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19章 靡不有初

书名: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2

蓟城燕王行在

慕容恪只从丹犀上走来。来到大殿中央,只跪下禀道:“启禀燕王,霸弟领兵出征,未复一言。”慕容恪按照燕王指示,到蓟城郊外,特宣王命。恭祝慕容霸能拿下绛幕,拔出我军南下钉子。慕容霸只恭敬的接过燕王召令,随即领军出征。慕容恪明为宣召,实则也是按燕王嘱托,用心观察慕容霸是非心有怨念。

“哦,果真这样”燕王在高高的御台上问道。

台下慕容恪只庄重的点点头。

“恪弟,上前来。”燕王只唤道,“涅浩,给慕容恪将军赐座。”

“臣弟谢过我王。”慕容恪起身拾级而上。

“恪弟,南边传来消息石琨授首于建康,羯胡石氏终究族灭。”慕容恪此时已经在燕王身旁坐定,燕王只把南部的军报递给他。燕王只对涅皓示意,涅皓心领神会,退下。在这偌大的蓟城行在内,只有他和燕王两个人。

趁着慕容恪阅览之际,慕容儁问道:“玄恭慕容恪的字,这石氏一族也曾横行于中原一时,当年幅员之广,甲兵之盛,我燕国也难望其项背,然其一朝覆灭,何也”

慕容恪恭敬的将军报合上,奉于案前,言道:“内政不修,主少国疑。加之冉闵野心在怀故而崩坏。”

燕王微微点头,说道:“然也。”少倾,只见从慕容儁眼中露出一丝凛冽的寒意,“然其衰亡根本乃宗室失序,若非石虎动辄废立太子。”慕容儁只幽幽斜眼看过慕容恪继续说道,“加之兄弟间窥伺神器方才使煊赫一时的羯胡石氏落得如此结局。”

慕容恪只从燕王的言语中感受到彻骨的寒意,忙离席说道:“王兄在上,我燕国宗室诸人只以燕王马首是瞻,忠贞卫国绝不感有半分杂念。”

“恪弟,如此惶恐,倒是寡人心中不安了。”燕王转瞬,笑意盈盈,只伸手致意让其安坐。

“臣弟,谢过我王。”慕容恪调整了一下呼吸,只比刚才更为拘谨了。

燕王只遣人奉上美酒,与慕容恪一并对饮。

“桑落美酒,并州独有,可比我慕容家在平州之时的胡椒酒来的清冽。”

“清冽甘甜,而又柔和。臣弟,谢过我王。”

燕王边饮酒边说道:“今我慕容家族精诚团结,方有如此大好局面,我本不疑霸弟。”

慕容恪只放下酒杯急道:“霸弟忠心为国,这几年戍守徒河,训练士卒。方今天下大乱,又自领为前锋,不避斧钺,为我大燕国立下赫赫战功,臣弟”

燕王打断道:“恪弟忠虑纯良,我深知。然殷鉴未远,孤不早做谋划,若被奸邪之人利用,恐生肘腋之变。”燕王此时语带机锋,凛凛有寒意。

慕容恪急道:“臣弟愿为霸公子作保,霸公子绝无二心。”在燕王脚下俯首。

“玄恭,快快请起,孤不曾疑心你。”随即燕王反问道,“然我慕容家三代以降,兄弟相残,手足相争,只这王位,付出的代价还少吗”

昏黄的余晖直从殿外刺进来,只映着旁边的礼器,编钟熠熠生辉,大殿的立柱半明半暗,殿内是一阵魔幻的神彩。燕王对冕琉在前,气度威严渐现。

“先王在世,因慕容昭慕容仁之乱,我燕国三年内乱。慕容仁裂土分疆,割地称王,大辽河以东之地不复我燕国所有,形势衰微至此,加之三家攻我棘城,几欲有亡国之危。远祖慕容廆,其弟慕容耐篡夺政权,图害慕容廆,差点身陷毒手。致使慕容廆出逃三年,若非天命眷顾,慕容耐身患重病乘机复位,慕容廆几欲客死他国。”

燕王隐隐有些薄醉,只一把抓过慕容恪的肩膀,搂着说道:“恪弟,在辽东之事,国中风言不绝,汝知道我这世子怎么得来的吗”

慕容恪顺承这燕王的意思,言辞卑微,说道:“王上,此中秘辛,涉及国本,臣弟不听也罢。”

“无妨,无妨。”燕王抚摸着御座,回头痴迷看着御座后面的龙首,笑道,“当年慕容仁之乱危机,情势难明,父王为预备身后之事,不使江山动摇,孤未满十六即为世子,以备父王遭遇不测,延续我慕容家基业。”

“大王,臣弟深知,我王为我燕国殚精竭虑,耗费心血,臣弟深以为服。”慕容恪被燕王的言语说的亦有些动容,“王兄,父王知人善任,所留诸臣,皆是忠贞之士。国中诸臣克思图报,以报先王恩典。大王秉承历代燕主之志,如今我燕国席卷南下,中原唾手可得。”

燕王也稍稍欣慰了,言道:“孤终不负我先王之宏愿,幸哉。”随即燕王脸上露出一丝哭笑,“可谁曾想,那阿六敦,深受父王恋爱,传言道: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故而名为霸,王图霸业的霸。”

“咳咳”许是饮酒过度,咳嗽不已。“燕王之心,深远似海,孤为世子之时,每每听说先王有立霸弟为世子之念,若非其年幼,咳咳。”

慕容恪忙上前搀扶道:“王兄,切莫心忧此事,父王所立王兄乃英明之策,且看今日之天下,有何人可与我燕国争锋。”

“对,孤是燕王了,一切尘埃落定。”燕王只发出阵阵凄楚的小声,随即恶狠狠的说道,“孤决不能使我燕国江山重蹈覆辙。”

许久,燕王盯着慕容恪道:“我看着晔儿如此聪慧,只是如今尚且年幼。如今兵祸频扔,若再有清梁之险。恪弟,你知道吗”

慕容恪只退往台下,恭敬的拱手,说道:“燕王,臣弟知道,慕容晔是燕国的世子,除此之外,臣无半分旁年。臣一定誓死扶保世子,万死不辞。”

燕王赶忙下去,扶起他,说道:“玄恭,你我是兄弟,快快请起。”

燕王只拉着慕容恪缓步走向殿外,看着殿外残阳如血。“诸位弟弟之中,玄恭忠心王事,又有勇有谋,我燕国南下重任舍玄恭其谁。”

“臣弟谢过我王。”

“今冉魏死灰复燃,然比如这落日余晖,不可久也。吾听闻冉闵领兵再次兵发襄国,穷兵黩武,其国内军粮不济,人相识。我燕国诸将之中,唯恪弟与之交过手,为我大燕南下大计,玄恭可千万不要推辞。”

“我大燕大业未竞,臣弟是慕容家的子孙,定当秉承历代燕主之志,但听燕王号令。”

“好好。先王果未看错汝。”

闻至此,慕容恪只有些疑惑。燕王拉着慕容恪的手笑道:“父王临终之言,今中原未一,恪智勇兼济,力堪任重,汝其委之,以成吾志。孤意,慕容恪总领南下征讨事宜,我大燕兵马皆付汝。”

原来是父王,慕容恪总因母妃缘故,先王对其多有冷遇,没想到,慕容恪眼睛也渐渐湿润,只跪谢道:“臣弟谢过我王。”

燕王扶起慕容恪,谆谆言道:“我燕国才迁入蓟城,本想共叙天伦,然敌寇未靖,恪弟连日来军务忙碌,诸事冗杂。如今中原动乱方殷,正是我大燕军队南下大好时机,孤属意,我燕军近日之内开拔,汝且回府点将领兵,筹备粮草,准备一应事宜。”

“臣必不负王命。”文網

看着慕容恪远去的背影,此时太阳已完全落下,大殿昏暗,殿中的内侍正在旁匆匆燃起蜡烛。

慕容评从里侧的屏风后面走出,和燕王并肩,言道:“大王,我燕国诸事皆付于慕容恪,妥否”

燕王只望着殿外那一丝逐渐消失的光亮,缓缓的说道:“为君难,为臣亦不易。方今天下动乱之时,吾等燕国君臣唯上下团结,方能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燕王幽幽的看着一眼慕容评,“如今是用人之际,纵有龃龉,能容之处,方得再容。”

慕容评眉头紧缩,似下定决心,说道:“然老臣得知慕容霸遣刘当入慕容恪军中,当军中从事。”

慕燕王只冷笑一声,“此事寡人知矣,慕容霸却是懂得避嫌,他素与故玄菟太守刘佩有旧,若连他儿子也罢为避非议无不可。”

见燕王却不恼怒,慕容评陡然大胆,“可是,辽东世族子弟,高开,高商,刘佩如今皆在慕容恪军中,大王,岂非坐实其实力坐大”

“母族势弱,其意不可。”燕王只瞅了一眼慕容评道,“所以,孤信得过他。”

“大王睿智,老臣望尘莫及。然霸公子他,毕竟有段部”

“不错。慕容霸,其妻段部在侧,孤梗骨在喉。先王驾崩之际若不是边境示警,如今亦无慕容霸什么事。”天已全黑,燕王转身回殿内,边走边和慕容评说道:“如今让他征讨段勤,孤就是看看,是他的情大,还是我燕国大。”

“我王圣明,然在其府上的人说,慕容霸似有招降之意,恐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增强其羽翼。”

“王叔,无妨。我燕国就是容两个叛臣逆子,无妨。”

淮水南岸寿春城内

此时安西将军谢尚坐镇刺史府中召集众人商议道:“吾闻姚弋仲死,其子姚襄秘不发丧,如今只领军游击于青,兖之地,其意尚未可知。”

其帐下北中郎将荀羡言道:“左衽之徒不可与之信。末将听闻,羌族之众先败于冉闵后败于氐族苻氏,如今几如丧家之犬。如今已到淮水北岸,南岸则为我晋室属地,若无我晋室,则何以托身自处。”

谢尚属意其稍安勿躁,“荀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夷狄之心诚未可知矣。前些日子我之手书,许他到淮南来面商机宜。”

“谢将军所言不错。”淮南太守陈逵言道,“前次褚裒北伐我军掉以轻心,军势不接,致使鲁郡五百余户尽皆丧命,先遣督护徐龛也命丧敌手。我晋室声望受损极矣。所谓擒贼擒王,若擒姚襄羌族皆休。”

“不可”戴施进言道,“岂非落人口是,若其果亲自敢来,还望谢将军能以礼待之,减少我军之阻。”

见众议未决,谢尚只调和道:“二人所言俱有道理,吾见机行事。”

此时,一军士入帐内禀报:“报,水师来报,姚襄前来。”

众人闻之大惊,“所带之人几何”陈逵问道。

“只一叶扁舟,两三随从而已。”

谢尚只抚颔言道:“其果信义至此,快请。”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