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49章 写三国,找陈寿!

书名: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2

陈祗,字奉宗,汝南人,东汉末年的大儒许靖哥哥的外孙,在大汉也是以容貌甚伟,会的东西多著称的,原为选曹郎,还是费祎看这小子不错,推荐了一把,让他当了侍中,等到蒋琬和费祎这些大臣都走了之后,他接替了吕乂,以侍中官平尚书事,与姜维一人主内一人主外!

只可惜此人虽然支持姜维的北伐,却在朝中勾结黄皓,把持朝政,虽然也算不上什么奸臣,可因为有蜀汉四相珠玉在前,反倒让这个人表现的如同奸臣一样!

可如今,黄皓早死,刘禅对内侍的管束也越发的严厉,朝廷上也都是一些中直之臣,譬如董允,却还活着呢!

所以陈祗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是侍中!

也许是孟光的吃相太过难看,也许是孟光的奏疏让刘禅有了危险的感觉。

这不,让刘禅将陈祗给想了起来!

这样一来,马谡管军事,陈祗管政事,而孟光却管监察两人和百官!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就这样成立了!

而且刘禅还有政事堂来制约陈祗的权利,却又用吴懿和夏侯霸来牵制马谡的军权!用姜维来制约孟光的监督权!

这样一来,任何一派都很难占到上风!

而刘禅这个皇帝自然当起来就没有压力!

若说起当皇帝如何才能轻松,要不就是有自己绝对信任的臣子来代行皇权,只是华夏这两千年来也就出了一个诸葛亮而已!

要不就是用各种势力来互相牵制,让任何一方都不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现在刘禅用的就是第二种办法!

而这个办法也是历代帝王一贯用的手段,毕竟刘禅也不能相信每个臣子都是诸葛亮!

若不是在这大殿之上,马谡都差点欢呼出声了!

刘禅也不知道是因为诸葛亮的辞职还是那一趟魏国之旅,让他开了窍!

反正以马谡看来,换他来当这个皇帝,在用人上也不会比刘禅做的更好!

马谡倒是无所谓,反正他这个太尉本来就是管军的,如今就算换成了大司马大将军,那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名头而已!

自己还是管军的!

可孟光就骑虎难下了!这不是帮人家做嫁衣了吗?

马谡是知道诸葛亮走后,原本沉默的世家之力已经有些蠢蠢欲动了,可他没想到世家竟然会如此的放肆,前脚刚离开长安,后脚这些世家就开始抢班夺权!

孟光就是原来益州世家的代言人马谡清楚,诸葛亮也清楚,能够容忍孟光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诸葛亮有意安抚益州世家的人心。

可人家诸葛亮却只是辞职了,人还活着呢,你们这帮世家贵族就想要彻底的翻盘?你是当诸葛亮死了吗?

要知道诸葛亮虽然辞职回乡养病,可他在朝堂上却还留下了马谡、蒋琬、费祎这视同弟子的人,而他最大的弟子刘禅却依旧是大汉的皇帝!

如此一来,孟光急切的行为却也让刘禅看到了危险,自然要让孟光靠边站!

这也是为何马谡不对孟光发起反击的主要原因,要斗孟光这样的人,还用得着自己出手?刘禅这个小师弟伸伸手指头就能按下去!

马谡是乐见其成的!

看着孟光那副如同被掐了脖子一样憋出来的猪肝色,马谡打心眼里就想笑!

这样的人也能是世家选出来的人?

此时殿中已经冷场了!

只有陈祗出班叩谢天恩!

只是马谡却看得明白,陈祗虽然当上了尚书令,可刘禅却没有给他参知政事的官衔,这也就代表着朝廷的事,还得政事堂来处理,而陈祗却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如此一来,朝廷的权柄全到了刘禅的手中,这才是马谡想要为之喝彩的地方!

大汉初定,局面大好,却不能毁在朝臣争斗当中,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同意在朝堂上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诸葛亮知道,他若是不担任这个丞相,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能有如此大的威望执掌如此大的权力,与其等他死后,朝堂之上斗得你死我活,还不如按照马谡说的,给这些大臣们一个商议、发泄的地方!

或许这样,大汉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等到陈祗谢完恩,归班站好,马谡却站了出来。

“臣启陛下,如今两京归复,汉业将兴,臣以为当命人修史,为朝廷诸大臣正名,明确臣职,正本清源!请陛下设史馆,选史官数人,修先帝实录,为国朝延续!”

马谡此言却是让刘禅和孟光都有些摸不到头脑,刘禅是觉得现在大家都在分权力呢,扯什么修史之事?

而孟光更是不理解,就算陛下应承修史,这中间又能有多大的权力?

可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马谡是真的想修一部史书出来!

华夏在唐朝之前,是没有官方修史的历史,大都是私人修史!从太史公司马迁开始到汉书班家一族,修史会耗费太多的精力!

而记录三国历史的却是陈寿的一本三国志!虽然也是有名的史书,可你看看那书修成了什么样子?魏书和汉书还行,却也有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再说吴书,那玩意能看吗?

趁着如今距离东汉末年那些事过去的时间还不算晚,还不如动用国家力量来修出一本史书出来,也好给那些名臣武将一个盖棺定论!

是的,马谡想要修史的目的,就是在朝廷的层面给这些大臣一个盖棺定论!

省的到了后世,为了争论这些人谁忠谁奸,再打起来!

别的不说,就单说诸葛亮,就这样的一个人物,在后世还不是被各种阴谋论所覆盖,什么刘备托孤的时候还埋伏了三百刀斧手,只要诸葛亮敢说取刘禅而代之,立刻杀出,将诸葛亮砍成肉泥!

还有什么郭嘉才是三国第一谋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种奇葩议论更是层出不穷!

现在好,有官方史书了,谁都不用再争了!

刘禅不理解马谡为何坚持要在这个时候修史,不过他却还是支持马谡的。

“如此,就请大司马大将军领衔史馆,为大汉修史!所需典籍,所用人力,朕无有不准!而所需钱粮,也由政事堂如数播下!”

有了刘禅的这道旨意,马谡修史那就说奉旨行事!

只是自己挂个名可以,可这活真要自己来写,自己却是写不出来!

这玩意还得靠人家专业的!

写三国,找陈寿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