣,会还敢光明正大露面?

本朝以来,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

也就三藩之乱的时候吧?但那个时候,人家就已经准备造反了。

难道,南方也有人准备造反了吗?

足足好一会儿,皇帝道:“召,肃顺等人觐见。”

…………………………………………

半个多时辰后。

肃顺,绵愉,杜翰,端华,载垣等重臣,全部到场。

这些军机处大员,受到的冲击,完全不亚于皇帝。

甚至一时间之间,没有人敢开口。

尤其肃顺内心的震撼,让他直接失语。

之前,杜翰匡源等人,一直在加剧矛盾,让局势恶化。

先是举荐德兴取代苏曳,成为了镶蓝旗的副都统。

接着,又举荐翁同书做九江知府。最后甚至让德兴阿作为钦差大臣去调走苏曳在扬州的新军。

所谓试探性进攻,越来越激烈。

当时肃顺内心就是反对的,因为他已经稍稍了解苏曳的内心世界了。

他隐隐觉得,苏曳不会束手待毙,会进行非常强烈的反应。

但……没有想到会强烈到这个地步。

顿时,他狠狠瞪了杜翰一眼,又瞪了匡源一眼。

你们满意了?

现在这个结果,你们满意了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们知道苏曳要做多大的事情吗?

伱们知道他意志之坚决吗?

而此时,杜翰和匡源二人,满脸苍白。

足足好一会儿,皇帝道:“是谁做的?!”

捻军?发逆?湘军?苏曳?

大家心中,甚至都隐隐有一个答案。

这是在淮安和扬州的运河段,而不是发逆长期出现的长江航道。

发逆水师,很少进入运河段的。

而且不管是发逆,还是捻军,都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劫杀德兴阿和翁同书。

唯一有动机杀人的,就是苏曳!

但是,他们又完全不敢相信。

苏曳又不是疯子,他聪明绝顶,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是谋反啊?

皇帝道:“是苏曳做的吗?”

下面,也无人应答。

包括一直诋毁苏曳的杜翰,都不敢回答是。

一旦回答了是,那就是政治定性。

你说苏曳谋杀了翁同书和德兴阿,那就是谋反。

既然是谋反,那朝廷就要去镇压。

你这边敢直接宣布苏曳谋杀钦差,那边的苏曳就别无选择,只能谋反。

朝廷承受得起苏曳谋反的代价吗?

承受不住!

你让谁去剿灭?

托明阿,和春,还是曾国藩?

甚至,非常认真思考后,大家又完全不信这是苏曳所做。

这,没有道理啊。

事情根本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苏曳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做出这么昏聩的事情?

是不是有人想要栽赃陷害,彻底离间苏曳和朝廷,又或者逼反苏曳?

比如,湘军就有这个动机和能力。

但这个时候,没有定论。

也不能有定论。

足足好一会儿后,杜翰颤声道:“皇上,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和洋夷的谈判,让洋夷退兵。不管什么事情,都让洋夷退兵之后再说。”

“有人制造这个惨案,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和洋夷正在大战,有人觉得我大清要完蛋了,所以才敢这样胆大包天,做出惊天之事。”

“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解决洋夷的问题。等到洋夷退兵之后,我们集中全力,对付这个人,解决这件事情。”

杜翰甚至都不敢说这个人是谁。

皇帝道:“如果,朕一定要一个答案呢?”

杜翰道:“看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苏曳的家人,是否还在京城。第二个指标,派遣一个太监去九江宣旨,夺去苏曳的爵位,或者降低苏曳的爵位,进行试探。”

“如果苏曳接旨,就……就证明他没有反意。否则他还会激烈反应,阻止我们的一切试探。”

又是试探性进攻?

但,这个时候连肃顺都觉得,这是好办法。

毕竟去宣旨的是一个太监,而不是钦差大臣,杀了也就杀了。

“但就算是试探,也最好等到和洋夷谈判之后,等洋夷退兵之后再做。”

“在此之前,封锁消息,什么都不要做。”

杜翰说完之后,肃顺道:“臣附议。”

端华等人纷纷道:“臣附议。”

接下来,议不出什么花来了。

皇帝忽然问道:“要不要派人包围苏曳全家,软禁他的全家?”

顿时间,下面又没有人敢回话了。

足足好一会儿,有人道:“不可。”

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那岂不是已经定论了吗?

绵愉道:“皇上,苏曳家中都是老弱,而且就在内城,是否派兵,是否软禁,都是一样的,都逃不了。派人暗中监视,就是了。”

“臣附议!”

“臣附议!”

皇帝点了点头,他不想放这些臣子离开,但没有可议论的事情了。

“散了吧!”皇帝道。

等到这些臣子走了之后,皇帝内心依旧无比烦躁。

仿佛有千言万语,仿佛有一团火!

他想要一个答案!

甚至,他此时想要揪住苏曳的脖子,大吼道:“是不是你做的?是不是你做的?”

在这种情绪中,他走到后宫。

来到懿贵妃的宫内。

“皇上……”懿贵妃上前迎接。

接着,见到皇帝的脸色后,懿贵妃心中惊呼不好。

这,这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皇帝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脸色。

“皇上,怎么了?”懿贵妃小心翼翼问道。

皇帝道:“钦差大臣德兴阿和翁同书,在运河段遭到劫杀,大概全部死了。”

“没有留一个活口,全部斩去脑袋,尸体被焚烧。”

皇帝说出这段话的时候,声音是沙哑的。

顿时间,懿贵妃也惊住了。

她当然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

对朝廷的威严会有前所未有的打击。

谁做的?

是不是苏曳?

顿时间,她甚至内心庆幸,自己在最后关头和苏曳闹翻了。

至于是不是苏曳做的,她隐隐觉得是。

皇帝道:“你觉得,是不是苏曳做的?”

懿贵妃沉默了好久,颤声道:“臣妾,不知!”

皇帝意外地望向了懿贵妃,因为这个时候说不知,也是一种态度。

这个时候,他想要说什么,仿佛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于是,起身离开了这里,前往皇后的坤宁宫。

原本应该乘坐抬辇的,但他不想坐,只想着走路。

来到皇后的坤宁宫,钮祜禄氏在哄皇子睡觉。

见到皇帝的脸色如此难看,皇后赶紧出来给皇帝倒了一杯茶,柔声道:“皇上,怎么了?”

皇帝把和懿贵妃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皇后的反应,没有懿贵妃那么激烈。

因为她对政治没有那么关心,她知道这是大事,天大的事情,但是她不是很想关心。

皇帝又问道:“你觉得这事是苏曳做的吗?”

皇后一愕,道:“应该不是吧。”

皇帝道:“为什么这么说?”

皇后道:“苏曳那么聪明,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皇帝的脸色一寒,顿时很不高兴,他不喜欢这样的回答。

然后,他怒而起身,直接走了。

倒不是皇帝心中认为这件事情就是苏曳做的,而是他不满皇后这种态度。

但……皇后对皇帝的怒火,也不是太在意。

这个人,经常发怒,经常不高兴的。

她不太在乎受不受宠,对后宫权力也不太在意。

而且她这个皇后之位,也不可能受到威胁。

但是她这个人,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很难拒绝别人的热情。

最近,莲嫔对她就太热情了。

她有些无法招架。

懿贵妃很厉害,很有心机手段,皇后不怕,因为她不在乎,也懒得争斗,就是这样淡泊。

但是,这种略带社恐的性格,遇到莲嫔这种超级E人。

那……就不得了。

拒绝,又拒绝不了。

只能任由对方,一而再,再而三侵入自己的社交世界内。

而且……相处之后,她觉得莲嫔也挺可爱的。

……………………………………………………

今天晚上!

注定很多人都要经过不眠之夜。

其中就有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还有伯彦讷谟祜。

胜保道:“大侄,你和苏曳斗得那么久了,你觉得这是苏曳做的吗?”

伯彦微微颤声道:“我不知道。”

他真的不知道。

仿佛任何迹象都指向这是苏曳做的,但在伯彦看来,苏曳是非常非常聪明的,他的斗争手段是很高明的。

看看新军内斗的时候,苏曳不但把伯彦排挤了出来,而且完全站在道德高地。

把兆麟排挤出来也是如此,不但没有撕破脸皮,反而还对兆麟有救命之恩。

“但是不管是不是苏曳做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了。”伯彦道:“这种事情,皇上一旦产生怀疑,那就已经定罪。”

胜保道:“没错,就是这么回事。等到洋夷退兵之后,皇上就铁了心要收拾苏曳了。”

接着,胜保道:“贤侄,在你看来,这是不是苏曳做的?你不用管任何条件,就发自内心地说。”

伯彦摇头道:“我觉得不是!”

“我甚至觉得,这件事情曾国藩做的概率,都比苏曳更大。”

“苏曳聪明绝顶,没有道理做出这样风险和利益完全不匹配的事情。”

……………………………………………………

次日,朝堂之上。

皇帝双眼通红,几乎是彻夜未眠。

朝堂之上,也是很多人一脸倦容,显然也没有睡觉。

户部尚书翁心存没有上朝,因为听到噩耗后,他已经昏厥过去了。

但是,今天的朝堂。

无一人谈这件事情,甚至半个字都不敢提。

那些个参天参地的御史,也完全是一言不发。

但是奇怪的是,经过一夜时间的发酵和思考之后,很多人觉得这……应该不是苏曳做的。

刚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所有人本能第一个反应:这肯定是苏曳做的。

因为只有他有动机和能力。

但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后,越来越觉得不是他所为。

而此时,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再一次进入朝堂。

两人表示,愿意调节大清和大英帝国之间的矛盾。

之前,皇帝一直拒绝接见两位公使。

而现在不得不接见了,不过是否接受两国公使的调停,皇帝还没有松口。

……………………………………………………

与此同时,黑龙江的瑷珲城。

在《尼布楚条约》后,沙俄一直图谋在远东获得不冻港。

所以几乎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对黑龙江的不断侵占,在过去几年间,俄国海军带领武装力量不断在黑龙江建立下游建立据点,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的指挥下,其实已经完成了对黑龙江上游北岸,中下游两岸进行了事实性占领。

如今,就差一纸条约,将这些非法侵占的土地合法化了。

而英国发动了对大清的入侵战争后,沙俄帝国就立刻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机率领哥萨克军队,进逼到瑷珲城下。

使得瑷珲城,乃至整个黑龙江,都惶恐不已。

那边英法两国正在攻打天津,威胁京城。

这边沙俄的军队,又要做势要来攻打黑龙江。

但是套路和英国如出一辙,都是用战争方式,威胁清廷出面谈判。

而此时的黑龙江将军奕山,可是大名人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朝廷册封他为靖逆将军,率领几省大军去广东打英国人。

当时奕山威风凛凛,号称要打得英国人鬼哭狼嚎,结果到了广东后,几乎还没有怎么打,此君就直接打了白旗投降,并且签订了《广州和约》。

之后,他对英国人更是畏之如鬼,对英方的答应一概答应。

事后,被押解进京,叛斩监候。

不过次年,又被朝廷启用了,之后又在叶尔羌平叛中立下了功劳,一直高升。

但从中大概也能看出,他在广州的种种作为,某种程度也是道光皇帝的意志体现。

此时,沙俄的这位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船进入了瑷珲城,和奕山进行谈判。

这位总督大人口口声声说,他是来帮助大清抵抗大英帝国的侵略,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

所以,要求清朝和沙俄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作为天然的边界线。

奕山顿时强烈反对,并且说双方已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已经有了法理的边界线,不必更改。

沙俄的总督表示非常遗憾,并且说现在大英帝国正在入侵清朝,你们清国危在旦夕,很可能会失去大片的土地,甚至可能包括东北。

所以,为了保护沙俄的领土,必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用军事手段。

这个荒谬绝伦的理由,也真是亘古少有了。

奕山再一次表示反对,说这是大清和英国之间的事情,和沙俄无关。

于是,这位沙俄总督大怒,立刻发出了军事威胁。

限定奕山两日之内回复。

要么答应!

要么开战!

按照沙俄总督草案,中国将会失去黑龙江以北所有的土地。

奕山当然不敢答应,也不能答应。

两日期限结束后,沙俄总督再一次来谈判,发出了最后通牒,逼迫奕山签字。

这位黑龙江将军,依旧不愿意签。

沙俄总督冷笑道:“看来英国人的选择是正确的,对于你们清国,和平是没有用的,你们只能听懂火炮和子弹的声音,这是你们自己找的!”

“奕山将军,我必须告诉你,不久之前,我们和英法多国在克里米亚发生的一场规模惊人的战争,双方都出动了百万大军。这一战,英法诸国死在我们手中士兵,多达几十万!”

“所以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你应该非常清楚,你们清国的军队在我们面前,就如同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

“而不久之前广州之战的结果,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仅仅半天时间,英法的军队就攻破了你们的广州城。奕山将军,你觉得你挡得住我的哥萨克军队吗?”

“一旦开战,你们只会得到更耻辱的失败。两广总督叶名琛是怎么死的?你难道不知吗?”

发出战争威胁后,这位沙俄总督盛怒而去。

他最后的这一句话,让奕山无比惶恐。

当天晚上!

沙俄军队就对瑷珲城开火,开炮!

黑龙江将军奕山魂飞魄散。

次日,沙俄使者再来,递上了条约文本。

奕山提笔签字。

因为,他真的被沙俄的军队吓住了,不想重蹈叶名琛覆辙。

想要忠诚于朝廷,忠诚于皇上,也要先有命再说。

至此,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出现了。

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总共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帝国。

乌苏里江以东土地,中俄共管。在黑龙江等中国内河,沙俄帝国的船只拥有通行权。

签下条约后沙俄帝国欣喜若狂,使者立刻南下,把这份条约文本交给在京城的沙俄公使,让他正式递交给咸丰皇帝,正式换约。

奕山签订的这个《瑷珲条约》还无法正式生效,需要皇帝亲自认可,并且清朝中枢签字,这个条约就正式生效了。

………………………………………………

而在天津!

英国人采用的是同样的伎俩,不断威逼桂良和花沙那。

但是看着条约上的这些内容,桂良是万万不想签,甚至也不敢签。

他不敢做这个主。

于是乎,英法军队再一次炮轰天津城。

海军陆战队,再一次向着京城进发。

海军舰队,再一次向永定河行驶而去。

桂良大惊,但是依旧不敢做主,赶紧派人回京,请示皇帝。

而此时京城之内。

皇帝的眼睛,几乎时时刻刻盯着苏曳家。

不知道派了多少密探。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问一句:“苏曳家人,有没有出门?”

“没有,皇上!”

“他的家人,都呆在家中,包括崇恩一家,只是派了仆人出来买肉买菜。”

苏曳家人是否离京,几乎成为了一个风向标。

在皇帝看来,如果苏曳家人离京,那就是做贼心虚。

但胜保说得对。

不需要证据,皇帝只要怀疑,就可以定罪。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皇帝和苏曳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回转余地了。

此时,就在等!

只要英法联军退兵,京城恢复了安宁,皇帝就会对苏曳动手。

哪怕是一千多万两的债务爆掉,哪怕是再大的后果,皇帝都决心,彻底拿下苏曳这个江西巡抚。

杜翰和他说过,猜疑是非常恐怖的。

这个时候,就算是苏曳没有做劫杀钦差的事情也没有用了。

因为苏曳觉得皇上一定会猜疑他,所以为了自保,他一定会做一些事情。

所以不能拖。

如果拖到苏曳不断扩军,那就麻烦了。

所以,他向皇上建议。

除了苏曳家人是否离京之外,还有两个指标可以参考。

第一,在扬州的王世清新军,是否有离开扬州,前往九江的意思。

第二,苏曳在九江,有没有公开扩军。

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拿下他,免生后患。

就算苏曳是冤枉的,也先解除了他的职位,将他哄骗进京。

而这个时候,外面的增禄脚步声再一次响起。

皇帝皱眉。

又,又有什么坏消息?

每次只要听到增禄的脚步声,准没什么好事。

“又有什么事?”皇帝怒道。

增禄上前,递上了一个文本道:“皇上,这是桂良大人送来的,是洋夷逼迫我们要签的条约的文本,桂大人不敢做主,特送来给皇上御览!”

皇帝稍稍瞥了几眼,顿时觉得心惊肉跳。

然后这文本就好像有火,会烫人一般,直接甩开了。

他心中愤怒,桂良这是什么意思,想要让朕给他背锅吗?

“朕不看!”皇帝怒道:“什么都要朕做主,要他这个内阁大臣做什么?要他这个钦差大臣做什么?”

“派人转告桂良,一定要与理力争,不损国威!”

这些都是废话。

皇帝的心里话就是,赶紧签完了事,赶紧让洋夷退兵。

首先,不管有没有钦差大臣被劫杀这一档子事情,皇帝都是这个心思,赶紧签让洋人退兵。

签完之后,认不认,又是一回事。

先把洋人糊弄走,这就是典型的矛盾后置。

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反而越来越大。

接着,皇帝构思了议会措辞,温和道:“传朕口谕,他递上来的这些文本,朕没有看。但是朕相信他这个内阁大学士,朕信他的心中有江山社稷,有朕这个皇帝。”

“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既然把这个谈判的差事交给了他,就会彻底信任他,让他放手去谈,与理力争!”

增禄道:“嗻!”

然后,他立刻派人去传皇帝的口谕了。

而且他很聪明,没有复述。

因为皇帝的意思非常清楚,你桂良赶紧签,就算再丢人,朕也不会定你的罪。

就算暂时定罪了,也算是为朕背锅,日后肯定还会起复。

就如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候的奕山一样,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判了斩监候,但是第二年就起复重用了。为何?就是因为他是给道光皇帝背锅。

现在,整个京城的目光,都盯着两个方向。

一个是天津的方向。

一个是苏曳家的方向。

中枢高层的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天津那边谈判结束,英国人一退兵。

皇帝这边就会动手。

而苏曳家里也是一个信号。

你们跑不跑?

你们一旦跑了,就会被认为是做贼心虚。

但是却有很多人觉得。

就算这件事情不是苏曳做的,他家人跑也是正常的啊。

现在这个气氛,疑罪从有。

苏曳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啊。

整个京城的气氛,显得非常可怕。

所有官员,几乎都屏住呼吸,走路都小心翼翼。

朝堂上弹劾攻讦之事,更是彻底消失了。

所有人都感受到那股山雨欲来的气息,都在安静中,等待那一瞬间的惊雷迸发。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这个可怕的寂静,猛地被打破了!

某日,黄昏!

残阳如血!

一群几十人凶徒,杀入苏曳宅邸。

刀光剑影,血光迸现,杀气腾腾!

顿时间,京城俱惊。

……………………………………………………

注:第一更送上,保卫月票榜五十名,有些焦急,拜托诸位大人了!糕点深深鞠躬顿首!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