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44章 另一个拐点!

书名: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2

马谡闻言却是一惊,连忙说道:“这都是丞相运筹帷幄,才有如今大汉的局面,谡何敢贪功?”

诸葛亮却是笑着一摆手:“幼常也不用太过谦了,从街亭之战开始,我就知道幼常不是凡物!说实话,街亭之战本是死局,街亭之地小而窄!以区区一万兵是不可能守住的!我当时也只是想着你若是能多守几天,我攻下上邽,这局面也就安稳了!”

“可我没想到,郭淮守城确实有几分能耐,我屡次攻城都未能攻下上邽!如此一来,街亭可就成了关键所在!”

说到这里,诸葛亮却笑了起来:“可是我却没有想到,幼常,你非但守住了街亭,甚至还将张郃与司马懿的大军给击败了!你可是给了我一个好大的惊喜哟!”

马谡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却更加不敢说话了,只是在一旁尴尬的笑着!

“后来到了长安之战,你又击败了曹叡大军,让曹叡不得已将长安给让了出来,这就是大汉兴盛之始!出使东吴,让东吴割让两郡,又护着陛下去了涿郡,让陛下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幼常,若无你,大汉绝对走不到今天!”

诸葛亮转过头来看着马谡,浑浊的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

“马幼常虽然有才,却也未必有如此惊艳之才!还有那本开明国记,也非寻常书籍,里面记录的东西与其说是野文,倒不如说是预言!可这也绝不是马谡所能写出,所以,请你告诉我,你到底是谁?”

诸葛亮这句你到底是谁,却让马谡呆立了许久,他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早就认出了自己的身份!

是了,以诸葛亮的聪明程度,怕是早就想到了!毕竟他是凭一己之力将诸葛这个姓氏带上智慧神坛的人物!

马谡此时却沉默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对诸葛亮解释,他这个后世的废材,穿越到了马谡的身上,他一开始也只是为了求死而已,却不料阴差阳错却走到了今天!

这话说起来,他自己都不相信!

他能说什么呢?只能什么都不说。

诸葛亮见马谡一直沉默,却是笑了起来。

“你若是不愿意说,我也不强求,我还是继续叫你幼常吧!”

马谡心中叹了一口气,却是向诸葛亮作了一个揖。

诸葛亮笑着让马谡坐到自己的身边,拍了拍马谡的肩膀。

“幼常啊,不管你到底是谁,我都要谢谢你,若没有你,我怕是也不能完成先帝的遗愿,走到今天!”

诸葛亮却将目光又转向了鱼池,幽幽的说道。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本来已经没有信心走到对岸了,可上天毕竟待我不薄,将你送到了我身边,也让我重新看见了走到对岸的希望!”

“我的身体是不行了,这些多年的劳累,说是油尽灯枯却也不为过!幸运的是,有你在!有你在大汉一天,大汉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幼常!”

诸葛亮突然喊了一声马谡的名字,马谡赶紧应了一声。

“在!”

“从今日起,大汉就交到你手中了!”诸葛亮神色严肃,就好像是在托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样!

马谡一惊,自己何德何能,能代替诸葛亮执掌这大汉的江山!

赶紧下拜:“丞相,学生何德何能,丞相还是快些好起来,这大汉不能没有丞相啊!”

诸葛亮却笑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自己知道,我已经命不久矣,难道你就忍心看着我累死在这朝堂之上?算了,如今你们这些小辈也算是能干,有你们在,我也能安心游戏山林,归隐林泉了!如何,幼常,可愿意答应我这个要求?”

马谡本能就想拒绝,可一抬头,却看见诸葛亮这副苍老的脸,拒绝的话却如何也说不出口!

谁能想到,面前的这位如同七八十岁的大汉丞相,今年也才52岁呢~!

这几年来,诸葛亮在大汉身上耗费了自己太多的精力,穆川说的不错,诸葛亮已经油尽灯枯了!

马谡是真的不忍心继续让诸葛亮留在大汉朝堂上,然后让诸葛亮活活的累死!

马谡也只能跪倒在地,一个头磕在地上!

这个头,他是敬诸葛亮的为人,也是敬诸葛亮为大汉的心血!

更是为了敬诸葛亮矢志不移的心愿!

千年以来,也就只有这样一个诸葛亮了!

这个头,他磕的心甘情愿!

诸葛亮见马谡磕了这个头,却没有拦阻,反倒发出了欣喜的笑声。

“好好好,今日之后,大汉就交给你了!”

马谡这才起身,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脸上已经满是泪水!

诸葛亮却微笑着擦去了马谡脸上的泪水,动作轻柔的如同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痴儿,痴儿!”

“丞相!”马谡终于忍不住了,抱着诸葛亮失声痛哭!

过了好一会儿,马谡才收住了哭声,不好意思的对诸葛亮说道。

“丞相,让你见笑了!”

诸葛亮却是淡淡的一笑:“无妨,只是我走之前,却有几件事还要交代你!”

“丞相请说!”马谡赶紧定了定神,认真的听诸葛亮的话。

“东吴世家顽固,你在陇右之法,却不可轻易在江东实行,就算要实行,也是在灭了曹魏之后!你需谨记!”

“学生知道了!”

“其二,大汉朝堂之上盘根错节,纵然是我,也觉得棘手的很,只是为了大汉才一直容忍至今!你若当政,不可不查!”

“学生明白了!”

“其三,蒋琬、费祎皆是国之栋梁,正直之臣也,你可引为臂助!姜伯约为人良善,却长于军略,不擅内政,可用为将,却不可用为相!你需要记住,用人却不可以用错了!”

这三条,马谡一一记下!

诸葛亮这才说道:“行了,你既然记下了,我也没有别的可交代了!记住,大汉从今之后,就交给你们了!”

马谡哀叹一声,却也只是点了点头!

大汉兴武四年五月初八,诸葛亮上书刘禅,辞去大汉丞相之位,刘禅不舍,可诸葛亮却去意甚坚!刘禅无奈,封诸葛亮为太傅,赐爵南阳郡公,赐金还乡!

大汉朝廷不再设丞相之职,由政事堂取代了丞相府!

历史再次走入了另一个拐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