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另类明末

作者:河虾油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一百四十五章 人才 下

书名:另类明末 作者:河虾油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2

从临海镇返回淡水,王明亮的干活的劲头可足啦

他和镇长赵阳分工个人负责一大块地面,鼓励大家开荒种地,再加上他早先再分配口粮的时候公平合理,没有丝毫的克扣,所以老百姓对他非常信任

民以食为天,农民种田吃粮乃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王明亮鼓励开荒移民们都很支持,几乎不用督促人人都很勤快。

不过等到种什么问题就来了。

按照赵云楼的建议,刚刚开垦的荒地没啥地力,种稻子收成很差种小麦又过了节气,还是应该种生长期短产量高的玉米红薯。

可是移民们那里认识刚刚从美洲过来的红薯玉米,不知道产量如何更不懂种植,他们坚决不同意,态度好点也是半信半疑。

王明亮只能在自家所在的村里做个表率,他和老婆两个自己首先种植。

这还不算,他还和大家说上回发的口粮就是玉米红薯,大家不是已经吃习惯了。

至于产量听种过的人说非常好,玉米能达到每亩700斤,红薯更是高达1000多斤,足够一家老小放开肚皮吃饱

有了王明亮的说教带头,他所管理的一大片地区算是全部种上粮食。

等到农闲王明亮还带上移民中的壮劳力,去规划好的移民新村造泥坯草房,每天每人可以换回一斤半大米。

移民的家里粮食多了,就想要改善下伙食添上点下饭的菜。

蔬菜肉食,这在移民区可是珍贵东西,淡水镇确实拿不出来。

王明亮还和赵阳商议,养猪养鸡现在是来不及了,不如另外再开出一小片荒地,种上蔬菜分给大家。

另外要是能从临海镇搞来点黄豆磨豆腐,也算是改善下老百姓的伙食。

还有淡水镇也是靠海的地界,可以派人下海捕鱼,给那些雇工们分配点海鱼也能省下不少大米。

“好,好主意”海鱼也是肉食,多少能改善下老百姓的生活,这个建议赵阳当即接受。

没几天渔船就出海打鱼,第二天下班所有来造房子的雇工都分配到各种海鲜。

不过新问题又来了,第二天雇工们纷纷给王明亮提问题。

他们说海鱼肉是挺多的,就是清蒸的时候腥味太重,想要改为红烧家里也没有酱油。

另外还有雇工说家里小孩子皮衣服都刮破了,家里缺少针线,能否帮忙解决下。

晚上王明亮在家静静的思考,他觉得淡水镇的老百姓各种日用品都缺,这是件好事

说明大家已经安安心心的想要在此住下来,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乃至农具等各种货物还真的样样都缺。

要是大圆岛将这些作坊都开办起来,淡水镇乃至大圆岛就不兴旺起来了

王明亮在心里构思了两天时间,落笔写了一份建议信准备上报赵阳。

“好,明亮你做的非常好”看完报告赵阳高兴的直笑,“我算是捡到宝了”

随后赵阳还告诉王明亮这份建议很有操作性,对发展淡水镇很有帮助,他要好好的构思下。

几天后赵阳带上修改后的报告,约上赵云楼一起去找赵涛。

等到赵涛看完脱胎于王明亮的报告,赵涛也是非常欣慰。

他欣慰的是弟弟赵阳心空开阔,并没贪墨了王明亮的功劳,而且还敏锐的觉察到这是发展大圆岛的好时机。

而且赵阳还一起通知了赵云楼过来,更是没有藏着掖着独占这份建议。

赵云楼也说这份建议非常及时,原本大家都忙着管理移民忘了柴米油盐等杂事,其实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发展商业也是在振兴大圆岛的商业,百业兴旺大圆岛的税收才能富裕起来”

“老弟,你准备怎么做”赵涛继续考验弟弟。

赵阳在路上早就想好了对策,他不慌不忙的说,就目前大圆岛的情况来说,粮食食盐布匹绝对不成问题。

能发展也能做好的还拥有两项,一个是酱油店;老百姓需要油盐酱醋做菜,这个项目可以邀请毛小桐的舅舅,此人在舟山沈家门酱油店当了几十年长工,请他来开店

另外就是缝衣针和农具,可以请李青松重操旧业,还可以在移民中打听下还有没有会打铁的,资助他们资金开设铁匠铺。

赵云楼还补充说,时下最近的节气就是中秋,按照老家的习惯中秋是要喝两杯的,可以让过永林在绍兴杭州聘请几个酿酒师傅来,大圆岛自己出资开设酿酒作坊。

赵涛还好奇了,问赵云楼过去岛上油盐酱醋还有黄酒都是哪里来的

“是我专门派船去福州买来的”

赵涛还苦笑自己满脑子都是打仗,看来现在需要改变下。

沈家门酱油店的老长工戴继灿通过外甥女毛小桐的口信来了到大圆岛,他到处走走看看发现这么大一座岛屿,居然还没有一家酱油作坊,立即激起他的雄心壮志。

戴继灿想要自己掏钱开设酱油铺子,做独家生意

此地有外甥女外甥女婿照拂,绝度不会有啥问题。

这将是大圆岛上第一家私营作坊,管理上的好坏对将来会产生很大影响。

赵涛还托许云山给戴继灿打招呼,开店绝对没问题,开几家分店也没问题,大圆岛还会免费提供街面房子,还会给一块临海镇外的作坊地皮。

但戴继灿的店需要5的税收,除此再无其他苛捐杂税。

想想能有独家生意,戴继灿最后还是答应了

此外李青松也被照赵阳捷足先登邀请到淡水镇上,开设了大圆岛第二家私营作坊,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制缝衣针

没几天岛上还开设了两家酿酒作坊,一家在淡水镇只酿黄酒;一家在鸡笼镇上是一家白酒作坊。

这几家铺子全都是私营商铺,赵涛不想在这些小生意上浪费精力,他只管事关大圆岛生死的重要企业。

没几天李青松的铁匠铺就出产第一批200根缝衣针,还被大圆岛政府全部收购,作为奖励分送给干活卖力的雇工。

等到中秋节,鸡笼镇上的白酒作坊也出酒了,像赵涛李小海等拿工资的都去捧场购买。

刚刚从倭国经商返回的刘金明洪大柱,即将远去西洋销货的李小海还聚在一起好好的喝了一顿。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