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五章 欧陆风云(四)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25年5月18日,库尔兰公国,里加。

“我觉得在库尔兰公国,俄国人才更像是这里的主人。”荷兰商人格里特·德弗里斯看着一队趾高气扬的俄国使团在士兵的护持下,穿过街道,朝城外的码头而去,不由摇头说道。

“当然,俄国人现在就是库尔兰公国的监护者和保护者。”里加商站经理亨德里库斯·科莱恩瞥了一眼那队俄国使团队伍,不以为然地说道:“要知道,就连他们的公爵都是俄国人。……呵,一位俄国女公爵!”

“要不是忌惮波兰和瑞典的激烈反应,俄国人说不定早就将这个公国吞并了。哦,可怜的库尔兰人!”

“是呀,可怜的库尔兰人。”格里特·德弗里斯点点头,说道:“听说,俄国人要求这个公国在一个月内向圣彼得堡缴纳五十万卢布特别税款。你能想象吗,这相当于要让每一个库尔兰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卢布。”

“贪得无厌的俄国人!”亨德里库斯·科莱恩不无同情的说道:“据圣彼得堡传来的消息,俄国人之所以向库尔兰人征收特别税款,是因为他们又要打仗了。”

“打仗?”格里特·德弗里斯听了,不由惊讶万分,“他们的沙皇彼得一世在二月才离世,王后叶卡捷琳娜通过一场政变才谋夺了沙皇的宝座,这个时候不是应该要巩固她的统治地位,加强国家管控的时期吗?为何会匆匆发动一场战争?……哦,俄国人的目标是谁?奥斯曼人?还是瑞典人?”

“新任沙皇叶卡捷琳娜毕竟是一个女人,根本没有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亨德里库斯·科莱恩说道:“目前,整个俄国的政治权力是掌握在陆军元帅缅什科夫和枢密院大使彼得·安德烈耶维奇·托尔斯泰以及其他几位最高枢密院成员的手上。至于为何会发动一场战争,我猜测跟一个月前英格兰使团的到访有关。据说,英格兰人鼓动俄国去进攻奥斯曼和波斯,并为此给予他们一笔百万英镑的资金援助。”

“英格兰人为何要鼓动俄国去进攻奥斯曼和波斯?”格里特·德弗里斯疑惑地问道:“据我所知,英格兰与这两个国家没有实质性的利害冲突,而且近年来也没有发生任何政治或者经济方面的纷争。”

“德弗里斯先生,你想想,奥斯曼和波斯身后站着的国家是哪个?”亨德里库斯·科莱恩微笑地说道。

“齐国!”格里特·德弗里斯立时恍然,“英格兰人鼓动俄国进攻奥斯曼和波斯,是想打击他们身后的齐国。呵呵……,英格兰为了对抗齐国,还真是纵横捭阖,绞尽脑汁地要拉上更多的盟友一起向齐国发难。”

“是呀,去年俄国被齐国联合奥斯曼生生逼出高加索地区,无法染指里海,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齐国在远东大力扶持两个土著王国,不断挤压俄国在西伯利亚的殖民势力,让俄国人损失惨重。如今,经英格兰人一挑唆,粗野而蛮横的俄国人自然要找回场子,发动一场战争,直指奥斯曼人和波斯人身后的齐国。”

“英格兰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在齐国面前都不占据任何优势。”亨德里库斯·科莱恩摇摇头说道:“即使,英格兰人以逸待劳,坐拥地利之便,等待齐国人不远万里发起的远征,我也并不看好英格兰的下场。我认为,齐国人就算最终无法击败英格兰,但也会让他们损失惨重,极大地削弱英格兰在欧洲地区的海上力量。”

“若是,齐国人跟英格兰人在大西洋海域打得两败俱伤,那么对我们联合省而言,将是一个最好的结果。”格里特·德弗里斯颇为振奋地说道:“齐国的势力固然没有藉此渗入欧洲,而英格兰也将失去大西洋地区的海上霸权,从而大大缓解我们联合省的海上压力。呵呵……,说不定,我们还能借此机会,夺取英格兰在加勒比地区的商业利益。”

“若一切结果如你所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我还是希望,齐国与英格兰的这场战争能持续更长的时间,这样,我们联合省就能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伱没发觉吗,受战争影响,波罗的海的英格兰商船已经大幅减少了。”

“哈哈……”格里特·德弗里斯笑了起来,“何止波罗的海,就连北海和地中海地区,英格兰商船也是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减少。而且,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齐国人将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的商业运输全部转给了我们联省商人。我相信,随着战争进程的逐步深入,齐国会向我们联省让渡更多的商业利益。”

——

5月28日,斯德哥尔摩。

刚刚结束未久的大北方战争,给瑞典王国带来了最为沉重的灾难,一百多年来,数代君王励精图治而打下的海外领地,几乎丧失殆尽,可以说是在欧洲已然失去了大国地位。

爱沙尼亚、立窝尼亚、因格里亚、凯克斯霍姆和卡累利阿大部割让给俄国,王国还放弃了对荷尔斯坦因-戈托普的支持,使得该地归丹麦控制,成为他们的附庸。另外,在英格兰和丹麦的威胁下,王国还放弃了卡特加特海峡通行税的豁免权,从而失去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作为大北方战争最大的赢家,俄国已经将他们的军队遍及波罗的海沿岸,一举取代了瑞典王国,获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地位,并且还对芬兰虎视眈眈,以图进一步削弱瑞典王国。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则不甘失败(受历史时空的影响,此君没有在挪威战役中殒命),在战争结束后,虽然迫于各国压力,把军队规模从11万缩减至3万余,但他参照齐国模式,将其打造为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并开始建立军官培训体系。

不过,按照瑞典王国总人口规模只有200万,三万的军队仍旧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瑞典王国的贵族拥有大量土地,而且几乎垄断了军官和国家行政官员的职位,从而掌控了整个王国的权力。同样,王国的经济活动也是由贵族控制。卡尔十二世因为大北方战争的失败,被迫对贵族议会做出大幅让步,授予其更多的权利,使得议会得以在财政和司法政策上施加很大的影响,形成对王权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瑞典早在古斯塔夫一世时期,就创立了一种不同于欧洲国家的强制征兵制度,这个制度对农民和贵族一视同仁,只要他们入伍服役,就可以换取国王对其拥有的土地自治权的承认。因而,在瑞典,大量的农民借此守住了自己的土地,并获得一定的政治话语权。

很难想象,这个时期的瑞典是欧洲各国中唯一一个承认农民是一个独立阶层,并在国家议会给予农民代表权的国家。

然而,这个制度对促进工业制造业和商业活动毫无用处。因为,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根本不愿意投入到风险巨大的商业活动,而过度依赖土地的产出,维持他们富贵豪奢的生活。故而,瑞典王国的税收基础非常薄弱,经常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了获得急需的资金,王国不得不依赖出口铜和铁为主的矿产资源,日子过得甚为苦逼。

“你们齐国要在我们瑞典投资建设一家钢铁厂?”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亲自接见了来访的齐国驻普鲁士公使苏维山,闻知对方允诺要在瑞典投资兴建一系列工厂,尤其是要在斯德哥尔摩建设一家年产量达五万吨的钢铁厂后,立时惊讶不止。

“若是贵国政府愿意的话,我齐国还可为你们瑞典王国提供一笔一百万元的低息贷款,以促进贵我两国之间的商贸发展。”苏维山微笑着说道:“同时,为了支持贵国抵抗俄国的入侵,我们齐国也可以为你们提供一揽子军事援助。”

“你们齐国付出这么多,想要从我们瑞典王国获得什么回报?”卡尔十二世沉默半响,随后沉声问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白得的好处!

“我们希望你们瑞典王国在我们齐国与英格兰之间的战争中,保持应有的中立。”苏维山说道:“另外,我们还希望在战争期间,我齐国海军舰船可以在贵国沿海港口获得物资补给的便利。”

“公使先生,若是在战争期间,允许你们海军舰船停靠于我们的沿海港口,很容易使得我们瑞典王国卷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卡尔十二世郑重地说道:“目前,我们王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基调,就是和平中立,不参与任何地区战争和冲突当中。我非常遗憾,不能应允你们的条件。”

“陛下,你们瑞典王国虽然保有和平中立的意愿,但某些国家未必会愿意看到你们所处的立场。”苏维山说道:“据我所知,英格兰在八年前与丹麦王国签订了一份军事同盟合约,好像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废止。另外,英格兰皇家海军还在丹麦的西茨海尔斯港常年驻有一支分舰队。陛下认为,英格兰此举是针对哪个国家呢?”

卡尔十二世闻言,立时默然无语。

近十几年来,随着英国实力的增长,不仅完全控制了北海地区,还不断向波罗的海渗透。自汉诺威王朝入主伦敦后,英国更是凭借汉诺威为支点,开始介入北德意志地区事务,不断挤压和排除瑞典的影响力。

大北方战争期间,他们瑞典人和俄国人打得不可开交,英国则在两者之间首鼠两端,不断更换立场。瑞典王国惨败于俄国后,失去了东方大片的领土,于是想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打算完全拿下挪威找找补。1716年,国王卡尔十二世亲自率领大军开向挪威,未曾想到,毫不相干的英国却立刻拉着丹麦向瑞典宣战了。

后来,作为报复,瑞典也积极和詹姆斯党人谈判,以寻求盟友,并试图在英国内部造成混乱。

随着大北方战争落下帷幕,瑞典屈辱地与英格兰-汉诺威、丹麦和普鲁士签订了《斯德哥尔摩条约》,三国瓜分了瑞典在北德意志地区的大部分领土,汉诺威得到了瑞属的不莱梅-费尔登,丹麦取得了荷尔斯坦因,勃兰登堡-普鲁士则合并了瑞属波美拉尼亚的南部地区。

要不是法国为了阻止瑞典在波罗的海南岸势力的彻底崩溃,在和谈过程中使了一点力,进行有力调停,成功使瑞典保有维斯马和瑞属波美拉尼亚北部两块地盘,那么瑞典很可能会丢失更多的领土,损失更多的利益。

两国因此便结下了很深的梁子,恨不得要弄死对方。要不是瑞典海军经过与俄国一战后,损失惨重,已无法掌控波罗的海制海权,它也不会隐忍至此,保持所谓的“中立和平”。

齐国驻普鲁士公使苏维山受命出使斯德哥尔摩,就是想极力说服瑞典王国在战争期间能站在齐国这边,并给予齐国海军舰船停靠补给的便利。即使无法完成此项任务,那也要保证瑞典王国不要倒向英国。最好是以中立原则,阻止瑞典向英国出口战略物资,尤其是铜和铁。

只要英国无法获得足够的战略物资,就凭它所据的破岛,能有多少战略储备?

要打消耗,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能拼得过我大齐帝国!

“我们瑞典王国囿于中立原则,在战时确实无法为你们齐国海军舰船提供相应的停靠和补给服务。但同时,我们也承诺不会向英国出口铜和铁等战争物资。”卡尔十二世盘桓良久,最终还是拒绝了明确的选边站队。

毕竟,齐国距离太远,而英国距离太近。

就在苏维山准备告辞离去时,卡尔十二世礼貌地起身相送,走到王宫门口时,貌似不经意地说道:“为了增加王国的财政收入,近期,我会说服议会,准备将哥德堡附近的几座小岛或者租借,或者售卖,以换取一些必要资金。……不知道齐国对那些小岛有没有兴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