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54章 沈公子的三项任务

书名: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见沈庄出面拿下沈家这一城,郭镇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带着公主和妹妹直奔西湖而去,准备完成辽王交待的第三个重大任务。

这时候,永嘉公主再傻也猜出,郭镇这哪里是带自己出来玩的?肯定还是在给自己那个臭屁弟弟在卖命!

果然,郭镇到了杭州之后,就和沈庄心急火燎地一同去拜访了浙江都司指挥使徐司马,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想造访造船世家沈家。

老朱以水师起家,底定江南,造船工匠的待遇原本优于其他工匠。

随着江南平定,中原一统,老朱重新确立了千年以来中原王朝的以农耕立国的方略。大明造船业日渐式微,造船工匠待遇也一落千丈。

只是为了解决北方军粮运输困难问题,朝廷才在淮安运河附近设立船厂专门建造漕船向北方运送军粮,又在应天设立龙江船厂建造江船兼顾海运。

因此,大明造船技术虽然承袭宋元,但在朱植穿越回来的时候,并没有造出体现领先世界水平的海船特别是用于海上作战的军舰来。大明水师整体上停留在内河运输船队的水准上。

但是,即使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的中国从来不缺乏有识之士。在东南沿海的一些重要出海口,个别有眼光的驻防将领还是因地制宜设立了一些零散船厂,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专门建造海船,加强海防。

镇守浙江的徐司马就是这样一位有眼光的将领,成立了浙江水师,靠着沈家建造了数十艘专门用于海上运输和作战的遮洋船和备倭船。

后来,世代以造船手艺糊口的杭州沈家也因为有了徐司马的支持,得以继续钻研造船技术,打造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远洋舰队--郑和船队。

在抗倭援朝战争中,一代名将邓子龙率领浙江水师在朝鲜的露梁海战中能够以小胜多、大败倭寇,靠的就是沈家打造的精锐战船。

沈家后来甚至将数代积累的造船经验编写进了《南船纪》一书,无偿献给朝廷。可惜的是,这都没有引起那些颟顸朝廷大员的足够重视。

根据后世史籍记载,撰写《南船纪》的沈启系为郑和下西洋打造宝船的沈家后人,辽王大胆推测,沈家绝对是有数百年造船经验传承的造船世家。于是他派郭镇到杭州寻访造船世家沈家。

吴杰在应天时,通过龙江船厂老工匠们提供的线索,也得知沈家一直居住在杭州卫,负责为浙江都司打造海船。他也建议郭镇到杭州去寻找造船的沈家。

说来也巧,镇守浙江的徐司马和镇守云南的沐英一样,也是老朱的诸多养子之一,算是辽王的便宜义兄,郭镇的大舅哥。这样沾亲带故,沟通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徐司马问明郭镇的来意之后,自然是热情接待,马上派夫人、女儿等内眷陪同公主和郭家千金游赏西湖,自己亲自陪同郭镇造访杭州的造船名匠世家沈家。

一路跟来的沈庄也在杭州沈家口吐莲花,利用沈万三的招牌大打亲情牌,纵横捭阖,左右忽悠。毕竟天下沈家是一家。

三天后,郭镇在徐司马和沈庄的配合下,终于再下一城,促成沈家答应由最优秀的儿子沈正率领十名优秀子侄,携带大量图纸和造船工具前往辽东效力。

徐司马也是十分仗义,马上让浙江水师专门派出战船护送沈家子弟到辽东。

完成辽王交待的三大任务后,郭镇好似虚脱似的,在徐司马安排的馆舍里大病一场,可把一旁的永嘉公主和郭爱吓的不轻。这天堂杭州也不看了,二人就守候在郭镇身边,直到其完全病愈才返程回京。

在回京的路上,郭镇笑嘻地对公主说:“男人操心真累,比入洞房还累。难怪辽王好几次操心之后就会晕倒,一睡就是好几天!”

一旁的郭爱听得心里七上八下的,连忙问辽王在辽东是否又晕倒了,心儿一下子飞到了辽东。

郭镇自知说漏了嘴,连忙又开始装晕,掩饰过去……

沈庄配合郭镇拿下杭州沈家后,又由徐司马派人送自己上舟山群岛,亲眼看见沈家船队到达舟山和柳升等人汇合南下,又顺便从柳升那里接收了一些物资,这才返回杭州。

这时,他端出沈家三公子的架子来,召集沈家所有商号掌柜开会,准备完成辽王交代的第三件事情:开连锁酒楼。

朱植行前给他说了,辽西今年土豆和红薯收成其实还可以,留足明年的种子,剩下的一半救济辽南百姓和蒙古各部,一半交都由柳升南下时送至舟山,交由沈庄开酒楼之用。

之所以说是开酒楼,而不是开饭店,这还是沈庄的建议。因为新开饭店的招牌就是辽东的高粱酒老社长酒,主打的就是一个酒文化。

当然,朱植手中的秘密武器还很多,比如辣椒、花生、玉米,也给了沈庄一些,而且还方便储存。

沈庄却一本正经地开起了黄腔:“这些秘密武器要慢慢拿出来,不要像新娘子入洞房,一旦脱得光光的,就没了神秘感和新鲜感。所以总要隔三差五地换个制服、套个丝裤、拿个小皮鞭什么的!”

一谈到生意,沈庄不仅是淫才,还是人才。

当然,辽王把压箱底的秘密武器都交给沈庄也是有条件的,他曾在沈庄行前专门有交待:

“酒楼开了以后,利润还是一家一半,三年内王府一文不取,全部交由沈家。你们就以开分店为名,慢慢地雇佣店员、伙计、家丁、护院、马夫、厨师、裁缝、丫环、铁匠、木匠、大夫……”

“凡是能想到的用人由头都用上,只要是长得像个人的,统统先行雇佣,遇到孤儿、被遗弃的婴儿一律收养,甚至可以大张旗鼓地收买戏子、奴婢、青楼女子……”

“古人应对天灾能力较差,一遇到天灾人祸,最简单的应对方式就是卖儿鬻女,刚好大明律法也允许人口买卖,你就放心大胆地买吧……”

“等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慢慢再以到其他地方开分店的名义,转送辽东……”

说到最后,沈庄终于听明白了,辽王是在变相招兵买马!或者说,他也在准备当大明的叛徒。

想到这里,他这个沈家叛徒心里不由平衡了许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