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七六六章 该来总会来的

书名: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57

“李老师,您看报纸,江城明年也许就会有商品房出售了。”

十点多钟,病房里安静下来,管床医生们坐下来喝口水,上厕所,翻阅一下长江日报,住院医生林浩起身,将报纸递给李中秋看。

孙健坐在办公桌旁边书写住院病历,上周六,四十七床的病人已经出院,李老师今天一上班就收了一个五十六岁的慢性胃炎病人,郭大成、江城机械厂的高级工程师。

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情?郭大成是孙健卫校同学郭志远的父亲,江城机械厂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孙健在八三年放寒假期间,与一群同学到郭志远家去过,吃过他妈妈做的饭菜,见过郭副厂长。

大概戴着白帽子和短袖白大褂,对方刚才没有认出他来。

实习医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老师书写住院病历和住院记录,在病人和老师之间传递病情和治疗手段的变化?这也是实习医生认识所管病人及其病情的主要手段。

“怎么回事?”

李中秋接过报纸,头版大标题:江城首次拍卖住宅用地圆满成功,江城住房制度改革破冰!

“林浩,就是四百元一平,六十平也要二万四千元,我们夫妻俩一个月也就二百多元,不吃不喝也要积攒十年。”

李中秋浏览了一遍, 苦笑道, 他如今与在医院当护士的妻子住在医院的筒子楼内,儿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 只能睡沙发。

医院住房紧张,林浩工作不到五年,兄妹四个,大哥在家结婚, 他只能住单身宿舍, 谈了一个女朋友,由于没有住房,不能结婚。

“李老师都买不起,我们这些住院医更买不起。”

“林浩也不要灰心, 我听说职工代表打算召开职代会讨论, 医院明年盖二栋高知楼,那些主任和副主任腾出来的房子,我们这批人搬进去, 你们这些人就有了希望,你赶紧将结婚证拿到手,不然到时规定一个排分分房的截止日期,你就掉大了。”

“我听李老师的,下班后去找女朋友商量一下。”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孙健内心苦笑,连李中秋这种华济医院的主治医师都买不起四百元一平的商品房,工厂的干部和职工更不敢想,国家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对的, 但干部职工的工资太低, 又没有贷款等配套措施跟上,江城有几个人买得起?

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等待单位分房!

家里有私房的不能分房, 夫妻一方分了房子, 达到面积的也不能分房。

分房前,干部职工要填写个人及家庭住房真实情况, 工会和人事科会派人到对方单位和上门核查。

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 逐步实施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是对的, 但没有考虑实践中的困难和阻力,最后到了九八年, 才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李涛电话告知, 金陵首次土地公开拍卖也是竞拍激烈,有二十一家本地和外地的房地产公司参加,鹏城顺圆房地产公司最后以五百六十万元竞得。

如今在江城和金陵建设商品房,精装房高于八百元都没人买,但孙健花费巨资的目的是布局江口淘宝电器商场和金陵淘宝电器商场(包括金陵顺圆房地产公司),进军苏省,建设的房子没人买,也不担心,没有贷款, 放几年涨价。

“孙健,你将这份胃镜的检查单交给四十七床病人家属, 打完针后,让病人家属带病人去做。”

李中秋突然想起曹金云,开了一份胃镜检查单。

“好的, 李老师。”

-------

“张伯伯,我是孙健,郭志远的卫校同学, 如今在这里当实习医生,您在医院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就找我?”

“孙健,怪不得这么面熟,郭志远昨晚说,班长孙健正在华济医院实习,他说过下班后来找你帮忙。”

“孙健,我是郭志远的大姐。”

“大姐,你好!”

早上查房时照看的是郭志远的妈妈李德琴,郭志远的姐姐郭志燕也是江城机械厂的工程师,爱人也是江城机械厂的工程师,吊唁时见过面,打过招呼,但时间长了,印象模糊了。

“郭伯伯,打了消炎针, 胃炎是否好一些?”

“孙健, 好多了。”

“郭伯伯, 李医生建议您到门诊胃镜室做个胃镜。”

郭大成是九二年因胃癌去世的,孙健和十几个卫校同学到家里吊唁。

“好的!”

“大姐,拿到胃镜报告,告诉我一声。”

孙健已经肯定郭大成是早期胃癌,但他不能乱说。

“好的,孙健。”

------

“郭伯伯,给您买点水果。”

孙健到外面水果摊买了二袋扬子江奶粉和一袋苹果。

“孙健破费了!”

郭志燕上前接过水果和奶粉。

“郭伯伯,您太瘦了,虽然不想吃,但要加强营养,多吃点牛肉和水果,多喝些牛奶,酸奶养胃。”

江城机械厂以前非常红火,如今也在走下坡路,但郭大成是副厂长,医药费是不会差的,这几天前来探望的领导和职工不会少,营养品和水果堆满柜子。

“孙健,我听你的!”

------

“李老师,四十七床的郭大成是我卫校同学的父亲。”

“原来是熟人!”

-------

“吕老师,您也来了?”

“班长,谢谢了!”

郭志远、金铭、赵宏亮、李永强、张家威、王凡林、蒋吉廷、李润青和原班主任吕建伟下班后,乘坐三五路,从Z医院赶过来,提着水果,一起看望郭志远的父亲。

坐在办公室的孙健听见声音,迎了上去。

“老同学,谢个么事?”

“孙健,杨培南上个周六,以肾功能不全住进了华济医院,我代表药剂科来看望一下。”

咯噔一下!

杨培南前世是在孙健在江城Y医院实习期间(八八年四月份)患病住进华济医院,他和一群同学前来探视,最后转成肾功衰,华济医院没办法,转院回Z医院,名老中医用中药治疗,回天无力,英年早逝。

孙健这三年多期间,每次聚会都会重点关照一下杨培南,劝他少喝点酒,不要熬夜,一晃到了八月初,以为由于重生,发生了蝴蝶效应。

该来的总会来的,只是时间早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492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