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六十八章对于经义,要有自己的解释!

书名:西游:集齐三大反骨仔的我强无敌 作者:不死废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1

地藏菩萨隐隐有些不自在了,这取经一路上的劫难,除了凑功德劫数,不就是为了让世人知道法不轻传的道理吗?

不知者不罪,佛祖的确是这么说的,但后面的话全是你唐僧的一家之言,不过是借着普度众生和大乘奥义的大义说出来罢了,要知道当年佛祖也曾因为少收了供奉而责怪弟子贱卖了佛法!

唐僧当然知道如来可不是什么好好先生,毕竟他知道未来到达灵山时,会有两个叫阿难迦叶的瘪三向自己索要人事,否则不肯传经。这是如来默认的事情。

是以他也不等地藏反应,立马又将最后一点说了出来:“是时迦叶又问,若有比丘梦行淫欲,是犯戒否?”

“佛祖说不算,有淫欲便即顺从淫欲者,那是魔波旬的教义,有淫欲而克制淫欲的,那才是我的教义。”

“依据佛祖回答,可以看出佛祖认为人、或多或少都会淫欲,但只要没有做出错误的行为,都应当算作善信;而那些做出错误行为的,即便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一个高尚的目的,依旧还是将其当作妖魔处理!”

这话听得地藏头疼不已,反驳他吧,自己多少还是有点认同的,附合他吧,在地府值守了这么多年,早把当初的面目隐藏起来了。

“谛听,你去阎罗殿,把猪悟能叫过来吧。”

地藏对着谛听吩咐了一句,唐僧来地府,地藏贫僧于公于私都该见一见的,原本还以为这会是场轻松愉快的会面,谁知道这唐僧是真敢什么话都说!

如来还没退位呢,你就这样肆意解读他的经义,你敢说,我姑且也敢听,可我很怕你后面会往我头上去扯呀!

谁不知道你唐僧最会扯别人的大旗了,玉帝、如来、观音,你是见一个扯一个呀,刚刚还在我面前扯了几句二郎神,我现在很怀疑一旦你出了地府,你口里的话就变成我地藏的话了!

是以地藏又忙转移话题道:“玄奘,我之佛法,不属禅宗、不归密宗,更不是律宗,乃是效仿阿弥陀佛与接引佛祖二位尊者,其根本在于大宏愿力与身体力行。

“如今佛祖创了大乘奥义,灵山僧众大都已经改修大乘佛法,甚至已经有了几个流派,贫僧自然也该心向大乘,你如今虽然还只是修持了《般若菠萝蜜多心经》,也算是入了禅宗,就连斗姥元君也曾夸你有禅宗风范,你就不妨讲讲你的禅宗奥义吧。”

唐僧愣了一下,越发觉得这西游有些恶心了,什么法不轻传、经不贱卖,都是屁话!

虽然大乘佛法还没有流入凡尘,但灵山有大乘佛法这是毋庸置疑的,灵山有人修持也是没问题的,甚至大乘佛法已经分化成了好几个流派这些都可以理解。

但是有时候想想,确实也觉得意难平。

太阳底下确实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那些在社会底层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珍宝,在阶级的上层中却往往早已是烂了大街。

当然,底层的百姓偶尔也会得到一些不该得到的消息,就好比这大乘佛法,大唐百姓还以为这是上天的恩赐、是上层神佛的垂怜。

于是他们倾尽所有、历经千辛万苦的去求、去换,到头来才发现,即便是上层神佛垂手可得的东西,也需要你倾尽所有、历尽千辛万苦的去换;即便是你倾尽所有的换到了,他们给你时依然还抱有其他目的!

见唐僧走神不知道在想什么,地藏菩萨生怕他想着想着就口吐什么惊人之语了,当即显出法相短暂的演了一会儿自己的根本大法。

只见地藏菩萨本相于正下方端坐,宝相庄严,一十八座地狱虚影围绕在四周、又有八部天龙各自游走;阿弥陀佛于右上方仰头向天、以大慈悲心口吐四十八大宏愿;左上是一片苦海,接引佛祖撑着一艘无底木船正缓缓划来。

唐僧果然被这一异象吸引了注意力,被狠狠的震撼了一把,直到地藏菩萨散了异象依旧瞠目不已。

地藏菩萨便是因为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宏愿,又身体力行的于地府中超度地狱亡魂,才有他如今的修为和果位。他的佛法,本质便是来源于阿弥陀佛与接引佛祖两位佛祖,是以演法时有此异象不足为奇。

见唐僧回过神来,地藏又开口道:“玄奘,你修持了这么久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有什么感悟?”

《多心经》作为禅宗万法诸经的来源,是以通了《多心经》,自然而然也就算是通了禅宗法门。

最主要的是《多心经》通篇都是谒句禅理、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没有对话,实在没有过多的解读空间。

地藏也算是怕了唐僧了,所以点了这一篇经文,心想等谛听带了他徒弟来、赶快给他领走得了!

唐僧先是见了天庭不堪的一面,又了解了佛门也没有那么光明,是以早将仙风道骨的神佛滤镜丢掉了,于是张口就道:“菩萨,贫僧以为,禅宗万法,说来说去都是从心出发、于诸法万相中去寻求本心中的那一点真灵,是以禅宗法门,说到底便是唯心二字!”

地藏菩萨发问道:“何为唯心,如何唯心?”

唐僧口中的唯心,自然是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不过他对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也不过只是了解的大概罢了,再加上真要论起来,修仙本就是一种唯心的产物,且他如今也生活在一个满是神仙的世界,是以唐僧口中的唯心,早已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只听唐僧道:“所谓唯心,便是独唯我心,我心中有万象,是以万象皆我;我心中无一物,故而万物皆虚!”

唐僧口中唯我,自然唯的是我自己。

地藏点了点头道:“独唯我心,这倒是颇有几分我佛如来的佛法意味,当年释迦牟尼成佛时,便作偈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地藏菩萨这里唯我独尊中的“我”,并非是释迦牟尼的自称,而是三界众生各自的本我,对于佛门而言,这个“我”指的便是众生都有的那一点佛性。地藏菩萨将唐僧口中“独唯我心”的“唯我”、理解成了释迦牟尼口中“唯我独尊”的“唯我”,是以才会这样说。

今兹而往便是从今往后的意思,生分,本意为乖戾、忤逆,这里引申为一切负面、不好的情绪和行为。

所以“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的意思,是指释迦牟尼当时照见了本心,明悟了天上地下、唯有本我中那一点佛性才是世间最尊贵的东西,自此觉悟、证道菩提,从此再没有一切不好的想法和做法。

不然要是如来真的觉得“唯我独尊”的话,那他应该去抢玉皇大帝的位置才对,何至于大天尊一道谕旨,他便屁颠屁颠的从灵山跑过来收拾孙悟空?

而唐僧懂个屁的“唯我独尊”,他认为的“唯我独尊”便是唯我独尊的意思,心想如来作为灵山扛把子、西牛贺洲掌舵人,可以说占据了四分之一个天下,张狂一点也不是说不过去。

于是唐僧点头道:“我佛如来乃是佛门至尊,能说出‘唯我独尊’这话也是应有之义;大乘奥义乃是佛祖亲自斧正,贫僧自然要一脉相承才好?”

师父都这么狂了,我这个弟子的放几句狂话不是应有之义吗?

这话到了地藏菩萨耳中,自然成了另一个意思——我佛如来乃是佛门至尊,能有“唯我独尊”这种感悟是正常的。所以地藏点头认同了这番话,说道:“这话倒也不错,那你以为,凡俗众生又当如何唯心呢?”

要是地藏知道唐僧口中“唯我独尊”不是他口中的“唯我独尊”,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说出这句“这话倒也不错”。

两人各说各话、各自一个意思,却偏偏又能十分投机的聊到一起,倒也称得上是一幅奇观!

唐僧闻言,心道如何修行唯心还不简单?于是张口就来:“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既然客观的修行是勤而行之,那么唯心的修行,则必然是反其道而行之!”

“是以如何唯心,自然是做下士、要笑、而且是大笑!既然整个世间万物都是虚妄的相、只有本心处才有那一点佛性与灵真,所以不妨任意所至、率性而为,从诸法空相中去寻找那一点点的本真。”

这话说起来倒是和那位未来佛祖弥勒佛经常示人的形象相差无几。

是以地藏菩萨闻言,先是点头,复又摇头,说道:“若是道德真修,随心任意、率性而为自无不可;可若是德性龌龊、劣迹斑斑之辈,率性而为岂不是沦为了邪魔外道?”

“是以贫僧以为,率性而为是修真,勤而行之应当同样也能修真才对。”

既然是寻求本性真灵的修行,称作修真自无不可,修真修真,或许便是由此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