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称王

作者:五叔在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2章安置

书名:大唐称王 作者:五叔在此 字数:4.6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47

阎立本在王牧走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实验,一百口水缸大的窑,不停的烧,每天都要窑开。如果说从头摸索,肯定很慢,但是阎立本带的人,可是有经验的工匠,他还特意去请教了养老的何绸。

“我不知道哪种最合适。”说这话的时候,阎立本有些羞愧,他觉得这是自己弄的东西,又做了几率,实验,居然不知道哪一种最合适,这说不过去。

王牧看了一遍窑场,阎立本不愧是用皇帝的产业,做事就是大气,一百口小窑,到现在都没有停过,十来个工匠指挥在上百的民夫正在忙碌。

“为何不用石炭来烧”突然王牧发现,民夫运送来的居然是木炭,不由开口问道。

“石炭有碳毒,只有一些没钱的匠人才会用,而且石炭没有木炭好,不容易烧成。”阎立本解释道。

王牧明白他说的意思,阎立本看不起石炭,也就是煤炭属于穷人才用的,匠作监不屑使用,估计碳毒只是一方面,应该是味道他们不喜欢,没有脱硫的煤炭不但难闻,还非常刺鼻,熏烟;最后一个原因才是温度问题,大小不一的煤炭,自然没有精心制作的木炭燃烧猛烈。

王牧眨眨眼,笑着解说道:“石炭有碳毒,那是因为空间封闭,在外面烧没有一点问题,至于味道问题也很好解决,洗一洗就好,敲粹一些,燃烧不比木炭差。”

“真的吗”阎立本惊喜的问道,煤炭比木炭燃烧时间更持久,这一点他当然是知道的,如果真像王牧说的,那可比木炭省事情多了。

“当然是真的,不信的话,弄一些回来试一试。”王牧很肯定的说道。

“那好,我这就让人送一些过来。”

“这些水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摸着细腻而又熟悉的东西,王牧询问道,如今水泥烧制出来了,这可比运送火山灰要方便许多,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火山灰的。

“配比略有不同,弄出来的东西,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区别很小,按照你说的办法,做了不少石头出来,都在这边,你看一看。”阎立本带着王牧来到一個木屋外面。

木屋里面,放着上百块,大大小小不同水泥做出来的东西,有圆有方。

随后阎立本拿起一把小铁锤,递了过来。

王牧接过锤子,就在水泥块上面敲打起来。

确实如同阎立本介绍的一样,绝大部分都很粹,完全达不到要求,更别说用来建房子了。

“虽然建房子不能用,不过修路还是可以的。”见王牧眉头紧皱,阎立本宽慰道。

王牧皱眉头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所有的水泥块,比起姑复用的火山灰,都差了许多,不过很快他眉头就松开了。

一个是天然的好东西,一个是人工制作,而且还是技术不成熟的那种,自然没有可比性。

王牧笑了笑,刚才阎立本提醒了他,他才想起,这水泥不但和制作技术有关,还有使用技术,蜀中气候也要比长安好一些,这些水泥是冬天做的,看样子有一些应该做的时间不长,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脆弱一些,也是正常的。

“没关系,我们再试一试,你让人弄一些沙子,卵石过来。”

这些事情,自然有小吏负责,立即有人去取东西,不一会就拿了过来。

做了几个大一些的水泥块,随后王牧让人用稻草遮起来,又叮嘱他们,每天浇水一次,这才跟着阎立本去看玻璃。

堆积玻璃的地方,就要好看多了,五颜六色堆了一大屋子,有的看上去就和玉石一样。

到了这里,阎立本就自信多了,眉开眼笑的说道:“县公看看,这些可有附和心意的,你要的透明琉璃,也烧制出来了。”

对于五颜六色的玻璃,王牧没有多看,他更关心还是透明玻璃,有了透明玻璃,不但可以制作窗子,最想要的是还是凹凸镜,无论是作战,还是航海,现在都是属于神器。

“可惜还差得远。”看着玻璃,王牧暗自感叹一句。

心里虽然叹息,面上却泛起笑容问道:“这种玻璃配方记下了吧能不能随时烧制”

“按照你说的,每一窑的配方,都做了记载,包括火候时间,虽然不说每次烧出的东西完全相同,至少也差不了多少。”阎立本回答道。

“就按照这个配方,进行微调,另外试着成型,尽量减少里面的这种气泡。”

“如何算最完美”阎立本问道。

“于技术一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过目前能做到透明如水,那就算完美吧。”王牧回答道。

“您说得对,任何一技,都没有最好,能近乎于道,就是完美。”阎立本恭敬的点头赞同。

阎立本明白,这屋子里的东西,王牧看不上,或者说用不上,一开始还有些自得的心思也没有了。

“这些东西,用来做点缀还是不错。”王牧笑着说道。

“嗯,我重开几窑,只烧制这种无色玻璃,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见到成效。”没有去看一屋无用的东西,阎立本眼神凝神王牧说道。

“少监不用太辛苦了,这事不急于一时。”王牧劝说道。

“好。”搞技术的,对于自己用的技术,都有些偏执,阎立本虽然嘴里答应,心里却更加坚定,一定要尽快做出成果,他并不担心做不出来,因为王牧能够说出来,说明以前见过,如今自己已经摸到门路,不可能就做不到。

眼见阎立本心不在焉,王牧也知道他没有听进去,好在这时候送煤炭的人过来的。

长安城煤炭不少,尤其是一些贫困户,每年冬天,柴火不够,就烧煤炭,因此而死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何所有人都有一种,闻之色变的感觉。

让人把煤炭敲成小块小块的,然后丢进水里,再捞起来,架上木炭引火,随后把洗过澡的煤炭,放了上去。

敲粹的煤炭,还有一点湿润感,不过被木炭一烘,很快就燃烧了起来。

守着窑窖几个月,对于火,阎立本已经非常熟悉,仔细一看,就知道燃烧起来的煤炭,一点不逊色木炭,而且粹煤炭和大块的不一样,它燃烧更迅猛。

阎立本脸色一喜,屏住呼吸慢慢凑近,轻轻一嗅,随后更加惊喜的说道:“果然那种刺鼻味道很淡了。”

“咦真的勒以前离这么近,眼泪都熏出来了,今天居然没有感觉。”另外一个工匠,也惊讶的说道。

“这样应该比木炭用着方便吧”王牧笑着问道。

“这里每天要用柴火千斤,木炭千斤,有这石炭,至少可以节约一半的人力。”阎立本估算了一下回答。

木炭是烧制出来的,把木材堆积在一起,用火点燃,等到差不多的时候,用泥土覆盖,熄灭火焰,温度降下来之后,打开泥土,挑选里面那些燃烧小半的木材,就是木炭。木炭的好处就是燃烧迅速,烟雾很小,像大户人家所用的木炭,还必须要专门的树木烧制,上等木炭是用松木,因为松木燃烧,带着清香。

木炭砍伐树木,到烧制,运输,需要的人力不少,时间也不少,比起直接采用煤炭,显然费时费力,毕竟如今煤炭使用不多,那些地表煤炭,直接装起来运输就行了。

阎立本继续实验,王牧则去巡视了工地,过去四个月,敦化坊改建那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大半,除了最中心还有一块空地,其他的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

统一的一楼一底建筑,青砖黑瓦,房子挨着房子,整整齐齐。房屋前面是大道,虽然比不上主要街道,但也比以前的小街宽敞一些。

长安城修建非常大气,最宽的朱雀大街,宽一百五十米,另外还有四条一百米以上的大街,成井字形,分隔长安;坊市之间的道路,也在二十五到七十米之间,唯有坊市内部,宽度不一。

当年修建长安的时候,因为工期紧,所以先修皇城与城墙,当然还有一些大的坊市,靠近城墙的少数坊,属于后期修建,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平民,所以没有其他那么大气,而且乱糟糟的,土木房屋有,茅草屋也有。改建的部分,和另外一部分,一下子就成了天壤之别。

房屋后面是只有一层的牲口棚和厨房,中间留下一小块院子,虽然紧凑,却也够用。

改建的半个坊市,一条主街,其他都是小巷,能通行马车,主街用于商铺,其他地方都是民房。

敦化坊改建的地方,经常有大量百姓参观,他们对新房子好奇,修建了如此多新房子,没有见到一户人入主;不过他们更好奇还是两处大院子,一处位于坊市门口,一处位于坊市中间,就在那块空地附近。

敦化坊孤儿院,敦化坊养老救助站,两块竖着挂在大门口的牌匾,很快挂了起来,这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些残疾人最先进入这些新建的住所,虽然这些人身体残疾,面带凶相,不过很多人都对他们,露出尊敬的神色,尤其是一些巡街武侯,更是对他们行礼。

这些都是战场负伤的士卒,虽然说朝廷有抚恤,有赏赐,不过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回老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回去,也是家人的负担,所以在把赏赐带回去的时候,也带回一个善意的谎言。

谎称自己还在从军,短时间回不去,其实就是因为,自己残疾,无法帮家里干活,回去不但属于家庭负担,还容易惹人看不起,给人讥笑。或许没人当面说什么,不过乡里面什么情况,他们自然一清二楚,本来就没有多少事情,一点点小事,足够传遍十里八乡,而且说很久。

这些伤残士卒,是王牧向兵部要的,虽然不足以解决所有伤残士卒的生活问题,但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些,他心里还是愿意。

这些人会负责坊市卫生,垃圾运输,照料孤儿等等事情,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也更容易接受。

骨气这种东西,汉人从来不缺,饿死不吃嗟来之食,这种情况,大有人在;为了一家老小,老人自杀,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发生。如果说王牧只是让他们住在这里,肯定很多人不愿意的,所以他弄出这么一个地方。

孤儿院里面有很多玩具,木马,秋千,滑梯,还有石头雕刻的动物,这些石雕不算小,至少足够孩子爬在上面玩耍,虽然目前还没有收容孤儿,不过也可以看出来以后会很受孩子的欢迎。

既然修建起来,王牧当然不会让他们空着,照料的人一到位,他就去了长安县衙,由这些熟悉地方的人出面,寻找孤儿和生活无法自理,又没有后人的老人,送到了敦化坊。

“诸位虽然敦化坊第一期修建完成,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没有事情做,明天可以继续来上工。”王平朗声喊道,在他旁边是正在等着领取粮食的工人。

“真的吗小公爷”有人惊喜的问道。在敦化坊工作四个多月,没人愿意丢弃这份工作,吃得好,还有工钱,三天领一次粮食,从来没有断过。

“小公爷怎么可能骗人”立即有人高兴的说道。

“小公爷,明天干什么”

“小公爷,是不是这块空地要修了我们这么多人,会不会太多了”

听到七嘴压,等到安静下来,这才继续说道:“我知道伱们大部分都是敦化坊的人,现在新房子修起来了,你们想住吗”

“啥”

“当然想啊”

许多人都是一愣,随后大声喊道。

“敦化坊剩下的人,都可以搬进新家,只要拿你们现在的房子换就行了,当然房子的大小,人口多少,换的房子各有不同。”王平大声喊道。

“啊”

“真的吗”

“小公爷怎么换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震惊的瞪大眼睛,拥挤着向前,急切的问道。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