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三章 英格兰的内外交困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26年1月5日,伦敦,威斯敏斯特宫。

“沃波尔勋爵,西班牙人向我们宣战了。”主管外交政策的北方大臣查尔斯·唐森德子爵敲门后,进入第一财政大臣(即首相)罗伯特·沃波尔伯爵的办公室,将一份西班牙驻伦敦公使递交的宣战书放在他面前的几案上。

“拖了这么久,西班牙人终于还是向我们宣战了。”沃波尔将那份宣战书拿了起来,仔细地看完后,不由苦笑一声,“这对我们英格兰王国而言,绝对是一个最为糟糕的消息。”

“是呀,我们在海上尚未彻底扭转形势,如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敌人。”唐森德说道:“西班牙人坚持要求我们无条件退出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同时还要让我们承诺,未经允许,英格兰商人不得擅自前往西属美洲领地进行贸易活动。我们若是应允了这两个条件,不仅将失去西属美洲的市场,还要失去了直布罗陀这个最为关键的海上据点。没有了这处海上要津,我们也就无法封锁海峡,防止齐国人通过地中海给他们的远征舰队输送物资补给。据悉,齐国人在埃及可是囤积了不少作战物资。”

“在与齐国进行的战争期间,我们必须要保证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从而避免齐国人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沃波尔端着水壶为唐森德泡了一杯茶,然后又将自己的茶杯续了点水,点头说道:“而西班牙人明显对我们承诺归还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抱以怀疑态度,便想趁着我们处于困境中时,执意以武力相逼,迫使我们就范。”

“我们需要立即往直布罗陀增兵,并且还要输送大量的作战物资和生活物资,以防西班牙人再次调集大军来攻。”唐森德说道:“经过数月的战斗和戍守,原有的三千五百多名士兵,已经出现八百多人的减员。要是西班牙人再次组织大规模的进攻,我很担心他们这点兵力能否守得住。”

“增兵确实非常有必要。”沃波尔说道:“我将向议会提交议案,准备从苏格兰抽调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支援直布罗陀。”

“一千二百人?……援兵是不是少了一点?”

“这已经是内阁尽最大努力才能筹集到的兵力了。”沃波尔叹了一口气,“特别战争债券销售不是很理想。第一期两百万英镑,足足花了五个多月才卖完。随后发行的第二期三百万英镑国债,到目前为止也只卖出了不到一百三十万英镑。在市场上,投资者似乎对我们目前的战争前景都不怎么看好。就连贪婪的尼德兰人,也捂紧了他们的荷包,几乎没有认购一个便士。”

“……”唐森德闻言,怔了一下,随即苦笑连连。

以往,英格兰在与欧洲国家发生战争时,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可以轻松筹集到足够的战争经费,进而有力地支持了英格兰对外战争的持续进行,并最终击败一个又一个敌人。

通过这些战争,英格兰往往会迫使对方让渡部分市场和商业利益,为国内的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攥取了大量的贸易利益,同时也借机抢占无数的商业市场。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加勒比海,以及西属美洲、葡属巴西,到处都充斥着英格兰的工业产品和商人的身影。

在战争期间积累的国债,最终也能通过商业途径,被资本市场所消化和吸收,然后进一步促进了国内金融业的发展。

当然,要实现上述的目标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英格兰王国能赢得正在进行的战争,获得巨大的收益。即使最终无法战胜敌人,那也要保证英格兰本土和海外利益的安全,以免国内金融市场受到战争的波及。

可最近几个月的战争进程,似乎对英格兰王国的局势愈发不妙。

预想中与齐国远征舰队的直布罗陀海上决战,被对方“婉拒”,转而将他们的战舰分散布置于英格兰的海外贸易航线上,频繁拦截和袭击英格兰商船。短短五个多月,有近五十艘商船失去联系,即使其中有部分可能是发生了海难,但绝大部分肯定是被齐国战舰所俘获,或者被击沉。

皇家海军在阿尔赫西拉斯湾、佛得角、北海,以及法罗群岛等海域,与齐国远征舰队进行了数场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不仅没有达成战前预期目的,重创齐国海军,反而自身损兵折将,先后有三十余艘战舰被击沉,二十余艘战舰受损,官兵阵亡三千六百余,受伤四千余。

尤其是在一个月前法罗群岛海战中,有多艘一级、二级主力战列舰被齐国海军摧毁,让皇家海军痛心不已。

8月底至9月初,西班牙王国对直布罗陀要塞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虽然被驻守的英国陆军凭借坚固的要塞城防所击退,但情势依然非常严峻。

英格兰政府通过热那亚共和国向西班牙政府传递和平意愿,表示会在与齐国的战争结束后,共同协商直布罗陀的归属问题,双方通过友好谈判,最终将该地归还给西班牙。

但西班牙人拒绝了英格兰政府的建议,坚决要求英格兰立即无条件地将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归还西班牙。他们还指责英格兰政府纵容海外贸易商人在西属美洲领地大肆走私,严重侵蚀和损害了西班牙王国的利益。对于肆虐加勒比海的海盗船(私掠船),英格兰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要加以约束和禁止。

很明显,西班牙王国对英格兰政府抱以极大地不信任感,一意要趁着此次英齐战争爆发的契机,收回被英格兰控制的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同时也在西属美洲的贸易纷争中,保持了罕见的强势态度。

对此,部分激进的海军将领认为应该先发制人,对西班牙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封锁西班牙本土,截断他们与西属美洲之间的运输往来,以武力胁迫其对英格兰做出大幅让步。

但这项建议被沃波尔及众多议员所否决,不说皇家海军是否抽得出足够的兵力来进攻西班牙本土和封锁它的海上运输通道,就是有余力发动战争,那也要顾忌一下欧洲的整体局势,尤其是西班牙的邻居--法国的态度。虽然这两家波旁王朝的亲戚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甚至还互相攻讦和算计,若是西班牙被英格兰揍得鼻青脸肿的话,保不准法国就会出手支援它。

本打算先竭力避免双方之间大打出手,将直布罗陀问题就这么拖下去,待熬到战胜齐国后,再腾出精力收拾西班牙。却没想到,对方见英格兰政府拒绝立即归还被占领土,竟然恼了,直接向英格兰宣战了。此举,意味着皇家海军在尚未彻底击败齐国海军的情势下,又多了一个海上劲敌,于整个英格兰王国而言,不啻为雪上加霜。

倘若齐国和西班牙两个敌人不过是英格兰疥疮之患的话,那么愈演愈烈的爱尔兰武装暴动,则是英格兰政府的心头大患。

自九月初,爱尔兰人从海边小镇斯莱戈发动武装暴动以来,便迅速席卷整个郡。在稍稍站稳脚跟后,开始朝着东、南、北三个方向出击,对英格兰人的控制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试图一举控制整个爱尔兰岛。

爱尔兰武装暴动分子,一改昔日游击作战的模式,主动对英格兰人控制的城镇发起坚决而有力的进攻。他们组织有度,战斗得法,攻势凌厉,而且还拥有不少火炮,使得英格兰人控制的城镇一座又一座沦陷,无数的英格兰和苏格兰移民惨遭屠戮。

虽然在去年十一月上旬,紧急抽调的五千余陆军在距离都柏林西北五十英里的穆林嘎小城击败了爱尔兰反抗军主力,毙伤俘一千三百余抵抗军,获得一场决定性的大胜。

但在随后的一系列追剿战斗中,爱尔兰抵抗军开始化整为零,并且在英军行进的地区实施一定程度上的坚壁清野,然后凭借他们熟悉的有利地形,对英军不断发动突袭,使得英军的征剿行动逐渐陷入困境,人员伤亡也开始上升。尤其是在进攻抵抗军防守的城镇和据点时,遭到对方极为顽强的阻击,使英军兵力损失不少。

为了坚决打击爱尔兰抵抗军,英军总指挥莱斯利将军除了请求获得更多的援兵外,还向内阁和议会的索取更多的授权,要对爱尔兰地方和反抗组织实施最为“严厉的处置措施”。

内阁大臣和议会里的绅士们自然是知道莱斯利将军所提到的“严厉处置措施”意味着什么,当年“弑君者”克伦威尔带兵侵入爱尔兰时,对当地发生暴力反抗的爱尔兰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规模屠杀。短短数年时间,爱尔兰局势得到彻底的“平复”后,150多万的爱尔兰人只剩下100万。从那个时候起,整个爱尔兰便成为英格兰人的奴隶,爱尔兰四分之三的土地、六分之五的房屋都是英格兰人的,爱尔兰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住在没有楼梯和窗户的泥巴小屋里,每天穿着破衣烂衫下地给英格兰人种田苟活。

如今,这群“贱民”在齐国人的鼓动和支持下,竟然又发动了反抗英格兰人的武装暴动,若是不以雷霆手段加以镇压,势必会让更多的爱尔兰人群起响应,最终会将他们英格兰人赶出爱尔兰。

尽管,英格兰人不知道东方地缘政治中有一种谋略叫远交近攻,但对于近在咫尺的爱尔兰,英格兰人敢于对爱尔兰下死手,是因为打三百年前,就把爱尔兰定位成英格兰王国潜在的敌人,而且是卧榻之侧最危险的那种。

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里最死硬的一支,在英格兰人眼里,他们比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还讨厌,他们从5世纪就开始信仰天主教,拒绝加入新教,死守自己的文化,是周边最难同化的一支异族,英格兰在尝试几次融解爱尔兰失败后,就只打算把爱尔兰往死里整,杀光不服气的,其他全部作为英格兰人的农奴,极尽压榨。

搁着以前,英格兰人手里头有枪有炮,爱尔兰人反抗原本没什么机会,顶多被压榨得狠了,零星杀个把英格兰人泄泄愤。

现在倒好,可恨的齐国人来了,不仅入侵了英格兰本土,还将主意打到了爱尔兰上面。爱尔兰抵抗军手中的枪炮大概率是齐国人提供的,甚至他们的军队中也有齐国军官予以专业军事指导和战场谋划。

穆林嘎战役中,英军士兵在打扫战场时,就发现几具东方面孔的尸体。就算是傻瓜也看得出,除了齐国人,还会有哪个东方国家会不远万里来到爱尔兰发扬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爱尔兰人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英格兰人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压榨,这般深仇大恨,爱尔兰人铁了心要报。

要知道,英格兰的基本盘是是一个人口不多、资源不多、孤悬在欧亚大陆以外的岛国,手头可用的人力物力相当有限。因此,英格兰潜意识里的战略就是,在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的情况下,通过尽量减少损耗的方式进行海外殖民和贸易,用最小的成本将海外商业利益最大化,并制衡欧陆。

而爱尔兰距离英格兰本土如此之近,而且还死硬拒绝融入英格兰的态度,都使它成为一个潜在的、危险的敌人,必须对其进行无限地削弱,从而才能保证英格兰本土的安全。

因此,英格兰内阁和议会对莱斯利将军提出的在爱尔兰实施“严厉的处置措施”后,只是稍稍犹豫了不到五秒钟,便立即批准同意了。

对于“奴隶”的反抗,唯有血腥恐怖的杀戮才能加以震慑。

英格兰政府除了爱尔兰问题让人头疼外,那个被称作“老僭王”的詹姆斯三世也蠢蠢欲动起来,在苏格兰开始频频搞事。去年九月至十一月,詹姆斯党人分别在苏格兰的邓迪、弗雷泽堡、因菲尼斯等地偷偷登陆,并联合当地的天主教徒和詹姆斯党支持者发动武装暴乱。

虽然这些暴乱最后都被赶来的英军所扑灭,但这些行径也引起了英格兰政府的高度警觉,不得不将一些原本要投入到爱尔兰的部队继续留驻于苏格兰,以应对詹姆斯党人的暴动。

为便于民防,英格兰政府将其动员征召的正规军和非正式甚至业余武装结合,于苏格兰沿海地区设立联防自卫体系。国内许多世袭贵族被许以政府少量资助,以回报他们在其势力范围内征募军队和武装志愿者。而且,像1715年应对詹姆斯党人叛乱那样,有产者被要求在其治安长官领导下联合起来,去招募和武装所有愿意宣誓效忠政府的志愿者。

各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弥补王国政府在组织上的不足,同时起到宣传动员作用。这些忠诚民众组成的武装联军,其象征意义和辉煌成就是为了表明,汉诺威王朝和王国政府的背后有其臣民的积极支持。

然而,来自社会各界各行业的男人们,他们积极参加自卫联军,并不一定想着保卫整个大不列颠,或者英格兰。这些勇士们一边期待伦敦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武器和金钱,一边也像七十多年前其内战中的先辈一样,有他们自己的侧重,“他们都表示时刻准备着保卫国家,但指的却是他们的郡或者家乡。”

不过,可以确信一点,那些倾向于支持詹姆斯党人的群体,主要是天主教徒、爱尔兰人或失业的工人和学徒,极少有在行业中地位稳固或者职业稳定的人。那些有自己的店铺或产业或在他人的产业大量投资的人,可能更为厌烦詹姆斯党人的军事冒险行为。

但目前英格兰王国在外有齐国的海上威胁,近有爱尔兰人的大规模武装暴动,整个局势愈发艰难的情况下,这些讨厌的詹姆斯党人发起的暴乱,无疑让英格兰政府处境更加困难。

据悉,“老僭王”的詹姆斯三世很可能在财政上获得了法国和齐国大量的资助,若不然,也不会在蛰伏数年后,突然搞出这般声势,接连派出几路雇佣军偷渡苏格兰,发动武装暴乱。

可以说,英格兰王国目前的情势,几乎与第二次英荷战争时期一样险恶,稍有不慎,就会遭受战败的屈辱,进而丧失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强国地位。

“唐森德勋爵,你觉得我们这个时候要不要跟齐国人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接触,以探讨如何结束这场战争?”沉默良久,沃波尔轻声说道。

“若是我们采取主动的话,一定会被齐国人认定为服软认输。”唐森德幽幽地说道:“那么,他们一定会向我们开出一系列难以接受的条件。”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场战争爆发八个月以来,我们就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即使我们最终击败了齐国人,他们最多将自己的势力暂时退出欧洲,转而将贸易利益让渡给尼德兰人和法国人,但它自身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相反,我们不仅会失去利润丰厚的东方贸易,而且我们赖以为凭的海军将遭到严重削弱。而且,我有种预感,齐国人通过这几个月对我们皇家海军的零敲碎击,可能已初步了解了我们的真正实力,正在酝酿一场足以奠定战争走向的海上决战。”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