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五十六章唐僧一封信,二郎神带兵上天庭

书名: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1

“他们回到天庭,跪求哭诉,誓要玉帝亲自出手,以正天庭威严、律法昭彰!”

“玉帝自然不肯,但只怒斥群神无用,不如退位以待有贤!”

“于是众神又去跪求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十大帝君。于是二十二位尊者无奈只能去见玉帝,当是时,玉帝避而不见三次,众尊者再请见者四,玉帝才终于与其闭门详谈许久……”

猪八戒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似乎在猜测当时他们到底是在谈论些什么。

不仅猪八戒好奇,在听的人都很好奇,只是这注定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至于最后的结果嘛,大家其实都看在眼里了。

“最后玉帝下旨招安二郎神,封为昭惠灵王,实职乃是司危府君、专管一应司法事宜。”

昭惠灵王是封号、爵位,司危府君才是实权职差,真要说起来,孙悟空的爵位虽然是齐天大圣,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只是虚号罢了,更何况实际职差还是个看大门的桃园护卫。

毕竟是自家外甥,玉帝还是省的滴。

至于二郎显圣真君的称号,乃是灌江口信众封的,不在天庭编制序列内。

猪八戒最后如此总结道:“这二郎神被封司危府君,奎木狼的事儿,咱们找到他头上,也算是合情合理;只是他住在灌江口、听调不听宣,又一直不曾到任,也可以借故推脱,这便是不易之处了。”

“所以这二郎神也和天庭那些毛神不对付、对玉帝也不感冒?”

“所以这天律便再一次沦为了废纸?”

前者是孙悟空的话,后者是唐僧的话,二者几乎同时出口,但关注的点却天差地别。

猪刚鬣没有回唐僧的话,毕竟只要是个神仙,基本都对天律不感冒,猪刚鬣也自认为是天庭序列的一员,从前是,以后也将是,这中间的不过是个过渡时期罢了。

他把二郎神提出来,无非是借此让唐僧把主意打到二郎神身上去,说到底还是不愿意沾染这事儿罢了。

“猴哥,这不明摆着的事吗,杀父困母之仇、毁家征伐之恨,哪儿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孙悟空不解的道:“既是如此,当初他怎的要助天庭来拿俺老孙?”

猪刚鬣嘿嘿笑了几声,道:“常言道血浓于水,他虽是心高、不认天家亲眷,却到底是受了天庭的封号,你当时扬言要毁了天庭的社稷,他自然是不允的。”

孙悟空摇头道:“也是个不爽利的。”

听了猪刚鬣的话,唐僧的心思果然打到了二郎神身上去了,心里暗自寻思,这玉帝看来和天庭众神也不是一条心,不管是想靠着天律发动政治斗争、还是真的一心站在广大三界众生这一边,归根到底,咱们都是站在天律这一边的。

二郎神也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他既然不肯认玉帝这亲舅舅,又和天庭众神不怎么对付,那他自然应当是我广大三界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爹、他哥更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更是被某天神以浑不在意的态度捏死的,不妨从这个方向来争取他。

“那好,咱们就去请一请这位显圣真君,你们谁去走一趟?”

唐僧对着几个徒弟问道。

孙悟空道:“俺老孙不好见他,你们去吧,只说是俺老孙在此邀他助战降妖,他定然会来,到时再与他细细分说便是。”

几个师弟一听,这理由不错,毕竟谁不知道孙悟空的本事性格,要让他出口帮忙解决的妖怪,谁不好奇?

哪怕是出于见猎心喜的心态,也多半会来走一遭的,到时说不得还会涮一涮这位生性桀骜的齐天大圣。

于是猪刚鬣道:“那我老猪就去走一趟吧。”

说着就要动身,唐僧却道:“不急,我写封信给他,你一并带去吧,他看后若不愿来,咱们再想办法便是。”

猪刚鬣道:“师父要写什么,不如依着猴哥的话来,先将他请了过来,到时当面传达岂不更好?”

唐僧摇头道:“那二郎神至今没去司危府上任,咱们要请他动用司法天神的职权,还是先说清的好,免得交好不成,反而使他厌恶。”

唐僧说罢,果然冥思苦想、字斟句酌的写了一封书信,交由猪刚鬣带了过去。

猪刚鬣驾云刚走,敖闰就牵着鯥牛从云头下来了,对着孙悟空道:“大圣,你的云快,让小龙一路追得好不辛苦,等到时,见你们师徒正在叙话,正要下来相见,却又忽然听不见你们说话的声响了,想来是你施的法,故而我在云头等候至此,这才下来相见。”

孙悟空笑道:“老龙王,所谓法不传六耳,老孙谨慎了些,非是刻意怠慢,莫怪莫怪。”

敖闰道:“岂敢,烦请大圣与我引荐尊师?”

“好说、好说。”孙悟空说着过去先将鯥牛牵了过来,这才走到唐僧面前,将在龙宫的一应事情说了出来。

唐僧一听之下,顿时就了然了孙悟空的打算,要是把小白龙当成是那条收作弟子的真龙,那这坐骑岂不是就可以白嫖了吗?心道孙悟空也有用计的时候,这一手玩得确实六。

于是唐僧起身,对着敖闰见礼道:“原是龙王当面,贫僧失迎了。”

敖闰也是急忙躬身回礼,连道不敢,一番礼毕后,敖闰才道:“小龙听大圣讲,圣僧有意要收一个真龙作为弟子,是以今日特地前来问见,失礼之处,望圣僧海涵。”

他说着不断给孙悟空使眼色,孙悟空却没有去理睬他,只把眼睛看向唐僧,唐僧若是要收,自然不须多讲,唐僧要是不收,那他就把小白龙的事儿一说,也不算食言。

唐僧的确有意多收弟子,好全他“普度众生”的志愿,非独是真龙,只要合适的,他是来者不拒,正好敖闰送上门来了,他哪里有拒绝的道理。

不过西游中龙的地位确实不怎么高,杂血的、跟几个龙王关系远的,指不定就大佬们成了宴席上的佳肴,而有些地位纯血真龙自然跟四海龙王牵连太多,关键时候到底是谁的人,只怕难说。

于是他想了想,还是点头说道:“前些时候有四位尊者显圣下凡、化作凡人来考验贫僧取经的决心,其中有些尊者见贫僧调教的弟子还算堪用,是以让我此后挑选一位弟子过去她手下听用,后来才知道她本是南海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抢了观音的人、观音让他还一个回去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明说的,所以唐僧的口中,故事就有了另一个模样。

“所以贫僧的确有意要选一位真龙做弟子,将来调教一番后,也好送与菩萨、给她旁边的捧珠龙女做个伴。”

敖闰一听这话更加激动了,开口道:“圣僧,小龙膝下有一子,名唤敖荣,虽然生得愚钝了些,倒也算堪造就,望圣僧收录门墙,小龙感激不尽!”

他说着从从一袋子中掏出一个篮子,向唐僧递了过来,唐僧接过一看,里面正是束脩六礼。

六礼分别是:一条腊肉、两斤芹菜、三两龙眼干、四包连子、五斤红枣、六两红豆。

‌‌肉干:寓意谢师恩,表达弟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龙眼干‌:寓意开窍生智,象征智慧与启迪。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表示老师教育的艰辛与付出。

‌‌红枣‌:寓意早日高中,希望学生学业有成,未来能够取得好成绩。

‌‌红豆‌:寓意鸿运高照或宏图大展,祝愿学生前程似锦。

说实话这还是唐僧第一次收到束脩,他也不知道老师收了这束脩后应该要做些什么。

所幸这束脩也不怎么对味,拜和尚的师,却用儒家的礼,不知道这龙王是怎么想的。

想来这龙王应当是十分推崇儒家天、地、君、亲、师这一套礼教思想的,毕竟他就是以三纲五常中的忤逆不孝这一条、将自己儿子敖玉推上了斩龙台。

一个李靖、一个敖闰,他们要是真把礼教思想奉为圭臬、自身也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彻底执行到底,那虽然算得上是顽固不化、却也有几分可敬之处。

可惜此类人不过是把礼教作为树立权威、遮掩事实的工具罢了,有利则用、无利则诡辩变通,称其为卫道士那也算是抬举了,此辈实乃是敲骨吸髓的奸贼!

所以唐僧直接道:“老龙王,我佛家实不兴这束脩六礼,你还是请收回去吧,至于令子敖荣,且算作贫僧的记名弟子,你直接送往南海观世音菩萨处即可,若是菩萨不收,你再给贫僧送来不迟。”

除了以上原因外,多少也有些怕小白龙尴尬的原因在里面,毕竟他们父子感情早破裂了,兄弟间感情只怕也难说,否则小白龙也不至于要改姓,是以唐僧直接就给观音送过去了。

敖闰立即拜谢道:“多谢圣僧,圣僧日后倘有用到小龙处,尽管使人来唤便是!”

这话虽然说得好听,但其实基本算是一句废话,唐僧有事直接招呼孙悟空就好了,孙悟空到了西海还不是直接拿捏?

敖闰又客气了几句,便告辞回去了。

他其实早远远的看见了敖玉,但始终没过去搭话,悟贤自然也没过来搭理他。

孙悟空又对着唐僧诉说了这鯥牛的种种情况,唐僧心喜不已,当即便过去与那鯥牛交流磨合起来。

第五十七陈玄奘志同二郎神惠灵王赴任司危府

却说猪刚鬣奉命前往灌江口,一路腾云驾雾,不多时就到了灌江口。

猪刚鬣停云落地,自有康、张、姚、李、郭、直、六位过来问话。

他们分别是康太尉康安裕,张太尉张伯时,李太尉李焕章,姚太尉姚公麟。另有直健、郭申二位将军,与二郎神彼此兄弟相称,合称梅山七圣。

猪刚鬣道:“劳烦六位哥哥通禀一声,猪刚鬣有事想见真君一面。”

六人面面相觑,不曾听过猪刚鬣的名号。毕竟猪刚鬣做天蓬元帅时,并不是这个名字,被贬下凡后才改名唤作猪刚鬣,后面跟了唐僧才有猪刚鬣这个名号,所以自然没什么知道。

康安裕道:“抱歉,我兄弟几人不曾听过阁下大名,不知可否说的仔细些,又有何事要见真君?”

猪刚鬣只好道:“我乃是取经人玄奘法师的座下弟子,今奉了师父与师兄的令,前来求见昭惠灵王。”

康安裕恍然道:“哦,原来是取经事宜,我等也有耳闻,只是不知怎的找上我家二郎真君了,莫不是有妖怪拦路?”

猪刚鬣想了想孙悟空的吩咐,于是道:“确实有一妖怪逃脱、不知踪影,只因我师兄当年大闹天宫时曾与显圣真君较过高下,彼此惺惺相惜,故唤我前来请托、期盼真君助拳降妖为谢。”

梅山六兄弟当即笑道:“原来是大圣的兄弟,通禀什么,随我们进去便是。”

几人说着便来拉猪刚鬣的手,相拥着一同进了殿门。

猪刚鬣没报自己前世天蓬元帅的名号,只因如今这神职早已另封了他人,是以只用了猪刚鬣的名字,梅山六兄弟虽不曾失礼,却哪里有对待大圣兄弟的态度,前后对比,实是冷暖自知,甚至哪怕是取经人这三个字,都比猪刚鬣来的管用。

六人牵着八戒进了门,二郎神正在堂前站立,你道他什么模样?有道是:

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进了门,几人再不见外,二郎神对着康安裕道:“大哥,此人何来?”

康安裕笑道:“他是孙大圣的师弟猪刚鬣,只因取经受阻,故来请你助拳呢!”

猪刚鬣当即拱手道:“见过真君。”

二郎神听见孙悟空唤人来请他助拳,也是颔首微笑了一下,对着猪刚鬣道:“不必多礼,请过来细说不迟。”

猪刚鬣心道此行虽是请他助拳,不过降的却不是妖、而是神,若要就在此地说清了,只怕他未必肯去,若要假哄骗,事后也恐引起不快,若要交好对方,只怕还是唐僧说的才是道理。

于是他将唐僧的信递了过去,道:“我师父听闻真君事迹,不胜敬仰,故有此信,真君看过后再说不迟。”

二郎神自不疑他,当即接过书信,拆了开来,只见上面写到:

二郎显圣真君惠鉴:

贫僧玄奘,向知君威名,今闻君细事,始知详情,不甚凄凄,潸然泪下。

凡人之卑微者,幼年无名,多以序而称郎,或唤大朗、或作二郎;年七、八而蒙学,始有真名,以便垂询,十五而成,方得字冠。

君自幼丧父,浪命天涯,母困桃山,不得天伦。君之比幼,凡溅之子,竟尚不如。二郎二郎,相貌堂堂,若问尊名,始终二郎。

武德二年,刘贼弑吾父、强占吾母,当是时,贫僧尚在母胎。

吾母念吾性命,无奈委身,百般曲折,才得降生,刘贼见之,又欲掼杀,其心何其毒也!

家慈无奈,以血书裹我身、片板入江,任意东西,曲折往返,侥幸入金山寺而得生。

吾幼也,何其艰难,闻君旧事,怎不潸然?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力拒天兵声名扬;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都道人间真神圣,岂知当时恩怨长。

真君,凡三界众生、经历如你我者,只怕不多;可悲苦如你我者,又岂能胜数?

是以真君怀救苦之心,护佑一地、解忧排难、众信称贤。

是以贫僧怀济度之志,向西而行,誓取真经、死不旋踵!

以真君为同志,贫僧幸甚!

今至宝象国界,遇一黄袍妖魔,摄国王之幼女以供其淫乐、食人之性命以足其口腹,细究其来历,竟是天上星宿、神仙下凡!

凡其一十三年间,建塔楼一座、掠女子百余人充之,以供其淫乐;妖洞数间,白骨成堆;子亡其父、母失其子者,不知多少!

真君,贫僧惊闻此事,湿衣透背、何其骇然,世上焉有受人香火而食人性命之仙神?

今其遁逃、不知所踪,贫僧欲问计于天,又恐官官相护、许其脱罪,呜呼奈何?

斗仰真君威名,是以冒昧来信,望真君念及苍生,起架助拳为谢。

陈玄奘年月日

梅山六兄弟和猪八戒正静静等候,不一会儿,竟见二郎神眼角生花、落下泪来,于是慌忙问其缘故。

二郎神只是道:“无碍,你们且先陪着玄奘法师的这位徒弟,我去见一趟母亲。”

几人不明所以,却都应了下来。

二郎神自去了云华仙子住处,见了他面,叫了声“母亲……”便又闭了口,一时间竟不知所言。

云华见他眼角湿润,忙问道:“我儿,可是有话要说?”

二郎神沉默了半响,胸中千言万语,却始终不知该如何开口,想了想,便把信递了过去。

云华于是接过信看了起来,才一过眼,他眼角便有了雾气,当读到“二郎二郎、相貌堂堂,若问尊名,始终二郎”一句时,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我儿,痛杀我也!”

“母亲!”

二郎神急忙过去搀扶,云华哭道:“为母不慈,累你一生孤苦!”

二郎神忙安慰道:“母亲,非是你我之错,不必挂怀。”

云华哪里止得住,把信掷在地上,痛骂道:“我儿,何人来此书信折辱于你,当杀矣!”

二郎神急忙解释道:“母亲误会了,他并非此意,请母亲往下再看。”

二郎神说着捡起了书信,细心的拂拭了一下上面的灰尘,又将其递了过去。

云华见状这才收敛了些许,又拿起书信,完整的看了一遍,良久才感慨道:“原来也是个命苦的,他既然来信邀你,我儿不妨前去助他一助。”

二郎神摇头道:“母亲,那妖魔捉之容易、杀之却难,毕竟乃是仙神,若我就此斩杀,恐天庭又来聒噪。”

二郎神说道这里便止住了话头,云华仙子略一思索,便已知他心中所想,却只当做不知,道:“二郎,你只替他捉到踪迹便是,要杀也让他们自己杀!”

二郎神沉默了一会,道:“倘若如此,儿自不必来搅扰母亲……”

云华叹了口气,道:“去吧、去吧,他既然给你安排的那职司,以你的性情,早晚是要到这一步的,帮帮他也好……”

二郎神冷声道:“我非是为他,实为三界黎民,一众仙神,高高在上、动辄随意虐杀凡俗百姓,我爹、我兄长、我,都是这万千百姓中的一员,二郎不敢忘本!”

云华沉默了半响,只好道:“若是如此,你还是和他沟通为好,那些仙神中,不乏大神通者……”

云华口中的他,自然指的是玉帝。

二郎神却打断道:“母亲,孩儿自有主张。”

说罢他转身走了,云华只能叹了口气,眼看着他离开。

二郎神回到堂前,见梅山六兄弟正与猪八戒闲聊,气氛倒也融洽。

“三弟、四弟,你们去将我披挂铠甲取来,五弟,你去找一找当年天庭封我为司危府君的印绶凭证,六弟、七弟,你们先随八戒兄弟到玄奘法师处等候我们。”

二郎神对着几个兄弟吩咐了几句,又对着康安裕道:“大哥,烦请你点齐五百草头军,随我上天赴任!”

梅山六兄弟听清了话语,却没有立即动身,而是互相对望了一眼,其中张伯时道:“二哥,可是想清楚了?”

二郎神点头,道:“众兄弟放心,二郎主意已定,再不悔改!”

闻听此言,梅山六兄弟欣然应诺,直健、郭申二位将军对着猪八戒道:“猪兄弟,请你带个路吧。”

猪八戒抱拳说道:“多谢二郎真君,我师徒感激不尽!”

二郎神摆手道:“不必客气,尊师有普济之志,二郎自也有护道之心。”

于是猪八戒自带着直健、郭申二位将军回了碗子山。

这边张太尉张伯时、李太尉李焕章、姚太尉姚公麟也各自拿了披挂、铠甲、兵器,以及印绶凭证过来,康太尉康安裕也已点起了五百草头兵马过来听用。

“众兄弟随我上天赴任!”

二郎神一声令下,一群人浩浩汤汤的往天庭司危府而去。

到了南天门,千里眼、顺风耳见了二郎神的车架旌旗,惊得慌忙进去禀报玉帝,四大天王急忙过来小心问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