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24章 献俘谒阙

书名: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字数:4.5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32

闻冉闵被擒的消息传来,大燕国内一片欢腾,燕主慕容儁特命慕容恪遣送敌首冉闵到蓟城,献俘谒阙。

现在的冉闵乘坐在囚车里,缓缓的驶过如今已是燕都蓟城的通衢大道。幽州的赵国遗民蜂拥而至,在道路两旁层层叠叠,驻足观望。看着冉闵和身旁的魏军俘虏缓缓驶过,久久不语。如今赵国已亡,魏国冉闵败亡之后,中原已无人可当燕军南下的脚步。

蓟城燕王行在,此时燕王的御座已经提前布置在丹犀之上,文武百官各按品级依次排列在台阶两侧。前面的广场上一个偌大的“献俘台”已经布置完成,两侧献俘校尉已经就位,众人肃穆。只等这场大戏的主角的到来。

“燕王到。”

随着总管涅皓的一声长啸,众文武百官齐齐跪下,却见慕容儁从丹犀的正中间缓步向上。众臣三跪三拜,耳旁“燕国万年,燕王万年”的山呼声不绝于耳。燕王缓缓转身落座。

坐定,燕王只示意涅皓。涅皓心灵神会,宣道:“吉时已到,献俘开始。”

这时旁边的黄钟大吕,钟鼎之声响起,号角齐鸣。广场前面,前头十数人各擒着白练,白练的后面是上身赤裸,被绑缚的冉闵。其余魏国各将校以上人等数十人各跟在后面。冉闵只一步一步的被人牵引的上了献俘台。

在冉闵前头的是慕容恪,先前他已被燕王特别允许可以在王宫之内骑马。此时他骑着坐骑,坐骑身上也皆披五彩。慕容恪穿着锃亮的明光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旁边的将领高商、刘当也被燕王特批可以一同骑马谒见燕王。

只见慕容恪策马来到丹犀之下,率先下马,左右参将高商,刘当也一并下马。见慕容恪单膝跪地拱手道:“臣慕容恪,仰仗我王天恩,擒贼首冉闵,特来献阙。”

慕容儁从御座上站起,只宣道:“慕容恪南下以来,战必所克,攻必所取。如今擒贼首冉闵,伪朝魏国,覆灭在即,为我燕国第一大功臣。”

众臣齐呼道:“臣等恭贺燕王,恭贺辅国将军。”

只见一旁的侍从赶紧递上个托盘,托盘上是早已准备好的幽州美酒,只一一倒入爵中分给他们三人。

燕王此时也从旁边取下一尊酒,言道:“恪弟如此功绩,孤原本大宴群臣,天下大脯三日。然我燕国功业未竟,残魏未灭,邺城未下。待天下大定之时,孤再行宴席。”

慕容恪只恭敬的端着酒爵言道:“燕王雄心,臣弟感佩,当为燕王所驱使。”

说完燕王和慕容恪,遥遥相对,众人一饮而尽。

饮毕,燕王说道:“如今伪朝魏国旦夕可下。然青州之敌其势正兴,邓桓残部王午又起势称王。我燕国王业未晋,还望恪弟能替孤分忧。”

身后高商和刘当相顾而视,两人心中确是隐隐失望。邺城旦夕可下,灭国之功,本是慕容恪将军手到擒来之事。如此这番,燕王此举定是要让与他人。高商刚要起身为慕容恪将军申诉,只见慕容恪仅略迟疑一会儿,便道:“末将但听我王之命。”

燕王对神情却是舒展,亦如这开年的日光,燕王确是喜悦。言道:“恪弟果然忠诚国事,孤没看错。恪弟莫要担心,孤欲遣人率我燕国大部精锐从中山南下,十倍之兵力,邺城之破指日可待。”

“臣弟谨祝王叔旗开得胜,我大燕万年,大王福寿绵长。”

“高参军”燕王陡声叫到。

高商意有所思,冷不丁听到燕王唤道,忙上前一步,只跪拜道:“末将拜见燕王。”

“孤听说了,此战,汝之兄长身死国难,孤甚为心痛。汝为忠烈余脉,当更要惜身,不使家脉断绝以致忠良无继。孤闻:辽东高氏世有清名,如今我辽东昌黎太守之职空缺。故人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孤意,任汝为昌黎太守之职,以收我大燕龙兴之地。”

“大王”高商刚要推脱。只闻慕容恪抢先一步,道:“大王关怀见微知著,臣弟替高参军谢我王恩典。”

高商无奈,只道:“末将谢过陛下。”

“刘当”

“末将在”

“汝为孤忠烈之后刘佩之后,孤有意拔擢忠良子弟充实我宫中羽林侍卫,龙骧中郎将掌宫中护卫,非忠良之人不能担任,孤属意汝任此职。”

刘当只转头看了一眼高商,高商却也无奈,刘当心里明白,才灭冉闵,然慕容恪之军中威望日甚,虽明为提拔,实则尽斩慕容恪将军羽翼。然这又何办法。

刘当只跪道:“臣领命。”

“慕容恪果是治军有方。来人啊,送慕容恪将军入座,一并观礼。”

涅皓挥动麈尾,宣道:“请慕容恪、高商、刘当上殿。”

“臣谢过我王。”慕容恪道。

刘当、高商齐道:“臣谢过我王。”

慕容恪和高商刘当二人一同缓缓走上丹犀,燕王旁边早已放置好三个案台,在燕王旁边坐定。

献俘仪式开始。

此时涅皓展开诏命,只宣读道:“大燕国主敕命:中州不竟,四海鼎沸,晋室远遁。伪朝魏主篡逆,荼毒中原,祸乱天下我大燕国主奉天讨逆,廓清四海,勋烈古今。今我燕军解民于倒悬,救苍生于水火。我大燕有好生之德,只惩首恶能,余者携从者既往不咎。”

那些在献俘台下的魏军将士,一时之间竟不知何以应对,只沉默一段时间,三三两两说道:“吾等谢大燕国主恩典。”有些人心里有愧,看向台上的冉闵,冉闵只默不作声,不服一言,最后众人只叩首齐呼:“燕王万岁。”

随即那些人带下,广场之上只余冉闵。只见燕王起身厉声问道:“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

冉闵奋力起身,想要挣脱束缚,然一旁的献俘校尉只死死的将他摁住,冉闵不能站起,只昂首大骂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旁边的慕容评随即怒斥道:“羯人家奴,石氏狗雉,竟敢妄自称帝,臣请燕王鞭笞三百,以灭其威。”

冉闵怒骂道:“汝等虽崇晋室,然廓境千里,分军戍守,隔绝交通,如今南下,立官吏而治州郡,自立之心昭然若揭,何来奉晋室之说。”

冉闵只看向两旁的大臣怒骂道:“吾等汉臣奉敌虏为君,岂不是以夷变夏。”冉闵随即大笑道,“惜天命不顾我,死则死尔,尽听汝等夷狄大放厥词。”

这时国相,五材将军封奕言道:“汝之所言之大谬。”

封奕向燕王示意,燕王点点头,许其下台质问。

“自古国家,没有不极胜而衰。大晋龙兴,克蜀平吴,神武之略,迈踪前史。然惠皇不虞,后党构难,祸结京畿,遂使羯寇乘虚,倾覆诸夏,中州尽弃。永嘉南渡,纶行建邺,九分天下止有二焉。”

众人聆听,封奕继续说道,“天祚有晋。今我燕国历代之主,忠于王室,明允恭肃,志在立勋。殿下以英圣之资,禀先主之志。克广先业,南摧强赵,严明法纪,开仓放粮中国之人皆将壶餐奉迎。”

封奕只到冉闵身旁,责骂道:“然观汝,穷兵黩武,百姓穷窘,鬻子已食。更是杀羯人以立威,世人瞠目。汝有何脸面说我燕国之有德之军。”

阳鹜也出列言道:“封相所言甚是。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东夷,但问志略何如耳,我燕主虚怀引纳,四海之民,襁负万里,如赤子之归慈父。”

随即燕国的众汉臣,言道:“晋室暗弱,权臣不靖,岂是我燕国可比。”

冉闵只言道:“自古成王败寇。终究是我败了,不复多言。”

燕王起身道:“我大燕,得列位臣工,方能昌明。”燕王大手一挥,“孤引军南下,欲混四海于一,以克强虏,廓清寰宇。”

众臣山呼道:“我王圣明。”

燕王对台下的冉闵却是轻蔑,只宣道:“行刑。

台下献俘校尉得令,只挥起沾水的皮鞭,重重的鞭挞在冉闵的身上,偌大的广场之上,空留阵阵响声。

望着台下已经奄奄一息的冉闵,慕容儁犹自得意,只说道:“今我大燕灭此强敌,一朝心愿得尝。孤意奉贼首冉闵于宗庙,以告慰先祖之灵。”

众臣听罢,无不动容。

慕容家从先祖慕容涉归开始,世附中原,数从征讨有功,封为大单于,慕容廆迁居辽西,始都棘城,慕容皝又破三家之危,拓地千里全据平州之境,至此到慕容儁手中,慕容家族终于叩关南下,河北,青齐,河洛之地,中原泰半已在慕容家族的兵锋之下。

遥想至此,燕王对眼眶却是有些湿润。

随即对慕容恪旁边的高商说道:“孤属意,你为献俘御使。押送冉闵到龙城宗庙以斩之,以告祭于我燕国历代先祖。”

“臣遵旨。”

这时皇甫真、阳鹜、悦绾等一干人齐齐涌向台阶之上。只见以阳鹜为首,进言道:“今四海鼎沸,皇道失序,晋室播远,中原无主,当此之事,臣等请我王晋帝位以上承天命,下应黎庶之心。”

随后,一干文武大臣皆齐齐而拜道:“臣等请我王晋帝位。”

南下之后,燕国略地拓境已是蔚为大观。燕王此前心中只是隐隐然有些许想法,若要登帝位却是无此念想。一来:慕容儁认为燕国实力尚弱,不可取虚名而得实祸;二来,燕国素来标榜勤王仗义,奉晋室正朔。

燕王的看向群臣,拥立燕王登基的人群之中不乏多年老臣,宗室之中慕容彪慕容儁等也俱有此意。可见,劝进之意非一家一言之事。燕王已是明了,那些中原流寓到辽东的士族们,立言立功立德,如今荣归中原故里,若燕王登基,就是开国功臣,岂不是风光。那些宗室之人跟随先祖披荆斩棘,如今河北大定,也要封官进爵,封妻荫子的时候了。

燕王意欲应允。

只见封奕站出来言道:“我王不可”

此言一出群臣甚嚣尘上,有人说道:“封相这时何意”

另有一人不怀好意,讽刺道:“封相难道认为我燕国之君比不上这晋室小儿。”

一时之间众意汹汹。燕王素知封相忠诚王事,此时不好表态,忙道:“众人稍安勿躁,封相定有金石之言。”

封相言道:“我王圣明。”只见其转身面对众人,“我王非功业不济,实乃帝位乃神器转移,如今我燕国尚缺一物。”

慕容彪却是心急,问道:“封相所言是何物”

封相只深深的对燕王和群臣拜道:“自古天命转移,当奉传国玺以授。如今传国玺尚在邺城,臣请我王授玺之后再行登基事宜。”

慕容彪笑道:“原来如此,我燕王登基就晚几日。”

燕王闻罢笑道:“封相所言甚是有理,也罢,待取回传国玺后,孤再议帝位之事。”

言之此,众臣皆拜道:“我王圣明。”

正在这时,只外面的信使策马飞身入广场,喊道:“捷报,捷报,绛幕捷报。”

那人只纵身下马,拾级快步而上,将捷报呈于燕王跟前。

涅皓转呈,燕王打开,只匆匆览过,脸上一丝阴郁转瞬即逝,随即言道:“今日可正是双喜临门,慕容霸不费吹会之力,取得绛幕,段勤归降。”

众人闻听,皆恭贺燕王。

燕王也不尽笑意盈盈,说道:“如今河北之势大定,只邺城未下。慕容评”

“老臣在”

“汝是三朝老臣,取邺城之战舍汝其谁。孤特命汝为征南大都督,总领攻邺事宜。”

“臣领旨。”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