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82章 裁撤兵力北境空虚 蓟城之军潜入邺都

书名: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2

赵国蓟城

邓桓参军鹿勃早,引安乐之军入蓟城。刚到城门口,只见幽州刺史王午已在此等候。邓桓见到他恍如劫后余生,只下马,快步而去,紧紧的握住他,感慨道:“想不到今日还能见到故人。”

王午只脸色略一沉重,说道:“此处不是谈话之地,还请将军往我府上一会,请。”

席间,邓桓举杯向在坐的王午及其弟弟王佗,之前留守的沐坚贺道:“今我赵国,北境所赖,皆在蓟城。自本将入蓟城以来,但见其城墙高耸,甲士齐备,当集我两军之力,戮力同心,共击燕军于这蓟城之下,扬我赵国军威。”

“来。”邓恒只举起杯中酒,向在坐众人举杯道,“末将不才,愿为我军前驱,保我赵境。”

王午看向邓桓及众人,只苦涩的笑道:“来来,我们先干了邓将军这杯酒。”

说完众人一饮而尽,王午遣人将邺城书信奉给邓恒。邓恒只匆匆阅过,拍案而起,惊呼道:“王大人去,这这,邺城怎会下如此召令。”

“邓将军,我也是于昨日才收到召令,赵帝又要抽调我蓟城之兵南下,这北境重镇若无你安乐之军几成空城。”

邓恒长叹道:“赵帝,赵帝怎会如此糊涂,蓟城一失门户洞开,我赵国当万劫不复。”

王午看向了在坐一旁的沐坚,沐坚会意,只上前道:“前者石冲领军南下,征讨失败,石闵悉数坑杀我幽州之军,如今,唉。”沐坚长叹一口气说道,“邺城之兵皆是石闵的部下,只有我幽州之兵多因是先前本坑杀之兵的故旧亲朋,赵帝才意欲调兵入都。”

王佗也叹道:“想那石虎一世威名,如今他的不肖子孙尽如此不堪,仰人鼻息。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及至封官许愿,以安权臣之心,身边却无一可托付之人何其可悲。”

王午说道:“如今邺城中石氏众人,如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等人已致密信给我,相约借幽州之兵予他,陛下也已手召给我。加官进爵自是不在话下,又威胁道如若不调兵南下,邺城亲族几欲成为人质。赵军之中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也蠢蠢欲动。邓恒,如此蓟城之事,已无可转圜。”

邓恒叹道:“真是天亡我赵国啊。”

席间,忽一军士来报,王午匆匆览过。面色凝重,看向众将士。

“燕军尽破我卢龙塞,蠮螉塞,北部屏障尽失,燕军三路大军汇合,已尽收我安乐、北平之地。如今正在这两地休整。前锋慕容霸军已经整军出发,不日将到达我无终之地,距离蓟城只数日之遥。”

众人传阅军报,都神情严峻。

邓恒疑惑道:“燕军战马天下无双,然此次进兵神速恐”

沐坚苦笑一声,“人心,天命皆不在我赵国。如今赵国国势日衰,国人脱田逃籍者不可胜计,幽州之民早就人心思燕了。”

王午其弟王佗言道:“可知那慕容霸之妻段氏,我听闻从邺城来的人说道。如今赵国都中段氏故人段勤父子往绛幕,段龛出奔到广固,恐有异动”

“广固”邓恒却是思索,突然惊道:“可是青州广固”

“该是此地”

“众将在军中资历尚浅,岂知那广固之地向来不“固”。”

众人不解,问道:“却是为何”

“我赵国先皇石虎还是中山公之时率领步骑四万击安东将军曹嶷,青州郡县多降之,然只一坚城未下,就是广固。石虎历多日方克,曹嶷出降,送襄国杀之,坑杀其民众二万户。只留了男女七百口。段部此举当时,当是借广固之民,反叛我赵国。”

邓恒部将鹿勃早说道:“若段部叛我,当定与燕军勾连,慕容霸之妻本就是段氏故人,当以为外援。”

“如今之情势,我赵军已然势不能守,这赵国的江山,就是被这些心怀二心的异族所趁,恨我皇不能杀尽段氏族人。”

王午说道:“何止是段部如今赵国四海之内群雄并起,四夷称雄。姚弋仲、蒲洪与石祗已据襄国,我赵国已然大乱,谁管这幽州之事。”

“如此,将这几千军士送往南下,其他人等尽安天命吧。”

夜已深沉,邺城正门中阳门城楼之上,守备正在巡逻。只见城墙下面有一队行人正在接近。城墙之上守备分外警觉,喊道:“下面何人,深夜到此有何事”

前面领头的一个人穿着浑身残破的衣服,满脸风尘,大声说道:“我们乃幽州来的流民,只因那燕军南下,我等皆失家园不得已,到邺城来投亲靠友,还望大人行个方便。”

一守卫嘟囔道:“大人,最近北边来的人不少啊。”

城门令使唤那个守卫,“你下去查一下,可有兵器甲胄。”

“是。”

约莫过了一柱香的时间,那守卫上楼回禀:“未见携带兵器。”

城门对守城军士喊道:“放行。”

“遵命。”

旁边有一人疑惑不解问道:“大人,如今四境流民入邺城者众,只查未携带兵器甲胄是否有所疏漏”

城门令说道:“你还不知道,我们的石大将军这不是想收拢人心吗。言道:各族百姓尽皆我赵国臣民,如今四境交兵不止,若有一线生机当还是许人家一条生路。”

“生路”一上了年纪的军士笑道,“自古胡汉不两立,我赵国汉人有今日之势全凭我们这些老兄弟们一刀一箭得来的。想当年我汉人势弱之时只能结坞堡而自守,幸得有石闵大将军方使我汉族军民奋发自立。”

正说话间,有人看到巡查的将领前来,忙道:“散了,散了。”

入城之后,那队流民径自往邺城的深处,越过了几个路口,往一处偏僻居所而去。

“流民”在一个窗棂破败,墙倒楼歪的府院前停下。为首的那人,轻轻敲了数下房门,不多时一门人从房里探头出来,问道:“诸位找谁”

“烦请向里面通禀一声,幽州有故人前来。”

“诸位稍待。”

只过了一会儿,那门人开启房门,邀请那些人进入此地。

此时,暗伏在对面一个破败门店里的细作,洞悉这着这里的一切。

“快,快向韦大人禀报。”

“是。”

一个黑影从屋后闪过,消失在这夜色的街道内。

此处荒废的庭院外面看着是平平无奇,那幽州的“流民”跟着那门人穿过三间门厅,走过两三处偏门,通过一个暗门。却见里面是却是一处空旷的场地,足可以容纳上千人。旁边的人打铁,生炉子,“铛铛”铁星四溢,正在连夜打造兵器。

只见在庭院中央,一人出迎,忙邀那“流民”头领往正堂一聚。

正堂上,只见堂中三人分列而坐。

那人进堂,拱手道:“属下,奉太守之命,前来报到。”

旁边一人忙道:“来,快坐下,奉茶。”

随即转向那两人说道,“终于最后一批人员到了,如今只待时机成熟,便能一举成事。”

中间那一人说道:“石成,石晖,我们石氏宗族已经到此境地,如不再发奋振作,恐江山落入外族人之手。”

中领军石成对着堂上的石启说道:“石侍中,如今陛下石鉴软弱无能,上次宫闱之变,为了苟全性命,竟杀其弟乐平王石苞以平石闵之怒,此等子孙不配位尊九五,臣请石侍中令择贤主居之。”

“石成,现在就议帝位还为时尚早,如今四夷八荒虎视眈眈,我赵国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我意,待功成之后,再择贤者也不迟。”

前河东太守石晖也道:“如今石鉴召令不出皇宫,邺城之内尽皆石闵党羽,有他没他有甚区别。”

“哈哈。”众人也是一阵嘲笑。

“诸位大臣,末将还有一事想禀,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石启说道:“这边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列位大人,末将知道如今邺城之内情势紧张,然幽州之地边关亦是吃紧,燕军如今已下安乐,距离蓟城咫尺之遥若如蓟城一失,则北境门户洞开,如此情势,恕难意料。”

中领军石成之前做镇远将军之时与燕军交过手,知道那人所言非虚,也向座中二位进言:“此人所言也是实情。燕军素来就有南下之心,今年来更是厉兵秣马,广聚粮草,吾恐此番南下终非癣疥之疾,吾等甚为留意。”

石启却是不以为意,“晋军,凉州军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皆被我赵军击退,我看这次,中领军忧虑过甚了吧。”

石成却是心忧,“燕国君臣终非昏聩颟顸之辈,我觉着这蓟城才是他们的第一步。”随即便看向来人说道,“燕国来犯毕竟为远忧,然肘腋之祸近在眼前,如今邺城之中皆是石闵的兵马,吾等已难以信任邺城部卒,不得已引尔等入邺,你们稍歇几日,尔等有大用。扫除石闵之患当在这几日。”

“大人既然如此之说,末将自然领命。”

正在说话之间,前面的门人突然冲进来,向众人说道:“列位大人,快快回避,前面巡查的军士敲门,被我支应过去了。但我观那些人不像是无心之举。此处僻静又破败,荒芜人烟已久,老奴恐此地已被汉人察觉,还请众人速速转移。”

石晖向其他人说道:“此人所言甚为有理,如今临近举事,当不能有半点泄露。我意,今夜当速速转移。”

门人说道:“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还在任上,利用职务之便,再寻找一处落脚点亦不是难事。”

众人亦觉甚为有理。当夜,府院之中连同各工匠和军士尽皆转移。

哪知前脚刚走,随后这个破败的院子已被石闵府上的人包围。“砰”府院的门被军士撞开了。

为首的将领说道:“给我细细搜查。”

“是。”

过了一会儿,搜查的军士回禀,“将军此中院落空无一人,是否抓错了。”

“什么”为首的将领不敢相信他的耳朵,只冲入府中,巡视了一遍却是空无一人。

将军在院中四下踱步,只到后院一处黑漆漆的角落里,旋即命人拿盆水来,只“滋”的一声,冒出阵阵水汽。

那人自言自语道:“鼻子终是灵呢,看你们还能躲多久。”对左右说道:“收兵,回营。”

邺城大将军府

“大将军,今夜吾命军士突袭一处废弃的院落,此中人等尽皆逃走,军士进去的时候炉火尚热,臣觉得邺城之内肯定有一个大阴谋,恳请将军近日增加护卫,以防不测啊。”光禄大夫韦謏进言道。

“韦大夫危言耸听了吧,如今胡人将帅尽被我贬抑。邺城城防,宫中禁卫也大都是我们人,这石鉴皇帝位,只虚名尔,吾何忧矣”

“将军,臣只是觉得邺城还是不太平,将军对羯胡尚存一念之仁,恐成大错。”

石闵只叹道:“没法子,石氏立国多时,都中有些胡人也属正常,吾等只要把握要害之处即可。”

既如此,韦謏只道:“既如此臣只望将军能顾命惜身,汉民所赖皆系将军。”

终于,那些人在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的引领下又找了新的落脚点。

石启长吁一声,“还好,多留个心眼,若再晚一步,吾等就皆要被汉军所俘获。”

孙伏都说道:“石侍中,如今石闵欺我羯族日甚。就在今日,石闵联合中书监卢湛、尚书左仆射刘显等人上表称幽州军情吃紧,意欲将我营中之人排到蓟城以对抗燕军。”

刘铢也道:“如今他们又借口,襄国石祗欲反,我营中之人多为襄国守军故旧,意欲引兵而出。石闵贬抑我族人之心日甚。”

石成见众人对石闵怨念颇深,便在一旁进言,“今石闵对我们监视一日紧似一日,若再拖延时日,恐计划泄露,要被石闵一网打尽了。”

石启问道:“石晖,石鉴陛下那边态度如何若无陛下首肯,我们行事多有不便,所为名不正则言不顺”

未等石启说完,孙伏都打断他的话语,“侍中之言甚为迂腐,这个石鉴如今就是一个摆设,我等举大事何须他之命。”

刘铢亦道:“石苞殷鉴未远,诸位可要对我们的这位陛下加以防备。”

石启只略一叹气,“也罢,只要石鉴不添乱就行,然如今石鉴虑及自身安全,除上朝在太武殿露个面之外,余者皆在后宫内苑悠游嬉戏,他顾惜自身的身家性命,若非身边亲近之人,恐不知道他行踪。邺城皇宫之大,举事之日若不知石鉴在何处,派兵将他控制,恐大事不妙。”

此时一旁的石晖却是狡谐一笑,说道:“若论及石鉴身边之人,吾倒是知一人。”

“何人”

“宫禁总管杨环。”

石启忙道:“不可,不可,此人贪财怯懦,不可与之谋。石苞就是被他进言,做了替死鬼,此人嫁祸中伤,落井下石,十恶不赦,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

石晖辩解道:“君子重义,小人重利,若有十倍百倍的重利,亦能为我所用。就是价码高低而已。”

石成说道:“自古鸡鸣狗盗之辈亦成大事,如今行事急迫,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众人正在商议,外面一仆从慌忙入内,说道:“众位大人,如今邺城之内道路内甲士奔走,全城宵禁,看来对我羯族的搜捕就在这几日内。”

石成向众人进言道“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今我们已征的幽州之军和都中留守护卫中羯族士卒尚有三千余人,虽和石闵军队相比人数尚少,然兵贵精不贵多,我们集中兵力,奋勇一击,当能一举成事。”

“成弟之言,亦是我意,然这杨环”

孙伏都见众人皆有此意,忙上前进言道:“宫中的龙腾守卫尚有我们羯族人,末将与他们交好,权宜之计,可以把杨环擒过来交于众位。”

“那就拜托将军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