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52章 乌龟炖王八

书名: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八月初十,中秋节快到了,辽东眼见又要迎来一个大丰收,恰好是宁贵妃的寿辰。

这天,辽王在沈阳城新开的辽海酒楼,宴请郭家老小一起吃饭,共同为宁贵妃祝寿。

为了表达对宁贵妃的孝心,辽王亲自下厨掌勺,做了好几道菜。

郭家子侄如同众星捧月般地把宁贵妃围在中间,聊些家长里短。

不一会郭镛和郭鉴兄弟俩就开始诉起苦来。

“姑母,你能不能给辽王说一下,把那个粮油公司交给我们郭家打理啊?”

“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那李淇毕竟是李家的人。”

“……”

刚才还笑吟吟的宁贵妃慢慢收敛了笑容,问道:“镛儿、鉴儿,你们这几年,跟着辽王开拓辽东,为辽王出了不少力,也应该挣了不少银子吧?”

郭镛答道:“姑母,没挣多少,就是替辽王跑跑腿,挣些碎银子,都是些辛苦钱。”

郭鉴答道:“姑母,挣钱的项目不是被沈家占了,就是被晋商占了。咱们郭家现在混的还真不如外人,一个好项目也没捞到。”

宁贵妃又问:“我怎么听说,你们在和沈家合作的过程中,多吃多占?”

郭镛答道:“那是外人眼红,搞挑拨离间。”

宁贵妃又问:“那我问你,你上次随辽王北上招抚野人女真,你为什么掉头就走,反而把辽王一个人扔在蛮荒之地?回来后为什么又多报了一百万斤粮食?长春粮仓的账本也会挑拨离间吗?”

郭镛:“我……“

他见宁贵妃知道这么多,吓得顿时直冒冷汗,不敢言声。

他上次跟辽王探索三江流域,因为辽王搞了个物价铜法表,让他没钱可赚,所以中途就走了。

回来后越想越亏,他就趁负责王府财务的明月在生孩子,黑着心在王府账上多报了一百万斤粮食的支出,额外多捞了四千两银子。

郭鉴和郭镛本是一丘之貉,见郭镛吃瘪,连忙帮忙掩饰:“姑母……姑母,这中间肯定是有什么误会。”

宁贵妃见郭鉴帮腔,气更是不打一处来,有些暴走,骂道:

“误会个屁。你个小王八羔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别以为你这几年干的坏事,别人不知道。”

“辽王三令五申,不得开妓院。你明目张胆地把妓院开到了沈阳城和旅顺船厂,公开打辽王的脸。”

“辽王让你在金州建一批疗养别墅,你开出的造价却是沈家的两倍,铁燿都告到辽王这里来了。”

看来,宁贵妃并不是普通的妇道人家,那可是能够主持大明后宫的主。别看她每天表面上和几个儿媳妇嘻嘻哈哈,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看着儿子每天两眼一睁,就忙着开拓辽东,绞尽脑汁上这个项目,上那个项目,两个娘家侄儿却在扒儿子的豁子,她心里也不好受,索性乘今天这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娘家人,事情不要做得太过分。

营国公郭英作为娘家舅舅,今天是坐在贵妃旁边的,现在是如坐针毡。

他虽然对朝堂上的大事装糊涂,但对于家事没法装糊涂。

对于两个混账儿子的德行,他多少也了解一些。

前段时间,这两个儿子在沈阳的新府第落成,他可是亲眼去过的,各有五百多亩地,在沈阳城也算是挂得上号的,就是和辽王行宫相比,也不遑多让,家里养的小妾、仆役、丫环甚至比辽王府还多。

更离谱的是,这两个家伙还学那福建为富不仁的回回商人浦氏整了个人棋阵,两人没事就站在楼上,隔着院墙指挥丫环们下象棋:

“车二平八”

“马二退四”

“……”

这风头不是盖过辽王殿下了么!

郭英虽是个武夫,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还是懂的。

思考再三,他站起身对着宁贵妃一揖道:“贵妃娘娘,子不教,父之过,我现在就将这两个畜牲带回去闭门思过吧。”

其实这两年,大家都跟辽王嘻嘻哈哈惯了,特别是关起门来的时候,很少讲究君臣名分那一套,郭英也经常称呼宁贵妃为妹子。

但是他现在在家宴场合又喊起贵妃娘娘来,这家宴不免冷起场来了。

“来,大家尝尝,这是我新创的一道硬菜。”

正在冷场间,辽王亲自端上一个香味浓郁的大火锅,宣布正式开席。

明月连忙问道:“老公啊,这叫什么菜?”

她刚刚在旁边看了半天郭家大戏,平时心里对郭氏兄弟也极其厌恶,这时看了老公那道特色菜,很想借题发挥一下。

辽王挠挠头,想了半天好像也没想出个好名字,只好答道:“这叫董卓战吕布。”

众人看了看火锅中被大卸八块的老鳖和乌龟,不由奇怪起来,问道:“哪个是董卓,哪个是吕布?”

宁贵妃面带不悦地说道:“儿啊,你这菜名起得也太突兀了。”

辽王:“这……”

宁贵妃何其聪明。

她一看到儿子端上来的菜,就觉得儿子这道菜是针对自己娘家侄儿的,她刚才还骂了郭鉴是个王八。

但是自己的娘家人只能自己骂,儿子指桑骂槐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坐的大多是郭家其他儿郎,如郭镇、郭铨、郭钥等人虽说平时还是不错的,但也觉得辽王是在含沙射影,敲打郭家,一个个面面相觑,面对一桌大席索然无味。

其实,辽王也觉得这个菜名比较突兀,只是按后世记忆顺口叫了出来。

这道菜实际上是以他前段时间钓的一头大鳖和一只大乌龟为主料,做的一个香辣火锅:乌龟炖王八。千年王八万年龟,不仅很补,寓意也很好。

当然乌龟、王八也有骂人的意思,所以后世有人把这道菜又取名董卓战吕布,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几年骂郭家兄弟王八蛋的不仅是宁贵妃一个人,还有好多外人。因此这菜品一端,大家都不由自主往骂人的意思方面想。

辽王想了半天,最后说道:“母妃,这个菜名实际上是张飞战关羽,都取材于三国故事。孩儿刚才一忙,说错了。”

宁贵妃又道:“好了,我儿有心了,要真是董卓、吕布之辈,我们也齐心协力吃了他,可不正好?”

但是经过郭镛和郭鉴烂事一搅和,辽王又如神来之笔整了个乌龟炖王八,宁贵妃显然兴致不是很高,草草吃了几口,就推说身体不舒服,草草离席。

这家宴缺了正主,大家也吃得心不在焉,很快散了场。

这是辛辛苦苦亲自下厨的辽王所没想到的。

其实,辽王早就收到了关于郭氏兄弟贪污的报告。

但是他觉得,腐败伴随历朝历代,是一个正常现象。哪怕就是到了后世,内地学习港岛的“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一体机制,腐败还是如影如随,破获的惊天大案只有迟到,从来不会缺席,吃瓜群众从不缺少瓜,还得小心磞掉牙。

贪婪是人的本性,贪腐是官场常态。无论你设置一个什么严厉惩处的时间节点,但在这个节点之后,贪腐依旧,存量总是不会清空,增量甚至还可能在增加。

越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腐败的空间越大,浑水摸鱼的机会越多。

在朱植刚刚之国的时候,沈庄就曾提醒他,郭镇在山东采购的耕牛和骡子价格比平时高了一倍。

其中既有辽王府突击采购导致物价暴涨的因素,郭镇也没少在里面中饱私囊,一头骡子都敢比沈庄采购的要多报二两银子。

但是,这都被辽王给压了下来,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开拓辽东还需要郭家的帮忙。

对于他来说,只要认认真真办事,中间多报一些小账,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辽王一直觉得,最好的去除腐败手段是以大事为牵引,引导手下官员忙碌起来。人一旦心里有了干正事的庄稼,脑子就会少了些捞钱的野草。

郭镇就是如此,跟辽王久了,干了一些大事情后,心胸格局也大了些,专心仕途发展,不怎么再看中那些报假账的小把戏了。

但是郭镛和郭鉴早就钻进了钱眼里,已不是当年跟随辽王开拓辽东时的纯真少年,只要是辽王交办的活,都要从中捞到好处才行。

在辽王的庇护下,几年下来,郭氏兄弟早已赚了个盆满钵满,家产不下百万。

对此,辽王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只是慢慢做了一些防范措施,将郭家兄弟负责的辽沈昌集团下面的一些具体项目逐渐剥离出来,出售给其他商人。

郭镛和郭鉴因此少了一些垄断生意,心里慢慢对辽王也多了一些怨恨,逮着捞钱的机会也更加疯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