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七八九章 四合院

书名: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57

“孙总,当然可以,恩济里住宅示范小区还有一百五十多套房子没人预订,高房价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陈市长正为剩下的房子发愁。”

“陆副市长,由京城淘宝电器公司出资,为几家公司的管理层预定二个门栋, 均价是多少?”

“孙总,均价是一千八百元,我给京城房地产交易所的郑所长打个电话,孙总下午派人拿着公司营业执照去预定。”

陆云成知道,孙健为人大方,在江城、沪海和鹏城等的管理层和部分优秀员工都分配有住房, 购买二个门栋的住房极有可能准备招聘京城人才。

大家都明白, 成立京城鲲鹏软件研究所就是盯上了中K院、华清和燕大等科研院所的软件人才, 有领导在会上明确反对其高薪招聘,以免造成中K院和几所高校的科技干部和教师队伍人心不稳。

“多谢陆副市长!”

一千八百元均价的住宅,放到前世都是十多万元的均价,赚了五十多倍,但如今的一千八百元相当于前世的十八万多元,一百倍都不止!

前世,买不起房的百姓都羡慕没有出生在这个时代,但很少人知道,这个时代的房价收入比,比前世还要大!

前世,像孙健这样在事业单位的中年人,大多买得起本地的商品房,但这个时代能买得起房子的中年人凤毛麟角,普通职工想都不敢想。

------

“多谢了,公司以后还要麻烦郑所长。”

孙健从公文包内拿出一条中华香烟,放到办公桌上。

有陆副市长提前打招呼,京城房地产交易所所长郑红民热情接待了孙健一行人, 派人与李涛和钟国华签订合同,办手续,预定恩济里住宅示范小区第七栋的三、四门栋一共二十八套(七十到八十平)住房,预交了五万元的定金。

恩济里住宅示范小区一期工程的商品房有八十平左右的三室一厅、七十平左右的二室二厅、五十五平左右的二室一厅和四十五平左右的一室一厅等户型。

就是四十五平的一室一厅在前世的市场价也是五百万元,一个月的租金也要五千元。

这个时代,能在厂里分到八十平三室一厅的,一般都是厂长经理和总工程师这个级别。

“孙总客气了!”

郑红民也没有推辞,将烟放进抽屉。

年轻的孙健在试验区投资了一千万元,还为公司管理层预定了二十八套房子,价值三百五十多万元,实力雄厚,如今是试验区管委会的贵宾,各方面都在开绿灯。

“等几年后,我打算带着家人到京城常住,郑所长是否知道有人出售一套中型四合院?”

给管理层和优秀员工在京城黄金地带预定了三百五十多万元的房子,孙健也给自己和家人在京城买套中型四合院。

不享受生活,赚钱再多也是好事了别人!

精致而不奢华就是孙健如今的生活方式。

唯利是图的商人,赚那么多钱不享受,问题就大了!

------

四合院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 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一进门是小型四合院, 建筑面积一、二百平;二进门、三进门是中型四合院, 建筑面积达到五百平左右,有钱的官员和商人居住;四进门是大型四合院,建筑面积达到万平,一般都是王府。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养猫遛狗,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能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历经抗战、破S旧和文G,京城中绝大多数四合院变成了多户居住的“大杂院“,部门组织挖掘防空洞,个人乱搭乱盖司空见怪,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被尽行扫荡,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或被砸成碎块,或被抹上泥灰,得以幸存者为数寥寥,经过旧城改造,前世在二环以内留下的中型四合院成为有钱人的豪宅。

大型四合院成了旅游景点。

名人故居和大多数四合院成为文物古建筑,被文物部门保护起来!

前世,一套中型四合院的基本价格都上亿元,最贵的十几个亿!

重生后,孙健更看重家人,如今成了有钱人,希望与父母住在一起,住在三进制的四合院里,青砖灰瓦,院墙高大,雕梁画柱,古色古气,院中花草树木,四季分明,夜里花香,空气清新,关闭大门,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看书,与人无争,安静舒适。

闹中取静。

这是孙健重生后向往的平静生活。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

一旦成为首富,没有什么地方比京城更安全!

买套三进制的四合院也是孙健进京的目的之一。

既然已经在领导们的手里挂了号,买套三进制的四合院,一家人光明正大的生活在众人的眼皮底下,享受天伦之乐。

“孙总,我有个中学同学头脑灵活,胆子大,八零年从京城第三织袜厂辞职下海,在琉璃厂租了个门面,买卖古玩和文房四宝,大概祖上留下来一些宝贝,三年不到就成了我们同学中的大款,他八七年在大金丝胡同,耗费巨资收了一套三进制的四合院,看见物价上涨,原打算多放二年,突然遇到经济治理整顿,经济紧缩,明年各行各业的行情都不被看好,想尽快出手,我打电话让他过来,你们商谈一下。”

“多谢了,郑所长!”

-------

“孙总,这是龚师父,以前的老同事,退了休,一家人就住在大金丝胡同,帮我照看房子,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就是龚师傅帮忙打理的。”

金慧发,三十六、七岁,中等身材,大背头,油光水滑,浓眉大眼,西装革履,外套风衣,左手夹着鳄鱼皮包,右手提着一部摩托罗拉大哥大,接到同学的电话,打的过来。

坐上陈杰开的小车,一行人在金慧发的指引下,进入大金丝胡同,在一处单门独院的三进制四合院门前停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闻讯打开了宅门。

“龚师傅,您好!”

“孙总,你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9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