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荡魔

作者:八千妖孽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一卷、山鬼谣 第22章、夜黑风高时

书名:荡魔 作者:八千妖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51

赵蟾还是那么神闲气定:“的确是头妖魔,但在我的记忆里,二妞山历来是没有妖魔出没的。”

他不认为杀头妖魔是件多厉害的事,心里只觉得死里逃生后的庆幸和余悸。

王焕咳了咳,凝视赵蟾的表情,非常希望看见撒谎之后的局促。

没有。

绝非撒谎。

赵蟾十分认真的阐述一件已经发生的事。

“将经过细细讲来。”

赵蟾省却狼群,只说虎妖。

甚至把虎妖的实力故意讲低了许多。

说它就算生吞一队商旅,亦是徒有其表,于青蛇剑锋之下,弱的可怜。

说它尽管是妖魔,却名实不副,连他一个少年都跑不过,最终让他寻到机会劈作两半。

“你在虎妖眼睛里,见到惟有人族才拥有的情绪吗?”王焕渐渐相信赵蟾确是亲手斩杀一头妖魔。

无他,全凭青蛇剑而已,此剑由阳县斩妖司高人加持过法力,斩妖杀魔不在话下。

赵蟾严肃颔首回道:“看到了,是恐惧、惊慌。”

虎妖临死前方才流露出恐惧惊慌。

与赵蟾近身搏杀时,皆是愤怒、讥讽。

“那就对了。”王焕示意他落座,解释道:“这头大猫是特别弱小的妖魔,你有青蛇剑,应对得当就能斩杀它。当然,常人撞见此等大猫,早已吓的战战兢兢,何谈斩妖杀魔?小蛤蟆,你没有让我失望!是块好材料!空闲下来,我为你向阳县斩妖司报功!”

赵蟾很现实,什么功劳不功劳的,到了他的手才算是功劳,否则一律当做客套话:“王大哥,虎妖的尸体还在二妞山呢。”

“不急,等邵华他们回来,我再去处置,”

虎妖一身是宝,他准备将尸体带回斩妖司,以虎骨、虎筋熬汤,为赵蟾补身壮体,再把虎皮送到裁缝铺,给小蛤蟆缝一件抵御寒冷的冬衣。

赵蟾起身:“斩妖司没有其他事的话,我就回去了,跟棺材铺约好傍晚付钱的,因此事耽搁了……”

王焕挥挥手。

“王大哥早些休息。”

“等等。”

“王大哥有吩咐?”

王焕笑道:“少年郎就该话多一些,以前你话太少了,如今正好。”

赵蟾呆了下,紧接着笑道:“大概加入斩妖司后,变得开朗了。”

……

随着他采漆的手艺越来越好,老刘让他对游居镇另外的采漆工藏拙。

赵蟾不解询问为什么。

老刘解释道,人心二字,最是可怖。你一个孩子采漆都比他们厉害,大可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会不会嫉妒你?会不会趁你不备抢走你辛苦采的漆……藏拙是好事,儒家有句话叫做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没事的时候,你仔细掂量掂量。

所以,赵蟾便对王焕藏拙了。

不过他明白自己漏说狼群,等王焕到二妞山看见狼尸后,他必然露馅,只能忙完眼前的事,回趟二妞山把狼尸处置掉。

时间真的不够用。

紧跑慢跑,在弄岁巷前,赵蟾留意到一位外乡人躲在彩烟街阴影中观察着他。

大概那外乡人自认为不会暴露,但是他的目光盯在身上,令赵蟾感到如芒在背。

外乡人有杀意!

打开门锁。

跑进屋内,推走衣箱,撬起衣箱遮掩的砖块,从下面拿出一包装满铜钱的布袋子。

将砖块、衣箱恢复原样,赵蟾锁紧大门,避开那位外乡人,自弄岁巷另一头跑去棺材铺。

棺材铺亮着绿豆大小的烛火。

学徒支着下巴,困的直打哈欠。

听见脚步声,学徒眼睛一睁,格外希冀的看向门外。

赵蟾跑了进来。

“赵兄弟,你可算来了!!”学徒没给他好脸色,“说好傍晚送钱的,眼下都亥时了!”

赵蟾学杨昀那般连连作揖抱歉:“是我耽误了事,让小哥等到了现在。”

他手里攥了两文钱,塞给学徒:“我向你赔罪。”

学徒收下钱,顿时喜笑颜开,跟他勾肩搭背:“客气、太客气了!你我低头不见抬头见用不着这么客气。”

“实在抱歉。”

“赵兄弟带够钱啦?”

“带了带了。”

学徒数清钱:“棺材何时送到你家里?”

“明日午时。”

买下棺材,赵蟾又松一口气。

老刘睡觉的地方总归有着落了。

他可以一张草席裹了残骸草草埋葬,但过不了心里那一关。

老刘教他采漆、教他强身练体、教他做人的道理,是他的恩师,不能敷衍应对老刘的身后事。

赵蟾特别记仇,乃至睚眦必报,却又有恩必偿。

像是那队商徒在夕照客栈调戏婉儿姐,既然他吃了婉儿姐的饭,便不惜得罪商徒们,还她一饭之恩。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奸诈,同样也有小人物的坚守。

付了棺材钱后,彻底一贫如洗。

赵蟾不在意,钱财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更看重自己是否得到了成长。

杨昀住在弄岁巷一旁的遮草巷。

他知晓杨大哥的宅子。

在彩烟街远远望了一眼那外乡人藏身的角落,绕远路去了遮草巷。

小巷伸手不见五指。

停在杨昀家门前,赵蟾隐约听见杨大哥克制的读书声,许是怕深夜吵扰了街坊邻居。

轻轻敲门。

杨昀读书格外聚精会神,未曾听见。

赵蟾收手,默默等候,待杨大哥读书声告一段落,复又敲门。

这下,院子传来急匆匆脚步声,木门嘎吱几声,杨昀站在门内,拱手作揖道:“哎呀,贤弟等了许久吧?快请进,为兄怠慢贤弟,着实汗颜。”

赵蟾一板一眼回礼:“杨大哥严重了,明明是我误了时辰。”

“无妨,长夜漫漫,你我兄弟尽可彻夜探讨学问。”

回礼之后,赵蟾才迈进院里。

杨昀把灯芯剪了剪,使烛火更加明亮。

赵蟾盯烛火看了一会儿,火光仿佛烧破了黑夜。

小心翼翼收起书籍,杨昀坐在他身边,稍稍寒暄几句,便谈论起书法。

赵蟾听的极其认真,不放过杨昀说的任意一句话,遇到不懂的地方,等杨昀说完这段话,再提问。

两人彬彬有礼,兴致高昂。

杨昀讲解至妙处,兴奋地手舞足蹈,掌着烛火铺开劣纸,毛笔浸满墨汁,一笔一划演示给赵蟾看。

直到丑时响起鸡鸣。

杨昀方才意犹未尽的笑道:“书法之道,浩瀚深远,绝非一夕一朝可以练好,须得下苦功夫,坚持数年之久,或许才有所小成。贤弟今年该是十四岁吧?”

“对。”

“十四岁的年纪习字稍晚,但贤弟是良才美玉似的俊俏人物,只要坚持习字,未尝没有功成名就那一天!贤弟须知大器晚成四字!”

杨昀像是怕赵蟾对书法之道望而却步,拉着他的手,情真意切道:“古来圣贤求学之时,不惧艰难险阻,只要求得真学问,所有困苦皆甘之如饴。圣贤大道虽远,但圣贤求学时的笃学不倦、业精于勤,却是我辈读书人该谨记于心的瑰宝。”

“贤弟家贫,为兄是知晓的,这些纸张和笔墨,算是为兄送你的礼物。”

杨昀自己家同样穷的叮当响,赵蟾哪会收下?

连连推辞。

杨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又怎会拦的下赵蟾这位中品锻体境的少年郎?

他抽开身子,跑到大门前,向杨昀深深一揖,替他关紧大门,扭身消失在黑暗里。

杨昀跺脚长叹,一方面为赵蟾此般“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行为感到骄傲,一方面叹惜在书法之道天资极高的少年郎,却因家贫无法专心致志练字读书而感到苍天不公。

他清楚的知道,适才的讲解,由浅及深,赵蟾听的滋滋有味,提出的不解,亦是正中要害,非天资极高者,不能察觉!

其实私塾的先生早已讲过书法之道,赵蟾忙于采漆赚钱养活自己,错失了机会。

杨昀返回屋里,垂首看着他写下的一段字。

这段字是为赵蟾拆解字体用的,笔法规矩森严、张弛有度,若是叫主持科考的督学看到了,必惊为天人。

他呢喃念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贤弟,为兄恰恰是依靠这段话,才能不堕心气,一心扑在圣贤书上!”

“这段话,同样送给你。”

……

仇高摸黑翻进赵蟾家里。

拔出佩刀。

脚步轻悄悄地走进屋内。

依稀看见床畔。

马上挥刀就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