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22章 第一二〇回 廉台之战(中)

书名: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2

泒水之畔廉台

燕军追击魏军,然魏军号称天下第一步兵,果真名不虚传。燕军此时已是十战十败,然魏军似乎是有意避开燕军似的,只稍稍赢下一阵,便匆匆撤退,燕军也无多大损失。此时魏军已是缓缓退到泒水,是否继续追击,燕军犹豫不前。

如今燕军勒马,逡巡不前,见此慕容恪帐下参军高商言道:“将军,今观之魏军士卒军容齐整,撤退有序,未可轻敌,将军是否”

慕容恪骑马远远眺望魏军战阵,只见其军阵齐整,布置得当,长矛,刀斧,弓箭排布有序,攻守皆不在话下。

平野上的朔风吹过,魏军士兵不动如山,只旗帜飘扬,如连绵起伏的波浪。

“是本帅轻敌了。”慕容恪喃喃道,只稍片刻,突然厉声说道,“然今魏主在此,已接十阵,其势已疲,若放他入邺,恐大事难图。今我燕军主力未损,若能在此一举灭魏军,则邺城不在话下。”

随即慕容恪高喊道:“全传令,军渡过泒水,追击魏军。”

魏军中军营台,张温指渡泒水的燕军喊道:“陛下快看,燕军果然渡河了。”

此刻冉闵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众将,我魏军决胜之日就在此刻,诸君可知我为何选择此地。”

说完,冉闵策马扬鞭只驰骋到大军身后,众将也一并跟随。

“吁”冉闵在一处土丘之上勒住了缰绳,手举马鞭往身前的林地说道:“燕军所赖者乃是其骑兵,我魏军步卒天下无敌,然若平地相争必不能讨得便宜。朕在战前得知,此处有一廉台林地,林密沟深,若我魏军引军在此,则其战骑不能逞其利,而我魏军则能扬长避短,若能一举再败,燕军皆余众背水,逃脱不及,则我魏军当能一举灭而灭燕军,再复幽并,以成霸业。”

董闰闻此,只击掌大呼道:“陛下好谋略,如此我魏军当能一举扭转颓势,燕军必败。”

冉闵看了一下日头,已过正午,“诸位,朕自起兵以来,所遇之情状比之凶险百倍,皆逢凶化吉,今日朕与诸君在此誓灭胡贼。”

“冉闵举长矛指向日头,今战日已过半,旁边就是我魏昌城,魏国永昌,今日吾等一举破虏,相庆于此城。大魏万年。”

“大魏万年。”全军呼喊之声延绵不绝。众将也闻之一扫心中疑虑,人皆奋勇。

燕王随即叮嘱诸将道:“燕军已开始渡河,众将各领本部人马与敌接战之后,不可恋战,只撤退林地。”

“遵命。”一阵烟尘扬起,转瞬众将皆各回自己所部。

只有张温还在冉闵身旁。冉闵大疑,“车骑将军,大战在即,还不快快引军布置。”

张温鼓足勇气说道:“陛下,臣素不疑陛下,只是时至今日,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冉闵只自顾自走到马旁,抛下一句:“不知燕军是否能如朕之所愿上钩”

“正是,陛下所图甚大,然所凭甚微。今我魏军才及燕军十分之一,若正面野战,燕军铁骑也不是我大魏锐卒之对手,然陛下尽想一举吞之,末将以为甚为凶险。”

“车骑将军所言甚是,朕何尝不想趁燕军半渡击之。然我魏军久战已疲,若如此,只能击溃而不能聚歼。”

冉闵只小心的抚摸朱龙马,马脖颈处的伤痕在上次襄国之战留下的,若不是朱龙马拼死护主,冉闵说不定已被悦绾所领的燕军所斩杀,朱龙马也似感知到冉闵的心意,只啼叫不止。

“朕在出征之前已知,燕军南下已达三十万之众,只一慕容恪中军就达十万,骑兵之盛更是无人能敌,就是此战击败慕容恪又能如何燕主慕容儁、慕容霸、悦绾燕军将帅众多,军力甚厚,若燕军有小挫,必将引军再与我战。今我这万余魏军精锐已是我大魏全部。朕之所愿乃是凭我们这帮老兄弟,尽灭这慕容恪十万燕军,燕军震动,不使其小瞧我大魏,如此我大魏,其势稍安。”

张温久久不愿回应。

“张将军,此战就是遂朕之愿也颇为凶险,吾辈已经十战十胜,将军已尽力了,此后乃是天意。将军若有怯意,汝可化妆逃走。”冉闵只上马,欲往中军而去。

“陛下。”张温跪下道,“末将诚是担心:慕容恪并非庸将,岂非刘显能比。若他反客为主,反包围我军,到时我魏军就再无生还之可能。”

冉闵胯下的朱龙马停住了,冉闵头也不回,只坚毅的说道:“朕岂不知,若有一线战机,朕也不愿如此置险地。”

“驾。”冉闵策马扬鞭。

燕军全军渡过泒水,随即向魏军发起进攻,只交战片刻,魏军却是败退丢下甲胄,帅旗,尽往林中败退。

幕府内一参将喜道:“将军,魏军到底是要逃了,请速速追击,一举全歼。”

慕容恪,接连吃过冉闵之亏,却是谨慎。

此时另一裨将上前进言道:“将军,毕其功于一役,若能此战擒获,冉闵,我燕军南下再无大战。”

慕容恪只缓缓的骑在马上,巡视前方。

这时营外有人高声喧哗,“快,我要见将军。”

慕容恪问道:“何人欲求见”

身边护卫说道:“高开,高参军意欲求见。”

“高参军,向在后方运筹帷幄,整理文书,今我大军将发,高参军还是往我后军帐中安坐。”

“将军,吾骑兵利平地,臣得知,此处往前是一林地,若冉闵得入林地,不可复制。”突然参军高开上前大呼道。

慕容恪瞬间收紧了缰绳,“扑棱、扑棱”林中的一大群鸟飞起。

慕容恪看着稳步推进的燕军骑兵,突然高呼道:“全军停止追击。”

一裨将言道:“将军,只几只鸟怕他作甚,末将自领军前往。”

“鸟不落地,魏军所部已经往林地进发,高开虽言不差。”

高开喘了口粗气,言道:“我燕军战马利在平地,今魏军入林地不可轻图,宜速派骑兵诱之平地,一举歼之。”

慕容恪只缓缓看着前面林地,四周开阔,慕容恪心中,渐渐有了谋划。

“高参军”

“末将在。”

“这一万魏军汝观之,战意如何”

“战意之坚,纪律之言无出其右,冉闵治军有方麾下百战之师,这些老兵是从襄国遗留下的种子,若假以时日,其势必振。”

“对,魏军遭襄国大败,魏主只余数骑逃回,本如炉中余烬,燃不了几天了,没想到一年不到,竟灭襄国赵国余孽,国势复振。这一万魏军,战斗至此,吾深感敬佩。”慕容恪只远远的望着魏军当军阵,意有所思,忽然转念道,“可惜他们不是我燕军,为我燕国南下大计,趁此孤微之时,吾要一举灭之,永绝后患。”

“将军之意,在此地围歼魏军。”

“不错,兵法云:十则围之,如今虽麾下只有中军一部,然包围魏军当不在话下。”

“兵法亦云:只是围三阙一,困兽犹斗,末将恐怕,冉闵见此会拼死撤退,我燕军折损亦将不少。”

“魏军不会撤退的。”

“将军这时何意”

“执旗官何在”

“举旗。”

“今我中军大纛旗在此,以作饵,就在这山林之前引诱魏军来战。”

高开大急道:“将军全军所赖,切莫以身犯险。”

慕容恪笑道:“若饵料不重,大鱼岂能上钩,我燕军统帅在此,这魏国皇帝若能在此擒杀,他大魏国势将振,我燕军南下之势劇竭,这买卖不亏。”

“我料定,故人相邀,冉闵岂能不赴约。十三年前,此人就从我手下溜走,今日就以此人成就我燕国南下霸业。”

高开意欲再谏言,慕容恪只决绝的道:“高参军,布置下去吧。”

魏军还是缓缓的林地退却,忽然一斥候来报:“陛下,燕军前军停止追击,然我大军左右两侧出现燕军骑兵,意图包围我军。”

“果然,慕容恪非庸将,朕诱敌入林之计已泄,张温,董闰。”

“末将在。”

“你二人各领两千人马,布置于侧翼,掩护全军撤退回都。”

“咚咚咚”此时燕军中军鼓声大作,燕军骑兵挺立于阵前。垒起了高台,飘扬着帅旗。

“陛下,快看,燕军中军有异动。”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帅旗之上是大大的“恪”字。

一人大喊道:“这是燕军统帅,慕容恪的大纛旗。”

冉闵深深的瞧了一眼,大手一挥,说道:“传令各军停止前进,后军变前军,前军殿后,拱卫我魏军中营。”

张温大急道:“陛下,此分明是燕军的诱敌之计,趁燕军尚未合拢,我军当全速撤退去,退保魏昌城。”

“众将士,我大魏立国无日不战何曾休过,然所辖之地几何”

闻听此言,身旁的将士大疑,不解冉闵之意

“诸位,今日就是退得了魏昌城,来日再退邺城,又有几城可退”

众人陷入了一片沉默,诚如是,如今大魏危如累卵,只方寸之地徘徊,唯有解眼前之困局方是出路。

“今魏军与燕军交战,皆胜之,我魏军步卒天下无敌。今敌军帅旗在此,若能一举斩旗夺帅,诸胡皆不可虑,当复昔日大魏雄状。”

只一瞬,生死之间,若此时后退尚存一线生机,冉闵却是瞧出了。喊道:“今撤退,稍延数日是死,深陷重围,力战亦是死,等死,朕欲与诸君同死。”

“来人,取我的双刃矛,钩戟。”

魏帝的侍从,从朱龙马的两侧分别呈上,冉闵只拿在手中。

“诸位,人生天地间,朕与诸君相逢一场甚是快意,若留功名于青史,无憾。”

董闰也道:“我汉人世受胡人欺凌,今一举而奋起,当不使诸胡小瞧了我汉人。”

“杀胡人,复魏国。”

“杀。”

魏军喊杀声四起,阵型只稍稍停滞一会儿,魏国大军反身便向燕军阵中杀来。

慕容恪见此叹息道:“当世良将,若项羽在世亦只能比肩而立。”

见魏军转身杀来,声势浩大,因之前数败,燕军前阵的人微微有些颤抖。

慕容恪骑马,巡视前阵喊道:“冉闵之师,兵老卒疲,实为难用,加其勇而无谋,一夫之敌耳。虽有甲兵,不足击也。吾今分军为三部,掎用以待之。”

慕容恪手指这大纛旗说道:“冉闵素来轻视我燕军,今战我军又连败十阵,必以为我等不能相抗。如今我大纛旗在此,其军士人少,必将全军凭万死之心冲击我中军。我军将士只需着结阵以待敌前来,只要能挡住冉闵的公司,我左右两侧迂回之师便能合围魏军,一举全歼之。”

底下将帅欢呼道:“好谋略。”

“诸位将士,今冉闵军士俱怀必死之心,此战决胜之关键就是挡住冉闵的前锋大军一两个时辰。只要能挡住,魏军覆灭指日可待。”

“今我燕军具装骑兵天下无敌,魏军步卒亦是精锐,然前次所观,骑兵长于冲锋,短于结阵自守,今次魏军来攻,我具装骑兵已铁索连环结之,同进退,当如这燕山一样,耸立平原。骑士凭借马蹬,一人射中两侧擎住,我燕军骑士就是射死,也如海浪般延绵而来,就是整排死绝,亦如泰山崩,压垮魏军。”

“此战需陷阵之士五千人。”

“此五千之人有死无生,众人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取竹签来”

只见在两万竹签中混着五千根红色头子的竹签,旁人把它都倒在竹筒里。

“人人都是爹妈养的,我慕容恪心中不忍各位白白丧师性命,本将愿意这五千人换去全军大胜,若有幸得以生还,本将必保举燕王晋爵位三级,若不行战死当厚桖其妻儿双亲。将士与兵士别无二致,本帅与众人同生共死。”

慕容恪突然厉声说道:“拿桶来。”

慕容恪只自己上前,往前竹筒里抽取了第一根竹签,只见下面涂了红色。

“天意如此,从现在起,我慕容恪就是五千结阵之士一员,我若战死,全军听高开号令。”

“将军岂能弃全军不顾臣原替将军而死。”

只见一人冲出人群,直欲阻挡慕容恪。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