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零二章:赵姨娘大骂贾琮,满清再生毒计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永隆帝嘴上说着可笑,脸上殊无笑意。

此时,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无不心惊胆颤,瑟瑟发抖。

尤其是兵部的官员,更是站立不稳,不由跪倒在了地上。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恶劣了。

大夏火器营制造出的手榴弹,大夏各军还不曾分配呢。

如今倒是先一步出现在满清军中,并且还在战场上,用到了大夏自己的军队身上。

这可是通敌卖国的罪名,其下场便是比之卖国,也是不遑多让。

此事一出,兵部的人,必然要倒霉了,这一次只怕要落得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下场。

此时,寇相站出来说道:“秦相,老夫记得,当初让冠军侯献出手榴弹图纸,便是你一力主张。”

“如今冠军侯军中出现火器燧发枪,你同样又站出来,让冠军侯献出图纸,并且还恶意中伤冠军侯。”

“若不是这一次满清使用手榴弹的时候,出现了哑弹,只怕我大夏上下,仍然被蒙在鼓里。”

“只怕燧发枪,用不多久,也会在满清军中出现了吧?”

“秦相还真是忠心耿耿啊,只不过,也不知你忠心的对象,究竟是我大夏的君王,还是满清的君王呢?”

初一百年,十五点灯。

方才秦相恶意中伤贾琮,做了初一,如今寇相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做了十五。

更何况,这件事情,秦相的嫌疑本来就很大。

如果说秦相恶意中伤贾琮,用的是莫须有的罪名的话。

那么现在,寇相反击秦相,可就不仅仅是莫须有了。

寇相的反击,相当恶毒。

秦相不由又惊又怒,他忍不住沉声说道:“姓寇的,你放肆!”

“你身为相国,怎可如此信口雌黄,无端构陷?”

寇相嘿嘿一笑说道:“秦相养气功夫,无人能及,此时却是气急败坏,莫非是被老夫一言说中而恼羞成怒不成?”

“方才秦相便是如此构陷冠军侯的,老夫也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秦相还要说话,永隆帝则是沉着脸,猛地拍了一下御案。

殿内百官,顿时不敢言语。

永隆帝冷笑道:“兵部尚书,这件事情,不知你该作何解释呢?”

兵部尚书丁磊,跪在地上,老泪纵横,他双手摘下官帽,缓缓放在地上。

然后说道:“启禀陛下,此皆老臣失察之罪,老臣罪该万死,任凭陛下处罚!”

此事发生的太急,太仓促,完全没给兵部任何反应的功夫。

而火器营的手榴弹能够流出,并且能够送到满清手中。

其中必然不会只是火器营几个匠人就能做到的。

甚至,都不是兵部一两个官员能够做到的。

这件事情,即便兵部尚书没有参与,但是这个失察之罪,还真是实打实的逃脱不了。

听到丁磊的话,永隆帝脸上,不由露出厌恶之色。

他不由说道:“你是罪该万死,身为兵部尚书,发生如此恶劣的事情,你竟是被瞒在了鼓里,你这兵部尚书,也算无能。”

“来人,将他押下去,打入大牢,等待审判。”

“是,陛下。”

很快,便有御前侍卫上前,将兵部尚书拖了下去。

而接下来,永隆帝又命寇相亲自挂帅,彻查此事。

兵部,本来被秦相经营成了铁板一块,水泼不透。

永隆帝一直想往兵部安插钉子,都未能成功。

如今借着这件事情,倒是可以清洗兵部,从容安插人手进去了。

而掌控了兵部,也会让永隆帝对朝堂的掌控力,更进一步。

因此,手榴弹外泄事情,对永隆帝来说,倒并非全是坏事。

不过这件事情对兵部来说,就无疑是灭顶之灾了。

随着寇相调查的展开,一个个兵部官员被抓了起来。

这倒并非是寇相构陷,也并非全部都和手榴弹倒卖一案有关。

实在是兵部官员,本身身上不干净,哪里经得起调查。

若不是怕大肆抓捕官员,会引起朝堂动荡。

只怕整个兵部大小官员,会全部被抓捕殆尽。

……

数日之后,大夏月报再次发布。

而笑傲江湖接替射雕,再次成为全民焦点。

而大夏月报上面的一篇文章,也让无数百姓,都啧啧称奇不已。

原来这篇文章写的,正是贾环立功,贾琮因为他是贾家子弟,非但没有优待,反而对他刻意打压的事情。

并且就连最后贾环跪了一整夜的事情,也都一笔不拉的写了出来。

看到这篇文章,或者说听到这个故事的百姓,无不对冠军侯越加钦佩。

怪不得冠军侯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便是满清八旗军,在冠军侯面前,也毫无还手之力。

原来都是因为冠军侯赏罚分明,军纪严明的缘故啊。

只是,冠军侯对自己的族弟,未免忒严苛了些。

因为这件小故事,让贾琮在大夏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更上层楼。

只是,有人听到这个故事,则是被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这个人,赫然便是贾环的亲妈赵姨娘。

赵姨娘虽然虎,倒也不傻,她不敢在外面多说什么。

但是在自家院子里,则是再也忍耐不住。

“那个万人嫌的小畜生,如今一步步爬上高位,越发不把人看在眼里了。”

“环儿还是你嫡亲的叔伯兄弟,你便是多看护他一些,别人谁还敢多说什么不成?”

“这个小畜生,非但不念及兄弟之情,竟还刻意打压,还罚环儿在外面跪了整整一夜,真真是个白眼狼。”

“他也不想想,在他还没发迹之前,还不是只有环儿最照顾他?在那个娼妇生病的时候,环儿还拿出全部身家来送过去呢!”

“哼,这些钱,通通只当是喂了狗了……”

“姨娘,你在骂什么呢?”

就在赵姨娘骂的痛快的时候,却是没听到探春到来。

直到探春开口说话,方才惊醒了赵姨娘。

原来自从王夫人地位下降,贾琮地位不断攀升,就连探春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之后。

探春也不再一味讨好王夫人,倒是和赵姨娘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平时,倒也常来探望赵姨娘。

只是今日刚刚来到,便听到她在屋里破口大骂琮三哥。

让探春不觉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忙开口打断了赵姨娘。

见探春进来,赵姨娘不由起身拉着探春的手说道:“三丫头,你来评评理。”

“你说,以往那个小畜生没有发迹之前,是不是你兄弟对他最好?”

“如今他出息了,不说照顾一下你兄弟,反倒是打压起他来了。”

“三丫头你说,他是不是该骂?”

探春听了,不由拉着赵姨娘的手坐下,轻笑道:

“姨娘,所谓知子莫若母,你自己说,若没有琮三哥的话,环哥儿从军,能不能一年功夫不到,就晋升为百夫长?”

赵姨娘哼了两声说道:“虽然环儿是因为投奔他从军,才提升上来的,但是后来难道不是凭借自己的本事不成?”

探春又说道:“姨娘,那你觉得,大夏月报刊登出这则故事之后,天下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若以后环哥儿再立下功劳,琮三哥还会不会再压他功劳?”

“还有没有人说环哥儿是因为琮三哥提携的缘故,才晋升这么快的?”

“姨娘再想,若没有琮三哥照顾,环哥儿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晋升的这么快吗?”

赵姨娘真的不傻,相反,在玩弄手段方面,她还颇有一些小智慧的。

如今被探春提点之后,赵姨娘也逐渐回过味来了。

她忍不住问道:“三丫头,你的意思是说,琮哥儿是故意打压环儿,并且传扬出来,让大家都知道的?他们这是在,做戏?”

探春笑道:“姨娘,琮三哥也算是你看着长大的,他为人如何,你难道不知道?”

“他可是个薄情寡义之人不成?自琮三哥发迹之后,他可曾轻慢过环哥儿没有?”

听到这里,赵姨娘顿时恍然大悟起来。

她懊恼地说道:“哎哟哟,都是我以泼妇之心胡乱猜测,瞧我这张破嘴,刚才还骂琮哥儿来着,该打,该打!”

这门说着,赵姨娘轻轻扇了自己几个耳光,以示悔恨。

探春一边阻止着赵姨娘,一边说道:“有琮三哥提携,姨娘再不用担心环哥儿前程的。”

“姨娘只管在家里享福,不要在外面多扯口舌,等环哥儿出息了,你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一番话,只说的赵姨娘心花怒放。

她连声说道:“三丫头说的不错,我都听你的。”

……

且说如今整个蓟州,都被贾琮收复。

接下来,整个蓟州,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首先,贾琮将整个蓟州的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

除了留下一些公租田之外,剩下的土地,全部均分给了百姓。

这些土地,百姓只有耕种权,没有所有权。

死后收回土地,有新生儿出生,分配土地。

并且在蓟州,土地严禁买卖。

并且贾琮承诺,今年蓟州不收取任何税赋。

等明年丰收之后,一年只需缴纳一次农税,除此之外,毋需再缴纳任何税赋。

而这个策略,让整个蓟州的百姓,无不对贾琮感恩戴德。

甚至家家户户,都为贾琮立下生祠,将贾琮视为活菩萨。

而因为百姓们家家都有了土地,也极大的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

如今,他们终于有自己的土地了。

并且以后都不用缴纳苛捐杂税,一年只需缴纳一次农税便可。

这样的好事,以往可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此,整个蓟州,都焕发生机。

无数百姓,都拼命劳作,只想凭自己的勤劳,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而之所以能如此,其实离不开贾琮的几道政令。

这几道政令,无疑在蓟州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百姓不得买卖土地。

这种改革,但凡放在大夏其他任何一州,都不可能成功。

因为其他州,土地九成都集中在大地主,大缙绅的手中。

要从他们手中收回土地?

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蓟州,因为是从满清手中夺取回来的。

这些土地,全都成了无主之地,才能允许贾琮进行重新分配。

其次的税收改革,有些类似一条鞭法,但又不同于一条鞭法。

这种改革,放在其他地方,也是无法做到的。

而蓟州因为刚刚收复,如今朝廷非但不要蓟州税赋,反而每年都有补贴,直到蓟州发展起来为止。

也因为贾琮乃是蓟州的节度使,几乎等同于蓟州的土皇帝。

因此,贾琮才能下达这些政令,并且能够迅速实施起来。

蓟州的这些变化,很快便被和蓟州毗邻的几州百姓所知晓。

这几州的百姓,全都处于满清治下。

其地位,几乎是猪狗不如,勉强苟活而已。

甚至许多百姓,活着都已十分艰难。

因此,当这些地方的百姓,听到蓟州的改革之后,简直羡慕到发狂的地步。

于是,便有一些大胆的百姓,趁着夜色,拖家带口,偷偷跑到蓟州来。

而蓟州的各地地方官,都是贾琮一手提拔起来的。

都积极接纳这些偷跑来的百姓。

一来,这些百姓,都是大夏百姓,作为大夏官员,自然没有抛弃他们的道理。

二来,蓟州本身就缺人,有百姓来投,他们自然十分开心。

而此时,那些事先留下来的公租田就派上了用场。

正好可以分配给这些偷跑来的大夏百姓。

于是,接下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偷跑到蓟州来。

于是,和蓟州毗邻的三洲边境之地,短短一两月功夫,百姓竟是跑了个十之五六。

眼见再如此下去,就要跑没人了。

并且更远地方的百姓,也纷纷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也都开始准备跑路。

在满清治下,他们猪狗不如,朝不保夕。

而只要跑到蓟州去,便能分到田产,并且每年只需要缴纳一次农税。

几乎闭着眼睛,这些百姓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便引起了这三洲之地的满清官员重视。

他们顿时加强了边境管理,一旦抓到偷跑的百姓,一律处死,并且还将尸首悬挂到村口,借此来恫吓其他的百姓。

但即便如此,也是只能指标,而不能治本。

仍然有大胆的百姓,千方百计的,偷偷潜入到蓟州去。

这让三州之地的满清主官,都异常恼火。

他们甚至想要大开杀戒。

但是偏偏他们又不能当真如此做。

可以马上打江山,但不能马上治江山。

若是他们将麾下的大夏百姓都屠杀殆尽,那么他们这些官员,岂不成了孤家寡人?

虽然这三洲之地,也有迁徙过来的八旗子弟。

但是这些八旗子弟,一个个的可都是大老爷,并且背景深厚。

他们一个个的,都掌控着大量的土地和店铺,只知享乐,哪里会干活?

让他们去种田做工,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大赛屠杀又杀不得,大夏百姓偷跑的事情又络绎不绝,难以阻断。

若长思以往,只怕他们三州之地的大夏百姓,将会越加稀少。

除非他们一直陈兵在边境,严加防守。

只是这么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钱银的。

并且他们也不可能长久的将士兵陈兵边境。

一时间,这三州主官,都头疼不已。

他们将事情禀报上去,寻求朝廷支援。

而当固伦长公主得知此事之后,还真的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来。

这个主意就是,让这三州,不断出兵袭扰蓟州边境百姓。

而只要蓟州出兵,他们就马上车里。

反正以蓟州的兵力,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反击。

如果蓟州也要屠杀他们三州之地的百姓,那就任由他们去屠杀好了。

反正这三州之地的百姓,都是大夏百姓。

若大夏大军,真的敢屠杀三州之地的百姓,对他们来说,反倒是好事。

大夏若想保护蓟州百姓,除非他将大军全部都拉到边境守护。

即便如此,也会顾此失彼,时时提防他们的偷袭。

这样一来,边境百姓,势必人人自危。

到时候,哪里还有大夏百姓敢偷偷跑到蓟州去呢?

这三州之地的满清官员,听到固伦长公主的毒计之后,纷纷拍手叫绝不已。

不得不说,长公主的这一计谋,实在是太狠毒了。

并且基本属于无解的状态。

蓟州的兵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攻城掠寨。

因此,他们不用担心蓟州会出兵攻占他们三州之地的城池。

而蓟州要想保护它境内百姓,除非将大军全部都陈列在边境上。

只是如此一来,消耗也是巨大的,还要时时提防他们偷袭。

这样一来,蓟州非要被他们拖垮不可。

想到此处,这三州之满清官员,哪里还按捺的住。

他们连忙各自出动小股军队,开始偷袭蓟州边境之地的百姓。

他们冲进村子里,开始烧杀抢掠。

而当县城得到消息,忙派出军队救援的时候,这些抢掠的清军,早就全部撤离。

他们来去如风,根本防不胜防。

一时间,蓟州边境的大夏百姓,死伤惨重。

很快,贾琮就得知了这一消息。

贾琮脸色,不由铁青起来。

满清,禽兽也!

这些畜牲,竟然胆敢做出这等事情。

只是,他们往日作恶惯了,还没想到一个道理。

那就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或者说,还是以往大夏太软弱了,只能被动受欺负,而不敢主动还击。

当然了,以前,他们也没有占据蓟州,也难以接触到满清疆域之内。

既然如此,这一次,就让他们涨涨记性,一定要彻底打痛他们!

想到此处,贾琮迅速下令。

命各边境县城,通通将百姓接入县城之中,严防死守。

贾琮的这一举动,相当于坚壁清野。

这一举措,对付入侵大军孤军深入有奇效。

但是对付这种情况,只能说治标不治本。

你总不能让边境所有百姓,一直都生活在县城之中吧?

那么他们怎么出来种地?

没有土地,没有收入,他们要怎么生活?

接到贾琮命令之后,蓟州边境之地的县城,开始迁徙百姓。

并且向百姓保证,毁坏了房屋,冠军侯必将为他们重建。

毁坏了庄稼,冠军侯会按照田亩补偿给他们。

去了县城之后,也会妥善安置他们,绝对不会让他们挨饿受冻。

若是换一个官员说这等话,必定没有百姓会相信这等鬼话。

但是如今是冠军侯做出的保证,所有百姓,竟是无人不信。

不得不说,冠军侯的形象,在蓟州之地的百姓心目中,如同神明。

而因为百姓肯相信冠军侯,因此,蓟州边境的官员,很轻松的便将边境的所有百姓,纷纷接入县城之中。

他们主动放弃了边境村落,甚至边境他们耕种的粮食。

当然了,若是满清不进行破坏的话,那么以后,这些百姓还能回去继续居住。

且说这三州之地的满清官员,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纷纷大笑起来。

他们一边嘲笑大夏的无能,一边称赞固伦长公主计策完美。

大夏冠军侯,威名赫赫,战功无双,如今不也乖乖被他们长公主所算计?

长公主计谋一出,便是大夏冠军侯也只能乖乖龟缩。

只是,他们又能龟缩到什么时候呢?

除非,他们果真舍弃掉边境这许多土地。

接下来,三州之地的满清长官,果断派出小股军队,不断焚烧着大夏已经撤离的空村子。

他们就是要不断的进行破坏。

他们就喜欢看大夏愤怒但又拿他们没有丝毫办法的样子。

满清方面,倒是并没有去破坏地里的庄稼。

倒不是他们仁慈,而是这些庄稼,到成熟的时候,他们也完全可以来抢收。

或者若是大夏百姓来收割的时候,他们又可以出来屠杀一波。

若是有大夏军队来防守,他们也可以直接放火。

总之,留着这些庄稼,等其成熟的时候,他们有无数种办法来恶心大夏。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柳湘莲率领的利刃军团三千骑兵,已经准备完毕,正准备出发。

这些士兵,每人带了半个月粮食。

他们的任务,就是进入满清境内,四处烧杀抢掠。

满清不是毫无人性,肆意屠杀大夏无辜百姓吗?

如今,也该换成我们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