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六十九章聊出了个净土宗来

书名: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1

唐僧想了想,觉得也对,要真是这样,那奎木狼的此前行为、岂不是大大的做对了?于是他想了想,只好道:“对于那些本性低劣之辈来说,诸法、诸万物自然就并非是空相了,而是佛祖创造出来考验其本心的产物,通过考验者说明其已经放下了低劣的本性,自然能入极乐世界,没有通过者自然应当打入地狱,接受惩罚。”

以唐僧的见识阅历来说,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而这却也正是各大教派都有的操作。

所以不论哪个教派,往往都能从其教义中找到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都是一样的事儿,凭什么你做就是修行、我做就是入了魔道?

其本质就是因为他把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道德高尚的、一种是本性低劣的,这两种人的修行法门自然不能一概而论。颇有点性本善、性本恶的味道在里面。

地藏不置可否,又开口讲道:“玄奘,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于虚妄中领悟本心中的一点灵真,自然是禅宗修行的不二法门,此之谓借假修真。”

“我问你,那一点灵真是什么?”

唐僧想了想,开口道:“是众生自己的本性、是其内心深处最为深切的渴望。”

地藏菩萨摇头道:“所谓的本性灵真、佛性、道心,同出而异名,本质都是一个东西。玄奘,佛性有高低卑劣之分吗?”

唐僧解释道:“菩萨,贫僧先前已经说过了,佛性本无高下,但人的悟性却有高低、人格也有卑贱之别,是以众生才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地藏菩萨这才点头说道:“既是如此,那你适才本性低劣的言语便是不恰当飞,至于人格和悟性的说法倒是有几分可取之处。”

两人此时竟有了几分论道的意味在里面,这是地藏所没有想到的。

话虽如此,但唐僧依旧认为那一点灵真乃是众生自己的本性、也是众生内心深处最为深切渴望,也可以称之为“本我”,是可以用好坏来区分的。

但这东西自己明白就好,若要广传教义、佛法,则那一点灵真必然应当是佛性、是道、是一切美好品德的代称!

于是唐僧开口道:“多谢菩萨,弟子有所感悟了。”

地藏问道:“你悟到了什么?”

唐僧笑着道:“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地藏皱眉,道:“你适才不是才讲过,唯心要反其道而行吗,怎么如今就成了‘时时勤拂拭’了?”

唐僧又道:“身非菩提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地藏摇头叹道:“你哪里是悟了,分明是陷得更深了,听你之言,不还是将佛性论了个贵贱高低,一等人唯心唯我、二等人唯勤唯行!”

唐僧同样摇头叹道:“菩萨,众生的佛性本没有高低,但悟性依旧有高低之分,若诸信众、诸比丘、比丘尼明悟了佛性,自然就会知道‘身非菩提树,明镜亦非台’的道理,行唯心唯我之法;反之,若诸信众、诸比丘、比丘尼明悟不了佛性,自然需要以诸佛为明镜,时时拂拭、唯勤唯行,免得其堕入了魔道。”

地藏菩萨听了唐僧的话,一时无言,心道此话倒也没错,若是众生都能明悟自己的佛性,那么地狱早该空了,既然众生多数不能明悟自己的佛性,那么让他们以佛祖为明镜,为其观摩、学习的对象,自然是应有之义。

佛祖这台明镜虽未必能使其照见本心,却也能导其向善,免得彼辈行差踏错、入了邪魔外道,要下地狱走上一遭。

想到这里,地藏菩萨于是点头道:“如此,你之言倒也不算错。让那些悟性不够的去信仰佛祖、以为明镜,自无不可。”他说着欣然而笑。

其实这里两人之间早已有了分歧,唐僧口中的悟性高低,本质依旧是将人分成了两等,一种依旧是道德高尚的,不需要约束;另一种道德不够的,需要受到约束。而什么以诸佛为明镜,其本质难道不是戒律或者法律的约束吗?

是以作为穿越者的唐僧、本质依旧走的是法家那一套,从其想要依据天律分形奎木狼便可见一斑。

而地藏菩萨却信了唐僧包装的那一套说辞,大概因其少在灵山走动,每天不是在地狱超度亡魂、便是在去超度亡魂的路上,同时其自身佛法修为也是从阿弥陀佛和接引佛祖、这两位最早的佛祖身上自悟到的,不然他但凡在灵山修行一段时间,就会知道灵山佛教的制度规矩,本质究竟是什么模样。

唐僧于是顺口道:“菩萨,以诸佛为明镜、时时拂拭、唯勤唯行,似乎正合你佛法中身体力行的奥义,菩萨或可在以后说法的时候将其融入进去,如此也算是靠近禅宗修行了。”

大乘佛法以后必将是大势所趋,地藏菩萨先前便提过要向着大乘奥义靠近,是以唐僧才有此言。

地藏闻言,也是欣然的道:“贫僧正有此意。”

唐僧自然也很高兴,有了这句话,地藏菩萨将来也有可能是他的大腿之一了,毕竟“唯心唯我”、“唯勤唯行”这两个观点是唐僧所提出来的东西。

而且这条大腿是唐僧自己抱过来的,哪怕唐僧不是取经人了,依旧可以过来抱一抱这条大腿。

于是唐僧高兴的道:“感谢菩萨传法解惑之恩,贫僧收获良多。”

地藏颔首微笑,道:“善哉玄奘,贫僧以后说起此法,也不会抹了你的名头。”

唐僧惊喜的连连道谢,地藏菩萨这也算是给他扬名了。

此时门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三个身影走了进来,正是猪刚鬣、谛听与地府的催府君。

原来唐僧自从在黄泉渡口露了一面后,便直接到了地藏菩萨处,是以阎罗王虽然通过生死簿知道唐僧意外亡故了,却也迟迟没有等到唐僧的魂魄。猪刚鬣自然也只好跟着在阎罗殿等候各处汇集过来的魂魄,最后还是谛听受了地藏菩萨的吩咐、前去唤人,阎王这才吩咐崔府君带着猪八戒随同谛听往翠云宫而来。

他们来时,见唐僧正与地藏菩萨说得入巷,所以没敢打扰,只在门外静候,此时见二人交谈完毕,这才进来见礼。

猪刚鬣道:“师父,原来你在这里,倒叫我好找了这久。”

唐僧心情不错,于是出言道:“八戒,为师倒是知道你来了,本打算要将你叫过来的,只是见了菩萨后一时也忘记了,累你枉自苦等了一番。”

猪八戒摆手笑道:“也不算苦,不过是在阎罗殿里坐得久了会儿罢了,师父,咱们这就走吧。”

唐僧点头,道:“不急,你其他几个师兄弟都再重头再拜了一回师,你若有意,也再拜一回吧,免得他们日后排挤你,若是无意,那便另说。”

猪刚鬣哪里有不愿意的道理,自从他被奎木狼破防,又在天庭表现了一通,早已是归心了,于是立马磕头如捣蒜,行了三拜九叩之礼。

唐僧将其扶起,道:“你此前就是俗念太多,要入我佛门,目前只怕还不能走唯我唯心的路子,只好去走那唯勤唯行的道路。为师如今再给你取个法名,唤作八戒,好时时提醒你收束收束过多的杂念。”

猪八戒应声称是,于是唐僧又转身对着地藏菩萨道:“感谢菩萨收留讲法,贫僧告辞了。”

地藏菩萨颔首道:“嗯,去吧。”

说话间,忽然于虚空中传来一股吸力,猛的将唐僧一下子吸入其中,瞬息间不见了踪影。

猪八戒急忙过去想要抓住唐僧,却只是扑了个空。

地藏菩萨见状说道:“八戒,你先不忙着慌,我看这场景,想来是上面有人给你师父吃了还魂丹,故而他魂魄还魂去了。”

崔判官闻言忙翻着生死簿查阅了一遍,道:“圣僧确已还阳。”

猪八戒郁闷的道:“好嘛,老猪我辛辛苦苦的来找他一遭,好不容易找到了人,嘿,他倒是自己回去了!”

地藏笑道:“八戒,这岂不正是吉人自有天相吗?你也勿恼,快些回去吧。”

猪八戒哼哼唧唧的道:“菩萨,那我老猪也走了!”

于是才见到唐僧的猪八戒,就又急忙转身往天庭而去。

崔判官见状同样也是告辞而去。

等人都走后,地藏菩萨忙脱下袈裟,结合唯心唯我、唯勤唯行这两点将直接的佛法梳理了一通,记载在了这袈裟之上。

因为受他讲法的听众大多悟性不高的比丘与信众,是以信奉诸佛言行、唯勤唯行这一点反复被他提及,故而在其弟子与再传弟子中,其佛法逐渐演变信、愿、行三字要诀,成了他们修持的重要法门,此后更是另立一宗,唤作净土宗。

而那件袈裟也有了非凡的意义,比如此后就有一位净土宗的佛门弟子,喜欢在袈裟、以及身上刻印点经文、天龙之类的东西,每每与人争斗时,总是扬起袈裟、大吼“世尊地藏”、“般若诸佛”、“大威天龙”什么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