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72章 燕王心意不决问恪 朝议大定南下中原

书名: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2

燕王听到这个名字,双手停止了,差点要将慕舆根推倒,最后到底是止住了。随即起身背手说道:“折冲将军与霸公子素无交集,且之前亦有轻视之意,如今却为何举荐他。

“慕容评为大王的叔叔,血脉至亲,为保我王王位无虞,所言非虚。然臣从一裨将开始,跟随先王出生入死,这燕国的寸寸山河亦是千万和臣同样的忠贞之士打下来了的。如今南下之机近在眼前,臣实不愿白白错过。”

慕容儁暗带愠怒道:“折冲将军真是肺腑之言啊”

言语间,涅皓上前道:“大王,奴婢有事启奏。”

燕王正在气头上,只说道:“你且言之。”未见涅皓见慕舆根的惊诧之色。

“奴婢恳请旁人回避。”涅皓只收敛神情,偷偷瞟了慕舆根一眼。

慕舆根见状识趣的退去,约莫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涅皓退出殿外,向慕舆根言道:“大王请将军殿中一叙。”

慕舆根啐一口说道:“阉竖,我燕国君臣就是被你这等小人所间。”

涅皓却是神情倨傲;“将军,切莫有此之说,奴婢据实而告。”

殿内燕王端坐在案前,蜡烛已燃烧大半,殿内昏暗,燕王的脸上更是阴郁。

只阴冷的说道:“折冲将军,你可真是好谋划。孤闻慕容霸入都之后,已去你府,谋划许久,据此你才举荐慕容霸为南征前锋。”

“启奏大王,不错,霸公子却是谒见微臣。”慕舆根丝毫不回避,“古云: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乃致胜之道。今徒河之军为霸公子亲训士卒,将士倾心用命,若骤然换之,恐不能如臂指使,恐于军不利。”

燕王却是被他一将,失了威仪,愠怒道:“折冲将军,这江山还是我慕容家的江山还由不得你指点。”

“大王,今霸公子之妻怀有身孕已然入都,其母也在都中,至亲之人皆在燕都,霸公子孤身在军旅岂有疑心。”慕容儁却是定住。

见此慕舆根深深拜道:“臣知大王素不喜慕容霸,然今我燕国,大王已应天命,大位已继,国中咸安。若我燕国之内有忤逆之举,人人得而诛之,我王毋忧。”

燕王思虑良久,沉默不语。

慕舆根见燕王意有所动,便言道:“臣一拙见,污秽大王圣听,请大王降罪。若大王命臣领军,臣自当奋勇,臣告退。”

燕王抬手致意,慕舆根缓缓退出殿内。

燕王意下不绝,良久愤愤言道:“孤诚不用慕容霸,偏偏这么多人都护着他,实乃深以为恨事。”涅皓从旁侍奉甚有眼力,只军国大事不敢多言,只劝谏道:“大王,如今之事,臣恳请我王询问一人。”

“谁”

“平郭守将慕容恪,其人勇略,性又沉静,军中素有人望,且与大王友善。我王若心中有疑虑而,不妨大王亲笔致意”

燕王点头称是。

第二日和龙宫内大朝

随着奉礼官高呼一声:“大王临朝”

众大臣武将,跪身奉迎。慕容霸此时也在百官之列。

离开燕都之时,王座上的还是父亲,如今在这王位上的是自己的兄长慕容儁。不由得眼睛向上瞟了一眼,旁边的封弈见状看罢,匆忙拉起他的衣角,慕容霸旋即叩首。

礼毕,众臣起立。

燕王慕容儁端坐在御座之上,未及众臣开口,慕容儁便直言说道:“孤于前几日,收得徒河镇将之信,言及:昔石虎穷凶极暴,天之所弃,如今馀烬仅存,自相鱼肉。今中国倒悬,企望仁恤,若大军一振,势必投戈。”又接北平太守孙兴上表,言道:石氏大乱,宜以时进取中原。这徒河之地果是团结。”

边说,燕王边望下殿中的慕容霸,只见慕容霸头颅低垂眼神未与燕王相接,似是臣服。燕王声音略一提高,言道:“然自古国丧不举兵,我燕国新丧不久,赵国亦举国丧。昔者: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也大败。今我燕国方有这千里山河之地,岂可轻出,葬送先王之基业”

国相封弈欲上前进言,忽然见一人箭步而出,原来是慕容霸,他抢先一步说道:“燕王在上,请受霸弟一拜。臣弟所为但为燕国,为燕国昌盛,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大王,如今南下之机已到,切莫错失。”

燕王眼神尖锐,直视慕容霸,“霸弟在徒河日久,功勋卓著,力挫赵国数次进犯,孤知矣。今先王已殒,兰太妃在都中日久,与孤言及甚为思念霸儿,忽闻汝妻亦至。既如此,孤许你在都中多待些时日,谒见先王陵寝,与兰太妃、段先承人伦之欢。”

慕容霸上前去,正色道:“大王好意,臣心领了。然事有轻重,情有缓急,当此之时,我燕国军民当一力南下,争夺中原,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儿女私情当让位军国大事。”慕容霸神情激动,笏板都有些震颤。

“大王,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有英雄据其成资,岂惟失此大利,亦恐更为后患。”慕容霸见慕容儁没有作声,高声说道,“大王,石闵不可小觑。”说完头深深的霸头低下了。

慕容儁却是淡然,“赵国邺都虽乱,然邓恒据安乐,兵强粮足。今若大举伐赵,东道不可由也,当由卢龙进军。然卢龙山径险狭,赵军若据高处固守,截击我军,则首尾不能相顾,将若之何”

慕容霸听罢,已知燕王这是以兵事考他,慕容霸南下之策思虑良久,果是胸有成竹,随即看向众臣和燕王说道:“臣与邓恒交锋多次,其虽欲为石氏拒守我军。然将士顾家,人怀归志,若大军临之,自然瓦解。”

慕容霸说完,再次转身回礼忙,深深的向燕王躬身致意,又向众臣及将士拱手致意,直步到大殿中央,双臂垂立,慨然而道:“臣请为殿下前驱”

众臣翕然,议论纷纷。

只见慕容霸神情昂扬,“大王,南下方略臣已多次推演。其敌将,我军斥候也已多次探查,可谓知己知彼。出兵之时我大军东出徒河,潜趣令支,出其不意。邓恒闻之,其情势必然震骇。其最上策只不过闭门自守,然其亦不免会弃城逃溃,又有何余力阻我燕军兵锋。如此我王可以安步而前,不复有兵戈之祸,所战征伐,攻坚克难,俱可交给臣弟。”

慕容儁还是犹豫未决,众臣皆左右交头接耳,却见封弈枯站在殿下,默然不语。

燕王见此甚为疑惑,众臣之中封奕素有人望,遇到久议不决之时向来有真知灼见,便问道:“先王以举国之事托付给封相,今我燕国南下欲争中原,五材将军封相可有话要讲。”

封弈整了下头上的冠帽,深深向燕王致意道:“用兵之道,敌强则用智,敌弱则用势。是故以大吞小,犹如豺狼之食豕豚也。以治易乱,犹烈日之消雪也。大王自继位以来,经历代先王积德累仁,我燕国兵强士练。反观赵国,石虎残暴极矣,死未瞑目。现如今子孙争国,上下乖乱。中国之民,坠于涂炭,廷颈企踵以待振拔。大王若扬兵南迈,先取蓟城,次指邺都,宣耀威德,怀抚遗民,彼孰不扶老提幼以迎大王凶党将望旗冰碎,安能为害乎”

众臣闻听封相之言,心下皆暗自叫好。

慕容评心下对出兵之时想来有所顾忌,此时忙向慕舆根使眼色,却见他毫无反应,再看向燕王,此时燕王也示意其暂不言事。

燕王听完封相之言,只直了直身子靠在后背之上,平静的说道:“众臣之意,孤已知晓。然自古征伐,主上必斋戒沐浴,登坛祈福以求天命。”

话音刚落,只见从事中郎黄泓出列进言道:“今太白经天,岁集毕北,天下易主,阴国受命,此必然之验也。宜速出师,以承天意。若再拘泥于古礼,恐良机错失,悔之晚矣。”

慕容评忙私下和慕舆根说道:“今日怎么了,众人皆想出兵南下,我主继位才几日,匆忙南下恐国中有变。不行,我要劝谏。”

慕舆根只转头淡淡说道:“军师将军,你说甚为有理,吾可代为言语。”

慕容评喜道:“既如此,有劳将军了。”

只见折冲将军慕舆根手持笏板,出众臣列迈入殿中言道:“中国之民困于石氏之乱,咸思易主以救汤火之急,此千载一时,不可失也。”

慕容评见此大囧,忙使劲给慕舆根使眼色,只见慕舆根视而不见,大殿之内只回荡其久经沧桑的声音,“自武宣王以来,我燕国招贤养民,务农训兵,正俟今日。今时至不取,更复顾虑,岂天意未欲使海内平定邪,将大王不欲取天下也”说完,归列,站定。

闻听此言,知众臣南进之意已坚,慕容儁起身说道:“南下之事,事关重大,且容孤思虑片刻,明日再议。”说完离开御座,便欲往偏殿而去。

见此情形,阳鹜也忍不住上前道:“大王,时机稍纵即逝,万望大王早下决心。”

燕王站定,直视着他,“孤欲明日朝会与众卿议定南下之事,众卿暂退。”

“大王”阳鹜还想言语。

却见慕容评讥讽道:“司隶大人,好是急迫,只一日便不能忍了。”

随即,涅皓宣道:“大王退朝”

封奕、阳骛与慕舆根等对视一眼,皆曰:“恭送大王。”

众人步出大殿,慕容评意下不平,快步走到慕舆根身旁道:“折冲将军可真是忠心为国,然我燕王最忌慕容霸,你且为他言语,吾窃以为不智矣。”

“将军,下臣之心日月可鉴。吾自先王帐下一裨将做起,跟着先王历经大小战阵无数,眼看着燕国逐渐壮大。如今中原大乱,南下之势已成。”慕舆根眼睛直视这慕容评,言辞恳切,“将军身为慕容王族,难道不想入主中原,成就历代慕容先王之夙愿吗”

慕容评却是一怔,随即恶狠狠道:“这伟业也不是慕容霸的。”

慕舆根大笑道:“将军之心何其小矣,天下纷乱若不能选贤任能,恐其势不能久。羯赵石勒尚且任用张宾为相,燕国汉人高诩、刘佩死国难,奈何不能容先王一雏儿”说完独自转身离去。

慕容评只望着慕舆根离去的背影站在原地,心中久久不平。刚要走出端门外,只见王宫内一内侍小步而来,凑在慕容评耳旁说道:“将军,王后邀将军往内宫庭院一聚。”

慕容评心下大喜,忙跟着内侍到王宫深处。

此时后宫之内可足浑氏和其妹可足浑安一起,慕容晔和慕容暐在庭院中玩耍,王后见慕容评来到,忙令内侍遣王叔奉茶入座。

慕容评坐定说道:“自先王薨逝以来,这宫中内廷可是许久未见,王后今次召我,可是为朝堂之上南下之事。”

“评叔,今日乃我们的家日,我们不谈政事。”边说,王后边让左右布置宴席奉上酒水茶点。只闻王后言道:“臣妾做了一些糕点,还望诸位品尝。”

慕容评受宠若惊,“多谢王后。”

“吼吼,”王后笑道,“幸得如今政事昌明,本宫闲来无事,以解烦闷。哪像你们这些人啊,建功立业,封侯拜相,本宫也只能找些家人来解深宫之苦。”

慕容评也堆笑道:“我王幸得贤后相助,才能心无旁骛,从容处理政务。”

王后也回头向慕容评致意道:“听燕王言道,将军常侍奉于先王左右,为先王最幸赖之人。今之主上所立,也赖将军之功劳,燕国军政大事可多要王叔费心了。”

听王后一夸,慕容评顿时喜上眉梢,直言道:“那里那里,吾之所为皆为燕国和我王,当扫平奸佞,以为我燕国万世之基。”

“王叔,忠贞是忠贞,就是贪小利,爱钱财,最近府上又多了几个靓丽女子,比我一般大呢。”忽一清历之声传来,讽刺之语几欲把利箭。慕容评顿觉尴尬不已,回头望去却是一个小女。

“可足浑安,军国大事岂容你插嘴”可足浑王后大怒。

“我才没说错呢,街市上的人都传开了。说将军如今又娶了一房小妾陈氏,二八年华,好不快活呢。将军在燕都修的府邸直比王宫还要大呢。”

王后听罢,忙摆手道:“涅总管,快把他带走,”直对着可足浑安道,“你快给我下去”

一旁的慕容晔见势不妙,赶紧拉着弟弟慕容暐说道,“小姨,你看,这后苑的蔷薇花开的茂盛,快来。”说着便拉着可足浑安离席而去。

王后忙赔罪道:“小女无知还望将军见谅。”

宴席进行到一半,只闻内侍宣道:“燕王驾到。”

众人慌忙离席跪迎,燕王慕容儁只径直走到御安旁,随即说道:“众人不必多礼,一切随意。”

众人只见燕王在主桌子上,也不动箸,只是枯坐,旁人也不敢就餐,气氛压抑。

“嘻嘻。”一阵嬉闹之声传来,原是可足浑安来了,只见她摘了几朵蔷薇,从花园而来。

“唉,怎么姐夫来了就好生无趣了。万籁俱寂了呢”身后还跟着慕容暐。

王后欲使其到别处玩耍,却被燕王看在眼里,忙招呼过来道:“何人是倾国又倾城,貌若蔷薇胜三分。我们的安妹妹又长大了美艳了几分。”

可足浑安掩面而笑道:“姐夫说笑了。我怎及姐姐明艳动人。”

“哦,”燕王此时回神道,笑言,“原是安妹妹,何事如此开心啊。”只示意道旁人入席。

经可足浑安如此一来,众人皆恢复常态。在这布满阴霾的北国,可足浑安确如一绺明媚的日光。

“这都里传开了,有歌谣说:燕王仁德,桑无附枝,麦穗两岐,举国安乐。这燕国的麦子也比别处的长的多,长的实呢”

燕王笑道:“自古祥瑞虚虚实实,岂能妄言。”

可足浑安扑闪扑闪她的大眼睛,上前,手却背在身后,燕王已是注意到这个细节,边问道:“你身后藏着什么,可否让孤一看。”

只见可足浑安从身后取出一支三朵开在一起的并蒂蔷薇,举在胸口对燕王说道:“这麦穗两歧未见,这三朵开在一起的蔷薇却是少有。”

燕王只接过,细细端详,可足浑安趁着燕王看这株蔷薇之时缓缓说道:“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燕王的诸位兄弟亦如这并蒂蔷薇一样,和衷共济。哪像那中原赵国,兄弟阋墙,被贼人有机可乘。”

燕王放下蔷薇,端正了身子,只静静的看着可足浑安。可足浑安慌忙低下头,“安儿有说的不对之处,还望燕王姐夫海涵啊。”

燕王只盯了片刻,大笑道:“安儿总是聪慧。”看向远处的王后,调侃道,“你可比你姐姐强百倍哦。”

“燕王,辽东慕容恪文书。”这时内侍只匆匆入内,向燕王呈递。可足浑安有眼色,忙退到旁边,在姐姐旁坐下。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