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称王

作者:五叔在此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18章为难的李世民

书名:大唐称王 作者:五叔在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7

大箱子抬入御书房,李世民微微颌首,示意内侍打开。

内侍打开箱子,不由一愣,随后走向下一口箱子。

随着一口口箱子打开,一开始还不在意的众人都惊呆了,李世民不由自主的从沙发上站起来, 向前走到箱子前面。

都是有眼光的人,箱子里那些五颜六色的石头,怎么看都是玉石,即便李世民如今是皇帝,宫里也没有这么多玉石,尤其是其中一块,居然和箱子大小无二。

皇室宝库, 好东西当然不少, 不过单单玉石这一项, 还真没有王牧送来的多,这些箱子,可都是能装下一个成人的大箱子,这么一箱,重量在两百斤以上。

皇家的东西,九成九都是成品,还得给后宫嫔妃配备,赏赐群臣,儿女,尤其是李世民这样,刚刚继位, 需要拉拢人心, 赏赐从龙功臣,这花费可是海了是,说是被掏空了, 也不为过。

王牧可不知道,这次送礼,又送到李世民心头上去了,不止是因为翡翠贵重,而且是他急缺的物品。

“这么多玉石”长孙无忌惊呼道。

“这是克钦国不知道多少年的积蓄。”王平解释道。

“这么多玉石,来至同一个地方,应该有矿山吧”陈叔达问道。

有人问这个问题,王平毫不意外,很是平淡的说道:“根据审问所得到的消息,这些玉石,全部来至于克钦国旁边的乌龙江,被人寻找到打磨出来的,如今已经很难见到。”

“河道有这么多玉石,上游定然有玉矿。”裴寂目光之中,透漏一丝妒忌之色,嘴里羡慕的说道。

“乌龙江贯穿骠国,犹如大唐长江,黄河。”看了一眼这个不认识的老头,王平依旧很平淡的说了一句。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悦,这些老家伙,以前就不帮自己,私心又重, 如果不是现在不好动他们,李世民都想立即让他们滚回去养老。

“汝父子有心了,不知道你父亲那边,有什么难处”李世民温和的笑着问道。

“多谢陛下,骠国那里,缺的就是人,尤其是人才,无论是官吏还是工匠,都非常稀缺。微臣来之前,遂久又发现一处小型铁矿,可就是没有匠人。”王平心里一喜,急忙回答。

“好,朕记下了,朱雀街有一处宅子,就赐予爱卿,爱卿暂且住下,改日朕另有重任。”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微臣遵旨。”对于做官,王平不太在意,他来就是做质子的,至于朱雀街大宅子,他更没有印象,连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是内侍带他去的。

“啧啧这是朱雀街啊这么大的地方,以前最少也是王公住的。”黄有德惊叹道。他是特意被王牧安排过来的,一来照顾王平,毕竟王平没有见过大世面,也没有到过长安,二来也是照顾长安的生意。

献给李世民一大堆,上百件家具,被其他大臣见到了,纷纷打听,随后就是众多订单,如今长安一个地方,就能抵得上整个蜀中。

黄有德来过长安,加上他的经验,可以让王平轻松不少,也知道怎么应对长安众多官员世家。

说来王牧对儿子没有少操心,不但自己讲了一些,还特意请凌敬,许敬宗他们指点过,在长安如何做事,对于世家又应该如何,有那些知名的大人物。

“你们觉得,如何赏赐王牧”李世民有些为难的问道。

这个时候,御书房的人已经少了很多,是他真正的心腹,只有谈一些外人不方便的事情,才聚在一起。

“灭国之功,不赏不行,以臣之见,可赏其子。”房玄龄建议道。

“赏赐应该赏赐,不过不能太重,毕竟骠国还有几个小国,要是再打几个下来,以后就赏无可赏了。”长孙无忌提醒道。

“朕也是这样想的,王牧出身不高,想必对儿女教导,差了一些,就先让进中书省,做通事舍人吧。”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长孙无忌说的,也是他的顾虑,毕竟小国在西南那么多,不可能每次都给王牧升官。

通事舍人,该名始于东晋,主要掌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虽然只有六品下,不过可以经常见到皇帝和中枢重臣,算是很多人羡慕的官职。身在这些人旁边,只要表现不出差错,以后前途就不用愁。

“西南安稳,朕也放心不少,今年受了蝗灾,正好出了两季稻,也算上天对朕的补偿吧。”李世民感叹道。

从登基以来,坏事情不断,可以说让他非常恼火,好在王牧这里给了他好消息,两次都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让李世民心里不但对素未谋面的王牧,具有非常大的好感,而且觉得他是自己的福将。

“陛下,两季稻要推行,不过这江南”长孙无忌说了一半,又停了下来。

李世民明白他的意思,皇帝需要平衡各方实力,这其武对立,历来都是最重要的两点,虽然如今需要拉拢南方,不过两季稻过去,本来盛产粮食的南方,粮食就更多了,这样很容易对皇权造成威胁。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里对李渊就升起一股怒气,南方平定其实是很轻松的,基本就是一次就打下来了,偏偏李渊把萧铣杀了,杜伏威的死外界也算在了大唐头上。

杜伏威,萧铣,在地方上名声都非常好,他们一死,不但大唐名声受损,而且原本属于两人麾下的官员,心里肯定有怨恨,顾虑,对大唐不满等情绪,这样一来,他想要修复这些,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有些大了。

大唐立国,北方世家在其中出了大力气,封赏自然不少,加上北方世家势力本来就强大,如今就需要压制,提拔南方世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李世民需要的是平衡,而并非一方强势,而且他更需要长远考虑,北方太过于依靠南方,也并非好事,时间长了,或者后代不中用,就容易出乱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37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