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1章 辽王成了闹钟

书名: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次日,朱植就拧了发条的闹钟一样,马不停蹄地安排工作、分解任务:

“蒯氏兄弟,还有赵鲁,我给你们三个一人一块地,规划枪械局、车驾局和火箭弹药局,列明人员、材料供求清单。”

“郭镇,你过来,负责王府后勤和军垦。张信你也过来,专门负责广宁地方事务和民垦,一定要抓好移民垦种、水利、渔猎等涉及民生的大事。你们两个人都要在一天之内拿出个章程来。”

他还要给已经是靖江王爷的收钱派活。

收钱谦虚地说:“你给个王府乐正的位置,让我管吹拉弹唱就行了。”

他现在好像还没有进入王爷的角色。

朱植就说:

“那怎么行呢?你好歹是个郡王,先领个广宁中护卫同知的虚职,指导骞义管理王府事务。什么纪善、审理、典仪、典膳、奉祠、典宝、良医、良工诸正,凡长史以下,都归你管。”

“你呢,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文化工作,以王府的典仪等人为基础成立一个军乐队,再以教坊司的人为基础成立一个剧团或文工团什么的。”

“什么前世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等四大南戏,后世的相声、二人转,都要教,都要学。再改编几首后世脍炙人口的军歌,轮流到各个军营进行演出……”

辽王现在特别迷信军歌,还给收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军歌的历史:

“我给你说啊,军歌,古已有之,它可是战斗力的重要体现。纠纠老秦就是靠着唱着《无衣》这首战歌,凝聚军心,同仇敌忾,席卷六国,一统天下。”

“大宋你知道吧,一直被女真、西夏按在地下摩擦,屡战屡败。但是他的西北边军却唱着战歌,在北宋灭亡前,从吐番人手中收复了青海河湟谷地,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袁大头创建北洋军时,军歌与军队的教育训练高度融合,当时教唱的《三国战将勇》就很经典,你应该听过。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借鉴了北洋军阀的《劝兵歌》歌曲旋律,只不过是把歌词改变了而已。”

“所以,教员说了,军队不仅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宣传革命主张就从唱歌开始。你就好好为革命作贡献吧……”

忽悠完收钱,朱植还想起来,教员还说了,军队还是生产队。

他就让一同穿越来的黄石村支书,不,社长徐德就负责指导军垦,黑石村的李喜旺配合张信指导民垦。郭庸、郭鉴分别给郭镇和张信帮忙去,这四人都先在中护卫挂个百户的名。

在周围查看的时候,他听到几人在那里喷嚏,又觉得医院也要尽快成立,由良医正李济牵头。

一路上,这良医正带着三十来个大夫从应天保障工匠家眷一路颠簸至此,竟无一人减员,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朱植让人把李济找来,吩咐道:“你赶快负责医院选址,拿出个章程,要是干好了,也给你个百户干干。”

至于铁炫和骞义,朱植还是让他们一边兼顾府内事务,一边编写扫盲用的语文和数学教材,继续到军营给士兵们扫盲,并把十几个从军秀才交给他们。

至于两个一路蹭吃蹭的丫头,朱植也不放过,是时候要收点利息了:

“你们两个,每天要抽出半天时间给王府丫环和随军小孩进行扫盲,给我编一个物理版和化学版的《一千个为什么》。”

“再成立一个物理研究所和一个化学研究所,你们就是所长,也是那军械司首席技术顾问。”

“现在,我正式给你们下达第一个研究课题,就要帮忙铁匠们制造出能承受一千六百度高温、完全能熔化钢铁的高炉。”

两个小丫头一听可吓坏了,开始讨价还价:

“好王爷,你就让我给小孩子教教歌、背背九九乘法表吧。”

“我的天啦,编个《一千个为什么》已经够难的了。”

“王爷行行好吧,搞军工研究我可不行!”

“……”

这就是后世大学教育学用严重脱节的失败之处,既不会动手,也不敢动手。一说动手,就是困难总比方法多。

朱植脸色一板:“教歌有收钱王爷,教数学有铁炫老先生,不要小看了古人,对数学精着哩。本王现在天天像养公主一样养着二位,你们怎么得干点有意义的事吧?”

两个丫头想着从应天府一路跟着朱植吃到广宁府,以后还要把他当长期饭票,免费浏览东北的大好河山,也觉得有点不大好意思,也许是该发挥点作用了。毕竟吃别人的嘴软。

婉清想了半天,才懦懦地说道:“古代炼铁炉之所以不能把铁熔化,是因为温度达不到。要想达到把铁熔化的温度,是要制造能耐受一千六百度的耐火料,比如石墨坩埚,硅线石,还要寻找燃烧值更高的燃料,比如焦炭,还要大功率的鼓风机……”

朱植小脑袋没转几圈,马上有了思路:

“不用多说,我就知道你们俩就有办法。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焦炭不就是用煤提炼的吗?我马上派人挖煤去,这大东北最不缺的就是煤。”

“大功率的鼓风机让蒯富兄弟利用水力就可以造出来。”

“石墨坩埚是个什么鬼?就交给你们俩了。”

两个丫头听这么一说,也跃跃欲试起来。

后世在课堂上学那么多化学公式、物理原理,进不了车间、地头,有什么用?怪不得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如果自己大胆走出这一步,说不定还真造出这高炉来!

让朱植这个臭屁王爷、朱大傻子和蒯大黑子们看看!

做通两个丫头的思想工作,朱植算是有了两个院士级的国宝。

当然,他嘴巴虽然有点凶,心里还是打算按国宝待遇得给她们搞好保障和服务。

听丫头们说,石墨坩埚其实就是找到石墨矿后,将其粉碎,再压制成坩埚。

石墨矿应该比较好找,也比较好认,辽王记得东北到处都是,后世北镇东北四十里就有,派几百人寻他十天半个月的,总会寻到的。

到哪里挖煤哩?后世的赤峰有露天煤矿,可往返一千六百里,翻山越岭,往返需要二十来天。

抚顺也有,往返只要一千二百里,但是由于中间还隔着两百多里的大辽泽,不是河道纵横,就是沼泽遍地,与后世的地形地貌严重不符,根本没法走。

而且即使穿过辽泽,到了沈阳后,可能还要受到蒙古和女真人的袭击,那里现在可是蛮夷的窝子……

朱植正在拼命回忆后世北镇周围有没有露天煤矿时,张石和大能过来请示工作了。

他逮住大能就问:“万球能,你以前在朱日河当过兵,知道哪有煤矿吗?千万不要给我说煤矿在赤峰和抚顺!”

“算你问对人了,不过得给点好处才行!”大能居然端起架子,公然讨要好处来。

朱植说道:“这好处嘛,我答应婉清,只要你把煤挖来了,就可以给她成立一个化学研究所,你去当研究所的保安!”

大能却不相信:“你的话靠得住,母猪能上树。”

他明知朱植在调侃自己,过了一会,还是说道:“算了,我记得当兵时去过阜新一次,那里有个海州煤矿,是亚洲最大的煤矿,早些时候的邮票和五块钱的纸币上都有这煤矿的照片。不过你尽快给我搞五百支枪。没有枪,你让我练过毛线的兵。”

枪械局在应天府也就生产了三十来支枪,大能虽然带老兵们练了一段时间,可逼都让朱植装了,最后连人带枪都给了张石的中护卫中军了。

王爷的中军相当于王爷的亲军,当然要最好的人和枪了。大能也只好认命,只是寄希望于朱植这边生产速度更快一些,所以他也不打算瞒朱植。

朱植一听,大喜过望。

这后世的阜新不就是元朝的懿州嘛。红巾军当年打到上都后,在元朝重点经营的辽西与蒙古人进行了一场决战,攻陷了富饶的懿州,但不知道是否发现过煤矿。

只可惜,这帮红巾军最后成了教员总结军事斗争经验中的流寇。这些人虽然把堂堂大元打成了漏风的筛子,却不知道根据地建设,最后还是淹没在茫茫历史长河中了。

他盘算了一下,懿州紧挨着广宁府,估计就一百五十来里,一个来回,连挖带运只需要四天时间。

当然,第一次去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去寻矿。

露天煤矿并不是说煤就露天里长在那里,只是离地表比较浅而已,去掉浅浅的地表层,很容易就可以露天开采了。

朱植就让大能找郭英的广宁卫要人挖煤。广宁中护卫的人要做辽东诸军的样板军的,得抓紧时间训练、备战。

谁知道,老天爷什么时候会下雨,蒙古人会不会打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