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八章 来自地图的启发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虽说钱庄刚刚开业,各种待办事务数不胜数,然而听到赵匡胤下旨让自己即刻进宫,赵德昭还是毫不犹豫的把钱庄的事扔给了梁周翰和宋琪等狗腿子,连衣服都没有换,穿着一身常服就径直入宫,跑进皇城拍便宜老爸马……,哦不,是商议朝廷大事。

托了王智发的福,太监总管王继恩这一次见到赵德昭时,脸上的笑容终于不再那么虚伪,在文德殿门前与赵德昭相遇后,王继恩还破天荒的好心提醒道:“大王,快进去吧,二王爷和王相公他们都已经先到了,还有正副枢密使李崇炬与沈义伦,他们也已经来了。”

“王内班,出了什么事?为什么父皇要召集这么多朝廷重臣?”赵德昭好奇问道。

王继恩瞟了瞟左右,这才低声说道:“回禀大王,是北汉朝廷那边出了大变故,昭武节度使李使相建议乘机出兵,所以官家才召集朝廷重臣议事,商量是否乘机出兵讨伐伪汉。”

“原来是这样,多谢王内班指点。”赵德昭嘴上道谢,心里却又喜又优,喜的当然是赵匡胤明显已经越来越重视自己,连出兵讨伐敌国这样的军机大事都让自己参与讨论,忧的则是自己对军务一窍不通,一个对答失误,不仅会当众出丑,还有可能会在赵匡胤的心中丢分。

不过再怎么提心吊胆也没办法,事情到了这步,赵德昭还是只能硬着头皮进到了文德殿,然后一眼就看到,赵匡胤正在一副巨大的地图面前研究盘算,枢密使李崇炬则在旁边朗诵着北汉和辽国的军队部署情况,以及枢密院收集到的各种相关情报。

如王继恩所言,除了李崇炬以外,王溥、沈义伦和魏仁浦等几个朝廷重臣都已经先到一步,各自翻看着面前的公文册籍,惟有赵光义侍立在地图一旁,陪同赵匡胤倾听李崇炬对北线军情的介绍。

见此情景,赵德昭自然很有眼色的没有去打扰赵匡胤,仅仅只是小心翼翼的走到了赵匡胤的另一旁,向赵匡胤行了个礼,赵匡胤也不吭声,只是随意抬手一指他的龙案,赵德昭会意上前,却见案上摆着一份粘有鸡毛的军情塘报,忙拿了起来打开细看。

这是一份来自辽州的军情急报,禀报说北汉的前伪帝刘钧在七月上旬病故,他的养子刘继恩在中旬继位登基,还有就是立即派遣使者禀报辽国,恳请现在的辽国皇帝耶律璟正式赐予他北汉帝位。

还是在看完了这份军情急报后,赵德昭才突然想起了上一個赵德昭留下的记忆,那便是北汉的所谓皇帝刘钧,早就已经效仿石敬瑭尊辽国皇帝为父皇帝,在事实上接受辽国的军事保护,与宋廷始终处于最为坚决的敌对关系。

回忆起这点后,赵德昭难免再一次的暗暗发愁,因为上一个赵德昭实在太过忠厚懦弱,脑海中关于宋辽关系和宋汉关系的记忆不多,现在的赵德昭来到了这个时代后,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如何与便宜二叔窝里斗,同样对军事外交没有太多了解,所以一会赵匡胤如果向赵德昭问起意见看法,赵德昭还真没把握能让便宜老爸满意。

就在这个时候,当朝首辅大臣赵普也匆匆来到了文德殿上,耐心等到他向赵匡胤行礼之后,赵德昭忙将手里的军情急报转递给他,赵普接过后只是看得一眼,就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实在是太可惜了!”

赵匡胤没有回头,只是继续看着地图问道:“则平说的可惜,是什么意思?”

“回禀官家,臣下说可惜,是惋惜机会虽好,但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赵普恭敬回答道:“在此之前,我大宋一直都是执行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策,作战主力和粮草军需,也大部分是囤积在南线,准备用来征讨南汉、南唐和吴越,仓促之间,很难把这么多的军队和物资调运北上,用于讨伐北汉刘贼的战事。”

“官家,臣下也认为这个机会虽好,但我们很难把握得住。”枢密使李崇炬投了赞同票,说道:“北汉虽然国小力弱,但是他们却有山川之险和坚城深壕可以依靠,我们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算遇到了北汉伪帝更迭这样的机会,也很难把他们一举灭掉。”

赵匡胤明显也是在担心此事,所以也没反对赵普和李崇炬的意见,只是又问道:“其他的人,是不是也是这个看法?”

“回禀官家,臣下也是这么看。”枢密副使沈仪伦开口,很是谨慎的说道:“刚才臣下仔细计算了一下,目前我们大宋朝廷就算竭尽全力,能够抽调出来用于北伐的军队,最多也只有六七万人,晋南一带储存的粮草军需,也最多只够坚持到年底,这么一点兵力和粮草,想要一举攻灭有着契丹辽胡撑腰的北汉,难度相当不小。”

“官家,臣下也觉得应该慎重。”王溥也不是很看好这个突然出现的北线战机,说道:“辽胡伪帝耶律璟性格暴虐,最好生事,见到我们大宋出兵讨伐北汉,有很大可能会立即出兵南下救援伪汉刘贼,届时他们内外夹击,我们恐怕很难占到什么便宜。”

见几名朝廷重臣都反对出兵,赵匡胤不由皱起了眉头,但赵匡胤仍然还是不死心,又问道:“光义,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我从来没上过战场,怎么知道该怎么办?”赵光义心中嘀咕,嘴上则这么说道:“皇兄,臣弟觉得这个问题不妨问一问德昭贤侄,他之前可是坚定支持皇兄你对辽胡用兵的,心中肯定早有成算。”

“问我怎么办?我那会打仗?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赵德昭一听慌了,不过还好,赵匡胤不但没有把矛头转向儿子,还略带怒气的说道:“朕是在问你!德昭才多大一点年纪,那能在这样的大事上随便发表意见?朕今天把他叫来,不过是想让他熟悉一下朝廷政务,等以后再慢慢历练。”

“父皇英明。”

松了口气的赵德昭赶紧在心中恭维,军事上同样抱歉的赵光义则是愁眉苦脸。努力盘算了片刻才回答道:“皇兄,臣弟意见,北汉刘贼的伪帝突然暴毙,对我们大宋朝廷来说,确实是乘机出兵讨伐北汉的大好机会,但是正如赵相公他们所言,机会虽好,无奈我们准备不足,仓促出兵,胜算不大。”

赵匡胤更加沉默,许久后,赵匡胤才惋惜的拍案说道:“太可惜了,如果我们早有一点准备,那怕是把囤积在彬州的钱粮物资,分出一半囤积在黄河以北,朕就有绝对把握拿下北汉刘贼啊!”

听到这话,赵德昭自然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地图,见彬州后世的湖南西省境内,再看看目前叫做晋阳的北汉国都太原城,心中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把这么多钱粮物资从南线运到北线,怕是时间就要用上一年半年吧?”

嘀咕完了这句话后,赵德昭突然心中一动,赶紧又仔细去看宋廷绘制的北汉地图,然后再一次看到太原城的位置时,赵德昭突然想起了另一幅地图——那就是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时,无意中看到的一副中国山川地形图……

这时,赵匡胤再一次惋惜说道:“其实朕还知道一个情况,那就是刘钧的这个养子刘继恩,与北汉的宰相郭无为素来不和,矛盾颇深,现在刘继恩仓促即位,郭无为肯定会有所动作,更加有利于我们大宋军队破敌取胜。可惜,准备得太不充足了,即便还有这样的机会,朕也很难把握得住。”

“父皇,儿臣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应该果断出兵北伐!”

赵德昭突然开口,旗帜鲜明的公布自己的立场,赵匡胤兄弟和赵普等人一听难免都是一惊,然后看了一眼之后,赵匡胤还语气不悦的说道:“德昭,朕是让你来学习政务的,不是让你来学习马谡和赵括纸上谈兵的。”

“大王,请冷静。”枢密副使沈义伦也好心劝道:“臣下理解你的心情,也很惋惜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但是没办法,我们无论兵马钱粮和军需物资,都准备得远远不足,很难有希望拿得下北汉刘贼。”

倒是赵光义在这一刻突然化身为了一个好叔父,微笑着开口劝道:“皇兄息怒,既然德昭有他的把握,那我们不妨听一听他的意见。”

言罢,赵光义还又转向了赵德昭,笑容温和的说道:“德昭,说给叔父听听,伱为什么赞同出兵?”

赵德昭也难得听了一次二叔的话,马上就回答道:“原因有两个,第一,北汉政局变动,国内必然大乱,确实是我们大宋军队趁火打劫的天赐良机,所以就算把握不大,我们也应该去碰一碰运气。”

“第二,即便我们没有这个运气,拿不下北汉,也可以利用北汉伪都晋阳一带的有利地形围城打援,重创前来救援北汉的契丹骑兵,为我们将来收复燕云十六州和驱逐契丹鞑虏奠定基础!”

“有利地形?”军事才华出众的赵匡胤突然眼睛一亮,忙问道:“德昭,你如何知道晋阳那一带对我们有利?”

“回禀父皇,儿臣是通过各方面的仔细打听,这才知道晋阳那一带的具体地形的。”

赵德昭毫不脸红的吹嘘,又说道:“据儿臣所知,晋阳城的东面是太行山脉,西面是吕梁山脉,山高林密,全都不利于骑兵作战,晋阳城南虽然地势平坦开阔,对骑兵有利,但是我们大宋军队目前已经饮马汾水河畔,只要果断出兵抢占先机,完全有希望在契丹援军抵达之前,把战线推进到晋阳城下,逼迫契丹辽胡在多山多林地带与我军交战。”

顿了一顿之后,赵德昭又滔滔不绝的说道:“还有,晋阳以东的几个太行山峪口,也全都在我们大宋军队的控制之下,契丹辽胡要想出兵增援晋阳,就只剩下了析州这条路,这条路不仅狭窄,还多山多林,对步兵作战有利,对骑兵不利!”

“德昭,你确定不是道听途说?”赵光义将信将疑的问道。

“朕替德昭确定。”赵匡胤突然开口,说道:“前周时,我曾经在晋阳城外驻扎了一月有余,亲自探察过当地的地形,晋阳的东西北三个方向,确实都是山高林密,道路狭窄,不利于契丹辽胡的骑兵作战。”

就好象找到了知己,赵德昭赶紧又接过话头说道:“父皇英明,所以儿臣才坚决主张抓住这个机会出兵北上,能一举攻灭北汉当然最好,即便不能成功,我们也可以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引诱契丹骑兵与我们决战于晋阳战场,逐步削弱契丹辽胡和北汉刘贼,待到时机成熟,我们再把他们各自攻破。”

发现情况不对,赵光义赶紧去看赵匡胤的神情反应,结果让赵光义悄悄叫苦的是,赵匡胤脸上竟然露出了温柔的笑容,称赞道:“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深谋远虑,把契丹辽胡引诱到晋阳战场逐步削弱,确实要比我们直接出兵燕云,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与契丹骑兵有利得多。”

“父皇过奖,儿臣愧不敢当。”赵德昭假惺惺的谦虚,又献策道:“父皇,儿臣还认为应该兵贵神速,火速调遣我们在北线的机动兵力北上,扫荡晋阳外围战场,同时从中原派遣援军北上,两军联手见机行事!能灭北汉就灭,不能灭的话,就优先围城打援,以逸待劳收拾契丹援军!”

枢密副使沈义伦开口,很是小心的提醒道:“大王,粮草,我们在晋南一带支持的粮草,很难支持这么多军队长期作战。”

“没关系,已经足够了。”赵德昭自信满满的说道:“沈副使你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粮草最多可以坚持到年底,其实这已经足够了,目前我们只要果断出兵,即便因为粮草不济在年前被迫退兵,我们也已经达到了削弱北汉刘贼的目的!”

“为什么?”赵匡胤奇怪的问道。

“回禀父皇,秋收,农时!”

赵德昭的奸笑让自己的本性彻底暴露无遗,奸笑着说道:“今天是七月二十六,父皇你火速命令边境军队北上,正好可以阻挠北汉贼军把今年的秋粮收割入库,北汉刘贼国小力薄,国库里能有多少存粮?所以我们只要果断出兵,不给北汉国人从容把秋粮收割入库的机会,就已经在经济上重创了北汉刘贼!”

“哈哈哈哈哈哈!”赵匡胤终于放声大笑了,称赞道:“朕还真是小看了你,想不到你在军务方面,还有这样的天赋,看来朕以后少费许多心了。”

赵德昭继续假惺惺的谦虚,赵光义则是脸上含笑,心里却妒忌欲狂,再次咒骂苍天无眼,让自己摊上这么一个极品侄子——会拍马屁就算了,纸上谈兵竟然也能表现得如此出彩。

这时,赵匡胤也终于拍板,说道:“我儿言之有理,目前要一举攻灭北汉,我们确实把握不大!但是如此难得的天赐良机,我们绝对不能错过,一定要果断抓住这个机会出兵讨伐,能一举攻灭北汉刘贼当然最好,即便不能,我们也要阻挠北汉国人把秋粮收割入库!还有利用有利地形,重创契丹辽胡派来的援军!朕意已决,出兵北上,讨伐刘贼!”

和历史上一样,虽然因为准备不足的缘故,宋廷重臣并不看好这次北伐,然而在赵匡胤的一再坚持下,这次会议还是确定出兵北伐的军事行动。可是事情还没完,众人才刚表态完坚决服从赵匡胤的决定,赵光义的老对手赵普就开了口,说道:“官家,臣下斗胆,想举荐二王爷担任这一次的北伐主帅,请官家恩准。”

“举荐本王?”

赵光义先是一楞,然后马上就明白了老对手的险恶用心,暗怒道:“好你个赵则平,居然想给本王来一个釜底抽薪?!”

PS:968年七月刘钧突然病死之后,赵匡胤确实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出兵攻打北汉,但因为等等原因,不仅没能成功,反而还被北汉和辽军大肆洗劫了绛州和晋州,吃了不小的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