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作者:宸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4章 似乎是个尽兴的机会

书名: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作者:宸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不过在刘备就寝之时,李基反倒是还站在“瀛洲号”甲板上抬头看着夜空,计算着天气的变化。

事关大军安危,再兼之即便造船工场对海船已经有了多次的改进,但显然远远还没有到稳如泰山的地步。

因此,李基几乎不敢放松分毫,时刻都在注意着天气变化趋势,以免一场狂风暴雨就将这一支舰队送入了海底之中。

忽然,在李基的身后响起一道君子如玉似的声音。

“子坤在此久站,可是心怀忐忑?”

李基不用回头,都知道这熟悉的声音是何人,反问道。“文和为何如此说?”

“人心难测,更遑论是子坤这种手握吴郡大半兵马以及海船远征海外之人,纵使子坤在海外独立其实亦非难事,便是子坤没有这等想法。”

贾诩缓缓地走到了李基的身旁,接着说道。“主公身旁未必就不会有人如此进言,时间一长,说不得……嘿嘿……”

李基侧身看了贾诩一眼,道。“文和是不相信主公,还是想要试探基的想法?”

贾诩并没有开腔,仅仅是笑吟吟地看着李基。

“主公是如此信任基,基又岂能负了主公?”李基淡淡地应了一句,语气之中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动摇。

对于李基的这个回答,贾诩并不算意外。

早在过去贾诩就一直觉得李基是个道德底线极度灵活之人。

对内,李基的道德之高令贾诩为之惭愧;

对外,李基的道德之低又让贾诩都时常咂舌。

“其实子坤不该将我带上的,我留在吴会之地还能时常为子坤向主公美言两句。”贾诩捋着须地说道。

“文和在会稽郡休养了那么久,难道还不想动弹一下吗?”李基反问道。

贾诩坦然地答道。“休养?子坤可勿要污蔑于吾,吾可是在会稽郡兢兢业业地劝导郡守郭异向善护民。”

如果不是李基很清楚郭异的精神状态,说不得李基还会相信贾诩的一二分说词。

或许贾诩不懂什么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精于人心的贾诩几乎是完全将郭异玩弄于股掌之间,让郭异产生了类似的心理,在贾诩面前堪比忠犬。

而在贾诩暗中的操纵之下,郭异几乎是主动地将会稽郡的贪官污吏以及世家豪族杀了一茬又一茬。

至此,会稽郡无疑彻底被刘备掌控在手中,否则李基也不会相当放心地将贾诩也一并带上。

“吴会之地还是太小了,没有文和可以随意发挥的舞台,难道文和就不想尽情地一展所能?”李基笑着问道。

贾诩的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然后答道。“子坤可不许如此胡说,吾可一直都在全力辅助主公。”

顿了顿,贾诩转而看了李基一眼,语气认真地答道。

“反倒是子坤,不该远离吴会之地,若无子坤居中坐镇,吴会之地说不得会出现差池。”

“文和,如此你可便是小看主公了。”

李基笑着摇了摇头,道。

“若论识人用人,基其实远逊于主公,有子布、子仲、宪和等人在侧,再兼之仁德书院培养大量士子,只要主公知悉治政方向,不会出现差池的。”

在这一点上,李基尤为有信心。

李基用人识人,更多的是占了一个先知的优势罢了,但刘备那确确实实有着独特的用人眼光。

会用人,作为主君而言就是最为重要的能力。

再加上李基将郭嘉也留在吴郡,即便出现了什么紧急事态,以郭嘉的急智与能力,也必然能给刘备提出相当的帮助。

以着当下刘备集团留在吴郡的班底以及如今大汉整体尚且安稳的局势,出现什么大变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只是对于李基的说法,贾诩并没有全信。

皆因过去刘备的能力几乎都被李基的光芒所笼罩,除了仁德以及对下属的信任放权外,贾诩还当真没有察觉到刘备格外突出的能力。

于智者而言,贾诩自不会轻信他人之言,而是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判断。

即便这个人是李基,同样也不会例外。

不过,贾诩自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与李基争辩,而是低声地问了一句。

“子坤,此去瀛洲,你的目标与底线是如何?”

“若有机会,文和自由发挥就是了,何须多问。”

李基说罢,拍了拍贾诩的肩膀,便往着船舱之内走了进去。

背对着李基的贾诩略微斟酌了其中意思,骤然明白了李基特意将自己带上的用意。

李基作为主帅,且所代表的还是大汉,有些事情是不便做得太过的。

可贾诩私自去做的,显然就不一样了。

“呸,果然是如此。”

贾诩暗自唾弃了李基一阵,然后也跟着离开甲板返回船舱,但是脚步却是不自觉地轻快了些许。

毕竟,学有所成而无用武之地,实则是痛苦难受之极。

‘如今似乎是个尽兴的机会……’

而李基自是猜到贾诩的心态或会因此略微有些兴奋起来,但当李基进入自己的房间之时,看到躺在自己床上的孙策之时,险些忍不住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谁?!谁把孙策这小子送到我李某人的床上了?!

不,应该说孙策这小子居然瞒着自己偷偷上了船?!

李基的脸色当即就沉了上去,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了过去,抬手便冲着睡得正香的孙策脑门重重地敲了一下。

“砰!”

李基顿时觉得自己的手指似乎敲在了钢板之上,直发疼。

反倒是孙策仿佛毫发无损那样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直至看清站在面前的脸色沉了下去的李基。

下一刻,孙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起来朝着李基行礼,道。

“老师。”

李基将痛得有些发抖的手指往着背后一藏,又暗自瞄了一眼孙策的脑门,连个红点都没留下。

‘这头……怎么这么硬?’

李基暗暗地道了一句,且原本就如同个小牛犊子那样的孙策经过了几年的发育,如今才十二三岁的孙策体格比李基也可谓是毫不逊色了。

“汝怎么会在此处?”李基沉声质问道。

“策儿是想跟在老师左右时刻聆听教诲。所以就偷偷潜入水中上船,然后一直躲在老师的房间里。”孙策低声地开口道。

李基眯了眯眼,骤然问道。“这句话是谁教你说的。”

“是权弟……”

意识到说漏嘴的孙策连忙改口道。“绝不是权弟,是策儿自己的想法。”

一条肠子通到底的孙策显然不适合说谎,在李基的凝视下低着头,有些心虚地说道。

“老师,我也想随你去征讨瀛洲,我海边已练了近两年有余的水战了,我一定能帮上老师的,但老师此前不允,权弟便建议我可以先偷偷上船再求得老师应允。”

“吴夫人可知此事?”李基再问。

“我给家里留了书信,明日权弟便会将书信交给母亲,母亲自会知道我的去向。”孙策老老实实地跪着答道。

……

李基。

这可算是把李基给整无语了,你可当真是个大孝子啊。

“不尊师意,又未告知高堂便私自离家,大不妥……”

李基呵斥了孙策一句,然后一拂袖,道。“明早我就调一艘船将你送回吴郡。”

“老师,请你让策儿跟在左右吧,策儿定会事事遵从师令。”孙策连忙开口哀求道。

只是李基就算有意将孙策往着海军将领的方向培养,但孙策终究还是年纪太小了,才十二三岁,若是在瀛洲出现了什么意外可就太可惜了。

并且,孙策离家也未得吴夫人的允许,如此李基更不敢将孙策留下了。

“不行!”李基拒绝道。

只是,孙策却是梗着脖子开口道。

“可老师过去不是常言甘罗十二便已拜相?如今策儿已不止十二,老师为何如此小视于我?建功立业,封侯拜将,策儿绝不输于人!”

“老师纵是将策儿送回吴郡,策儿就算是游,也定要游着追上老师!”

霎时间,李基只觉得一阵头疼。

人家在海水里是越泡越软的,怎么孙策在海里泡了两年反而越来越硬了,那一条筋的臭脾气只要决定了下来还当真是谁都劝不住。

并且,李基丝毫不怀疑就算自己真的将孙策送回去,恐怕他是会当真游着追过来。

沉吟了片刻后,李基问道。“不怕杀人,手染鲜血?”

孙策脸色一喜,连忙应道。“策儿九岁便手刃贼寇而面不改色,何况倭人乎?染血乃是大汉男儿豪情。”

“好。”

李基点了点头,道。

“我以手书将此事告知吴夫人,若是吴夫人反对,我便将你强行送回去,在此之前,你便先跟着吧。”

孙策闻言大喜,连忙问道。“老师可否能让策儿亲自手书?”

“汝觉得呢?”

李基反问了一句,让孙策讪讪地笑了起来。

而后,孙策骤然反应了过来,连忙起身为李基收拾床铺被褥。

只是看着孙策那笨手笨脚的样子,李基忍不住笑骂了起来,道。

“滚出去,自己找个空房歇着。”

“是,老师。”

自知理亏的孙策也不在意老师如此表达亲近,扯着笑脸地退了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