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楚霸王,被围垓下

作者:火牛风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八章 新十五王

书名:家父楚霸王,被围垓下 作者:火牛风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当然,册封这些将领为诸侯王,老爹还有更深一层的考量。

分封之前,老爹曾召集起这些将领,以及章邯等三秦将,英布、共敖等被他看好而分封的将领,对他们道:“身披盔甲手拿武器,露营野外抛却生死苦战三年,终于消灭秦国平定天下,这都是诸位将相与我的功绩。”言下之意,天下是咱们打下来的,也应当咱们这些人来划分进行掌管。

由此可见老爹的分封,更多体现在功勋上,也就是说谁在灭秦中立有大功,就封谁,大家全凭实力说话。

老爹之所以那么大方,主动分封了这么一大批“军功阶层”,完全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因为他名义上就是义帝熊心麾下的一名将领,此外在灭秦中立下的功劳最大。他分封那么多将领为诸侯,自然是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拥护他自立为大楚霸王。

除了他独占的大楚保持完整外,其余老牌六国也被这些“军功阶层”以及章邯等秦朝降将,给全部分解成了两块或者三块,如此最大程度弱化了别的诸侯国实力,保证了大楚的一家独大。

以此来看,老爹的分封也不是那么单纯良善,也充满了阴谋算计,攫取起自身利益来也是毫不手软。

相比较而言,刘邦对于异姓诸侯王,抱定的态度是能不封就不封。比如韩信那么大功劳,打下齐地时求封,都引起他强烈不满。

最终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像吴芮、臧荼、张耳,都是项羽所封的十八诸侯之一,韩信、彭越、英布也都已经是一方诸侯,仅仅缺少名分,不过是对客观事实的承认,并且对于三人的封赏,是在覆灭大楚前刘邦就有过承诺。韩王信,是刘邦在与项羽大战的最激烈时,为了稳固韩地,特定情形下所立。

最后一个燕王卢绾,是刘邦灭掉了前燕王臧荼后所封,不在第一批封王之列。并且卢绾是他发小,两家世代交好,两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其余像萧何、曹参、周勃、樊哙、郦商等,那怕立下的功劳再大,也都没有封王,最高不过封侯而已。

敏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项昌,就此诞生了一个攻心毒计:你不是不想封吗?好,那就由我大楚来替你来封。我大楚就是这等为人着想,乐做好事。

项昌经过综合考量,多方谋算,精心炮制出了一份霸王所封新十五诸侯王名单:

大楚霸王项羽,原疆域不变,王号不变。

共尉,继承父亲共敖临江王封号,疆域不变。(项羽所封的临江王共敖眼下已经亡故。)

臧荼,原疆域不变,王号不变。

英布,封九江王,与大楚约为兄弟,封地包括原九江王国疆域,外加而今衡山王国全部疆域。

彭越,封梁王,与大楚约为兄弟,封地为原魏国全部疆域。

韩信,封齐王,与大楚约为兄弟,封地为原齐国全部疆域。

吕泽,封秦王,封地为原先秦国之地尽归属之。

此外曹参封代王,王陵封常山王,周勃封赵王,樊哙封辽东王,周昌封韩王,郦商封河南王,萧何封汉中王,靳歙封巴蜀王,原王号所封的疆域尽归属之。

刘邦鲜廉寡耻,背信弃义,倒行逆施,为天下贼,除其王号,天下诸侯共击之!

……

怪不得刘邦那等暴怒,项羽的这次册封诸侯王,刨除共尉、英布、韩信、彭越、臧荼等聊聊数王,其余他汉营中所有高层核心将领臣僚,全都给封到了,可谓慷慨的一塌糊涂。

但还是那句话,眼下项羽还是天下共主,还是威名赫赫的西楚霸王,只要他不死,他的册封就拥有天然法理。

也就是说,刘邦麾下的这些猛将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完全可以带着项羽的册封、配套下发的印玺剑旗仪仗,去接受这些地盘,然后建国称王,坐拥一地,并传之子孙。

刘邦麾下的这些将领臣僚,那怕明知这是项羽诡计,用以离间他们汉营,但这封王的诱惑委实太大了,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这也是看到项羽的册封,他们所有人不约而同保持沉默的原因。

能够跟随刘邦征战厮杀到现在,先是灭秦,随后反楚,这些将领可都不是良善之辈,也都深谙自身利益终究还是要自己去全力争取的道理,选择闭嘴坐等,最终只能等来一个寂寞。

不得不说项昌的这番操作可是太骚了,站在刘邦的立场,会发现突然处在了两难的境地。

自己也选择册封众将为王吧?那样一来众将是高兴了,但后面即使灭掉大楚,他汉王朝建立,天下也将是诸侯王林立,重回西周时代,难以像大秦一样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继续坚持既定原则,对众将概不封王?那也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对众将进行安抚吧?毫无表示,却不是寒了众将士的心?那多大诚意才算诚意,诸将才不会寒心呢?这又如何拿捏呢?

最最攻心的一点儿,刘邦对待麾下众将以后可还会像以往那样信任、放心?这些大将率领重军在外征战,万一半途来个急转弯,杀向自己封王的地盘去建国称王,将他这个汉王给丢在一旁,为之奈何?

可以想象项昌的这条计策,很长时间要让刘邦头疼无比,不知耗费多少精力去应对。

对于项昌的这条计策,大楚阵营也有将领不同意,很是不满,认为这等乱封让大楚帝国看起来像一个笑话,是自甘堕落自坠王权的行径。

对此项昌却是嗤之以鼻。

大楚都他母的快要没了,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时候不将它最后一丝价值给压榨出来,拼尽全力去争取那一线生机,还抱着固有的高傲的贵族思想,一点儿无耻阴谋手段不愿用,却不是脑残行径吗?

等真正被灭,老爹身为堂堂霸王被分尸数块,纵横天下的大楚精锐被全部灭杀,那倒是悲壮了,不像笑话!

可问题是,谁愿意?至少项昌是他母的不愿意。

这股声音被很快压制了下去,可知别的大多数将领也是不愿意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