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问道红尘

作者:见秋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5章 近乡

书名:问道红尘 作者:见秋 字数:0 更新时间:05-08 01:30

年年九月卸春江都有秋汛,特别是神水国南境,每逢秋汛都会涨大水。

早先玄风与神水国在东边儿对峙,现如今倒是不打仗了,但双方皆未撤军,不过在坐镇中南诸国的学宫执事调解之下,双方在卸春江北岸留了一条路,商队马帮之流或是游历之人,皆在此地通行。

大雨倾盆,卸春江里潮水汹涌,岸边一条泥泞路上,驴车深陷泥潭当中,已经不年轻的老驴使劲儿拉车,车子之后,头发花白的老人用尽全力推车,想要将车子自泥潭之中拉扯出来,但车子就是出不来。

眼瞅着雨越下越大,老人长出了一口气,苦笑一声之后,一手扶着腰,半边身子倚在了车上。

就在此时,雨好像停了下来。

老人诧异抬头,先是瞧见了一把油纸伞。再一转头,才看到个年轻面孔,笑容灿烂。

年轻人笑盈盈的将油纸伞递去,笑着说道:“老伯,你接着伞。”

老人还没反应过来,愣神的时候便接过了伞,还没来得及问呢,便瞧见笑容灿烂的年轻人已经转身搭在了车尾,轻轻松松往前一推,车便出来了。

此时老人才瞧见,身边年轻人背着个藤编箱笼,虽然穿着布衣,但洗的干净,瞧着很精神。

老人这才回过神,赶忙将伞递过去:“年轻人,快,拿着伞。哎呀,真是谢谢你,我这把老骨头实在是不中用了,我……”

话未说完,便听见那个笑容似艳阳的年轻人轻声道:“老伯,没事的,你撑着伞,我给你赶车。”

话说完,也不等老人反应,年轻人便朝前走去拉起了缰绳。

此时老人才瞧见,帮自己的年轻人竟然穿着一双铁鞋!

老人深吸了一口气,赶忙走过去,倚着驴车赶路。

好在是没过多久雨势便减弱了许多,老人也被陆虚谷拉在了车上,他在前方驾车,与老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老人从包袱里取出一张饼子递去,见陆虚谷接住之后,才笑着问道:“年轻人,你怎么穿着一双铁鞋?你从哪儿来,要去哪儿?”

陆虚谷啃了一口饼子,笑盈盈答复:“我自东边来,沿着卸春江,走了两年了,要去神水国蛟州飞峡县渡龙山。”

老人闻言,诧异道:“走了两年了?一直穿着铁鞋?”

陆虚谷点头道:“是啊,我师父告诉我,这铁鞋要一直穿着,踏破铁鞋之时就是我得机缘之时。”

老人点了点头,其实没怎么听懂,只是转而说道:“前方三十里便是我家了,你歇歇脚吧。听说如今蛟州成了龙州,路途遥远啊!”

陆虚谷只笑着说道:“多谢老人家,不过我要赶年前去渡龙山的,我跟我姐姐说好的,要去给恩公拜年。”

老人笑道:“都说心善的人长得好看,你这么好的人,姐姐定然很好看吧?”

陆虚谷闻言一愣,而后干笑着挠头:“以前很好看,现在不知道,我都快十年没见过姐姐了。”

老人一脸诧异:“你们姐弟,离的很远?”

陆虚谷点头道:“是啊,不过已经很好了,若非当年一位大哥相救,我这辈子都见不到姐姐了。”

两人就这么聊着天儿,雨不大不小,但路上倒是再没遇见泥坑。过了近两个时辰,两人便到了一处江边村落。

陆虚谷回过头,轻声道:“老伯,无密村是吧?已经……”

话说了一半,陆虚谷突然一愣,然后笑了起来。

因为车上老汉不知何时已经抱着油纸伞睡着了,鼾声不止。

陆虚谷摇了摇头,将驴拴在了村口将伞挪了挪将老人盖住,然后笑着转身,快步离去。

不多久后,车上老者突然睁开眼睛。他轻轻抓住油纸伞,笑盈盈望着前方一排铁鞋脚印,笑着点头,嘴里呢喃:“无量寿福。”

下一刻,无密村飘飘然化作雾气,沿着泥泞道路朝前而去,很快便追上了踩着铁鞋的年轻人。

陆虚谷只是突然觉得后心一暖,转头看时,却什么都没发现。

但此时驴车一侧,多了个身着儒衫,额头有个囚字的中年人。

中年人瞧见道人只是,眉头已然皱起。

“大真人元婴显化瀛洲却并未报备学宫,坏规矩了。”

驴车已然消失,老人也变作个身穿靛青道袍的道士。

道士笑盈盈转头望向中年读书人,问道:“彭壁?谁给你起的名字?就是要四处碰壁是吧?”

可碰壁却面色不改,只是面向那位远道而来的大真人,沉声道:“请大真人回道宫之后,自行面壁。”

道士闻言一乐,上下打量了一圈儿碰壁,再问:“我若不呢?”

彭壁作揖不起:“请上位者守规矩。”

一句话,大真人立刻收起玩笑神色,起身朝着彭壁还以稽首,正色道:“贫道面彭壁而思过。”

此时却是彭壁一愣,读书人再一抬头,前方已经没有人了。

可是彭壁却没明白大真人那句话,只是诧异于大真人竟然还礼于他。

他当然不知道卸春江对岸有个白发苍苍的夫子,四先生笑盈盈的望着对岸,未曾言语。

有些人天生心境澄明,乐善好施。有些人看似死板、不近人情。这两种人截然相反,却都可以活成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

……

龙州飞峡县,今日是新任县令王云上任之时,县丞县县尉早带着一众衙役在城门口等候,雨下的再大也没人打伞。

但前方老县尉正压低声音说道:“不对,新京至此不远,以大人脚程早该到了,怎么还不见人?”

县丞闻言,赶忙做了个噤声手势:“据说这位大人来历不凡,是陛下亲自委任的县令,做事也不走寻常路,咱们还是安安静静等着吧。”

结果话刚说完,便有快马疾驰而来。

“飞峡县新任县令王云有令,让县丞县尉带着人去北峡镇蛟河边瞧瞧水涨到哪里了!”

一句话说完,骑马的差人立刻掉头,朝着西边儿狂奔而去。

与此同时,北峡镇蛟河之畔,有人穿着草鞋身披蓑衣,正沿着近十年未曾修缮的河堤巡视。

此人模样年轻,却又蓄着胡须,远远看去便有着一股子浩然正气。

新任县令至此,作为里正的宋正程根本来不及更换蓑衣,连伞都来不及打,便踏着泥泞一路飞奔,到了一处孤零零的宅子外边儿。

到了蓑衣青年身后,宋正程恭恭敬敬抱拳,尽量压住喘息声,沉声道:“不知太爷驾到,北峡镇里正宋正程未曾远迎,请太……”

话未说完,王云便摆了摆手:“好了,里正无需对我行礼,先来说说这河堤吧。我来之前翻阅了旧蛟州卷宗,这北峡镇年年涨水,早先是年年修缮的,但近十年来,怎么好像没人管了?倒是地势较高的南峡镇,一边是漕运衙门,一边是县衙,年年修缮?”

北峡镇在上游,但地势反倒低,故而年年闹水灾。南峡镇虽然在下游,但除了码头之外的地方,地势要高出去很多,其实无需年年修缮都不会闹水灾。

宋正程闻言,伸手摸了一把脸上雨水,而后苦笑道:“大人就别明知故问了,谁不知道南峡镇出了个好闺女?”

哪个县令上任,不先去南峡镇杜家拜访?

可王云却笑盈盈转头,问道:“难道北峡镇没出个好儿子?”

宋正程苦涩一笑,长叹了一声。

王云也不多说,不管怎么说,他与宋青麟都是师兄弟。

不过他转身看了一眼破败宅子,疑惑道:“你们北峡镇的房子都很集中,怎么偏偏这屋子放在河边,看着也不像住人,怎么回事?”

宋正程赶忙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是本地一个外姓,当年被本家宋氏之人救下,后来独居在此。但多年以前突然间便消失不见了,近些年有消息说渡龙峡口的客栈是他的,还有传言说他买下了渡龙山。只不过真真假假的,谁知道谁说的是真的?之所以留着,是我觉得那孩子可怜,混的好也罢坏也罢,将来返乡,起码有个他安身之地嘛!”

王云闻言,缓缓转身,瞪大了眼珠子望向那处破破烂烂的院子,诧异道:“姓刘?”

宋正程也是一脸诧异:“大人认识他?”

王云闻言一笑,点头道:“认识,不过倒是看不出,他以前真的这么穷。”

说着,王云笑盈盈望向宋正程,打趣道:“其实你只要跟朝廷说一声这里是刘暮舟的住处,每年所得修缮款项,比之南峡镇,只多不少。”

但宋正程明显没太在意后面的话,只是问道:“大人见过他?那他……过得如何?”

王云摇头道:“上次见面是好几年前了,现在……应该还好吧。”

其实他想说一句,人不错,就是手黑。

做他刘暮舟的父母官,不是刻意的,却也不排斥。

而此时,拼命赶来的县丞与县尉总算是到了,同样来不及打伞,到了百步之外便下马,而后狂奔赶来,老远便抱拳:“属下来迟,大人恕罪!”

王云淡淡然转身,面色不改,却淡淡然一句:“这水一时半会是淹不到城里,二位可以高枕无忧。”

中年县丞咽下一口唾沫,没敢抬头,只颤颤巍巍答复:“大人,迁都不久,京兆衙门尚未拨发治河款项,我们也是……”

话未说完,便听见王云说道:“钱我带来了,堤你能修不?”

县丞赶忙点头:“有钱就能修。”

王云点头道:“那就好,修好就好,修不好,你们不好。”

但说着,他又转身看了一眼破宅子,而后言道:“尽量别毁了这房子,但要是实在挡路,拆了也行。”

方才大致勘探了一番,这房子确实碍事儿。

王云不是那种死板的人,与刘暮舟相识一场,携手上独台,怎么也算是朋友了,这不牵扯利害的事儿,能帮则帮,若实在是让不开,他也不觉得刘暮舟会是为了自家房子而耽误治水的人。

其实此刻渡龙山上,青瑶正与夭夭并肩坐在山雨亭中。夭夭自然不知道河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青瑶当然看得见。

青瑶给夭夭递去一把瓜子,随后问道:“李卞,新任县令是个什么来头,明明是个凡人,怎么身上又如此之重的浩然正气?还有他怎么认识我家公子?”

李卞刚刚在往莲池倒进去一壶牛奶,听见青瑶传音,便答复道:“青瑶姑娘听过王仁吗?大先生的关门弟子,憋着成圣那位,几年前在夕死城曾与公子打过一架。”

青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话锋一转,青瑶又问:“算日子,公子到哪儿了?”

李卞轻声道:“应该是快到彭泽了,赶腊月回得来。哦对了,姑娘知道魏东吗?公子之前叮嘱,说要是他遇到什么困难,能帮就帮一把。”

青瑶答复道:“知道,那个倒卖药材的年轻人嘛!年年清明他都会捎带着给宋桥烧两张纸对吧?他怎么啦?”

李卞起身,微微一叹:“唉,夏末收的药材遭了水,全泡了。他本想卖了药之后娶媳妇儿的,这么一来亏得连借的钱都还不上了。南峡镇那个杜家姑娘倒是愿意跟着魏东,但人家爹娘非要十两银子才肯让闺女出嫁。”

青瑶闻言,笑了笑,“这得管呀!”

……

九月伊始,大雨未至,有个去往南峡镇见喜欢的姑娘的青年人刚刚返回北峡镇。

青年伸手推开门,有个拄着拐杖的憔悴妇人立刻起身,焦急问道:“东啊,这趟……”

魏东摆了摆手,呢喃道:“娘,你歇着吧,我累了。”

说罢,青年缓步往自己的屋子走去。

几息之后,他的手刚刚搭在门上,却突然听见院门外有人喊道:“魏东在吗?”

青年一愣,又转身往大门口走去。

开门之后,才见个穿着黑色长裙的小丫头,他也认识,因为小丫头经常采药卖给他。就是这小丫头长不大,他很奇怪。

见到小丫头后,魏东苦笑着摇头,叹道:“夭夭,我没钱收你的药了。”

小姑娘闻言,咧嘴一笑,使劲儿摇着头,一边双手递上个钱袋子,一边笑着说道:“不是不是,我是来找你做生意的。”

魏东一愣,“啊?”

可小姑娘硬将钱袋子塞进他手里,转身就跑:“这钱是我的入伙儿钱,以后每个月找你要分红啊!”

……

十月,彭泽以南某处渡口走下来一大一小。

大的穿着靛青长衫,背一把木剑。

小的穿白衣,背着铁剑。

“师父师父,快到了吗?”

“嗯,近了。”

苏梦湫闻言,笑着问道:“那咱们现在要去哪儿?”

刘暮舟灌下一口酒,沉默片刻之后,呢喃道:“我还没去过任何书院,去一趟,顺便拜拜宋伯的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