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疯道人

作者:老窝瓜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七十六章走在回家的路上

书名:疯道人 作者:老窝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10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门外粪担儿。

这是杭州俚语民谣,说的是杭州十大古城门的环境特点。就拿清波门说,因为面向南山,杭州很大一部分薪柴是从清波门进入,所以市民习惯称柴担门。

天刚见亮清波门就迎来了第一个客人,守门军爷见是一个年轻人搅了自己的好梦本待发作,看到知府大人的腰牌,军爷脸上堆出献媚的微笑,即令兵士开门放人,一辆篷车冲入了通往金华的官道。

早晨的空气虽然很清新,却裹杂着徐徐的凉意。不解风情的雾气,从深泽浅谷你推我桑的涌来,在早行者身边翩翩起舞搔首弄姿,摸一把脸凉凉的,摸一把头发湿湿的,它们就像春院门外招揽生意的小姐,不管客人脸色多么不好看,春色菲菲笑意绵绵依然故我。

官道上天色蒙蒙,雾气蒙蒙,骑马赶车的路人已是浩浩荡荡,他们都是贪早赶路而居住在城外客栈的商旅。小不点在并驾齐驱的时候,意外地认识了同去饶州的客人搭伴前行,得知小不点是玉山同乡更觉近面。见小不点年轻又是单人,善良得把年轻人的车夹在两车中间,缰绳系在前车的后挂上,小不点成了没有车夫的清闲二爷。

篷车里依然铺着清书三人在青龙山堆上的草,伴着两个多月时光流逝草已干枯收缩,却还是很厚,上面铺着两层被褥和软垫躺在上面很舒服。小不点现在就躺在松软的床上,两手垫在脑后高翘着二郎腿,嘴里哼哼着谁也听不清的歌曲,随着车轮颠簸上下颤动。

躺在被褥上小不点想起了宁国城门外客栈,他虽然受伤昏迷没有见过客栈的店家,可是心里无时无刻都不会忘记。他不知道让清书捎去的明前龙井茶,店家喝的是否习惯,他也不知道那套南泥壶店家喜不喜欢。他知道礼物是微不足道,可是现在自己只能做到这一点。

他想起了清书,这个臭小子会不会听自己的话,绕宣州走官道到泾县。虽然他能确定青龙寨已是坍塌的土地庙无人问,可是他还是不希望清书只身踏入充满了凶险的漫长山路。

小不点也想起了青阳县的老伯一家,闭上眼想象着老伯一家接到他的书信那一刻喜悦,他真的好想他们。

他睡着了,他在人马车流的喧嚣中睡着了,身边放着掉了色的蓝色土布包袱和雨虹剑,里面堆着前一天托店家买的回家物品,还有店家准备路上吃的食物。他侧身卷曲着,他睡得很香梦里笑得很甜。

车马人流过了富阳少了四成,通往金华另辟一径,去往衢州方向的客流沿着富春江西岸官道蜿蜒前行。三山是个大集镇,各个饭庄酒家门外停满了车辆,晚到的那是一座难求。

小不点搭的伴当是替客商往杭州送货的,三挂车都是空车自然抢了先,等到后续大队人马到来时,人已是酒足饭饱,马也是水满料足开拔了。同乡的马车常年在外拉脚,马的脚力好,小不点的马好自不用说,三挂车速度自然快。三人吃饭小不点抢着付了帐,同乡更有好感,听说年轻人几天没睡好觉告诉他放心的睡。

两个同乡告诉他,这个速度用不了亥时就能到桐庐,反正他们也不进城早一会晚一会都行。但是他们必须在天暗下来之前通过垄坞岗,那里是狭窄的山路,还时有宵小之辈出没不安全。小不点听后也只是一笑了之,侧身靠在篷车边上想他的心事。

官道离富春江最近的时候也只是十几丈,江水的喘息震耳欲聋,马车行进在山路上,富春江就在脚下,透过稀疏的青黄红颜色参差不齐的树叶一览无余。波涛汹涌的宽阔水面,只有靠近岸边的缓流有微乎其微的结冰,整个江面并没有被寒冬制服,就像一群桀骜不驯的野马在嘶鸣,在奔腾。,

看见富春江他想起了与兄长戚继光结缘的那段美好记忆,每当想起那短暂时光心底就会有一股暖流在游动,让他不能释怀。

人是有感知动物,心有灵犀古亦有之,他和金兰兄弟有着同样的感怀,思念。戚继光正在书房和夫人王氏探讨孙武兵法‘将败’的论述,家人进来报说去饶州二人回来了。

戚继光起身而行夫人跟其在后,到门口回头问家人“客人安排在哪里了”

家人回道;“回老爷,没有客人,只是孙云和齐盛二人。”

夫人王氏疑问说;“没有客人,公子的家人没有接来?”

戚继光走回坐在太师椅上问;“孙云和齐盛在哪里”?

家人回道;“正在下处洗脸”门外有人接到“老爷,小人来了”话落门口相继出现两人,看得出身上的风尘仆仆。

夫人王氏急切地问;“你们没有见到公子的家人”?

孙云连忙说;“回夫人,见到了,只是他们不肯来。”

戚继光说;“你们坐下慢慢说,见到公子家人的过程。”

二人落座后齐盛说;“见到一家三口说明来意,初时人家并不相信我们,直到小人说出老爷与公子金兰结拜的过程,公子家人才相信。”

孙云说;“公子和家人虽没有血缘关系对公子真的很挂念,听到公子受伤时那个揪心不是能装出来的,男主人一脸愁容只会长吁短叹,女孩更是控制不住情绪趴在母亲身后抽泣,女主人埋怨傻小子一天东打西杀的不知爱惜自己。”

夫人王氏问;“京城比山村繁华得多,公子的家人为什么会不来。”

孙云回道;“男主人说舍不得几亩坡地三间茅屋,女主人说她们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亲戚朋友都在那里,京城虽好却不如生活在自己家里舒坦,家里虽然穷点有温馨。”

夫人王氏追问道;“你们没说公子很快来京城,一家人可以团聚”?

齐盛说;“小的们说了,公子的家人不相信。”

夫人王氏不高兴的说;“还是你们没有说清楚,否则,公子的家人怎么会不相信。”

齐盛急忙说;“小的们说的很清楚,公子的家人也听明白了,可是人家还是不相信。公子的妹妹别看是个乡下女孩,提的问题一下子把我和孙云问住了。”

戚继光好奇地问;“公子的妹妹提的什么问题”?

孙云抢着答;“女孩问我小哥在哪?我说在杭州。女孩又问杭州离家近还是京城近?我说离家近。”

旁边的家人疑惑的说;“女孩问这个干什么,孙云你这不都答上来了。”

戚继光接话说;“女孩是不是又问,公子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到京师和兄长过年,还是回家和家人过年对不对”?

孙云点头说;“被老爷说中了,小的们被女孩问住了。女孩自信的说她小哥如果不是脱不开身,一定会回家过年。”

夫人又问;“公子家里过的光景怎么样”?

孙云叹了一口气回道;“公子家里很寒酸,留我们吃的饭是面汤,恐怕这也是公子家里招待客人最好的食物了。”

夫人王氏又急忙问;“带去的二百两纹银留下了吧”?

齐盛抢着回答;“还是老爷看得准,人家不收,女主人说她不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但是家人不想让孩子因为收了别人的钱财心里有压力。为了不驳朋友的心意留下五两银子,等孩子回家过年买点好吃的,让他知道兄长的一份心意。”

夫人王氏不解的说;“公子是这么个性格,怎么找了个家也还是同样?”

戚继光回道;“要饭的专找拿棍的,识文的认识篹字的。要饭的聚在一起依然是穷,可是他们却富有着关心和温情,学士聚在一起只有尔虞我诈没有真情。”

小不点躺在摇晃松软的床上,心里充满了对家的期盼,藏着兴奋和喜悦颠簸在回家的路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