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六七零章 项目赚大了

书名: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57

“孙总,我这段时间多方打听,如今进口一线只要二百美元。”

叶铭新也担心DS-2000的产品上市,不然就是JD-1000研制成功,也没有市场,以前在学校时只管研发,是否生产?是否有市场前景?是校办科技公司的事情,退休这两年,他还关心JD-1000的生产配套,不知不觉之间,俨然成了数字程控交换机方面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专家。

潜力是被逼出来的!

八十年代初进口数字程控交换机,外商的开价都是一线(一个用户)三百美元,老百姓报装一部电话六千元,等中兴华为开发出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时,一线降到三十美元,报装一部电话一千元,过了千禧年,免费报装!

后来,中国电信求着老百姓装,老百姓也不买账!

这就是巨大中华们的功劳!

如今新城、羊城、京城、沪海和鹏城等大城市都耗费巨资引进了十万门的进口数字程控交换机。

如今,鹏城特区的电话初装费是一千四百元(不包括二百元左右一部的拨盘式电话机)。

“叶顾问,据说不少邮电研究所都研制成功了五百、一千门的模拟交换机和数字程控交换机,并申请了专利技术,但商用是另一回事!叶顾问不需要担心,SG-1000被研发成功,申请公司技术专利后,曙光通讯技术公司就会投资进口一条生产线,生产曙光牌数字程控交换机,向农村通讯市场推销,能否收回投资不是重点,培养一支研发、生产和销售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人才队伍才是目的,为研制万门数交换机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的发展太快,早一天研制出来,早一天将曙光牌数字程控交换机投放市场,就能早一天占领市场,得到市场的承认,树立曙光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品牌!钱不是大问题,我担心叶顾问的团队成员是否足够?”

孙健也想一次性研制成功万门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但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是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这与程序员在电脑上编写软件是两回事。

这个时代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也不是那么复杂,帕特森一个人就编写成功QDOS,微软公司花五万美元买回来,稍加改进和升级,就变成了MS-DOS;沃兹尼亚克和兰迪金顿二个人编写成功Apple PC-dos!

闭门造车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如同痴人说梦话,靠叶铭新一个人,十几年都完成不了!

数字程控交换机项目组只能从研发小型的SG-1000开始,从科研院所和社会上招聘有关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人才,积累研制、生产和销售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技术和人才。

只能自主设计研发生产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才有前途,沪海曙光通讯技术公司才能在数字程控交换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辈子帮人打工,赚取一点辛苦钱的项目,重生者宁可不做!

孙健决定将SG-1000数字程控交换机生产线放到鹏城科技工业园,在沪海和鹏城特区设立两处研发中心。

“这是我这段时间找到的项目成员,请孙总过目。”

钱不是大问题!

原来孙总早有规划,亏钱都研制下去,叶铭新放下心来,碰到这样的老板,士为知己者死!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尽快研制出来,从公文包内拿出团队成员的简历。

退休前为这个项目准备了三年,叶铭新退休后这两年更是全身心的扑在里面,研究方向明确,项目规划更加成熟,有孙总投资五百万元,八个成员齐心协力,一年内肯定能研制成功。

叶铭新,六十二岁,交大无线通讯专业教授,负责SG-1000的话路系统,项目总负责人。

朱志杰,三十四岁,通讯工程博士,曙光通讯技术研究所所长,负责SG-1000的运行软件和交换网络,项目副总负责人。

孙国明,六十一岁,交大电子学退休教授,负责SG-1000的电源部分,分项目负责人。

李淑,五十六岁,交大电子学退休教授,负责SG-1000的控制系统,分项目负责人。

秦宗国,六十二岁,交大计算机学退休教授,负责SG-1000的运行软件,分项目负责人。

郭宇成,六十一岁,复大通讯学退休教授,负责SG-1000的话路系统,分项目负责人。

叶铭德,六十四岁,沪海邮电工业公司退休副总工程师,负责SG-1000的话路系统,分项目负责人。

叶津,二十五岁,中专,无线电专业,负责SG-1000的支援软件,分项目负责人。

“孙总,叶铭德是我大哥,叶津是我侄儿,叶津从小学开始患有自闭症,中专毕业后在无线电厂工作了三年,不善与人打交道,办了停薪留职,如今待业在家,但是个计算机天才,我退休后请他到家里,教我学会了编程,我告诉他计费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流程,他一个月就编写出来了,只等着硬件研制出来后,上机测试。”

虽说举贤不避亲,但一个项目组请了二个亲戚作为分项目负责人,叶铭新在目光如炬的孙总面前,面颊发热,有点不好意思。

大哥一生管理的大型通讯工程项目数十个,经验丰富,负责安装SG-1000的话路系统绰绰有余,内心深处也是想帮帮大哥和亲侄儿。

“叶顾问,叶津还是一位无线电天才?”

孙健笑着问道,心中大喜,SG-1000项目赚大了!

智慧在人间!

在国内,不知道有多少退休的教授、工程师和工人技师,一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被白白的浪费了!

社会中也有不少像刘小坤和叶津这样的计算机软件和无线电天才,由于自身疾病和家庭贫困等缘故被埋没?消失在历史和时间的长河中,默默无闻。

中科大设置少年班,培养天才学霸,成为行业的翘楚,但有些计算机和无线电天才患有自闭症,与人交往障碍,学习成绩很普通,连高中或大学都考不上,最后为了生活,上个中专或技校,早早的走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不善于与领导和同事打交道,没有朋友,结婚,下岗,离婚,工作和生活比普通人都不如。

天妒英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